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化学下册月考试卷及答案2

上传人:_****候 文档编号:183665400 上传时间:2021-06-10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3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八年级化学下册月考试卷及答案2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人教版八年级化学下册月考试卷及答案2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人教版八年级化学下册月考试卷及答案2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人教版八年级化学下册月考试卷及答案2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人教版八年级化学下册月考试卷及答案2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八年级化学下册月考试卷及答案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八年级化学下册月考试卷及答案2(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教版八年级化学下册月考试卷及答案2(时间:60分钟 分数:100分) 班级: 姓名: 分数: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共20小题,每题2分,共40分)1、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对其实验现象的描述与事实不符的是()A红磷:产生大量白雾B硫: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C镁条:发出耀眼白光D细铁丝: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2、小红同学在化学实验课上建议用碘水可将淀粉溶液与食盐溶液区别开来,这个环节属于科学探究中的()A提出假设B交流评价C设计实验D作出结论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石油是一种混合物B可燃冰是可再生能源C煤燃烧时只生成二氧化碳D“西气东输”的“气”是指氢气4、如图表示初中化学

2、常见实验操作,其中正确的是( )A点燃酒精灯 B检查装置的气密性C读出液体的体积 D液体的取用5、自然界中二氧化碳的循环如图所示,下列过程放在X处不合理的是( )A人和动物的呼吸 B植物的呼吸作用C化石燃料的燃烧 D利用太阳能发电6、如图是五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属于同种元素B化学性质相似C均表示离子D形成的化合物是MgCl7、清代著名画家郑板桥所作的字画至今仍不褪色,是因为墨汁中的碳()A具有可燃性 B在常温下稳定 C具有氧化性D具有还原性8、下列典故主要体现化学变化的是()A司马光砸缸B铁杵磨成针C火烧赤壁 D凿壁偷光9、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A液态氧 B洁净的空

3、气 C汽水 D水泥砂浆10、下列化学用语的使用及其表示的意义,正确的是()AH2O一个水分子中含有一个氢分子和一个氧原子B4H4个氢元素CCa+2一个钙离子带二个单位正电荷D2CO2两个二氧化碳分子11、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A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B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C木炭在空气中燃烧发出白光D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四氧化三铁12、诗词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瑰宝。下列古诗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B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C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D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13、下列有关催化剂的说法正确的是()A在化

4、学反应后其质量减小 B催化剂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C在化学反应后其质量增加 D在化学反应后其化学性质发生了变化14、下列关于氧气的说法正确的是()A分离液态空气获得氧气是化学变化 B植物的光合作用会消耗氧气C氧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 D液态氧可用作火箭助燃剂15、中华民族的发明创造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巨大贡献。下列古代发明及应用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陶瓷烧制B火药使用C粮食酿醋D活字印刷AABBCCDD16、将物质按照一定的规律分类研究,是常用的化学学习方法。下列各组答案中按一定依据分类正确的是()A化合物:蒸馏水、二氧化碳 B混合物:海水、液氧、空气C氧化物:过氧化氢、高锰酸钾 D非金属元素

5、:氦、硒、汞17、一定质量的某有机化合物完全燃烧,生成2.2gCO2和1.8gH2O,另取3.2g该有机化合物在O2中完全燃烧,消耗4.8gO2,该有机化合物的化学式可能是()AC2H4BCH4OCCH4DC2H4O18、在 2017年邵阳市初中化学实验操作技能考试中,某同学抽到“试题三:给液体加热”,考试结束时,老师发现他使用的试管破裂了,其原因可能是()A试管口对着自己或他人B液体的量超过试管容积的1/3C没有擦干试管外壁的水便开始加热D先用外焰均匀加热,再固定位置加热19、对下列词语的有关化学原理解释不合理的是()A火上浇油隔绝空气B风助火威为燃料燃烧提供充足的氧气C釜底抽薪燃烧需要可燃

6、物D钻木取火使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20、硒元素具有抗衰老、抑制癌细胞生长的功能,其原子结构示意图及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硒原子核内有34个质子 B硒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78.96gC硒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四周期 D硒元素在某些化合物中可显-2价二、填空题(共3小题,共12分)1、用量筒量液时,量筒必须放平,图中a、b、c三种方法似乎都与凹液面相切,其中能正确读出量筒内液体体积的是_,读数比实际液体体积偏低的是_,读数比实际液体体积偏高的是_。2、(1)用化学用语填空:碳元素_;3个钾原子_;4个氮分子_;钠离子_;氢气_;标出氧化钙中钙元素的化合价_(2)3Cu2

