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中考语文总复习

上传人:W**** 文档编号:183362789 上传时间:2021-06-03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5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中考语文总复习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2017中考语文总复习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2017中考语文总复习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2017中考语文总复习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2017中考语文总复习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7中考语文总复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中考语文总复习(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考复习古代传统文化常识人物与别号1. 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2. “韩柳”指的是韩愈和柳宗元,他们是唐朝古文运动的倡导者。3.一门父子三词客:苏洵(老苏)、苏轼(大苏)、苏辙(小苏)。4.豪放派词人:苏轼、辛弃疾,并称“苏辛”;婉约派词人:李清照(女词人)、柳永。5.大李杜:李白、杜甫。小李杜:李商隐、杜牧。6.屈原:我国最早的浪漫主义诗人,他创造了“楚辞”这一新诗体,开创了我国诗歌浪漫主义风格。7.元曲四大家:关汉卿、郑光祖、白朴、马致远。8.书法四大家(楷书四大家):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赵孟頫。9.边塞诗人:高适、岑参、王昌龄。10.唐宗:

2、唐太宗李世民;宋祖:宋太祖赵匡胤;秦皇:秦始皇嬴政;汉武:汉武帝刘彻。其他文化常识1.三皇五帝:“三皇”指天皇、地皇、人皇(或伏羲、女娲、神农);“五帝”指黄帝、颛顼、帝喾(k)、唐尧、虞舜。2.三纲五常:“三纲”指父为子纲、君为臣纲、夫为妻纲;“五常”指仁、义、礼、智、信。3.三教九流:“三教”指儒教、佛教、道教;“九流”指儒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墨家、纵横家、杂家、农家。4.岁寒三友:松、竹、梅。5.中国三大名楼:滕王阁(江西南昌)、黄鹤楼(湖北武汉)、岳阳楼(湖南岳阳)。6.中国古代四大书院:岳麓书院(今湖南长沙岳麓山)、白鹿洞书院(今江西庐山)、嵩阳书院(今河南登封)、应天书院

3、(今河南商丘)。7.花中四君子:梅、兰、竹、菊。8.文房四宝:湖笔、徽墨、宣纸、端砚。9.书法四体:楷、草、隶、篆。10.“四书五经”:“四书”指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指诗书礼易春秋。11.“四史”: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12.四库全书:经、史、子、集。13.四大古典名著: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14.四大民间传说:牛郎织女、梁山伯与祝英台、孟姜女哭长城、白蛇传。15.战国四君子:齐国孟尝君、赵国平原君、楚国春申君、魏国信陵君。16.明代江南四大才子:唐伯虎、祝枝山、文徵明、周文宾。17.战国七雄:齐、楚、燕、韩、赵、魏、秦。18.建安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1

4、9.竹林七贤:嵇康、阮籍、山涛、向秀、阮咸、王戎、刘伶。20.七大古都:北京、西安、洛阳、开封、南京、杭州、安阳。21.神话八仙:铁拐李、汉钟离、张果老、何仙姑、蓝采和、吕洞宾、韩湘子、曹国舅。22.扬州八怪:汪士慎、李鳝、金农、黄慎、高翔、郑燮(郑板桥)、罗聘、李方膺。23.九族:高祖、曾祖、祖父、父、己身、子、孙、曾孙、玄孙。24.十天干【2015长沙】: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25.十二地支【2015长沙】: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26.十二生肖: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27.马致远的散曲代表作天净沙秋思,被誉为“秋思之祖”

5、。28.六书:古人分析汉字而归纳出来的六种条例,称为六书。即象形、指事、形声、会意、转注、假借。29.汉字的形体演变:甲骨文 金文 大篆、六国古文 小篆 隶书楷、草、行书(殷、商)(西周、春秋)(战国) (秦朝) (汉朝) 由小篆演变为隶书叫作隶变,这是汉字形体演变史上重要的里程碑,是古文字和今文字的分水岭,此前的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叫古文字,字形具有象形性,此后的隶书、楷书、行书叫今文字,字形具有象征性。30.“左迁”指降职贬官,中国古代以“右”为尊。31.桑梓,古代在住宅旁常栽桑树、梓树,后人就用桑梓指家乡。32.对联是汉语特有的文学形式。对联通常用毛笔书写,贴挂时,上联居右,下联居左

