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四年级下语文教案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183659668 上传时间:2021-06-10 格式:DOC 页数:25 大小:41.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四年级下语文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小学四年级下语文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小学四年级下语文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小学四年级下语文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小学四年级下语文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四年级下语文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四年级下语文教案(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品范文模板,值得参考借鉴!小学四年级下语文教案小学四年级下语文教案 语文教学做到教师引导与学生思考相结合,静与动相结合,知识理论与实际操作相结合,课内与课外相结合,限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课堂成为学生的舞台。为了大家学习方便,特地准备了小学四年级下语文教案4篇,希望可以帮助大家,欢迎借鉴学习! 小学四年级下语文教案1 教学目标: 1.体会樟树蓬蓬勃勃、旺盛的生命力,感受樟树拒虫的可贵之处。 2.感受宋庆龄的品质与樟树的相似之处,品悟文章借物喻人的写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懂得樟树的可贵之处,领会樟树的象征意义。 教学难点: 领会樟树

2、的象征意义。 教学过程: 一、通读课文,初步感知“不搬家”之理由。 1.根据不同的要求读文题。 (1)通过朗读体现:这是哪儿的樟树?(宋庆龄故居的樟树) (2)通过朗读体现:这是宋庆龄故居的什么?(宋庆龄故居的樟树) 学生读后,教师小结:不同的朗读所要强调的意思不一样。请同学们再根据要求读一读:本文写了宋庆龄故居的什么?(生齐:宋庆龄故居的樟树)师强调:对,本文所写的就是宋庆龄故居的樟树。 根据不同的要求读文题,其实就是对学生进行语感训练,通过朗读让学生知道,本文的重点是写樟树,是写宋庆龄故居的樟树。 2.师:宋庆龄的故居在周恩来同志的眼里小了点,他劝宋庆龄同志搬个家,宋庆龄却不肯,这是什么原

3、因呢?请快速浏览课文,说说理由。(宋庆龄舍不得庭院里的两棵樟树) 3.宋庆龄舍不得这两棵樟树的什么呢?请通读课文,说说理由。(生命旺盛、品质高贵) 二、细读品悟,全面体会“舍不得”之含义。 (一)感知樟树“生命旺盛”。 1.自读第4自然段,说说哪一个词语最能表现它的生命旺盛?(蓬蓬勃勃) 2.樟树给人的整体感觉是“蓬蓬勃勃”,请细读第4自然段,说说你仿佛看到了樟树的哪些部分,及其形态。 3.组织交流、讨论 枝干:粗壮、多(伸向四面八方)、长(伸得远远的)。(引导体会:枝干越粗越壮,越多越长,就越能体现樟树的生命旺盛。) 树叶:稠密、绿得发亮。(引导体会:树叶越密,绿得越亮,就越能体现樟树的生命

4、旺盛。) 文学是用“形象”说话的。教学中,教师就要千方百计地引导学生将文本语言转化为生动的形象,并在这种转换中体会语言的魅力。 4.体会“四季常青”的特点。 樟树一年四季要经历多少磨难,你能用这样的句式说说吗?请学生想象不同的情境,进行口头表达。出示 无论是 ,还是 ,它们总是那么蓬蓬勃勃。 (学生口头填写内容后,再请学生有感情地读一读自己所填的内容。) 学生填写、朗读的过程,就是语言实践的过程,也是学生合理想象樟树一年四季经受各种磨难之后仍然蓬蓬勃勃的过程。 5.不管周围的环境多么恶劣,它们总是那么蓬蓬勃勃,多么顽强的樟树,同学们好好读一读,将樟树的形象留在脑海中。 (二)体会樟树“品质高贵

