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高考名校考前提分仿真卷 历史(七) 全国I卷

上传人:浅*** 文档编号:183364676 上传时间:2021-06-03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34.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届高考名校考前提分仿真卷 历史(七) 全国I卷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21届高考名校考前提分仿真卷 历史(七) 全国I卷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1届高考名校考前提分仿真卷 历史(七) 全国I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届高考名校考前提分仿真卷 历史(七) 全国I卷(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绝密 启用前 2021年高考名校考前提分仿真卷历 史(七)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第卷时,选出每小题的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试卷上无效。3、回答第卷时,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4、考试结束,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第卷(选择题)本卷共12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24学者陈剩勇在中国第一个王朝的崛起一书中提出,夏朝、夏文化和夏代的起源史,至今还是一个让

2、历史学家们困惑的斯芬克斯之谜。“困惑”的主要原因是( )A历史传说虚无缥缈不足为据 B没有同时期的出土文物证实C文献记载都属于第二手史料 D没有类似甲骨文的信史确认25图5是四川成都汉墓出土的画像砖“收获图”。画像砖形象地展现了六人的割穗、刈草、选种等神态,弥补了汉代史籍对水稻收割工序没有记述的缺陷。该画像砖( )图5A完全真实地还原了历史原貌 B佐证了汉代史籍记述的错误C表明四川地区最早培植水稻 D体现了艺术性和史料性的统一26“城隍(道教中守护城池之神)”原来只限于吴越等地方性崇拜,至唐代仍未完全得官方的认可。至宋代,城隍已成为全国性的信仰,不唯城里尊崇,连一些村落也建有城隍庙。这说明唐宋

3、时期( )A道教与儒家思想相融合 B三教并行局面已被打破C理学影响了时人价值观 D地方发展格局发生变化27下表为清代内阁的前身,文馆、内三院的建立发展轨迹皇帝及实际掌权者机构演变皇太极将文馆改为内三院,对皇太极负责,以削弱和硕贝勒共治国政制多尔衮内三院的权力遭到削弱顺治内三院对六部具有监督权,拥有票拟批红的权力。后改为内阁,大学士、学士“分班入直”,具有“掌议天下之政,宣布丝纶”的职能康熙保留内阁,另设翰林院,此后成为定制雍正设立军机处与内阁抗衡,内阁权力逐渐衰落该表说明清代( )A从权臣向谋臣再向私臣的蜕变 B满洲八旗国家政体逐步发展完善 C皇权向更高层次递进受到阻碍 D皇权逐步向君主集权制

4、发展演变 28蓄发令是太平军每攻克一地后发布的第一道公告。洪仁玕在钦定军次实录中强调:“凡欲脱满洲鞑子之轭,投诚天朝,必须留发,以诠父母养育之恩,以顺上帝生成之恩,切不可剃之。”太平天国推行蓄发令旨在( )A强化民众宗教信仰 B推行儒家忠孝文化C对抗满清王朝统治 D维护汉人民族尊严291920年11月,陈独秀在共产党创刊词短言中说,“要想把我们的同胞从奴隶境遇中完全救出,非由生产劳动者全体结合起来,用革命的手段打倒本国外国一切资本阶级,跟着俄国的共产党一同试验新的生产方法不可”。据此可知,陈独秀意在说明( )A民主革命是挽救危机的根本 B新文化运动阵地发生了变化C社会主义革命才是救国之路 D马

5、克思主义在华已广泛传播3020世纪40年代初,日本华北方面军认为剿灭中共武装短期内难以做到,因为“居民对有关八路军的情况,均不轻易出口”,侦察谍报网在群众中巧妙地扎下了根,很快就会侦悉日军的动向,立即采取回避转移行动。这反映了( )A华北战场日军处于劣势 B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扩大C敌后战场成为主要战场 D全民抗战发挥实际成效31下图是1956年朱宣咸所作的速写画报喜一庆祝公私合营。该作品( )A体现出工业化建设的巨大成就 B洋溢着人民当家作主的自豪感C反映出国民经济体系的协调性 D标志着计划经济体制开始形成32有学者认为:“一个公民只要有任何长处,他就会受到提拔,担任公职,不受门第和财产的限制,

6、从而在理论上都有轮番而治的机会,同等的人交互做统治者也做被统治者。”这一论述( )A指出了雅典民主制的特征 B概括了罗马扩张的原因C凸显了代议制民主的弊端 D宣扬了君主制的合理性33英国著名科学史家丹皮尔指出,“在牛顿的时代,光不再是弥漫四周、纯粹、无色的神秘物质,不再是上帝的住所,而成了一个物理现象,它的规律可用反光镜和透镜来研究,它的颜色可用三棱镜来分析宗教信仰的寄身之所由心转移到头脑中,神秘主义被数学所驱逐”。其旨在强调经典力学促进了( )A科学发展进入到微观时代 B人类意识从超验转到现世主义C历史唯物主义思想的形成 D人类认识从信仰走向理性主义34有人在访问俄国后的报告中写道:农民的普

7、遍态度是在土地问题上很感激苏维埃政府,但他们十分抱怨生活必需品的缺乏,抱怨强制性的捐献,担心没完没了他们赞成革命,但是当有机会推翻它时,他们又说“不”。由此判断访问的时间应是( )A二月革命时期 B十月革命时期C战时共产主义时期 D新经济政策时期35据统计,1965年,苏联1763个城市中,具有废水生物净化设施的仅有30个左右,不足苏联城市的2%。许多城市由于缺乏集中的城市净化设施,大量工业废水未经过任何净化直接排入水库,给国民经济带来巨大损失,对居民健康以及周围的大自然造成危害。这说明当时的苏联( )A环境保护技术落后 B片面追求经济效益C政治体制问题凸显 D国民经济严重滑坡第卷(非选择题)

