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三轮文言文阅读专题复习:陈庆之专练

上传人:丰*** 文档编号:183290046 上传时间:2021-06-02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6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语文三轮文言文阅读专题复习:陈庆之专练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高考语文三轮文言文阅读专题复习:陈庆之专练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高考语文三轮文言文阅读专题复习:陈庆之专练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高考语文三轮文言文阅读专题复习:陈庆之专练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高考语文三轮文言文阅读专题复习:陈庆之专练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语文三轮文言文阅读专题复习:陈庆之专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三轮文言文阅读专题复习:陈庆之专练(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陈庆之专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陈庆之字子云,义兴国山人也。幼随从梁武帝。帝性好棋,每从夜至旦不辍,等辈皆寐,唯庆之不寝,闻呼即至,甚见亲赏。从平建邺,稍为主书,散财聚士,恒思立效。除奉朝请。普通七年,安西将军元树出征寿春,除庆之假节、总知军事。魏豫州刺史李宪遣其子长钧别筑两城相拒,庆之攻拔之,宪力屈遂降,庆之入据其城。大通元年,隶领军曹仲宗伐涡阳,魏遣常山王元昭等来援,前军至驼涧,去涡阳四十里。韦放曰:“贼锋必是轻锐,战捷不足为功;如不利,沮我军势,不如勿击。”庆之曰:“魏人远来,皆已疲倦,须挫其气,必无不败之理。”于是与麾下五百骑奔击,破其前军,魏人震恐。庆之还共诸将连营西进,据涡

2、阳城,与魏相持,自春至下冬,各数十百战。师老气衰,魏之援兵复欲筑垒于军后。仲宗等恐腹背受敌,谋退。庆之杖节军门,曰:“须虏围合,然后与战;若欲班师,庆之别有密敕。”仲宗壮其计,乃从之。魏人掎角作十三城,庆之陷其四垒。九城兵甲犹盛,乃陈其俘馘,鼓噪攻之,遂奔溃,斩获略尽,涡水咽流。诏以涡阳之地置西徐州。众军乘胜前顿城父。武帝嘉焉,手诏慰勉之。中大通二年,除南北司二州刺史,加都督。庆之至镇,遂围县瓠,破魏颍州刺史娄起、扬州刺史是云宝于溱水。又破行台孙腾、豫州刺史尧雄、梁州刺史司马恭于楚城。罢义阳镇兵,停水陆转运,江湘诸州并得休息。开田六千顷,二年之后,仓廪充实。又表省南司州,复安陆郡,置上明郡。大

3、同二年,魏遣将侯景攻下楚州,执刺史桓和。景仍进军淮上,庆之破之。时大寒雪,景弃辎重走。是岁豫州饥,庆之开仓振给,多所全济。州人李异等八百人表求树碑颂德,诏许焉。五年卒,谥曰武。庆之性祗慎,每奉诏敕,必洗沐拜受。俭素不衣纨绮不好丝竹射不穿札马非所便而善抚军士能得其死力。(选自南史,有删节)6对下列句子中加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隶领军曹仲宗伐涡阳隶:跟从B.庆之陷其四垒陷:沦陷C.仲宗壮其计壮:佩服D.庆之开仓振给振:通“赈”,救济7下列对文中加粗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俭素不衣纨绮不好丝竹射不穿札马非所便而善抚军士能得其死力B.俭素不衣纨绮不好丝竹射不穿札马非所便而善抚军士能得其死力

4、C.俭素不衣纨绮不好丝竹射不穿札马非所便而善抚军士能得其死力D.俭素不衣纨绮不好丝竹射不穿札马非所便而善抚军士能得其死力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陈庆之年轻时候曾是梁武帝的侍从,因为忠心事主,经常得到赞赏,后从军,逐渐得到提拔。B.陈庆之在楚城击败北魏军队后,推行休养生息的政策,屯田开荒,发展生产,积蓄了很多粮食。C.陈庆之胆识过人,他曾亲自统领大军攻克涡阳。在与北魏军的对峙中,历经数十上百次的战斗,最终凭借勇气大获全胜。D.陈庆之为人谨慎,生活俭朴,即使身居高位,仍谦恭有礼,士卒都乐于为其拼死效力。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贼锋必是轻锐,战捷不足为功

5、;如不利,沮我军势,不如勿击。(2)州人李昇等八百人表求树碑颂德,诏许焉。答案:6B【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分析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要本着词不离句的原则,必要的时候要回到原文结合上下文进行分析。根据“魏人掎角作十三城,庆之陷其四垒”的句意,B项的“陷”应解释为“攻下”。7C【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断句讲求一定的技巧,做题时应把握准语意,根据语法结构、逻辑规律作出判断。解答本题应首先明白语句大意,只有明白了大意才能进行准确的断句。本题还可结合句中的“纨绮”“丝竹”“马”“军士”等名词进行判断。选择C项。8C【解析】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C

