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泉州市初中毕业

上传人:W**** 文档编号:183361827 上传时间:2021-06-03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0年泉州市初中毕业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0年泉州市初中毕业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0年泉州市初中毕业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10年泉州市初中毕业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10年泉州市初中毕业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0年泉州市初中毕业》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0年泉州市初中毕业(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0年泉州市初中毕业、升学考试语文科质量分析报告一、试题评价2010年泉州市初中学业考试语文试题的命制,以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泉州市初中学业语文学科考试说明的精神为依据,考察学生应达到学习目标的水平,引导师生认识语文素养的形成是教与学的重中之重。试题严格遵循语文教学的规律,抓住关键,对学生的初中语文学业进行既有重点,又全面、综合的评价,力图体现博闻强记,学以致用的特点。一、注重语文积累日积月累,厚积薄发,积累是形成语文素养的前提。在试题中,涉及的不仅有基础知识的积累:字音、字义、字形的辨析,古诗文的背诵默写,文言知识、文体知识的掌握;学本素材的积累;还有关乎于学习习惯的形成,如端端

2、正正写字的习惯,联想和想象的习惯;更有关乎于学习方法,如阅读中浏览、略读、精读等方法等。尤其是名著阅读题有所创新,以综合分析的形式,检测阅读积累及相关阅读能力,其意义在于考察学生对名著阅读是否重视,是否真正读了。二、注重语文实践学用结合,活用知识是本次检测的一个重点。其一,检测学生将课内所学知识灵活运用于课外阅读之中的能力。如从初中所学过的课文中,选取一位科学家的事例做事实论据,以支持作者所阐述的观点,引导学生调动平时的语文积累,运用于阅读理解之中。其二,检测学生运用课内阅读于写作之中的能力。如作文题我和别人一样吗?,写好此文不难,因为学本中有关的文章能给写作以启迪,关键是学生有否意识。其三,

3、现代文阅读考本应有格物致知精神强调科学研究中实践的重要性,对于语文学习而言同理:切忌死记硬背和对老师的过分的依赖。它虽是一个考本,但也是对学生学习方法指导的一个好的范本。三、注重语文与生活的联系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相等,引导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关注生活是语文教育的责任。试题中,语文与生活有机融合,将学生的视野引向广阔的生活空间:时事生活、文化生活、学习生活,使之对语文处处有生活获得感性认识,重视和留心对生活的观察、思考、感悟,以提高语文学习的质量。考料中涉及到上海世博会、中华传统文化-起名学、地方文化-蔡资深古民居群。其中起名学探究,取材于日常生活,具有着不一般的探究价值,只要学生平时留心这一文化现象

4、,挖掘生活资源,就能有话可说,从容应对。以我市著名的古建筑-蔡资深古民居群为阅读考本,让学生亲近乡土文化,感受乡土气息,激发对家乡的了解与热爱。现代文阅读的另一个考本上大学去,讲述了一群调皮可爱的山村小学生在老师的关爱和教导下,由从没做过大学梦到真的都考上大学的经历,内容不仅切近学生的学习生活实际,易于引起情感的共鸣,易于获得感受与体验。二、考试质量分析(报考人数101054)(一)成绩统计 参考人数 平均分 及格率 A率 标准差 最高分 最低分 优秀率 97457 105.55 82.51% 31.94% 2545 147.3 0 11.57% (二)答题分析1语文知识积累与运用题分30分,

5、均分22.34,得分率74.47%。本部分共设置4道题,检测内容:多音字字音、多义词词义的辨析,关联词的运用,古诗文的识记,问题探究,名著阅读等。第1题赋分6分,均分5.4,得分率90%。以一段文字材料设置三道选择题,这些题目所涉及的都是些基础知识:常见的多音字的辨析,根据具体的语境使用关联词、辨析多义词词义,修辞手法的运用。难度0.9,要求不高,既检测学生语文学习基础,又考察学生的语文学习态度与学习习惯。第2题古诗文默写,赋分10分,均分6.93,得分率69.3%。保留以往完成上、下句题型,以默写一段文字(三峡)的形式取代理解识记,考查识记能力。考料全是课内名句名篇。虽然检测的是对古诗文的纯

