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党组织设置创新经验汇报

上传人:doc****ang 文档编号:183306347 上传时间:2021-06-02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5.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层党组织设置创新经验汇报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基层党组织设置创新经验汇报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基层党组织设置创新经验汇报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基层党组织设置创新经验汇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层党组织设置创新经验汇报(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基层党组织设置创新经验汇报近年来,*区不断探索创新,完善基层党组织设置,理顺党组织隶属关系,切实做好了党组织和党员的有效管理,现将具体情况汇报如下:一、基本情况*区辖一乡一街道,*个党(工)委,*个党总支、*个党支部,其中*个区属党(工)委中包括*个区直机关工委,*个乡党委,*个街道党工委,*个部门党委,社区党支部*个,村级党支部*个,非公企业党支部*个,共有党员*名。近年来,*区党组织严格按照四个原则(坚持以党章为依据的原则;与党的新任务相适应的原则;按照社会基层单位设置的原则;依据工作需要和党员数量确定设置形式的原则),主要依托社区、事业单位、企业等设置党组织,积极探索党的基层组织设置模式

2、,不断优化各种组织资源配置,巩固和扩大党的覆盖面,实现了党的有效领导,发挥了党的战斗堡垒作用。二、经验做法一个是采取分类设置方式建立管理性总支。为了加强区直机关事业单位党组织的管理,*区在区直机关工委和直属支部之间增加了一个中间层次,增设了区委党总支、zf党总支、工信局党总支等*个管理性总支,由有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任书记,主要负责下属支部的党员发展、教育管理、支部换届等日常工作。总支享有下属支部的人事建议权、党员发展预审权、党内干部考核权。尤其是将工信局党支部升格为党总支,作为全区所有非公有制企业党支部的管理机构,归口管理全区所有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有效避免了以前一直存在的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隶属

3、关系比较杂、“归口”管理比较混乱的情况。另一个是采取联合设置方式建立非公企业党支部。以“非公企业建设在哪里,党组织覆盖就到哪里”为切入点,采取单独建、联合建、挂靠建、村企联建等形式,使具备条件的企业实现了党的组织全覆盖,近年来,新建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个,并对*家企业采取挂靠的方式建立了党组织;选派*名党建工作指导员,使有党员的非公有制企业全部实现了党的工作全覆盖。三、在党组织设置上存在的问题一是“两新组织”的党组织设置覆盖不全。随着经济的发展,催生了大量的私营企业、社会团体、民办非公企业单位、中介组织等新经济和新社会组织,经济结构的多元化、经济组织的多样化,对党组织设置方式提出了新要求。同时

4、,随着农村经济市场化进程的加快,一家一户的分散经营向集约化经营过渡,出现了股份制、股份合作制和个体私营企业等不同类型的经济实体。目前这些单位和组织在党组织的覆盖上还很不全面。同时,以村、社区为单位分块设置党组织的传统模式却在相当大的程度上造成诸如劳动力、土地等生产要素的自我封闭和人为分割状态,难以跨行业、跨所有制进行优化配置。二是对基层党员的教育管理覆盖不全。当前农村劳动力在产业间转移和地区间流动日益频繁,外出经商务工人员及外来务工人员日益增多,流动的范围也十分广泛,其中的党员组织关系大部分在原地,或者是“袋袋党员”,长期不参加组织生活。党员从业的流动性、多样性、分散性的趋势日渐凸显,给党员教

5、育管理工作带来了相当大的难度,甚至导致一些党员游离于党组织之外。同时,由于农村党员老龄化情况没有得到根本改善,部分年老体弱的党员也不能正常参加组织生活。三是相关职能部门管理覆盖不全。市场监管、税务部门对非公有制企业的管理,在非公有制企业审批登记时,没有及时提醒具备条件的非公有制企业及时成立党组织,造成了组织部门了解企业信息滞后,不能及时掌握情况,对非公有制企业党建的指导和监督造成一定影响。四、意见建议一是积极探索横向的联合。探索区域联动,构建基层党建新模式,以“建立总支、分类管理、条块结合、以块为主、服务共享”为目标,由社区党总支牵头,建立党建联席会议制度,由社区党总支书记担任联席会议召集人,

6、每季度召开一次联席会议,通过交流学习、专题研究、通报情况等形式,共同商议社区党建工作重大事项,开展党建工作经验交流和工作研讨。同时,根据实际情况建立“新居民流动党支部”,将社区辖区内“两新组织”中的流动党员统一管理。二是积极探索新老的组合。参照机关事业单位的做法,增设村老党员支部,与领导本村工作的党支部或党总支分开,把男*岁、女*岁以上的党员编入老党员支部。老党员支部及其成员不再承担领导本村工作的职能,对其组织生活等党的活动也适当放宽。在和领导本村工作的党组织分开后,利用其地位的超脱、对党的方针政策和领导程序的熟悉、特有的党性观念等优势,对承担本村领导工作的党总支和负责人发挥必要的监督作用。三是积极探索动静的结合。在加强对本地经商务工的党员进行组织化教育管理的同时,改变对流动党员管理比较薄弱的局面,着力创建流动党员党组织。随着市场化进程的推进,经商务工的党员越来越多,为了加强对外出务工群体党员的管理,可以村或几个村为单位在某个经商、务工集中的单位中建立党小组(分长期和临时两种)。由外出务工的人员建立的党组织受村(社区)党组织的领导,也可根据实际情况委托所在社区或企业党组织领导,或者实行由流出地和流入地党组织共同负责的双向管理机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