6、项“他曾亲自统领大军攻克涡阳”的表述张冠李戴,他只是隶属于领军曹仲宗。“最终凭借勇气大获全胜”的说法过于简单,大获全胜主要凭借智谋。9(1)敌人的前锋必定是轻装精锐部队,如果战胜不算有功;如果失败,就会破坏我军士气,不如不要出击。(2)豫州百姓李昇等八百人上表要求为陈庆之树碑以称颂其功德,朝廷(皇帝)下令同意。【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翻译要做到字字落实,文从句顺。准确界定得分点,翻译之后再通读一遍。(1)句得分点:“轻锐”形容词活用为名词、“不利”、“沮”、句意。(2)句得分点:“表”名词活用为动词、“树”、省略句、句意。【备注】参考译文陈庆之字子云,义兴国山人。幼年曾随从

7、梁武帝。梁武帝爱好下棋,经常从晚上下到次日清晨还不停止,同僚都睡觉了,只有陈庆之不睡,一听到呼唤就立即到达,很是被亲近赏识。跟随梁武帝平定建邺,逐渐升为主书,他散耗家财,团结了一批有用之士,常想建立功业。被任命为奉朝请。梁武帝普通七年,朝廷派安西将军元树出征寿春,任命陈庆之为假节、总管军事。北魏豫州刺史李宪派遣他的儿子李长钧另修筑两城来抵抗,陈庆之攻破其地,李宪力气用尽而投降,陈庆之就进入占据了寿春城。梁武帝大通元年,陈庆之跟随领军曹仲宗攻伐涡阳,北魏派遣常山王元昭等人来支援,先头部队到达驼涧,离涡阳四十里。(陈庆之打算出征迎战)韦放说:“敌军的前锋必定是轻装精锐部队,如果战胜不算有功;如果失

8、败,则破坏我军士气,不如不要出击。”陈庆之说:“北魏军队远道而来,都已疲惫不堪,必须挫伤他们的锐气,这定然没有打不败他们的道理。”于是带领部下五百名骑兵迅速出击,打败了敌军的先头部队,北魏士兵十分震惊恐惧。陈庆之回来后与其他将领连营向西进军,占据涡阳城,与北魏军相对峙,自春天到冬天,经过了几十上百次的战斗。部队已十分疲劳,锐气也减弱了,北魏的援兵又想在梁军后面修筑营垒。曹仲宗等人怕腹背受敌,打算退兵。陈庆之持节来到军门,说:“必须等到北魏军包围圈合拢,然后才能与他们战斗;如果打算退兵,我陈庆之另外有皇帝的密令。”曹仲宗很佩服他的计谋,于是就同意了。北魏军在十三城布阵,形成掎角之势,陈庆之攻破他

9、们四座城垒。其他九城兵力还很强大,陈庆之把被X的敌人的左耳陈列到城前,然后鸣鼓呐喊发起进攻,敌人一下就逃跑溃散了,其中大部分都被斩X和俘虏了,连涡水好像也在呜咽。梁武帝下诏在涡阳地区设置西徐州。大军乘胜向前到达城父。梁武帝嘉奖他们,并亲笔写诏书慰问和勉励陈庆之。中大通二年,被任命为南北司二州刺史,担任都督。陈庆之到任后,就包围了县瓠城,在溱水打败北魏颍州刺史娄起、扬州刺史是云宝。又在楚城打败行台孙腾、豫州刺史尧雄、梁州刺史司马恭。他解散镇守义阳的士兵,停止水陆运输,江湘地区各州郡都得到休养生息。开辟农田六千顷,两年以后,仓库里堆满了粮食。又上表要求撤去南司州,恢复安陆郡,设置上明郡。大同二年,

10、东魏派大将侯景攻下楚州,俘获了刺史桓和。接着,侯景进军淮上,陈庆之打败了他。当时下着大雪,天寒地冻,侯景抛弃了大批军用物资逃走。这一年豫州发生饥荒,陈庆之打开粮仓救济灾民,救活了不少人。豫州百姓李异等八百人上表要求为陈庆之树碑以称颂其功德,朝廷下令同意。(大同)五年,陈庆之去世,谥号为“武”。陈庆之性情谦恭谨慎,每次奉接诏书敕令,必定先洗澡再拜而受之。他生活节俭朴素,不穿绢绸衣服,也不爱听音乐。射箭不能穿过盔甲,骑马也不是很擅长,但善于安抚军士,能使他们拼死作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陈庆之,字子云,义兴国山人也。幼而随从高祖。高祖性好棋,每从夜达旦不辍,等辈皆倦寐,惟庆之不寝,闻呼