6、。33.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主要流派及代表人物:儒家孔子、孟子;法家韩非子;道家庄子、列子;墨家墨子。34.我国古代各个时期的文学式样:(1)上古时期:神话传说;(2)先秦时期:诗歌散文;(3)两汉魏晋南北朝时期: 汉乐府、汉赋、五言诗、乐府、古体诗;(4)唐宋元明清时期:唐诗及唐传奇、宋词、元曲、明清小说。35.人的称谓 敬称【2015长沙】:表示尊敬客气的态度,也叫“尊称”。如:陛下、公、君、大人、子、夫子、先生等。 (1)对将帅的尊称是麾下,称别人的学生为高足。 (2)一般情况下,出于礼貌和尊敬,应称对方字或号,如称李白为太白,称苏轼为东坡。 (3)对对方的亲属或有关系的人敬称有“令”“

7、尊”等。“令”意思是美好,用于称对方的亲属。如令尊(对方的父亲)、令堂(对方的母亲)、令郎(对方的儿子)、令爱(对方的女儿)、令兄(对方的兄长)、令弟(对方的弟弟)、令侄(对方的侄子)。“尊”用来称与对方有关的人或物,如尊上(对方的父母)、尊公、尊府、尊君(皆称对方父亲)、尊堂(对方母亲)、尊亲(对方亲戚)、尊驾(对方)、尊意(对方意思)。谦称:表示自谦的称呼。如:孤、寡人、臣、卑职、愚、不才、鄙人、内人、舍弟、家父等。称籍贯、官名、官地、排行等:出于礼貌的尊敬,称呼对方应避免直呼其名。如称王安石为王临川,称杜甫为杜工部,称柳宗元为柳柳州,称张籍为张十八等。 36. 年龄的称谓 贵庚(问人年龄

8、)、高寿(问老人的年龄)、芳龄(问女子年龄) 襁褓:未满周岁的婴儿。 孩提:指二到三岁的儿童。 垂髫:指三四岁至八九岁的儿童,泛指幼年。 始龀:儿童换牙,男孩八岁、女孩七岁。 总角:指八九岁至十三四岁的少年,泛指童年。 豆蔻:指女子十三四岁的年纪。 及笄:指女子十五岁的年纪。 束发:指男子十五岁,泛指青少年。 弱冠:指男子二十岁左右行加冠礼,泛指成年。 而立:指人三十岁。 不惑:指人四十岁。 知命:指人五十岁。 花甲:指人六十岁。 古稀:指人七十岁。 耄耋:泛指老年。耄:指八九十岁的年纪。耋:指七八十岁的年纪。 期颐:指人一百岁。37. 古代科举考试(从隋代至明清): (1)童生试,也叫“童试

9、”,应试者不分年龄大小都称童生,合格后取得生员(秀才、相公)资格,这样才能参加科举考试。 (2)乡试,明清两代每三年在各省省城举行的一次考试,由秀才参加,考取的叫举人,第一名叫解()员。 (3)会试,明清两代每三年在京城举行的一次考试,各省的举人及国子监监生皆可应考,录取三百名为贡士,第一名叫会元。 (4)殿试,是科举制最高级别的考试,皇帝在殿廷上,对会试录取的贡士亲自策问,以定甲第。录取分三甲,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的称号,第一名称状元(鼎元),第二名称榜眼,第三名称探花,合称“甲鼎”;二甲若干名,赐“进士出身”的称号;三甲若干名,赐“同进士出身”的称号。38. 古代主要节日 元日:正月初

10、一,一年开始。又称新春、新正等,而今人称春节,是在采用公历纪年后。 上元:正月十五,张灯为戏,又叫“灯节”。 寒食:清明前两日,禁火三日。(介子推) 清明:四月初,扫墓、祭祀。 端午:五月初五,吃粽子,划龙舟。(屈原) 七夕:七月初七,妇女乞巧。(牛郎织女) 中元:七月十五,祭祀鬼神,又叫“鬼节”。 中秋:八月十五,赏月,思乡。 重阳:九月初九,登高,插茱萸免灾。 冬至:又叫“至日”,节气的起点。 腊日:腊月初八,喝“腊八粥”。 除夕:一年中最后一天的晚上,辞旧迎新。39.中国传统节日【春节】我国传统习俗中最隆重的节日。此节乃一岁之首。古人又称元日、元旦、元正、新春、新正等,而今人称春节,是在