5、”。 1.学生默读,用笔画出描写樟树可贵的句子。 2.组织交流 (1)围绕“樟树本身却有一种香气,而且这种香气能永久保持。即使当它枝枯叶落的时候,当它已经作为木料制作成家具的时候,它的香气仍然不变”展开交流。 a.让学生说说:日常生活中,你在哪里闻到过香气,这种香气会发生变化吗? b.小结:这就是樟树,它活着的时候,香气不变,死了的时候,仍然有香气,且这种香气不因时间的变化而变化,这是多么了不起,多么可贵。 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感受樟树的香气与生活中其它的香气是不同的,即生活中的不少香气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失。这样的过程使学生认识到樟树香气能长久保持是了不起的;这样的过程,也是对学生进行语言表达

6、训练的过程。 (2)抓住 “只要这木质存在一天,虫类就怕它一天”进行朗读指导,引导学生读中感悟。 师:只要这木质存在一天,虫类(生:就怕它一天。) 师:只要这木质存在一年(生:虫类就怕它一年。) 师:只要这木质存在一百年(生:虫类就怕它一百年。) 师:只要这木质存在一千年(生:虫类就怕它一千年。) 师:樟树的可贵之处就在这里。在哪里呢?(樟树的香气能长久保持,樟树的香气能永远拒绝虫类的侵害。) 这种反复、递进式的朗读,有利于加深学生对樟树“香气拒虫、香气长久”特点的认识,也使学生对樟树的情感随着一遍遍的朗读得以深化。 3.这一自然段,不仅写了樟树,还写了别的树木,如石榴。课文为什么要写石榴呢?

7、 (组织讨论,使学生认识到这是一种“比较”的写法。这样的写法更加突出了樟树的与众不同,可贵。) 4.朗读这一自然段,体会樟树的可贵之处以及写法的精妙。 语文教学不仅要引导学生感悟文章的情与理,同时也要使学生明白文章是怎样表达的。而这一教学环节,不仅引导学生认识了“比较”的写法,还让学生体会到了这一写法的好处。 三、适度拓展,深刻理解“人与树”之相似。 1.这是两棵蓬蓬勃勃的樟树,这是两棵香气永存的樟树,这是两棵让虫子害怕的樟树,这是两棵让宋庆龄舍不得离开的樟树!那宋庆龄是怎样的人呢? 2.请学生结合课前的资料收集,谈谈对宋庆龄这一人物的印象和认识。 3.出示中外人士对宋庆龄的评价,学生朗读 (

8、1)美国记者安娜说:“她是我所知道的世界上最温柔,雅的女性。” (2)法国作家罗曼罗兰说:“你认为我们卓越的宋庆龄只是一枝香溢全球的美丽鲜花吗?不,不,她是一头要冲破天罗地网的雄师。” (3)美国作家、社会活动家海伦福斯特斯诺说:“多亏我结识了宋庆龄,她的坚贞不屈,勇敢忠诚和她的精神美,是活的中国最卓越的象征。” (4)毛泽东主席1936年在致宋庆龄的信中这样写道:“一九二七年后,真能继承孙中山先生革命救国之精神的,只有先生与我们的同志们。”(毛主席称宋庆龄为先生) 4.师:樟树的香气让虫子离得远远的,而宋庆龄永葆革命青春和旺盛的革命斗志同样令人敬佩!学到这儿,我们认识了一位怎样的女性? 相机

9、板书: 精神蓬勃、正气凛然、高贵典雅 5.请学生说说“人与树”的相似之处。 交流后教师小结:宋庆龄美好的品质,就像她故居樟树的枝干一样伸向四面八方,就像她故居樟树的绿叶一样蓬蓬勃勃,就像她故居樟树的香气一样永久保持、拒绝害虫的侵蚀。 6.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通过课前学生的资料收集,课上的简要表达,辅之以中外名人对宋庆龄的评价,学生对宋庆龄这一人物形象有了较多的了解,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将她与樟树进行比较,就容易了。 小学四年级下语文教案2 教学目标: 1、会写8个生字,正确读写“圣洁、回荡、滋润、眷恋、闪闪发光”等“词语盘点”中列出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感受最深的部分。 3、揣

