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石林县一中2015-2016学年高一4月月考语文模拟测验

上传人:876****10 文档编号:183253561 上传时间:2021-06-01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9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云南省石林县一中2015-2016学年高一4月月考语文模拟测验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云南省石林县一中2015-2016学年高一4月月考语文模拟测验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云南省石林县一中2015-2016学年高一4月月考语文模拟测验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云南省石林县一中2015-2016学年高一4月月考语文模拟测验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云南省石林县一中2015-2016学年高一4月月考语文模拟测验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云南省石林县一中2015-2016学年高一4月月考语文模拟测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云南省石林县一中2015-2016学年高一4月月考语文模拟测验(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石林一中高一年级4月月考语文试卷注意: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3题。红楼梦作者新考(节选)陈 林20世纪90年代初,周文康先生在红楼梦学刊上连续发表两篇论文,即红楼梦后四十回非后人续作的内证及其作者出生年月日考辨和“天德二月坐本命”辨元妃“原型”生辰补考证。周先生在论文中提出,小说后40回明写元春“生于甲申,死于乙卯,存年四十三岁”是一个明显的常识性错误。考辨一文由小说第86回所写元春生辰八字命理入手,用逆推的方式考证其“原型人物”曹寅长女、曹雪芹的姑母曹佳氏的生辰八字,周先生的结论是:“康熙三十一年壬申正月辛亥朔,十五日丁卯,

2、则其生辰八字为:壬申岁庚寅月丁卯日乙巳时。”在补考证一文中,周先生将他所推导出来的曹佳氏的生辰八字与小说中算命先生对元春命理的论断相比照,认为两者“竟然基本相符,而且几乎不可思议的是,恰恰与其所论的元妃出生年月日时干支八字不合之处一一对应,岂不值得持高鹗(或其他什么人)续补后40回之说者深长思之?!”遗憾的是周先生所持的八字命理和历法推算方法根本就是错误的。但是他的研究思路却给了我极大的启发。2003年我偶然得到了计算节气交接时刻的工具、照录清代历日数据的近世中西史日对照表以及三命通会,来破解200年来困扰无数红楼爱好者、专家学者的谜团。拙文关键在于揭示了120回小说情节之中的确隐藏并暗示了一

3、个从1706年到1724年的真实年代序列。在拙文中,这个真实年代序列的推出,首先在于确证了元春真实的生死日期;然后以元春真实死亡日期为基准,可以梳理出120回情节的真实年代序列。从后40回文本具体的描写来看,作者犯了一系列“明显的常识性的错误”。按照正确的数值计算,元春只活了31岁,而不是第95回所写的43岁;按照三命通会既定的“算命规则”,元春正确的出生时间绝不是86回所写的“甲申年丙寅月乙卯日辛巳时”,而是“某年正月(寅月)壬子日辛亥时”;从后40回文本提供的时间线索来看,元春正确的死亡时间也不是第95回所写的“甲寅年十二月十八日立春后的十九日”,而是“某寅年十二月立春后的年底或某卯年年初

4、”。由于后40回的作者将第5回中元春判词“虎兕(兔)相逢大梦归”明确描述成了“寅年丑月立春交卯年寅月”这个特定时间。通过逐年查证自康熙最后一次南巡的1707年到程甲本刊出的1791年之间的历法资料,结合曹家史料进行综合判断,我们就可以发现:后40回所暗示的元春的真实死亡日期是“壬寅年十二月二十九日(1723年2月4日)立春之后(二十九日当天或雍正元年癸卯年正月初一)”。由这个死亡日期逆推,元春真实的出生时间就是“壬申年壬寅月壬子日辛亥时”(1692年2月18日),这个“八字”具有的命理特征才能最大程度地符合第86回所写的算命内容,并且这个“壬子日”不是“大年初一”而是“正月初二”。1、周文康两

5、篇论文所要论证的观点是( )。(3分)A、红楼梦后40回明写元春“生于甲申,死于乙卯,存年四十三岁”是一个明显的常识性错误。B、曹寅长女、曹雪芹的姑母曹佳氏的生辰八字是:“康熙三十一年壬申正月辛亥朔,十五日丁卯。”C、共有120回的中国古典小说红楼梦,其后40回并不是高鹗或者其他什么人续写的。D、曹佳氏的生辰八字与元春命理相比照,两者“竟然基本相符”,甚至“干支八字不合之处一一对应”。(3分)2、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所言周先生“研究思路”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根据后40回显露的明显错误进行辩证分析,寻找120回是一个有机整体的“内证”。B、从分析文学人物的生辰八字命理入手,并用逆推的方

