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儒墨道法与企业经营教材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83265700 上传时间:2021-06-01 格式:PPTX 页数:49 大小:313.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选]儒墨道法与企业经营教材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精选]儒墨道法与企业经营教材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精选]儒墨道法与企业经营教材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精选]儒墨道法与企业经营教材_第4页
第4页 / 共49页
[精选]儒墨道法与企业经营教材_第5页
第5页 / 共4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选]儒墨道法与企业经营教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选]儒墨道法与企业经营教材(4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儒墨道法与企业经营 主讲人:周建波,前言:儒墨道法与新时期企业经营,和谐社会的追求与对传统文化的研讨 (一)儒墨道法的产生 1、大变革时代:国有经济解体,民有经济崛起;公有经济衰落,私人经济崛起。 (1)科学技术的发展:铁制农具和牛耕的出现,改变传统集体耕作的生产方式。 (2)生产关系的变革:从只对公地征税变为对私田征税的“初税亩”。 (3)社会意识形态转变:“乱”“君子有勇无义而为乱,小人有勇无义而为盗”,“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 2、各自代表的社会基础: (1)“儒”和“法”代表社会大变革中的新兴地主阶级利益,所不同的是,儒家在制度和文化中,更强调教化的作用,更看重长远利益;法

2、家更强调制度作用,更偏重,眼前利益。换言之,在民主和权威两大关系中,儒家更偏重民主,法家更偏重权威(法家主创业,儒家主守成) (2)“道”代表社会大变革中的没落阶级利益,即社会地位绝对下降,短期内无法回升的阶级利益,换言之,不得志者利益。 (3)“墨”代表社会大变革中小生产者阶级利益 3、四者的共同点与不同点 共同点:承认人追求富贵,但又认为在追求富贵的过程中人和人之间会发生冲突,从而有害于未来理想和谐社会的出现。 不同点:儒法两派欢呼社会的进步带来的人性的普遍解放,但也看到了社会进步过程中产生的种种无序现象,为解决社会的无序现象,儒家主张通过教育的方式以义节利,强调民间自觉的力量;法家则主张

3、以暴力消除社会的过分追逐利益的趋向,强调权威的力量。,道家代表的社会不得志者则诅咒社会的发展、财富的重新分布给他们这些原既得利益者带来的痛苦,主张“废”掉新兴科学技术,但科学技术是废不掉的,于是他们对社会失去信心,悲观厌世,主张退回到原始群的状态,回到人类的幼年时期,认为那才是人类社会的黄金时代。墨家站在小生产者、基层员工立场上,既感叹社会变化给他们带来的改善生活的机会,也恐惧社会变化会牺牲掉他们现存的的一切,主张维持人最基本的生理享受。他们认为这样的话,人和资源的矛盾就可以消失,因此对社会充满信心,积极入世。 4、对今天企业管理的意义: (1)儒家的文化建设,高屋建瓴,在继承民族文化传统的基

4、础上,强调适应时代的变化,深深扎根在民族的土地上,对企业理念的确立和企业文化建设很有帮助(中庸之道); (2)法家的制度建设,偏重人和人之间利益的对立性,主张人性自为,坚持君臣异利、君民异利的观点,从最坏的角度思考问题,对克服人性之弱点,建立,完善的企业管理制度很有帮助; (3)墨家对小生产者(普通员工)的认识非常深刻,有助于企业文化的完善和实现对工人的领导; (4)道家思想对处于弱势状态的企业或人很有帮助,有助于抚平人受伤的心灵,对如何医治群体里的不得志分子,医治强者弱势状态下的不平衡心理很有帮助。 附录1:四家学术上的不同 儒家:中庸之道,持经达变,知其不可而为之 道家:为而不争,欲进先退

5、 法家:暴力强制,一刀切,壹赏、壹刑、壹教 墨家:兼爱非攻,尚贤节用,一刀切,附录2:儒墨道法四学派之间的关系 所有学派都与儒家有关,都从不同方面发展了儒家学说,到汉武帝时,百川归海,在新的基础上产生了文武一体、霸王道杂之,更切合生活实际的新儒家体系 1、儒家是春秋战国期间产生的第一个学派组织,孔子有教无类 2、墨家与儒家之间的关系:宰我与孔子的争论,墨子在学儒的基础上,站在平民的立场上对儒家做了部分“修正”,3、法家与儒家之间的关系:冉有、子路与孔子的争论;子夏与西河学派;李悝、吴起、西门豹等儒家学者在魏国的全面掌权;商鞅变法及对儒家的修正、韩非子对儒家的猛烈批判与法家学派的诞生 4、道家与