11、采用公历纪年后。 传统习俗:舞龙舞狮、燃鞭炮、贴春联、挂年画、耍龙灯、拜年贺喜。 文化内涵:一方面是庆贺过去的一年,一方面又祈祝新年快乐、五谷丰登、人畜兴旺,是阖家团圆的重要时刻。【元宵节】我国民间传统节日。又称正月半、上元节、灯节。 传统习俗:吃元宵(南方吃汤圆)、赏花灯、包饺子、闹年鼓、猜灯谜、放天灯等。 文化内涵:普天同乐、庆祝一家团圆、祭神。【清明节】我国民间传统节日,是中国农历“二十四节气”中“清明”这一节气的那天。按农历算在三月上半月,按阳历算则在每年四月五日或六日。 传统习俗:扫墓、踏青、荡秋千、放风筝、插柳戴花等。 文化内涵:祭拜祖先、怀念故人。【端午节】我国民间传统节日。又称

12、端阳、重午、重五。端午原是月初午日的仪式,因“五”与“午”同音,农历五月初五遂成端午节。 传统习俗:吃粽子、赛龙舟、喝雄黄酒、挂香袋、插花和菖蒲、斗百草、驱“五毒”。 文化内涵:一是驱瘟避毒、防灾祛病,二是纪念爱国诗人屈原。【中秋节】我国民间传统节日。又称团圆节。农历八月在秋季之中,八月十五又在八月之中,故称中秋。 传统习俗:赏月、祭月、观潮等。 文化内涵:期盼阖家欢乐,团圆安康。【重阳节】【2015长沙】我国民间传统节日。易经将“九”定为阳数,两九相重,故农历九月初九为“重阳”。 传统习俗:登高望远、赏菊赋诗、喝菊花酒、插茱萸等。 文化内涵:一是呼吁尊敬、关爱长辈及老人,二是追求健康长寿,三

13、是追求高雅志趣。【除夕】我国民间传统节日。农历十二月三十日晚,家家在打扫一清的屋里,摆上丰盛的菜肴,全家团聚吃“年饭”。 传统习俗:人们会通宵不眠,或喝酒聊天,或猜谜下棋,嬉戏游乐,“守岁”,零点之时燃放烟花爆竹等。 文化内涵:春节蕴涵着辞旧迎新、阖家团圆的意义,成为凝聚民族情感的重要力量,是中华民族自我认同的一个文化符号。除夕全家团聚在一起吃年夜饭、熬夜守岁,是中国人一年一度的文化心结。40.“二十四节气”【2015长沙】【名称】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速记口诀】春雨惊春

14、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每月两节不变更,最多相差一两天。上半年来六廿一,下半年是八廿三。第一册5赋闲:失业在家。 6颓唐:衰颓败落。7触目伤怀:看到家庭败落的情况心里感到悲伤。8情郁于中:感情聚积因心里不得发泄。 9琐屑:细小而繁多的事。13人迹罕至:少有人来。罕,希少。 14人声鼎沸:人声喧闹的意思。15诧异:惊奇。 16朗润:明朗润泽。17酝酿:各种气息在空气中象发酵似的,越来越浓。21花枝招展:比喻姿态优美。 22绯红:鲜红。绯,红色。23皎洁:月亮明亮洁白。 24兀自:径直。25死不瞑目:形容不达目的决不罢休。 27不屑:轻视认为不值得。28虚妄:没有事实根据的。 29矜持:拘谨,拘束。2稍纵即逝:形容时间过得很快。 3忍俊不禁:忍不住笑。4枕戈待旦:形容时刻警惕敌人,准备作战。 5无足挂齿:不值得一提。6南辕北辙:比喻心里感受同现实状况是相反的。8相濡以沫:比喻同处困境,互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