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初中生考试焦虑的案例报告

上传人:W**** 文档编号:183397036 上传时间:2021-06-04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推荐)初中生考试焦虑的案例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推荐)初中生考试焦虑的案例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推荐)初中生考试焦虑的案例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推荐)初中生考试焦虑的案例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推荐)初中生考试焦虑的案例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推荐)初中生考试焦虑的案例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推荐)初中生考试焦虑的案例报告(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初中生考试焦虑咨询案例报告摘要:一个16岁初中九年级的女学生小敏,因害怕考试考不好,怕看到老师和家长期待的目光,一遇到考试就十分紧张,唯恐出现失误,对不起学校和老师,对不起父母,对不起自己的努力,心理压力越来越大,影响了正常的学习和身体健康。经过收集小敏的基本资料,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测验,与小敏及其父母商定了阶段性的咨询目标,主要运用认知疗法帮助小敏改变了错误认知观念,消除了小敏的适应不良情绪和行为,解除了对考试的焦虑,咨询效果明显。关键词:认知疗法 考试焦虑 咨询案例报告一、主诉和个人陈述主诉:一遇到考试就紧张、注意力不能集中、心理压力大。 个人陈述:小敏,女,初中九年级学生。平时学习刻苦努

2、力,初中七年级和八年级的时候,学习成绩一直很好,但上了九年级心理压力变得十分沉重,由于进入九年级,情况发生了变化,学习的科目增多了,学校的要求高了,父母的期望大了,心理不知不觉就变得沉甸甸的了。从进校门的第一天起,学习就相当刻苦,几乎把所有的时间和精力全部用在了文化学习上。相信有一份耕耘就有一分收获,所以文化学习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与此同时,也给自己带来了超负荷的心理压力,怕看到老师和家长期待的目光,一遇到考试就十分紧张,唯恐出现失误,对不起学校和老师,对不起父母,对不起自己的努力。考试的分数象一块巨石压在心上,久久不能搬去。无疑,对学习和健康都产生了不利的影响,有时也知道这样不好,但是不能自

3、拔。” 二、观察和他人反映身体和智力均发育正常,讲话声音清晰,情绪有些低落,意识清楚,接触交谈合作,言语流利,无幻觉、妄想,无智能障碍,自知力完整,有明确的求助要求。从进入咨询室到叙述完毕,都表现得比较自如,但在谈到考试的事情时,情绪明显有些紧张和不安。父母反映:小敏从小活泼外向,认识的人都很喜欢她,自尊心比较强,非常注重学习成绩,总是不断地追求第一,父母对她的要求也很严格,并且一向都能够按照父母的要求去做。班主任的反映:学习基础非常好,各科成绩都很优秀,上进心非常强。在班上与同学的关系很好,活泼、开朗,喜欢帮助人,同学和老师都很喜欢她。但是进入九年级后,考试的时候,经常发挥失常。 一、一般资

4、料1、求助者:小敏,女,16岁,初中九年级学生,与父母同住。父母为国家干部,经详细询问、调查,父母无人格障碍和其它神经症性障碍,家族无精神疾病历史。2、个人成长史独生女,足月顺产,母亲身体健康,孕、产及哺乳期未服用特殊药物。4岁上幼儿园,当时能识字200多,能背唐诗100余首,深得长辈和老师的喜欢。上学后学习成绩一直优异,又能帮助其他同学,深受同学和老师的喜爱,并成为班里的班干部,各方面表现都很优秀。13岁来月经,周期稳定,身体健康,未患过重大疾病。一直与父母同住,父母关系好,对小敏要求严格,期望很高。从小活泼外向,处处严格要求自己,尽量做得尽善尽美。3、目前的精神状态感知觉良好,情绪稳定,逻

5、辑思维清晰,情感表达自如、一致,注意力有些不集中,存在认知偏差。4、目前的身体状态经检查后报告躯体无疾病。 5、目前的社会功能学习效率降低,学习成绩稍有下降6、心理测验结果1、抑郁自评量表(SDS)分:标准分45分。2、焦虑自评量表(SAS)分:标准分53分。四、评估与诊断1、评估依据:(1)一想到考试就会出现惊慌,紧张,不安等情绪。(2)唯恐出现失误,对不起学校和老师,对不起父母,对不起自己的努力。(3)成绩明显下降。(4)自己知道考试紧张不应该,但不能自拔。(5)有自知力,能够主动求医。(6)智能完整,能够主动完成学业。2、诊断:一般性心理问题3、鉴别诊断:(1)与精神性神经症相鉴别:根据