6、儒家之间的关系:隐士与孔子的关系;颜回与孔子;春秋战国时期的失意士人与道家;庄子与道家,附录3:为什么历史选择了儒家学说作为社会治理的指导思想? 1、儒家学说至中至正,中庸之道 2、墨家学说有三大弱点:兼爱学说不切实际;节用学说难以实行;越级提拔、直接提拔在特殊时期可以,在社会的常平时代难以贯彻 3、法家学说之弱点:认为百姓愚昧,只能看眼前利益;认为统治者无限理性,可不受制约;认为暴力万能,须知,“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漠视民众力量, 认为统治者将天然统治人民,忘了“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道理,4、道家学说的弱点:太偏重“阴”、“虚”、“柔”等作用,须知, “阴”、“虚”、“柔”等的使用

7、也有度;太强调转化,但忽视转化的条件,须知,要由弱变强,要积累力量,为此就要“积德”;太强调“退”、“隐”等作用,但忘了分析其消极的地方,退到什么程度不能再退,退的风险是什么? 孟子曰,“士达不离道,失不离义” 问题:如何看待“以德报怨”和“以直报怨”?,附录4: 1、儒墨法强调政府的作用,道家主张无政府主义 儒墨法的差别在于建设一个什么样的政府,对政府的要求是什么?如何让其完成这些要求?如何对其约束,避免其犯错误? 2、儒道尚柔,墨法尚刚。道家至柔,墨家至刚 3、年轻人喜欢法家、中年人喜欢儒家;老年人喜欢道家,4、管理员工更多点法家,管理中层干部更多点儒家;管理高层干部更多点道家,第一章:儒

8、家的管理思想 以孔子为中心,一、儒家思想简评 1、儒家的基本主张:高效廉洁的政府;强调教育;强调民营经济的基础作用,但不排斥国家的干预 2、儒家思想的特点:中庸之道 儒家思想的范畴:中庸之道(一阴一阳谓之道) 仁、义、礼、忠、恕、和、信、教、均(分工、分财、分权、分信息)、道 人性善与制民之产、制官之禄 人性恶与隆礼、重法 二、孔子思想的评价 1、孔子的思想集中和系统,被誉为集大成者,其思想适应了社会和民众。 山东文登及文山的故事。,2、孔子培养职业官僚、职业经理人,打破终身制,提出用专业技能、品德而不是出身、血统作为选拔人才的标准。“仲尼弟子三千,贤能者七十二” 3、为什么历史选择了儒家?长

9、远利益思想;民主制约下的权威;传统和现代的协调(中庸之道) 4、什么情况下儒家思想受抨击?当社会看眼前利益时 5、儒家思想在当今社会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问题:孔子为什么作官时间不长?(不愿同流合污,别人的猜忌;要求太高) 为什么孔子很欣赏颜回?(聪明、好学、道德完善 “一箪食,一瓢饮,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孔子对财富的态度如何?(“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予之有道”。 后人对孔子的评价?(“若世无孔子,万古如长夜”,“大成至圣先师”)。 孔子的时代及其家世 1、国有经济解体,私人经济崛起的大变革时代。 “君子有勇无义而为乱,小人有勇无义而为盗”, “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2、

10、何以孔子完成了时代赋予的任务? (1)“天时”影响:社会大变革时代 (2)“地利”影响: 生活于东部。科学技术的传播途径: 东中西南 (3)“人和”条件 特殊的家世使孔子享受商、周两种文化的深刻影响,换言之,学术渊源深厚 破落贵族家庭出身,既享过大福, 又受过大苦,其思想之深刻非常人可比;由于破落时间较长,完全接受生活现实,思想平和中正,不偏激,既能被统治者接受,又能被被统治者接受中庸之道(道家、墨子、法家),个人的品格和经历:“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入太庙,每事问”。 三、孔子管理思想的主要内容: 1、孔子管理思想的目标:高度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富而教” 2、孔子管理思想的出发点:承

11、认人追求财富的欲望的合理性。 “富与贵,人之所欲也;贫与贱,人之所恶也” “小人喻于利,君子喻于义” “性相近,习相远” (1)为什么会有贫富的不同? 努力+能力,教育的作用 (2)贫富差别是否合理? 行业利润率的差别使然。 “学也,禄在其中,耕也,馁(nei)在其中”。,(3)贫富差别的后果是什么? “贫而无怨难” “好勇疾贫,乱也” “人而不仁,疾之已甚,乱也”。 “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也”。 3、解决上述问题的办法 (1)顺应人们对财富的追求:富民、惠民。 节用:节约到符合“礼”的程度(辨证思想) 轻徭薄赋: 轻徭:别占用老百姓过多的时间,让其多劳动。 薄赋:少占用老百姓的劳动成果。 “