11、即至,甚见亲赏。从高祖东下平建邺,稍为主书,散财聚士,常思效用。大通初,魏北海王元灏以本朝大乱,自拔来降,求立为魏主。高祖纳之,以庆之为假节、飙勇将军,送元颢还北。颢于涣水即魏帝号,授庆之前军大都督,发自铚县,进拔荥城,遂至睢阳。魏将丘大千有众七万,分筑九城以相拒。庆之攻之,自旦至申,陷其三垒,大千乃降。时魏征东将军济阴王元晖业率羽林庶子二万人来救梁、宋,进屯考城,城四面萦水,守备严固。庆之命浮水筑垒,攻陷其城,生擒晖业,获租车七千八百辆。仍趋大梁,望旗归款。魏左仆射杨昱率众,据荥阳拒颢。兵既精强,城又险固,庆之攻未能拔。魏将元天穆大军复将至,先遣其骠骑将军尔朱吐没儿领胡骑五千,援杨昱;又遣右

12、仆射尔朱世隆骑一万,据虎牢。天穆、吐没儿前后继至,旗鼓相望。时荥阳未拔,士众皆恐,庆之乃解鞍秣马,宣喻众曰:“吾以虏骑不可争力平原,及未尽至前,须平其城垒,诸君无假狐疑,自贻屠脍。”一鼓悉使登城,遂克之。俄而魏阵外合,庆之率骑三千背城逆战,大破之。自发铚县至于洛阳十四旬,平三十二城,四十七战,所向无前。大同二年,魏遣将侯景率众七万寇楚州,刺史桓和陷没,景仍进军淮上贻庆之书使降敕遣湘潭侯退右卫夏侯夔箋赴援军至黎浆庆之已击破景时大寒雪景弃辎熏走庆之收之以归五年十月,卒,时年五十六。赠散骑常侍、左卫将军,鼓吹一部。谥曰武。庆之性祗慎,衣不纨绮,不好丝竹,射不穿札,马非所便,而善抚军士,能得其死力。(

13、选自梁书陈庆之传)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景仍进军/淮上贻庆之书使降/敕遣湘潭侯退/右卫夏侯夔等赴/援军至黎浆/庆之已击破景/时大寒雪/景弃辎重走/庆之收之以归/B. 景仍进军淮上/贻庆之书/使降敕遣湘潭侯退/右卫夏侯夔等赴/援军至黎浆/庆之已击破景/时大寒雪/景弃辎重走/庆之收之以归/C. 景仍进军淮上/贻庆之书使降/敕遣湘潭侯退/右卫夏侯夔等赴援/军至黎浆/庆之已击破景/时大寒雪/景弃辎重走/庆之收之以归/D 景仍进军/淮上贻庆之书/使降敕遣湘潭侯退/右卫夏侯夔等赴援/军至黎浆/庆之已击破景/时大寒雪/景弃辎重走/庆之收之以归/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

14、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申,十二时辰之一。干支计时中十五时到十七时为申时,也称作“黄昏”。B. 羽林,皇帝禁卫军。后改名“羽林骑”,取“如羽之疾,如林之多”意。C. 赠,古代皇帝对故去的官员或其父祖的加封。文中指为陈庆之追封官爵。D. 鼓吹,即鼓吹乐,古代一种器乐合奏曲,用鼓、钲、箫、笳等乐器合奏。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陈庆之忠心耿耿,深受高祖赏识。高祖喜欢下棋,常常通宵达且,其余侍从都因疲倦睡着了,只有陈庆之通宵伺候闻呼即至,得到高祖的亲信、赏识。B. 陈庆之孤军北上,护送元颢北归。北魏北海王元颢因本朝动乱,便投降梁朝,想借梁

15、朝之力自立;陈庆之在高祖的任命下率军北上,护送元颢北归。C. 陈庆之能征惯战,屡次摧折强敌。睢阳之战,敌人分筑九个城垒抗拒,陈庆之攻陷其中三个后,敌人终于投降;荥阳之战,陈庆之生擒敌军主帅。D. 陈庆之善于抚慰,军士愿意效死。陈庆之性格戒慎小心,射箭不能穿过盔甲,骑的马也不敏捷,但陈庆之善于抚慰将士,将士们都愿意为他效死尽力。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从高祖东下平建邺,稍主书,散财聚士,常思效用。(2)及未尽至前,须平其城垒,诸君无假狐疑,自贻屠脍。14. 荥阳一战,陈庆之是如何消除将土们的恐惧的?结果如何?【答案】10. C 11. A 12. C 13. (1)陈庆之跟随高祖东下平定建邺,逐渐升任主书,他散家财招募士兵,常思发挥功能和作用。(2)当敌骑未全到来时,须平定他的城垒,诸君不要狐疑,那样会自己贻误战机让人屠X切成肉泥。 14. 第一问:陈庆之解下马鞍喂饱战马,并向众人宣传解释。第二问:攻克了荥阳城,大破魏军。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