6、病与非病的三原则,小敏的知、情、意是统一的,对自己的心理问题有自知力,有主动求医的行为,无逻缉思维的混乱,无感知觉异常,无幻觉妄想等精神病的症状,因此可以排除精神病。(2)与抑郁症相鉴别:小敏虽有情绪低落,但不是主要症状,也没有兴趣缺乏、自罪自责、自杀意念等症,因此可排除抑郁症。(3)与焦虑症神经症相鉴别:焦虑症是“以广泛性焦虑或发作性恐怖状态为主要临床相的神经症”,是一种内心紧张不安,预感到似乎将要发生不利情况而难于应付的不愉快情绪,常伴有头晕、心悸、呼吸困难、出汗和运动性不安等。该求助者没有这些症状的发生,而是简单的心里紧张而已,因此可以排除焦虑性神经症。4诊断依据:(1)根据郭念锋教授判

7、断心理正常与异常三原则,该求助者知情意统一,对自己的心理问题有自知力,有主动求医行为,无逻辑思维混乱,无感知觉异常,无幻觉、妄想等精神病症状,因此可以排除精神病。(2)症状是近期发生的,内容尚未泛化,反应强度不太强烈,能找到相应的原因,思维合乎逻辑,人格也无明显异常。(3)该求助者的症状表现为:感知觉尚好,情绪稳定,逻辑思维清晰,存在认知偏差,注意力有时不集中,发作时无显著的植物神经功能障碍。(4)心理测验的结果及相关资料支持本诊断。5、原因分析生物学原因:(1)求助者16岁,是处于青春期的女孩,自尊心比较强,抗挫折的心理弱。(2)医院检查没有器质性病变。社会原因:在成长过程中一直受到家长、老

8、师、同学的认可,学校、老师及家长对求助者有很高的期望,使求助者形成了我是完美的,不能比别人差,更不能对不起学校和老师的期望的错误认知。心理原因:(1)个性因素:追求完美,自我要求高。 (2)对现实问题的误解或错误评价:担心考试考不好会对不起学校和老师,对不起父母,对不起自己的努力。五、咨询目标的制定咨询目标:根据以上的评估与诊断,同求助者及其父母协商,确定如下咨询目标:(1)具体目标与近期目标:消除小敏对考试的紧张情绪。在日常生活中运用积极的自我对话,以降低紧张感,改变其完美主义的认知模式,增强其自信心。(2)最终目标与长期目标:完善求助者的个性,形成正确的自我观念,提高有效处理各种生活挫折的

9、能力,增强其自信和社会适应能力,促进求助者的心理健康和发展,达到人格完善。六、咨询方案的制定1、主要咨询方法与适用原理:认知行为治疗。求助者的心理问题外在表现为考试紧张,内在却是由于完美主义倾向和缺乏自信等认知因素造成的。紧张行为的不断重复和强化,反过来加剧了认知的偏离,再加上教养方式,家庭、学校学习环境等不利因素的加重和催化,使求助者陷入对考试错误认知的怪圈,影响了求助者的学习和身体健康。但是,求助者目前的典型的心理和行为还没有异常现象发生,还有她特定的年龄阶段,都比较适于采用实效性,可操作性,目标性很强的认知行为疗法。2、双方责任与义务:1)、求助者的责任、权利和义务责任:向咨询师提供与心

10、理问题有关的真实资料;积极主动地与咨询师一起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完成双方商定的家庭作业。权利:有权了解咨询师的受训背景和职业资格;有权了解咨询的具体方法、原理和过程;有权选择或更换咨询师;有权提出中止咨询;对咨询方案、咨询时间有知情权、协商权和选择权。义务:遵守咨询机构的相关规定;遵守和执行商定好的咨询方案各方面的内容;尊重咨询师,遵守预约时间,如有特殊情况提前告知咨询师。2)、咨询师的责任、权利和义务责任:遵守职业道德,遵守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帮助求助者解决心理问题;严格遵守保密原则。权利:有权了解与求助者心理问题有关个人资料;本着对求助者负责的态度,有权提出转介或中止咨询义务:向求助者介绍

