2016年河南省平顶山市汝州市教师招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教育综合知识试题(精选)及答案解析

上传人:江*** 文档编号:183666417 上传时间:2021-06-11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8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6年河南省平顶山市汝州市教师招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教育综合知识试题(精选)及答案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16年河南省平顶山市汝州市教师招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教育综合知识试题(精选)及答案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016年河南省平顶山市汝州市教师招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教育综合知识试题(精选)及答案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2016年河南省平顶山市汝州市教师招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教育综合知识试题(精选)及答案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2016年河南省平顶山市汝州市教师招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教育综合知识试题(精选)及答案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6年河南省平顶山市汝州市教师招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教育综合知识试题(精选)及答案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6年河南省平顶山市汝州市教师招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教育综合知识试题(精选)及答案解析(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6年河南省平顶山市汝州市教师招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教育综合知识试题(精选)及答案解析编者注:本套试卷共145题,依次为单项选择题(110题)、多项选择题(10题)、判断题(25题)。以下为精选的部分试题。一、单项选择题150缺51.“教学相长”“循序渐进”出自()。A.学记B.尚书c.论语D.孟子52.最早阐述班级授课制的著作是()。A.洛克的教育漫话B.马卡连柯的教育诗篇C.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D.斯宾塞的教育论53.在教学过程中,教学教育性体现在()。A.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的规律B.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规律C.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相统一的规律D.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

2、相统一的规律54.布置课外作业的目的是()。A.使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并培养独立学习和工作的能力B.复习已学过的教材,对已学过的知识进行巩固和加深C.使学生掌握新知识D.使学生对所学教材当堂理解、当堂消化55.小学儿童思维发展的特点是()。A.直观动作思维过渡到抽象逻辑思维B.具体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逻辑思维C.具体形象思维过渡到辩证逻辑思维D.抽象逻辑思维过渡到辩证逻辑思维56.课程的特点是鼓励学生动手做在于手脑并用以获得直接经验是()。A.学科课程B.分科课程C.综合课程D.活动课程57.小学阶段应侧重的教学方法是()。A.讲演的方法B.探究的方法C.直观的方法D.实习的方法58.学生已

3、经学习“整数的加减法”再学习“小数的加减法”属于()。A.符号学习B.上位学习C.下位学习D.并列学习59.把课堂提问划分为回忆提问、理解提问、应用提问、分析提问、综合提问和评价提问,这种分类的依据是()。A.新课改的要求B.苏联常用的分类标准C.我国的传统分类方法D.布卢姆的目标分类60.低年级小学生常把“q”写成“p”是因为小学生的()不强。A.感知B.认知C.记忆D.思维61.与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主导地位相适应的一项基本权利是()。A.民主管理权B.教育教学权C.管理学生权D.科学研究权62.当学生在课堂上分心时,教师通过提问来引起学生的注意,这种注意是()。A.有意注意B.无意注意

4、C.有意后注意D.随意注意63.班主任找小明谈话说:“根据这学期你的表现,虽然学习效果不是很理想,但你非常努力,如果注意改进学习方法,相信你的成绩会不断提高”,这种评价属于()。A.配置性评价B.形成性评价C.终结性评价D.鉴定性评价64.百折不挠、绳锯木断、水滴石穿是意志品质的()。A.自觉性B.坚韧性C.果断性D.自制性65.某教师上课过程中发现一个学生分心,便在讲课的同时用目光凝视这个学生引起他的注意,促使其重新专心听讲,这个老师运用的是()。A.直观技能B.体态表达技能C.提问技能D.批评技能66.在小学四年级骨骼和关节的教学设计中,教师准备的教学活动有以下几种:拼图游戏,把骨骼贴在人

