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12)九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6.3改革开放的起步》教案教学设计公开课

上传人:锦晨****资源 文档编号:183291292 上传时间:2021-06-02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4.7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2012)九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6.3改革开放的起步》教案教学设计公开课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人教版(2012)九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6.3改革开放的起步》教案教学设计公开课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人教版(2012)九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6.3改革开放的起步》教案教学设计公开课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人教版(2012)九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6.3改革开放的起步》教案教学设计公开课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人教版(2012)九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6.3改革开放的起步》教案教学设计公开课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2012)九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6.3改革开放的起步》教案教学设计公开课》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2012)九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6.3改革开放的起步》教案教学设计公开课(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6.3 改革开放的起步1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通过材料研习、合作探究和角色扮演,学生能说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国有企业改革的内容,了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的基本原则。 2通过观看深圳的崛起,填写早期对外开放地区示意图,学生能辨认深圳等 5 个经济特区的位置,说出经济特区设立的作用,复述对外开放格局。3通过课前调查访问,学会收集口述资料并能提炼出有效信息。4通过对改革开放原因、措施、作用的学习,学生认识到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 从而树立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改革开放的信念。2 学情分析本班级孩子他们的父母或祖父母都是改革开放的历史见证人,对本课中涉及的历史有自己的经历、体验和感悟

2、,可以为学生提供历史素材和历史见解,这是丰富的历史课程资源。学生通过两三年的历史学习,基本掌握了多渠道搜集资料并从资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方法,能够在老师的指导下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基于此, 教师在课前布置了调查访问作业,要求学生对长辈进行访谈,搜集口述资料,了解身边的历史。第一组在课前收集各种票证,将家人讲述的票证的故事记录下来。第二组调查农村的亲人,向其了解农村土地承包的情况,所在乡镇建立企业的情况。第三组向父母调查了解所在企业的发展简史。学生分组收集资料,在老师指导下进行整理汇总。3 重点、难点【教学重难点】重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国有企业改革的内容。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对外开放的格局。

3、难点:了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基本原则。理解经济特区的作用和影响。教学活动活动 1【讲授】改革开放的推进【教学过程】1. 导入学生交流展示收集到的票证,讲述我身边的历史票证的故事,分析在历史上使用票证的原因。认识到当今中国物质丰富、市场繁荣,不再使用票证是得益于改革开放。教师解读“改革”“开放”的含义。【设计意图】由口述历史引入历史课的学习,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积极性。2. 新授:【设计意图】本课主要围绕“改革开放”这一主线来设计组织教学活动,将课本原来的三个专题整合,调整为两个专题,即“对内改革”、“对外开放”。其中对内改革包括“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城市经济体制改

4、革”两个板块。(一)对内改革1.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 引入两则材料,了解改革的原因。材料一:张三劳动实在赖,碰到重活装肚疼,自留地里去种菜。专门挑着轻活做, 不管质量只图快,撒粪三锹撒一堆,锄过地里草还在。割麦丢的比收的多,你说奇怪不奇怪?材料二: 上联:过年只有二升米 下联:压岁并无一分钱 横批:我也过年根据材料回答:材料一描绘了一个怎样的农民形象?材料二说明了什么?出现材料一、材料二情况的原因是什么?学生四人组讨论交流,教师总结:农村原有的体制使农民失去了对土地的支配权、经营权,“干多干少一个样,干与不干一个样”的平均分配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导致农村、农业发展缓慢

5、,减缓了国民经济发展的步伐,因此,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势在必行!(2) 安徽凤阳农民的尝试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学生阅读 P42 页正文和小字,思考交流安徽凤阳农民进行怎样的尝试?这种尝试给他们的生活带来怎样的变化?学生交流课前调查的资料,介绍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内容。教师解读“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含义:包产到户、包干到户,农民以家庭为单位,承包集体土地,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前提是土地仍归国家、集体所有,农民只有土地使用权,不能买卖。引入对联(上联:过年储米十余担 下联:压岁存款上千元 横批:欢度春节), 引导学生分析农民“储米十余担”“存款上千元”的原因,理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作用。教师结合鞋和

6、脚的关系通俗解读“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这一基本原则。(3) 解决农村劳动力富余、农产品城乡供需不对接的方法农业生产向专业化、商业化、社会化发展,兴办乡镇企业。学生介绍自己家乡的乡镇企业以及给乡亲生活带来的变化。教师举例解读农业生产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的含义。出示:1987 年全国乡镇企业的发展状况(1985 年党中央颁布关于进一步活跃农村经济的十项政策,此后全国有六千多万农民从农业转向乡镇企业、社办企业。1985 年底,我国农村乡镇企业的工业品销售总额 1751 亿元,首次超过农副产品销售总额。农民收入有较大增加,城乡差别、工农差别逐步缩小。)分析乡镇企业在发展农村经济中的作用。

