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课《鱼我所欲也》同步练习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上传人:丰*** 文档编号:183364219 上传时间:2021-06-03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6.9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9课《鱼我所欲也》同步练习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第9课《鱼我所欲也》同步练习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第9课《鱼我所欲也》同步练习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第9课《鱼我所欲也》同步练习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第9课《鱼我所欲也》同步练习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9课《鱼我所欲也》同步练习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9课《鱼我所欲也》同步练习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下册语文人教统编版古诗文提分训练 专题四:鱼我所欲也1.下列加粗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一箪食(dn) 苟得(gu)B.一豆羹(gng) 不屑(xi)C.弗得(f) 蹴尔而与之(c)D.勿丧(w) 死亦我所恶()2.下列对鱼我所欲也有关内容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认为,在“生”和“义”无法兼顾的情况下,应该“舍生取义”。B.作者所倡导的重“义”之心,只有圣贤才具有,普通人是没有的。C.作者认为,乞人不屑“蹴尔而与之”的救命食物,是没有丧失“本心”的表现。D.文中的排比句,使文章读起来节奏感强,并且富于文采和气势。3.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2、.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也称“诗三百”,它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四书”。B.孟子是战国时期孟子言论的汇编,记录了孟子的治国思想、政治观点和政治行动。孟子的学说出发点为性恶论,主张仁政。C.“而立”代称三十岁,“而立之年”指有所成就的年龄;“不惑”代称四十岁,“不惑之年”指遇事能明辨不疑的年龄。D.“英雄辈出”“工匠精神”“共筑梦想”“绿水青山”,分别是偏正短语、主谓短语、动宾短语、并列短语。4.文学常识填空。孟子是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_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地位仅次于孔子,后世常以“_”并称二人。孟子的思想对后来的宋儒影响很大,他被认为是孔

3、子学说的继承者,有“亚圣”之称。5.根据课文默写。(1)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_。(2)_,万钟于我何加焉!(3)是亦不可以已乎?_。(4)在对待生与死、义与利的问题上,作者的观点是鲜明的,可以用文中的“_”四个字来概括。(5)“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一句中“是心”指的是“_”“_”。(6)孟子认为能做到舍生取义的人是“_”。6.按要求默写填空。(1)作者说人人都有向善之心,而贤者能一直保持这种心的句子是:“_,_,_。”(2)在文中承上启下,从人们熟知的生活现象谈起的句子是:“_,_,_,_。”(3)与礼记中记载的“不食嗟来之食”的典故意思一致的句子是:“_,_;_,_。”(4)新冠肺炎疫

4、情在武汉肆意蔓延之际,无数医疗工作者却纷纷主动请战,冒着感染病毒的危险奔赴防治一线救死扶伤,他们这种令人感动的行为就是孟子鱼我所欲也中“_,_”这两句的真实写照。7.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

5、有之,贤者能勿丧耳。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1)下列语句中,加粗词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亦我所欲也 是进亦忧(范仲淹岳阳楼记)B.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屋舍俨然(陶渊明桃花源记)C.所恶有甚于死者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十二章)D.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一狼得骨止(蒲松龄狼)(2)下列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

6、是( )A.故不为苟得也。所以我不做苟且偷生的事。B.贤者能勿丧耳。贤人能够不丢掉罢了。C.呼尔而与之。没有礼貌地吆喝着给他。D.乡为身死而不受。乡邻因害怕死亡而不接受。(3)本文提出在“生”和“义”不能兼顾的情况下,应该“_”的观点,并进一步指出这是每个人都有的_。8.阅读下面的文言文选段,完成题目。【甲】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节选自鱼我所欲也)【乙】景公之时,雨雪三日而不霁。公被狐白之裘,坐于

7、堂侧陛。晏子入见,立有间。公曰:“怪哉!雨雪三日而天不寒。”晏子对曰:“天不寒乎?”公笑。晏子曰:“婴闻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今君不知也。”公曰:“善!寡人闻命矣。”乃令出裘发粟,与饥寒者。(选自晏子春秋)【注】景公:齐景公。霁:雨雪停止,天放晴。陛:宫殿的台阶。逸:安乐,安闲。闻命:齐景自谦的话,意为听您的话。(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粗的词语。万钟于我何加焉(_)所识穷乏者得我与(_)公被狐白之裘(_)乃令出裘发粟裘(_)(2)翻译下列句子。此之谓失其本心。婴闻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3)【甲】段中画线句子强调的是:_(4)【乙】段的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9.