5、体的相应部位上;组织学生观察人体骨骼的多媒体图片,认识人体主要骨骼的名称和位置;出示连线图,图中的物品与人体骨骼中的哪一部分相似;介绍部分骨骼的作用;如果你是这位教师,请选择你安排的教学组织顺序为()。A.B.C.D.67.教学过程包括不同阶段,教师通过一定的活动获得关于教学效果反馈信息,以调整教学过程和要求的阶段是()。A.领会知识B.巩固知识C.运用知识D.检查知识68.教师要具有符合时代特征的学生观。这就要求教师正确理解学生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全体发展与个体发展的关系以及()。A.智力发展与创造力发展的关系B.现实发展与未来发展的关系C.智力发展与体力发展的关系D.思想发展与心理学发展的

6、关系69.掌握了汉语拼音字母“A、B”后,再学习英语字母“A、B”时发生了混淆,这种前一种学习对后一种学习的影响属于()。A.正迁移B.负迁移C.顺向迁移D.逆向迁移70.某小学三年级老师在教“笑迎”这一新词时,首先复习“跃进”“斗志昂扬”等词语。“跃进”的“跃”字的右面一半就是“笑”字的下半部,“斗志昂扬”的“昂”字下半部加上“L”就组成了“迎”。然后学生再学习新词“笑迎”,就很容易掌握了。这位教师运用的是()的教学原则。A.启发性B.系统性c.巩固性D.量力性71.教师从小一到小六抽取几人,对学习困难学生的发展变化一直进行追踪、研究,他的研究方法属于()。A.横断研究法B.纵向研究法c.调

7、查研究法D.群体序列研究法72.不受教学计划和学校围墙的限制,凡是符合教育要求,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发展的活动都可以创造条件组织开展。这说的是课外活动的()特点。A.灵活性B.开放性c.兴趣性D.自主性7385缺86.教师不准吵闹的学生在下课时间到教室外面玩,并要求其抄写一段课文,如抄写得好才可以解除禁令。这是运用了()。A.正强化B.负强化C.问题强化D.连续强化87.黑人的牙齿比较白、“月朗星稀”,这是感觉的()。A.补偿B.适应C.同时对比D.继时对比88.考试时心情紧张,不能集中注意发挥正常水平。这是()。A.焦虑B.强迫C.恐怖D.人格障碍89.教师资格证的通用范围是()。A.本国内B.

8、本地区内C.本校内D.本校外90.学生由于英语老师讲课生动而喜欢学习。这种学习动机属于()。A.近景的直接性学习动机B.低级的学习动机C.高尚的学习动机D.远景的间接性学习动机91.()是指比较稳定的教学程序及其方法体系,它具有特定的教学理论指导,具有特定的教学目标定位,对教学因素及其组合结构具有特定的要求,对教学活动及其流程具有特定的规定。A.教学模式B.教学结构C.教学设计D.教学方法92.按照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观点,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注意、学习、记忆、思维和问题解决过程的内部组织起来的能力称为()。A.认知策略B.智慧技能C.言语信息D.动作技能93.教师设计教学目标适当提高了学生现在水平

9、,理论依据是()。A.最近发展区B.定势C.身心发展规律D.效果律94.教师通过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根据布鲁纳的学习理论,教师这样做是为了激发学生的()。A.内部动机B.附属内驱力C.理解力D.自我提高内驱力95缺96.根据皮亚杰的道德发展阶段论,某儿童开始认识到规则不是绝对的、一成不变的,而是可以协商或修改的。他的道德发展处于()阶段。A.他律B.前习俗C.自律D.寻求认可97.为了更好地形成智力技能,教师常在黑板上清楚而细致地演算例题。这是给学生提供()。A.原型定向B.原型模拟C.原型操作D.原型内化98.学记中“当其可之谓时,时过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这句话反映了

10、人身心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现象。A.关键期B.依恋期c.混沌期D.最近发展区99.课堂导入不能为了导入而导入,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确定不同的导八方式。这反映了课堂导入的()原则。A.针对性B.趣味性c.新颖性D.规范性100缺101.教师对自己影响学生学习行为和学习成绩的能力的主观判断称为()。A.管理能力B.组织能力C.教育能力D.教学效能感102.在教学中,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属于()。A.形象思维B.抽象思维C.集中思维D.发散思维103.英语教师提倡同学们早晨起来记忆单词,这种做法可以避免的干扰是()。A.前摄抑制B.倒摄抑制C.双重抑制D.多重抑制104.某生对事