7、出示对联(上联:人有勤劳致富两只手 下联:家有吃穿住用四不愁 横批:永远跟党走)使学生理解农民致富的根本原因得益于党的改革开放政策。教师总结: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乡镇企业像两只翅膀,带动了农村经济的腾飞。在此基础上,改革向城市推进。【设计意图】通过三幅对联,结合学生访谈农村长辈的资料,将农村改革前 农村改革后改革的深化三个环节有机粘连。让学生通过人民公社搞平均主义挫伤积极性,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乡镇企业搞活农村经济的史实,了解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这一基本原则,认识到对内改革这一伟大决策的正确性。2.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国有企业改革是重点(1) 改革的原因:出示材

8、料“大锅饭”里的政府、企业和工人,引导学生分析国企改革的原因。政府:要给企业下达生产任务,严格规定产品的数量、品种、样式等,还负责企业的原料供应、产品销售、新产品开发、人员安排、职工工资、奖金和福利的发放等。企业:只管生产工人:干多干少,干与不干一个样,每月都能按照级别领取固定工资。政府管的太多;企业没有自主权;工人没有积极性。政企不分,限制了企业的发展,使企业不能最大限度地创造财富,影响了国家财政收入。(2) 改革的措施小组讨论,集体交流:假如你是一位决策者,你想怎么解决?假如你是一个有技术专长、工作能力强的工人,你的愿望是什么?(政企分开,扩大企业生产经营自主权,实行经营责任制;实行以按劳

9、分配为主的多种分配方式;实行多种所有制形式)师总结:经过改革,工人有了积极性,企业有了活力,增加了国家财政收入,促进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但改革的步伐并没有就此停止,1992 年,中共“十四大” 的召开,对国有企业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3) 国企改革的深化学生阅读 P44 第二段,了解中共“十四大”的决定【设计意图】引入材料让学生了解国有企业改革前的状况,理解国企改革的原因。通过角色扮演,让学生知道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二)对外开放1. 对外开放的必要性出示材料:“如果从明朝中叶算起到鸦片战争,有三百多年的闭关自守,如果从康熙算起,也有近二百年,长期闭关自守,把中国搞得贫穷落后,愚昧无知。”

10、邓小平针对邓小平讲话摘要,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对外开放的必要性。使学生认识到世界经济正在向全球化、集团化方向发展,任何国家孤立于世界经济之外,都不可能获得发展。旧中国长期处于停滞和落后状态,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闭关自守。对外开放是时代的潮流,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要条件。2. 深圳的崛起播放视频深圳的崛起,让学生了解深圳是如何崛起的?提醒学生在观看时注意听:深圳的快速崛起靠的是一种什么精神?邓小平给深圳的题词是什么? 教师结合资料片引导学生分析特区的作用和地位。(特区的发展离不开劳动者的心血与汗水,更离不开中央优惠的政策。特区吸收侨资、外资,引进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等,促进经济发展。特区有窗口作用技

11、术的窗口、管理的窗口、政策的窗口。)出示材料:“深圳的发展和经验证明,我们建立经济特区的政策是正确的。 邓小平为深圳特区的题词”3. 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学生结合早期对外开放地区示意图,明确 1980 年与深圳同期开放的特区名字及位置。动画展示早期对外开放地区示意图,学生说出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 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的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过程以及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特点。教师总结:全方位的开放格局,使我国进一步加强了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2001 年,我国成功加入 WTO,标志着我国的对外开放进入一个新的阶段。【设计意图】通过材料教学,让学生了解开放的必要性。通过播放视频深圳的崛起,引

12、导学生了解以深圳为代表的经济特区所取得的成就,发挥的作用以及产生的影响,认识到对外开放方针的正确性。通过动画展示早期对外开放地区示意图,让学生从宏观上了解对外开放格局形成的过程,理解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特点。3.小结学生谈本节课的收获、体会、感想。教师总结:20 多年的改革开放,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0 多年的探索和实践向世人有力的证明: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没有改革开放,就不会有我们今天幸福的生活。让我们将继续坚持改革开放,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共同营造未来美好和谐社会!【课后反思】在备课的过程中,笔者遇到许多瓶颈难以突破,在知

13、识层面上主要是对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及城市体制改革比较陌生,于是就通过当事人叙当年事的方式来了解。除了布置学生向农村的亲朋好友收集相关信息外,教师自己也通过各种途径进行学习。笔者的父亲在上个世纪 80 年代末 90 年代初曾经在一家国有化工厂做过负责人,他向笔者讲述了化工厂改革中的做法以及自己的所见所闻, 对笔者很有启发。只有自己先吃透教材,对学生进行解读时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比较合理地挖掘利用了课程资源。学生在课前收集到的关于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乡镇企业以及威海企业的情况等课外资源,使学生对本课的重难点有了初步的认识,为重难点的突破做了铺垫。三副春联的引入将农村改革前后的变化形成鲜明的对比,在增加趣味性的同时,也将农村改革前农村改革后改革的深化三个环节有机地粘连在一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