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 周周清(二)

上传人:摇**** 文档编号:183574002 上传时间:2021-06-08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7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 周周清(二)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 周周清(二)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 周周清(二)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 周周清(二)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 周周清(二)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 周周清(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 周周清(二)(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四单元周周清(二)测试范围:第四单元时间:120分钟满分:166分一、基础清(22分)1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A譬如(p) 竹篾(mi) 契约(q) 淤泥(y)B累赘(li) 喷香(pn) 鸿儒(r) 亵玩(xi)C别扭(bi) 折损(sh) 案牍(d) 鲜有闻(xin)D露宿(l) 圣贤(shng) 西蜀(sh) 诲人不倦(hu)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3分)A拖杳驿路监督苔痕B妥帖煤碳坟墓隐逸C草率屋粱卸却洗濯D商酌修葺循环枝蔓3下面加点词解释无误的一项是()(3分)A任重而道远,死而后已,不亦远乎(停止)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名声)B老、病、死,乃人生难免的事

2、(是)谈笑有鸿儒(博学的人)C人若能知足,虽贫不苦(好像)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这)D莲之爱,同予者何人(我)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茂盛)4下面加点的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不耻下问是一种传统美德,值得我们大家学习。B考试终于结束了,我如释重负地长出了一口气,紧绷的心也放松下来了。C老师与孩子们在舞台上开心地拥抱,共享天伦之乐,庆祝校合唱团荣获冠军。D为人师表者,当学而不厌,诲人不倦。5【2019青岛】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A原创节目能否获得市场成功和良好反响,关键是能从观众观看愿望中寻找契合点。B前不久,“中国品牌日”活动在上海举行,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国产品的

3、魅力。C面对停车难的问题,多管齐下的治理方式,让青岛的停车现状大为提升。D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后,可以捕捉到用户心情、体温的变化,为用户提供更加个性化的服务。6【2020江西】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3分)那些杀身成仁的志士将生命视作敝履,他们并非对于生已感到厌倦,相反,他们倒是乐生的人。这是“生”的美丽之最高的体现。他们是为了保持“生”的美丽,维持多数人的生存,而毅然献出自己的生命的。这样深的爱!甚至那躯壳化为泥土,这爱也还笼罩世间,跟着太阳和明星永久闪耀。“生”的确是美丽的,乐“生”是人的本分。A. B. C. D. 7在横线上填写一个恰当的句子,使之与上下文句式

4、相同,语意连贯。(4分)一个人的教养更多地体现在与人的交往中。是心平气和,还是心浮气躁?_,_?是不可一世,还是退让慈悲?二、素养清(11分)8(国学题)填空。(7分)(1)_,夜泊秦淮近酒家。(杜牧泊秦淮)(2)有约不来过夜半,_。(赵师秀约客)(3)李商隐在贾生中正面写贾生并赞美他的诗句是:_,_。(4)在陋室铭中,作者描写陋室环境的句子是:_,_。(5)予独爱莲之_,濯清涟而不妖。(周敦颐爱莲说)9(口语交际题)下面是学校领导在“关于学生着装问题座谈会”上的讲话。最近,有些学生穿着有涂鸦的衣服或“乞丐服”来上学,这种做法是不妥的。作为一名中学生,着装应符合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要求。首先,

5、要讲求文明礼仪。服装是无声的语言。一个人的着装体现着他的态度、修养、品格和气质。其次,要展示良好的校风校貌。个人着装是校园文化的名片,是学校形象的展现,是学校精神的载体。最后,要注意身份和场合。学校是你们学习文化知识,丰富和成就自我的地方。着装文明得体更有助于你们健康快乐成长。作为参会代表,请你将讲话要点转述给你们班同学。要求:转述前要有开场白;完整准确;要点突出。(4分)_三、阅读清(37分)(一)阅读文言文,完成练习。(10分)爱莲说周敦颐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

6、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10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2)不蔓不枝()(3)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4)陶后鲜有闻()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1)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_(2)牡丹之爱,宜乎众矣。_12本文抒发了作者怎样的志向与情感?(2分)_(二)阅读下文,完成练习。(13分)不失其赤子之心汪曾祺写作对我的影响与启示(节选)张闻昕汪曾祺说:“我欣赏孟子的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事实上,将这一句话当作汪曾祺创作生涯的注脚,也是很妥帖的