11、物的观点易受老师、同学影响,善于察言观色,属于()。A.沉思型B.场依存型C.冲动型D.场独立型105.教师短时间提供大量信息,即使认知能力强的学生也会吃不消。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中属于()现象。A.认知超载B.感知超载C.记忆超载D.理解超载106.孔子说:“知之者莫如好之者,好知者莫如乐之者”,该描述体现的是()。A.关注每位学生B.关注学生情绪生活,感情体验C.促进学生道德发展,人格养成D.关注学生日常生活107.小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常会产生打人毁物、一意孤行的行为。这种心理反应往往会在什么后产生?()A.应激B.焦虑c.失望D.挫折108.学生已知道“先乘除,后加减”的运算法则,但在运算11

12、+37=?时,还是把11与3加起来再乘以7。这是受()影响的表现。A.定势B.逆向迁移C.正迁移D.负迁移109.下列能说明罗森塔尔效应的是()。A.教师让学生背书,学生认真背书B.教师对学生说:“你真聪明,认真学习,下次肯定会得高分”C.学生犯错误,教师批评D.教师穿得漂亮,学生们积极配合上课110.学生主体性作用的最高表现是()。A.自觉性B.独立性C.创造性D.主动性二、多项选择题111.如何运用认知规律?()A.对强度律,强调低强度但重要的对象B.对差异律,注意对象与背景的差异C.对活动律,注意活动变化呈现的对象D.对组合律,注意对教材编排分章、分节112.教师教育素质中,教师教育实践

13、能力包括()。A.教法创新能力B.语言表达能力C.教学实践能力D.组织管理能力113.看红楼梦,脑中出现王熙凤的形象属于()。A.无意想象B.有意想象C.再造想象D.创造想象114.根据归因理论,下列能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做法是,让学生明白()。A.努力是成功的条件B.成功是运气的作用C.成功是能力的作用D.努力是有效作用115.关于赫尔巴特,下面说法正确的是()。A.被称为“现代教育学之父”B.是第一本现代教育学著作的作者C.倡导“教育心理学化”运动D.四段教学法的提出者116.论语中记述孔子教育思想观点的有()。A.“教学相长”B.“不愤不启,不悱不发”C.“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D.

14、“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117.班主任了解和研究学生,主要研究学生的()。A.思想B.品德C.现有知识水平D.身体素质118.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包括()。A.终身学习B.为人师表C.与人为善D.爱岗敬业119.教学方法的影响因素包括()。A.教学目标B.教学内部特点C.教师个性与特点D.学生年级120.不属于条件反射的有()。A.望梅止渴B.食物放入口中,分泌唾液C.白鼠按压杠杆获取食物D.烫到手,手缩回三、判断题121.“身教重于言教”是替代性强化。()122.“学”主要指获取知识技能,“习”主要指巩固知识技能。()123.学校应把智育放在首位,努力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促

15、进学生成绩的提高。()124.斯金纳认为强化的作用在于改变同类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125.讲授法是注入式教学。()126.教案的核心是教学过程。()127.波斯纳提出教师成长公式“经验+反思=成长”。()128.少年期是多事之秋,心理学家称之为“危险期”,因此,对这一阶段的少年一定要严加看管。()129.惩罚是一种有效的教育措施,体罚作为一种惩罚措施也可适当运用。()130.有些学生上课时,看起来注意听讲,但提问时答非所问,说明靠外部观察是不能够了解学生内心注意的。()131.教师成长与发展的基本途径主要有两个:一方面是通过师范教育培养新教师作为教师队伍的补充,另一方面是通过实践训练提高在职教师素养。()132.新课程坚持的“以人为本”,既是为了促进学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公务员考试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