6、记忆,相对于以往要求有所降低,但由于题型微调-三峡以默写多个句子的形式出现,得分率极低。从考生的卷面,发现教学中存在的相关问题:其一,学生平时对古诗文背诵只会背不会写,甚至是不加理解死记硬背;其二,可见日常教学和中考复习对于诗文的记诵仅停留在名篇中的名句,应试而已,并未真正落实巩固。 第3题问题探究。设题中,把它当作全卷的难点之一。赋分6分,均分3.32,得分率55.3%。试题涉及中华传统文化-起名学,将语文与生活紧紧地结合在一起,体现了课标中所阐述的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特点。考查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运用语言加以表达的能力。有相当一部分考生能够围绕问题作答,且表现了个性,但真正答得

7、很精确又有条理的不多。第4题名著阅读。赋分8分,均分67,得分率838%。涉及水浒西游记骆驼祥子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鲁滨逊漂流记等五部名著。全面考查学生对名著的熟悉程度,既有单一的人物及其形象特征认知,又有横向的类比分析归纳,既可测试学生材料整合和语言表述能力,又考查他们的评价水平。实际检测的结果还尽人意:大部分考生能认真审题,按要求作答(近50%的考生得满分,25%得3-6分,25%得3分以下)。但也有不尽人意之处,主要有:罗列出人物的事例而已,不能就人物彼此的共同特征进行比较归类进行说明。审题不清,匆促下笔。仅回答一个方面,列举一人的事例作评价或只作评价,未有名著具体的内容。答非所问。语言表达

8、方面:A不流畅、明白,B过于随意,如太牛B,很酷、猛男等。 没看原著,瞎蒙胡答。2阅读总分60分,均分36.45,得分率60.75%。阅读的篇目有3篇1文段,文本内容通俗易懂,但内涵丰富,各种知识与能力的考察较全面。涉及到初中阶段学习的主要文体,导向平时教学对于课标及教材所要求的内容不能偏废,重视阅读,加强阅读方法的指导,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选材新颖,文体特征鲜明,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贴近学生学习与生活实际,多为学生所熟悉且感兴趣的。注重生活和语文、课内和课外相结合,注重考生个体的情感体验与创造性的理解,强化知识板块的相互渗透和综合性学习,在检测考生基本的阅读能力的同时,注意探究精神与开放

9、思维的考查。文言文阅读。重视对文本的深入探究,题目独辟蹊径。考查的面较广,涉及众多文言知识点、能力点:实词、虚词词义的理解、辨析,文言翻译、文章理解、文意探究和概括等,同时还拓展至到其他篇目的考查,能较全面地考查考生文言文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水平。试题难易适中,有梯度,但整体得分率并不高,题分15分,均分933,得分率622%,大部分考生得分在8-13分之间。学生答题情况分析如下:第5题,赋分3分,均分1.97分,得分率6.57%。题型为选择题,考查的是文言虚词、实词的理解、辨析,涉及其它文言文的重要句子,不回避常见、常用的句子和词语,但是学生答题的情况并不理想,蒙答案,错误率较高,且错选多集

10、中选择A。 第6题,赋分6分,均分3.89分,得分率6.48%。本题的得分率偏低,直接影响了本大题的得分率。失分的原因主要有三方面:很多考生不注重对重点字词的理解,之孚信福等关键词翻译不到位。以意译为主,句意表达不准确或不通顺或与本文前后句子混淆甚至偏离原意。不少考生的文言文基础知识极不扎实,未能正确理解句意。第7题,赋分3分,均分1.71分,得分率5.7%。考察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体味和推敲重要句子在文中的作用的能力。学生基本能结合文意答题,但仍有有一部分学生审题不认真或答得不理想,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一是分析不全面,只答出曹刿的胆识一方面的作用,而忽略了这一对话点明了曹刿进见庄公的原因之要点