7、+中表示离子个数的数字是_;SO2中的“2”表示_3、我们已经学习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回答下列问题:(1)选用的细铁丝应先用砂纸打磨干净,这个变化属于_变化(2)铁丝绕成螺旋状的目的是_(3)集气瓶内要预先装少量水或铺一层细沙的目的_(4)火柴的目的是为了_(5)某同学取一段纱窗网上的细铁丝,在自己收集到的氧气中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结果没有观察到“火星四射”的现象,请分析此实验失败的可能原因:_、_(写两条即可)三、实验题(共2小题,每题15分,共30分)1、下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常用装置。请回答有关问题:(1)实验室若用装置C制取氧气时,加入过氧化氢的液面应达到_位置(填a或b

8、);如果要收集一瓶纯净的氧气,应选用的收集装置是_。(2)实验室在常温下用块状的电石(化学式为CaC2)与水反应制取微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略小的乙炔气体(化学式为C2H2),同时生成氢氧化钙(化学式为Ca(OH)2),由于该反应比较剧烈,必须严格控制加入水的速度,以免因剧烈反应而引起装置炸裂。电石与水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_。该实验应选用的反应装置为_,选择该装置的理由是_。该实验收集乙炔气体,应用_ 。2、某同学设计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试回答:(1)该装置存在的一个主要问题是_:改进措施是_(2)实验开始时,是先加热氧化铜,还是先通入一氧化碳?_(3)实验过程中,图中A

9、处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_;A处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B处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_(4)实验过程中,一氧化碳和氧化铜反应不仅能生成铜,还可能生成中间产物氧化亚铜(一种暗红色固体,化学式为Cu2O)如果要对反应后A处残留固体的组成进行探究,试猜想残留固体的组成有哪几种可能?_四、计算题(共2小题,每题9分,共18分)1、国家标准规定:市售尿素中CO(NH2)2质量分数在96%以上为一级品,某供销社出售一批尿素,其含氮量为45%(杂质不含氮),通过计算说明该尿素可否按一级品出售?(写出计算过程)2、尿素CO(NH2)2是氮肥中最主要的一种,其含氮量高,在土壤中不残留任何有害物质,长期施用没有不良影响。

10、计算:(1)CO(NH2)2中共含有_(写数字)种元素。(2)CO(NH2)2的相对分子质量是_。(3)若CO(NH2)2中含有3g氮元素,则该CO(NH2)2的质量为_g(计算结果精确到0.1)。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共20小题,每题2分,共40分)1、A2、C3、A4、B5、D6、B7、B8、C9、A10、D11、B12、B13、B14、D15、D16、A17、B18、C19、A20、B二、填空题(共3小题,共12分)1、b c a 2、C 3K 4N2 Na+ H2 3 一个二氧化硫分子中含有2个氧原子 3、物理变化 增大铁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促进铁丝燃烧 防止生

11、成的四氧化三铁溅落把集气瓶炸裂 给铁丝加热,使温度达到铁的着火点; 铁丝上有铁锈; 氧气的浓度太低等; 三、实验题(共2小题,每题15分,共30分)1、b F B 分液漏斗能控制加入水的速度 F2、缺少尾气的处理装置,而把一氧化碳直接排放到空气中了 在出气口处添加一燃着的酒精灯,把未反应的一氧化碳燃烧掉 先通入一氧化碳 黑色的固体逐渐变成亮红色的固体 CuO+COCu+CO2 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全部为铜; 铜和氧化铜的混合物; 铜和氧化亚铜的混合物; 氧化铜、氧化亚铜的混合物; 铜、氧化铜和氧化亚铜的混合物 四、计算题(共2小题,每题9分,共18分)1、解:假设该尿素样品的质量为100g,其中氮元素的质量为:100g45%=45g则样品中CO(NH2)2质量为:该尿素中CO(NH2)2的质量分数是:96%答:能按一级品出售。2、(1)4(2)60(3)6.4g9 / 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考试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