8、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共计52分。第41题、第42题为必考题,第41题25分,第42题12分,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45题第47题为选考题,每题均为15分,考生根据要求选择一题进行作答。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材料一 秦始皇二十七年(前220年),开始“治驰道”,全国逐步形成以驰道为主干的陆路交通网络。秦汉驰道中央二丈之地,“惟皇帝得行,树之以为界也”,“不如令,没入其车马”。在秦汉帝国的交通生活中,因为“道路相高”往往导致“喧竞”“冲突”,“贱避贵”就成为维护交通秩序的主要原则,违者将处罚全甚至笞刑。以后历代皆沿袭这一规制,并进一步发展为“贱避贵,少避老,轻避重,去

9、避来”的传统。汉代主要交通干线的规划、施工和管理,往往由朝廷决策。汉武帝元光五年(前130年)“发巴蜀治南夷道,又发卒万人治雁门阻险”,汉顺帝延光四年(126年)“诏益州刺史罢子午道,通褒斜路”。而诸如交通道路的修筑、管理和养护,则由地方行政长官直接负责。史记记载:“唐蒙已略通夜郎,因通西南夷道,发巴、蜀、广汉卒,作者数万人。”居延汉简也可见“戍卒”兼任“车父”的情形,这里的“车父”当大致与主要以转输为职任的“清卒”“委输掉卒”身份相近。摘编自王子今中国古代交通系统的特征一一以秦汉文物资料为中心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一再强调发展交通运输业是巩固国防、繁荣经济文化、维护多民族国家团结统一的

10、重要前提。从20世纪50年代初开始,新中国开展了大规模的干线公路和县乡公路的新建、改建和重点水运工程建设。公路战线的职工们牢记毛泽东“为了帮助各兄弟民族,不怕困难,努力筑路”的誓词,在极端困难的情况下,建成了川藏、天山等工程艰巨的重大战略公路。铁路战线也广泛开展毛泽东“人民铁路为人民”的办路宗旨教育,树立主人翁意识,仅“一五”计划期间就新建了宝成、鹰厦等33条铁路,新建、修复铁路线一万多公里。毛泽东认为兴办交通运输等基础设施必须依靠人民群众,中央和地方群策群力,同时力求做到统筹兼顾、科学决策。毛泽东指出:“无产阶级没有自己的技术队伍和理论队伍,社会主义是不能建成的。”为解决交通建设人才短缺和可

11、持续发展的问题,毛泽东明确指示铁道部等“自己要办学校”,并亲自为“北方交通大学”题写校名,任命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担任该校校长。摘编自王戎毛泽东新中国交通建设思想探析(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汉时期交通建设的特征,并对其作出简评。(12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毛泽东的交通建设思想及其对我国当前交通建设的启示。(13分)4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 1841年,德意志人李斯特发表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在批判古典政治经济学自由贸易理论的基础上,系统详尽地论述了他的贸易保护理论。李斯特针对流行学派的“价值理论”和“世界经济学”提出了“生产力论”和“国家经济学”

12、,用以说明实行普遍自由贸易的空想性和保护贸易的必要性。与古典经济学家不同,李斯特认为一个国家的发展程度并不在于它所积聚的财富的多少,而取决于它的生产力水平。因为生产力可以创造财富,它和财富的关系如同树和果子,结果子的树当然比果子价值更大。所以,一个国家的国外贸易不能单纯从某一特定时刻的物质利益所得来考虑,而应着眼于国家现在和将来的生存和发展,也就是说要尽量减少对国外贸易的依赖性,发展国内生产力。 摘编自曹英李斯特贸易保护主义理论评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李斯特的“贸易保护主义理论”提出自己的看法,并予以说明。(要求:看法具体明确,说明须史论结合。)请考生在第45、46、47三道历史题中任选

13、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个题目计分。45【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材料 北魏孝文帝拓跋宏,是南北朝时期颇有作为的地主阶级政治家,他在太和年间多次诏集群臣,议定律令,重用精通律学的中原儒生,对“议礼律令,润饰辞旨”,常亲自执笔,刊定轻重。其一生二次对北魏律进行修订,第一次修律, 始于太和三年(479年),主要是修改旧文,使从轻典。太和十五年(491年)他又主持了第二次修律,诏公卿大臣“议改律令”,于次年“班新律令”,对前律作较大修改,如把死刑的条目:大辟由原来四百九十条,改为二百三十例,减少了五分之二。用“恕死徙边”作为死刑减等之法。太和十一年(487年)从律令中删去

14、残酷的诛连法门房之诛。对族刑的施用范围也作了明确的限制,以减少族刑的使用。新律颁布后,五族、三族之诛在北魏从此绝迹。孝文帝改订的北魏律,上采汉魏晋法制之传统,下启隋唐律令之先声,在中国法律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摘编自简修炜、张耕华北魏孝文帝法制改革述论(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北魏孝文帝法制改革的特点。(8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北魏孝文帝法制改革的影响。(7分)46【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材料 下表 五次中东战争简史年份事件19481949第一次中东战争:生存!巴勒斯坦战争建国第二天就面临亡国威胁的以色列19561957第二次中东战争:出海口!苏伊士运河战争比战争借口更重要的是出海口1967第三次中东战争:安全!六天战争苏联的欺骗促使以色列先发制人19731974第四次中东战争:复仇!赎罪日战争阿拉伯国家处心积虑的复仇之战1982第五次中东战争:安宁!黎巴嫩战争交战双方都在别国的领土上厮杀摘编自谢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