11、;二是部分学生只简单提到写出当权者的目光短浅,自说自话,未能立足考本内容加以分析,准确性打了折扣。第8题,赋分3分,均分1.76分,得分率5.87%。考查学生对文本主要内容的整体感知、分析、概括能力,得分率也较低,最主要原因就在于绝大部分考生对题意理解不够准确,照抄原句、翻译句子的不在少数;还有一部分考生将齐、鲁双方的原因混淆,对文本理解产生根本性的错误;表述重复啰嗦或者不规范有之。说明文阅读。以蔡资深古民居群为阅读文本,设置三道题,总题分为9分,均分为475分,得分率52.78%,满分卷仅有8000多份,近半数考生得分在3-6分之间。第9题,赋分3分,均分1.99分,得分率66%。本题以总体

12、特征为考点,考察整体感知并迅速把握考料的主要内容的能力,题意明了,难度为85%左右。考生只需具有认真阅读的习惯,便不难从首段中找到关键的句子整个建筑设计独特,布局严整,精工巧饰,气势恢宏,再通过对下文的阅读理解,从而确认这个句子就是答案。这就是阅读的感觉。但学生的答案可谓五花八门,每个段落的首句、末句都成了答案。第10题,赋分3分,均分1.52分,得分率50.67%。本题稍有难度,意在考查考生对关键句子的意思及其作用的理解。这是学生阅读中的难点,在平时,遇到类似的题目,学生往往不知从何下手,而我们老师便采用便捷的方式,拟个公式让学生去套,因此,学生的学习能力得不到提高,且屡答屡错。其中所得的教

13、训是,在阅读教学中,要注重过程性的分析,避免结论性的定语造成套话,更不能简单地处理为给个公式让学生去套。第11题,赋分3分,均分1.24分,得分率41.3%(全卷中得分率最低)。综合考察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的掌握,无难度,是道送分题。但最终的得分率令人意外,选错项集中在B。从客观上分析,本试题综合性强,学生稍不留心便容易出错,加之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一旦选错选项便无分数可得。从学生答题的主观性分析,在语文学习中,一些基本的、应该掌握的知识并没有引起他们足够的重视,丢三落四是学生语文学习中的通病,导致基础知识不扎实而因此失分。另外,没有养成良好的做题习惯,痛失到手的分数。议论文阅读。考本摘选课内重

14、点篇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文段,紧扣文本的主要内容,抓住重点,考察学生筛选信息、把握要点、分析问题的能力及运用课内知识于阅读之中的能力。题目极具挑战性,也导向日常教学对语文的学与用的重视。该题赋分14分,均分862分,得分率6157%。成绩很不理想。答题情况分析如下:第12题,问作者所阐述的主要观点是什么,大多数的考生答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或直接将文段的第一句抄下来,未将叙述性的文字转换为议论性的判断句子;也有不少的考生误读文意,照抄文句实验的过程不是消极的观察,而是积极的、有计划的探测过程。第13题设置三问,前两问是问其然,答案就在文本中,只要认真阅读是很容易得手的,因此,得分情况较好。而对于第三问

15、其所以然的为什么学生就有点茫然了,不得要领,或摘抄文段找中的最后一句以埋头读书应付一切,对于实际的需要毫无帮助,或答主张动手做试验,因为可以获得新知识,摒弃只动脑不动手,因为对实际毫无帮助等答非所问。第14题,综合运用,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运用语文积累创造性的理解。考查学生语文学习中的积累与应用,得分差距明显,0分与3分之别。失误的表现有三:审题不清。未能扣住科学家这一限制语,列举了鲁迅、王阳明、毛泽东、邓小平等人物的例子;大谈创造发明,忽视实践的重要性;引用名家相关的名言,如成功等于1%的天才加99%的汗水(爱迪生)。对科学家相关的事迹不了解或记忆出现问题,张冠李戴,人与事不相符,或者泛泛而谈。有的老师认为:议论文阅读题越来越有新意,不直接考查知识点,而是考查学生的阅读议论文的能力。因此,今后的教学要让学生掌握相关的知识,更重要的是灵活运用,注重文本,教学生懂得阅读;多读书,知识面开阔了,才能增进能力。记叙文阅读。体现教学的导向,重视文本阅读,重视阅读方法的指导。训练提炼有效信息的能力,并能够用简明的语言有针对性地、规范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