11、自己的受训背景,出示执业资格等相关证件;遵守咨询机构的在关规定;遵守和执行商定好的咨询各方面的内容;尊重求助者,遵守预约时间,如有特殊情况提前告知求助者。3. 咨询时间:每周1次,每次1小时。4、咨询不收费。(学校教师面对学生不收费)5、SDS、SAS测量收费,各为20元。七、咨询过程1、咨询阶段的划分:咨询过程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心理评估和诊断阶段,建立咨询关系,收集资料,进行心理诊断,确定咨询目标;第二阶段是咨询阶段,首先帮助求助者分析和解决问题,改变其不适应的认知;其次改变其对考试的紧张情绪,第三阶段是巩固与结束阶段,使求助者把在咨询中学到的东西运用于今后的生活中,不断完善人格,提高心

12、理健康水平。2、各阶段的任务及完成情况。(1)、心理评估和诊断阶段第一次咨询:目的:收集资料,建立咨询关系,进行心理诊断,确定咨询目标。方法:在咨询开始时,充分尊重小敏,用开放性问题收集小敏的详细资料;通过倾听、共情、无条件地积极关注,让小敏尽情倾诉,与小敏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并完成心理测验。 (2)、咨询阶段分析问题: 第二次咨询目的:加深咨询关系。认识其不良的认知模式。方法:与小敏从生物、社会、心理等方面探讨她产生考试紧张的原因,布置家庭作业:写出所有她认为考试考不好会发生的不良状况。治疗的实施:第三次咨询:目的:打破完美主义倾向,建立积极认知。方法:会谈,改变认知反馈咨询作业:小敏说出所

13、有她认为考试考不好带来的各种不良状况,与她一一加以分析,改变她的认知:帮小敏识别造成考试紧张的上述消极思维,以及它们出现的场合,识别紧随消极思维之后的问题行为,帮助小敏制止这些消极思维,并建立理想的或积极的思维。如 :正确看待考试挫折;正确看待自己的能力、增强自信心;正确看待别人的评价。第四次咨询:目的:巩固认知重建结果。方法:会谈、积极自我暗示。通过会谈,使小敏在更深的层次上领悟到她的心理问题是由于她现在所持有的不合理信念造成的,因此要学会用积极的自我暗示来调节自己的心理困惑,如:“我也是一个普通学生,有优点也有缺点”、“即使我没有答出好成绩,我还有下一次,我有能力答好”、“我相信我能行”等

14、等。3、巩固与结束阶段第五次咨询,对前面的咨询过程进行总结,请小敏谈自己的体会和感受,并总结整个咨询过程中小敏的成长。八、咨询效果评估 1、具体目标与近期目标:(1)求助者症状的改善: 考试时不再感到紧张了。(2)班主任的评价:考试能够正常发挥了,回到了她原先的水平。(3)父母的评价:情绪稳定了,每次考试的成绩都很理想。 (4)治疗后心理测验的结果:SDS : 标准分40分,SAS:标准分37分。(5)咨询师的评估:通过回访和跟踪,发现咨询已基本达到预期目标:消除了小敏的考试紧张,改变了其完美主义的认知模式,增强了自信心和适应社会的能力,咨询过程较完整、有条理。在本案例中,咨询员与小敏建立了良好的咨询关系,全面地掌握了小敏的情况,取得了小敏及其父母的信任。因此在咨询中得到小敏及其父母很好的配合。小敏的智力水平以及悟性也是咨询取得成效的重要基础。咨询员针对求助者的成长经历、性格特点以及具体情况,在咨询过程中应用认知疗法协助小敏调整认识观念,从而改变了小敏的负性情绪,消除了小敏对考试的紧张情绪和行为,取得了良好的咨询效果。 友情提示:范文可能无法思考和涵盖全面,供参考!最好找专业人士起草或审核后使用,感谢您的下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