7、当我还是位小读者时,我这么想。后来我成为一名创作者,仍然这么想。我喜爱汪先生的作品,最初是出于对他笔下可亲世界的向往,及至我自己踏上写作的道路,落了笔,才发现他对我影响至深。我究竟向他学习了什么?是技巧?是思想?或根本是作品中托付出的一颗赤子之心?也许我应该循着他的步子,从头看起。所有的创作,都起于作家对生活永远留着那双好奇的眼睛开启一次创作,试图“无中生有”,对大多数写作者而言,都不算是一件简单的事。且不论灵感迸发不常有,更何况如刘勰所说,“意翻空而易奇,言征实而难巧”,要表述得完全亦非易事。搜索枯肠之余,我从汪先生的文章中求索,毕竟他总有那么多生机勃勃的人物与故事。一回,他借小说主角之口,

8、说出他这个“写小说的人”的本心:“我只是想了解了解他。我对所有的人都有兴趣,包括站在时代的前列的人和这个汉俑一样的卖蚯蚓的人。”他确实对所有人都感兴趣。女儿汪朝写他上早市,出门前先揣两根烟在口袋里那是给卖鸡人抽的,递根烟,聊聊家常,他也就了解了对方的生活。对生活拥有一份持续的好奇,原是孩子的天性,等孩子长大成人,这天性便逐渐地丧失了。然而作家不能这么干,作家得永远留着那双好奇的眼睛。因为所有的创作,无论之后如何雕栏画栋,都起于最初捕捉到的那点激动和惊奇。而要达到创作的自由,按照汪先生的想法,非得对生活熟悉到从心所欲、挥洒自如的程度,并且这种熟悉不能局限于与所写题材相关的生活,连题材之外的生活也

9、要照顾。你瞧,对生活缺乏兴趣的人断做不到如此。他的平淡像一粒米,一口饭,初食醇厚,再嚼甘甜,一味可衬百味会看,不一定会写。将目中所视、脑中所思誊到纸上,又是一道关卡。汪先生的答案倒简单:“语言的唯一标准,是准确。”说是这么说,“准确”表现在文章里,到底是个什么劲儿呢?在许多人眼里,写作是场围猎,要描述的对象是一只能跑会跳的兔子。作家用尽可能多的描写充当猎人,面面俱到,不断接近,从各方面包围猎物。运气好,那只兔子便收入囊中;运气不好,则既丢猎物,又失方向,整部作品处于云蒸雾罩之中。我想汪先生对这种做法是不会满意的。他要准确,是要人写如击蛇七寸的句子,一下就着。为磨炼出这一句,首先需在平日用功,养

10、成时时观察的习惯,用明晰的语言将印象固定住。积累的文字多了,再去找、去选择,层层过滤出看似浑然天成的“准确”。用汪先生的话说,比起“妙手偶得之”,他更相信“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提到汪曾祺的文字,有人会说,“平淡”。自然此平淡非彼平淡,汪先生的平淡更像一粒米,一口饭,初食醇厚,再嚼甘甜,一味可衬百味。这里头是藏了心思的。他意识到,仅仅把握平淡,文字会流于枯瘦。枯瘦是衰老的迹象,他还不太服老。有两句诗可陈述汪先生的理想境界:“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语言不仅要向老师学。别人的话里,民间曲艺里,现代作品里,古代作品里作家对语言的学习是随时随地的。街头巷尾,汪先

11、生留意散落在生活中的好词好句:“煤铺的门额上写着乌金墨玉,石火光恒,很美。八面槽有一家老娘(接生婆)的门口写的是:轻车快马,吉祥姥姥,这是诗。”如此每日集几句,作家的语感逐渐被澄清,写起来就干净、有力,余味悠长。今年是汪曾祺百年诞辰。浩浩荡荡一百年,世界已发生太多的变化。回过头去看,当年面对众多的路,汪先生是选择了最古老、最朴素的那一条诚实地描摹人物,真挚地相信生活。路难走吗?也许难。可不应该因为难而不走。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汪先生在这条路上走了一辈子。我多愿意再走走汪先生的路。(选自光明日报2020年02月26日,有删改)13文章开头两段有什么作用?(3分)_14通读全文,说说汪曾祺写作对“我”的影响和启示有哪些。(4分)_15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3分)汪先生的平淡更像一粒米,一口饭,初食醇厚,再嚼甘甜,一味可衬百味。_16怎样理解本文所表现的“赤子之心”?(3分)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