12、因民之所利而利之”、“惠则足以使民” “惠而不费”制度创新,呼吁向民营经济开放更多的经营领域。,(2)调节人们物质利益关系的关系原则:见利思义。 利:得到,义:合适,合意。见利思义指用合适的行为来得到合理的财富。 不义的三个表现:聚敛(统治者对人民)和兼并(国与国之间;偷盗和抢劫(从老百姓角度);与民争利(统治阶级成员利用不正当手段与民争利,以权谋私)。 “取财之义”:读书“学也,禄在其中”,“学而优则仕”;经商子贡:孔门培养出来的第一流外交家。 (3)如何在生活中贯彻“义”的思想 首重教育手段:通过教育,树立新的社会道德观、价值观,作到自我监督与社会监督相结合。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予之有

13、道” “善教得民心”,“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有格”。,其次也重视其他管理手段的作用,如政、法的作用,主张配套使用 “文武相济 ,一张一弛”、“软硬兼施”,“政宽则民慢,慢则纠之以猛,猛则民残,残则施之以宽,宽以济猛,猛以济宽”。 但是在众多管理手段中,主要应靠教育,而行政、法律手段应放在次要的、辅助的位置,而且在使用政法手段时,也应同教育手段配合使用,使民知法、畏法而且耻于犯法。 “不教而杀谓之虐”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民耻有格”。,4、 管理者才能领导好被管理者 (1)提升管理者素质的重

14、要性 首先,孔子主张管理者要有一颗仁心 “仁者爱人”, “泛爱众” “爱心”的作用是: “得民心者得天下” “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其民矣” 如何提升“仁”心? “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易使也” 其次,提升管理者能力的重要性: “得人”,“选贤与能”。 “贤者”是协助最高领导者掌握全局的人,这种人不但有经邦治国的大本领,还有高尚的道德品质,,能够移风易俗,化民从善。 “舜有臣五人(禹、益、契、弃和皋陶)而天下治”; “能者”指在具体的工作部门从事具体工作的人, 即具备做好某种工作的专业知识的人。 在孔子看来,有各方面的“能人”在,即使最高层缺乏“贤人”,也可以保持一个较平稳的局面,而不致发生

15、重大的失败,或者很快陷于失败。但也不能使全局工作达到理想的状态,实现“天下大治”。 仅仅选拔“贤人”与“能人”还不够,还要善于使用他们, 如果有能人、贤人而不用,或用而不当,就会出现贤能 “裹足”现象:外边的贤能不愿来,里边的贤能纷纷离去。 如何使用贤能呢?孔子主张“因材施用”(合适的人在合适的岗位上): 贤人要成为“以道事君”的“大臣”,即成为领导集团成员;能人要成为按自己的本领负责专项工作的“具臣”,领导者对他们的使用要“器之”。,“所谓大臣者,以道事君,不可则之。若由(指仲由)与求(指冉求)者,可谓具臣矣”。 不正确的用人是什么呢? “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举直

16、错诸枉,能使枉者直” 因此要把公忠体国,能对群众起表率作用的贤人提拔到领导岗位上来。 再次,管理不同人的方式是不同的:“因人而异”、“因材施教”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君子有勇无义而为乱,小人有勇无义而为盗” 同时主张以对少数人的管理带动对绝大部分人的管理,(2)管理成败的关键在领导(众星拱北斗): “百姓有过,在予一人”。 “朕躬有罪,无以万方;万方有罪,罪在胗躬”。 怎样提高领导者的领导能力呢? 第一,领导者要起表率作用 “其身正,不令自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 “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第二,领导者必须取得被领导者的信任 孔子将能否取信于民,看作是做好领导的基本保证。 “信则人任焉”, “人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3)领导者要宽以待人,严于律己。 “无求备于一人”、“宥小过”, “躬自厚而薄责于人”。 (4)领导者不要轻易插手具体工作(小公司做事,大公司做人)。 “器之”与“不器”。要无为。 (5)着眼于长期目标,反对急功近利,始终围绕战略目标。 “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教育人的工作也要无欲速,无见小利,要做长期扎扎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