坎北初级中学语文讲学稿

上传人:W**** 文档编号:183360854 上传时间:2021-06-03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坎北初级中学语文讲学稿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坎北初级中学语文讲学稿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坎北初级中学语文讲学稿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坎北初级中学语文讲学稿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坎北初级中学语文讲学稿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坎北初级中学语文讲学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坎北初级中学语文讲学稿(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坎北初级中学七下语文讲学案05课题 赵普 课型 新授课 撰稿 闫呈祥 审核 七年级语文组学习目标:1 准确翻译、背诵全文,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2学习本文叙事简洁、运用细节描写人物的方法。3学习赵普超人的毅力和坚定的意志。4了解更多刻苦读书,以天下为己任的人物及其故事。教学重点: 准确翻译全文,注意重点字词,背诵全文。 教学难点:运用细节描写人物、叙事简洁的方法。预习提示:1利用注释工具书自译课文,圈划疑难。了解文章大意,能读通课文。2搜集几个有关刻苦读书的成语或名言。3上网或图书馆查找赵普的资料,了解赵普生平事迹:赵匡胤黄袍加身,杯酒释兵权、金匮之盟等。学习过程:一、情境导学导入:我们的古人曾

2、给我们留下了许多经典,何谓经典?一是经得起时间的考验;二是对后人有陶冶情操的作用。其中我们学过论语就是最杰出的经典之一, 她曾哺育并陶冶了一代代后人。宋代就有一位宰相独爱论语,熟读论语,从中获取无穷营养,并“以半部论语治天下”。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近并认识这位北宋开国名相吧。学生交流展示收集的有关赵普资料,较多的了解赵普其人其事,激发学习的兴趣。老师提示:赵普,字则平北宋大臣。后周时赵匡胤的幕僚,策划陈桥兵变,帮助赵匡胤夺取政权,后任宰相。太祖采纳其建议,选拔各地精兵充禁军,削弱地方武力;实行更戍法,经常变换军队防地,使兵将分离;解除石守信等兵权,防止大将夺取帝位。太宗时又两次任宰相。他少时为吏,

3、读书不多。赵普曾经对宋太宗(赵匡义)说过这么一段话:臣平生所知,无不出此。昔以其(指论语)半辅太祖(赵匡胤)定天下,今欲以其半辅陛下致太平。二、学习研讨1、基础知识导学(一)读:1 自读,将自认为难读难写的字词写到黑板上。例如:寡 阖 箧 薨 龌龊 循默 奏牍 补缀 2 指名读,纠正误读处。在相位者/多龌龊循默太祖/常劝以读书尝奏荐某人/为某官碎裂奏牍/掷地3 老师范读。 4 训练快速读。 师示范读,计时。生练习,自荐快速读比赛。 5 练习背诵。 比赛背诵,看谁错误少。 (二)解释、合作翻译课文。 1疏通文章大意(书中注释较多)(1) 解释加点词(书中没有注释的): 寡学术 及为相 手不释卷

4、既薨 尝奏荐某人为某官 以天下事为己任 提示: 少 等到 放下 已经 推荐 责任 (2) 用流畅的语言翻译几个句子,并注意与现代汉语的区别(课本中没有注释) 他日补缀旧纸,复奏如初 跪而拾之以归 普明日复奏其人明确: 过些日子,赵普把这些旧纸片补缀起,重新像当初一样拿去上奏。(省略主语,现代汉语中不可省) 赵普跪在地上把碎纸片拾起来带回了家。 赵普第二天又上奏章举荐那个人。(“奏”后承上文省去“荐”。现代汉语中不可省) 2 质疑。师将学生提出的疑问中的重要点板书,精讲。 (1) 太祖常劝以读书。(省略句、倒装句) (2) 读之竟日。(倒装句) (3) 普明日复奏其人,亦不用。(省略句) (4)

5、 碎裂奏牍掷地。(使动用法) 3 学生翻译全文。老师提示翻译的方法:(1)在文言文中凡是国名、地名,人名,官名、帝号,年号、器物名、度量衡等,可不用翻译,因为这些词一般都无法与现代汉语对译。 (2)添加省略成分。(3)调整语序。(4)引用的内容可不翻译。赵普年轻时熟悉官吏(应处理)的事务,他学问不多,等到做了宰相,宋太祖常劝他读书。他晚年读书勤奋,每次(退朝后)回到自己的住宅,关上门,打开书箱,拿出书,整天在读。到了第二天,办理政务时,处理决断很快。他死后,家里人打开书箱一看,原来是一部论语。赵普性格深沉而严肃刚正有原则,虽然多嫉妒而好胜,但能以天下大事作为自己的责任。宋代初年,在宰相职位上的

6、人许多都拘谨顾小节而遇事沉默不言,赵普则刚毅果断,没有谁能与他相提并论。他曾经推荐某人担任某个官职,太祖不用这人。赵普第二天又上奏请用这人,太祖还是不用。第三天,赵普还是上报这人。太祖生气了,撕碎了赵普的奏章扔在地上。赵普脸色不变,跪在地上把碎片拾起来带回了家,过些日子把这些旧纸片补缀起来,重新像当初一样拿去上奏。太祖这才清醒过来,最终任用了这个人。2、合作学习探究(一)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中的两件事,你觉得赵普是一个怎样的人?明确:(评价人物要用全面的观点)1赵普刻苦读书。2赵普以天下为己任,冒死举荐人才。赵普虽然对人苛刻,但他是一个刻苦读书,胸怀天下、热爱国家,具有超人的毅力、坚强的意志的人