8、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14题。【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辞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节选自鱼我所欲也)【乙】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欤?何故而至此?”屈原曰:“举

9、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渔父曰:“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举世皆浊,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哺其糟而啜其醨?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中耳。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之温蠖乎!”乃作怀沙之赋。于是怀石,遂自投汨罗以死。(节选自史记屈原列传)【注】醨:薄酒。察察:洁白的样子。汶汶:浑浊的样子。皓皓:莹洁的样子。温蠖(hu):尘滓重积的样子。(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粗的词。故不为苟得也_被发行吟泽畔_所欲有甚于生者_遂自投汨罗以死_(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

10、列句子。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译文:_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译文:_(3)请简要说说【甲】段是如何提出论点的。(4)在中华民族历史上,有无数的仁人志士像屈原一样都把“舍生取义”奉为人生准则,请你另举出一个事例,并说说你如何理解“舍生取义”。10.阅读以下两篇文言文,完成15题。【甲】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安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11、: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节选自鱼我所欲也)【乙】君子之自行也动必缘义行必诚义。孔子见齐景公,景公致廪丘以为养。孔子辞不受,入谓弟子曰:“吾闻君子当功以受禄。今说景公,景公未之行而赐之廪丘,其不知丘亦甚矣!”令弟子趣驾,辞而行。孔子,布衣也,官在鲁司寇,万乘难与比行,三王之佐不显焉,取舍不苟也夫!【注】诚:同“成”,实行。廪丘:齐国地名。未之行:没有采纳我的主张。丘:孔子名丘。趣:同“驱”。万乘难与比行,三王之佐不显焉:万乘之君品行难与他比肩,三王辅臣的名节没有他显扬。(节选自吕氏春秋)(1)选出下列断句正确的一项( )A.君子之自行也/动必缘义/行必诚义B.君子之自/行也动必缘义/

12、行必诚义C.君子之自行也/动必缘/义行必诚义D.君子之自行也/动必缘义行必/诚义(2)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粗词意思相同的一项( )A.万钟于我何加焉 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B.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三王之佐不显焉C.此之谓失其本心 入谓弟子曰D.今为妻妾之奉为之 今说景公(3)选出对【甲】【乙】两文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 )A.【甲】文中,“乡为”和“今为”的排比句运用了对比论证的方法,强调了人不能失其本心,论证了“舍生取义”的观点。B.“景公致廪丘以为养”“孔子辞不受”诠释“动必缘义行必诚义”这一准则。C.【甲】文中的“本心”指人的羞恶之心(或天性、本性)。D.【乙】文中孔子游说景公,景公按

13、孔子的劝导行事,然后赐给孔子廪丘邑。(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译文:_吾闻君子当功以受禄。译文:_(5)【甲】中的乞人和【乙】文中的孔子为什么不肯接受别人的赠予?请结合具体内容用自己的话分别概括出来。答案以及解析1.答案:D解析:“恶”应读w。2.答案:B解析:孟子主张人性本善。其实人人都有向善之心,之所以只有“贤者”才能做到舍生取义,是因为“贤者”能够不丧失“本心”。3.答案:C解析:A.“四书”指大学中庸论语孟子。B.孟子的学说出发点为性善论,主张仁政。D.分别是主谓短语、偏正短语、动宾短语、并列短语。4.答案:儒 孔孟5.答案:(1)贤者能勿丧耳(2)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3)此之谓失其本心(4)舍生取义(5)所欲有甚于生者 所恶有甚于死者(6)贤者6.答案:(1)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人皆有之 贤者能勿丧耳(2)一箪食 一豆羹 得之则生 弗得则死(3)呼尔而与之 行道之人弗受 蹴尔而与之 乞人不屑也(4)二者不可得兼 舍生而取义者也解析:本题是理解型默写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