10、摩优美的语句,体会课文表达上的特点。 4、体会人类与大自然休戚相关、不可分离的密切关系,懂得应该保护环境、爱护家园。 教学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在黑板上出一道词语填空题:请在括号里填上一个合适的词语,使得词语间能搭配起来:这片土地是()的。(坚硬、黑色、充满希望、纯净等) 那么,我们的课题是这片土地是神圣的。(板书) “神圣”什么意思?为什么说是“这片土地是神圣的”?(仅留作悬念,不必回答) 交流信息,了解背景 学生交流课前收集到的关于美国印第安人和首领西雅图的知识,教师作简要介绍,为感知全文作铺垫。 感情朗读,整体感知 师:请同学们各自放声把课文读一遍,想

11、想课文主要讲的是什么? 自告奋勇,分段试读。 教师随机指导易读错的字词的读音。 同桌对读,互相指正纠错,互相指导。 默读思考,理清文脉 默读课文,想一想西雅图的信中都讲了哪些内容?(土地是圣洁的大地和人的关系善待河水保护空气照顾动物热爱大地) 再读课文,边读边想:什么地方读明白了,什么地方还没读明白,做好标记。 第二课时 一、再读课文,提出问题 1、默读全文,提出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 2、师生共同解决问题。(与后面学习内容重复的,可留等后面解决) 二、走进文本,研读课文教师范读第1自然段。 1、提出问题:“这片土地的每一部分都是神圣的”,课文的哪些段落讲到了“这片土地的每一部分”?(2、3自然

12、段) 2、学生读2、3自然段。 3、共同交流难理解的句子。 4、有感情地朗读第2、3自然段。学有余力的可以背诵下来。 这一片生生不息的土地,这一片美丽圣洁的土地,这一片满载希望的土地,这一片印第安人美好的家园,如果被转让出去,西雅图和他的同胞们是多么的眷恋和不舍呀!西雅图将这份感情转化为对白人的谆谆告诫,请同学们认真读课文,哪些句子引起了你的思考?在文中画下来。再想一想,他重点是从哪几个方面告诫他们的?(善待河水、保护空气、照顾动物、热爱大地) 5、课文哪几个段落强调了要善待河水?(4、5自然段) (1)解决不懂的问题。 (2)有感情的朗读第4、5自然段。 课文哪几个段落强调了要保护空气?(教

13、学过程同“善待河水”) 课文哪几个段落强调了要照顾动物?(教学过程同“善待河水”) 课文哪几个段落强调了要热爱大地?(教学过程同“善待河水”) 三、回应课题,再读全文 1、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这一片土地是神圣的”这句话的含义。 2、选择自己感受最深的段落背诵。 四、联系课文,拓展延伸 读了这篇课文,我们很自然地想到了家乡的土地、身边的资源。它们是得到了保护还是遭到了破坏?就这个问题,写一写自己的感受 小学四年级下语文教案3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6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的意思。 3、通过课文语言材料,了解曼德拉在监狱中的生活,感悟其为争取黑人自由

14、解放的坚忍不拔的斗争精神和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 教学重点: 抓住关键词句朗读感悟曼德拉为争取黑人自由解放的坚忍不拔的斗争精神和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 教学媒体: 投影小黑板 教学时间: 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结合课文理解词义。 2、能读通课文,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练习分段。 教学重点: 读通课文。 教学过程: 一、揭题释题,激发兴趣。 1、板书课题:我的菜园。 2、释题。 “我”即“曼德拉”(18931981),是南非人民民主运动的杰出领袖,是南非历第一位黑人总统,1993年曾获得诺贝尔和平奖。在曼德拉的人生经历中,曾经有过27年的监狱岁月。 菜园:种蔬菜的园子 3、激发兴趣:对于我们许多同学来说,菜园是一个并不陌生的地方。在城市的郊区和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