7、。(优点较多:晚年爱读书、深沉有岸谷、刚毅果断、以天下事为己任;缺点也存在:忌克。)(二)为何还要写到其它宰相?理解对比手法,文中两处运用对比:一是赵普少时“寡读书”与晚年“手不释卷”,可见他做到不借年高而废学。二是赵普和其他在相位者对比,突出赵普的刚毅果断。(三)自由朗读课文,巩固知识。3、重难点突破点拨本文刻画人物语言简洁,且善用细节描写,请举例说明。学生思考。明确:课文叙事简洁,没有冗笔。两处运用了细节描写:一是读书时用“阖”、“启”、“取”、“读”几个动作之词,表现他排除一切干扰以专心读书。二是举荐人才时用“颜色不变”,“跪而拾之”,“补缀旧纸”的细节,反映他不顾个人安危为国家推荐人才

8、,也与上文的“刚毅果断”相吻合。而且这些细节描写也体现了语言简洁的特点。过程: 尝奏荐不用 复奏其人亦不用 又以其人奏怒,碎裂奏牍掷地复奏如初乃悟,卒用其人三、拓展延伸赵普手不释卷,是死读书吗?赵普读书虽然已到晚年,他却做到“手不释卷”,每回到家里,坚持“竟日”“阖”门“启”箱“取”书来读。并且达到了“次日临政”时,“处决如流”,可见他学以致用,将论语中的精髓融入到政务中。这也与“半部论语治天下”相吻合。古往今来,“刻苦读书”及“以天下为己任”的人和故事层出不穷,你能分别举出一二,并谈谈他们对你的成长所产生的影响吗?例如:凿壁偷光、粘壁独身、燃薪夜读、负薪苦读、隔篱听讲、囊萤苦读、编蒲抄书、映

9、雪读书、织帘读书、手不释卷、韦编三绝、发愤图强等故事。学生交流书对自己的影响。四、总结提升一、谋篇立意课文共两段,主要写了赵普的两件事:刻苦读书,奏荐人才。表现了一个主题:赵普能以天下事为己任。二、文章脉络文章记了两件事,第一段主要写赵普刻苦读书。在这一部分中,作者用了“晚年手不释卷”、“阖户启箧”、“读之竟日”来表现赵普的勤奋学习精神。第二段中,通过赵普“四奏荐人”的事迹,体现了赵普为国荐才的精神。其中,细节描写如“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补缀旧纸,复奏如初”对表现人物的性格起着重要的作用。板书 内容:中心 写法刻苦读书 勤奋细节描写 四奏人才 以天下事为己任 语言简洁三、语言特色1、

10、本文刻画人物,善于运用细节描写的方法。写赵普专心致志地读书,描写了“阖户启箧取书”的细节。一个“阖”字,表明闭门谢客,暂停一切社交活动,排除一切干扰,可见决心之大。写太祖之怒,描写了“碎裂奏牍掷地”的细节。“碎裂”已足以表明怒的程度了,再加上一个“掷”字,就不难想象太祖怒不可遏的样子了。写赵普沉着镇定,描写了“跪而拾之”的细节。一个“拾”字表明,赵普此举非常冒险,很可能再次触犯龙威。然而,赵普岂止“拾之”而已,他居然在日后“补缀旧纸,复奏如初”。“补缀旧纸”这一细节生动感人,那被太祖撕碎的奏牍,要将它恢复原样,需要多么大的决心和耐心啊!2、本文叙事简洁,没有冗笔。作者写太祖的“不用”,“亦不用

11、”和“卒用”,总共才七个字,省去了若干对话。通篇没有说明赵普奏荐的是何人,为什么奏荐此人,而把笔墨落在一奏、再奏、三奏、四奏上,通过“复奏如初”,显示赵普的为人,反映他超人的毅力和坚定的意志。五、达标训练(坎北中学七下语文课堂作习05)一识记字词。(给下列加粗的字词注音)吏( )事 寡( )学术 阖( )户 启箧( ) 既薨( ) 循( )默龌龊( ) 奏牍( )掷( )地 补缀( )二理解词义。(一)解释加点(粗)的字(或词)。(1)寡学术( )(2)及为相( )(3)晚年手不释卷( )(4)每归私第( )(5)读之竟日( )(6)处决如流( )(7)既薨( )(8)家人发箧视之( )(9)

12、虽多忌克( )( )(10)在相位者多龌龊循默( )( )(11)太祖乃悟( )(12)卒用其人( )(二)一词多义。1【为】(1)以天下事为己任( )(2)奏荐某人为某官( )2【之】(1)读之竟日( ) (2)家人发箧视之( )(3)跪而拾之以归( )3【以】(1)太祖常劝以读书( )(2)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 )(3)跪而拾之以归( ) (4)岁以大穰( )4【习】(1)学而时习之( )(2)普少习吏事( )5【而】(1)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 )(2)跪而拾之以归( )6【如】(1)处决如流( )(2)匠师如其言( )(三)古今异义。(词语 古义 今义)1、寡学术 2、每归私第 3、家人发箧视之 4、阖户启箧 5、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 6、在相位者多龌龊循默 7、普颜色不变 8、明日,普又以其人奏 (四)说出下列词语词类活用的情况。碎裂奏牍掷地( )三句子。1下面句子朗读停顿有误的一项是( )A太祖/常劝/以读书 B家人/发箧/视之C他日/补缀/旧纸 D能/以天下事/为己任2翻译下列句子。(1)及为相,太祖常劝以读书。译文: (2)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译文: (3)及次日,处决如流。 译文: (4)太祖怒,碎裂奏牍掷地。 译文: (5)宋初,在相位者多龌龊,普刚毅果断,未有其比。译文: 3说出下列句子的特殊性。(1)太祖常劝以读书。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