6、式考证其“原型人物”。C、寻找出续书作者“明显的常识性错误”,然后再推导出元春真实的生存时间。D、采用比照的方法,将对元春命理的论断与曹佳氏的生辰八字相比照来推导结论。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周文康在红楼梦学刊上连续发表的考辨补考证两篇论文,正是作者写作这篇文章的缘起。B、作者认为周文康所持的八字命理和历法推算方法根本就是错误的,所以他推出的结论也是错误的。C、作者认为梳理出120回情节的真实年代序列,就可以确证元春真实的生死日期,并考证出元春的“原型人物”。D、作者用后40回所暗示的元春真实死亡日期,推断出她的出生时间是“壬申年壬寅月壬子日辛亥时”

7、。 二、古代诗文阅读(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耿弇字伯昭,扶风茂陵人也。父况,以明经为郎。弇少好学,习父业。常见郡尉试骑士,建旗鼓,肄驰射,由是好将帅之事。及王莽败,更始立,诸将略地者,前后多擅威权,辄改易守、令。况自以莽之所置,怀不自安。时弇年二十一,乃辞况奉奏诣更始,因赍贡献,以求自固之宜。弇道闻光武在卢奴,乃驰北上谒,光武留署门下吏。因说护军朱祐,求归发兵,以定邯郸。光武笑曰:“小儿曹乃有大意哉!”因数召见加恩慰。光武即位,拜弇为建威大将军。与骠骑大将军景丹、强弩将军陈俊攻厌新贼于敖仓,皆破降之。弇从幸舂陵,因见自请北收上谷兵未发者,定彭宠于渔阳,取张丰于

8、涿郡,东攻张步,以平齐地。帝壮其意,乃许之。因诏弇进讨张步。时,张步都剧,使其弟蓝将精兵二万守西安,诸郡太守合万余人守临淄,相去四十里。弇视西安城小而坚,且蓝兵又精,临淄名虽大而实易攻,乃敕诸校会,后五日攻西安。蓝闻之晨夜儆守至期夜半弇敕诸将皆蓐食会明至临淄城护军荀梁等争之以为宜速攻西安。弇曰:“不然。西安闻吾欲攻之,日夜为备;临淄出不意而至,必惊扰,吾攻之一日必拔。拔临淄即西安孤,张蓝与步隔绝,必复亡去,所谓击一而得二者也。若先攻西安,不卒下,顿兵坚城,死伤必多。诸君之言,未见其宜。”遂攻临淄,半日拔之,入据其城。张蓝闻之大惧,遂将其众亡归剧。弇乃令军中无得妄掠剧下,须张步至乃取之,以激怒步

9、。步气盛,直攻弇营,与刘歆等合战,弇视歆等锋交,乃自引精兵以横突步陈于东城下,大破之。飞矢中弇股,以佩刀截之,左右无知者。弇明旦复勒兵出,复大破之,杀伤无数。十三年,增弇户邑。每有四方异议,辄召入问筹策。年五十六,永平元年卒,谥为愍侯。4、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 蓝闻之/晨夜儆守至期/夜半弇敕诸将/皆蓐食/侩明至临淄城护军/荀梁等争之/以为宜速攻西安B、蓝闻之晨夜/儆守至期夜半/弇敕诸将/皆蓐食会明至临淄城/护军荀梁等争之/以为宜/速攻西安C、 蓝闻之/晨夜儆守/至期夜半/弇敕诸将皆蓐食/会明至临淄城/护军荀梁等争之/以为宜速攻西安D、蓝闻之晨夜/儆守至期/夜半

10、弇敕诸将/皆蓐食/会明至临淄城护军/荀梁等争之以为宜/速攻西安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明经,汉朝出现之选举官员的科目,始于汉武帝时期,至宋神宗时期废除。被推举者须明习经学,故以“明经”为名。B、 谥,古代帝王或大官死后评给的称号,如谥号等。此处就是指皇帝赠给的谥号。C、幸,旧指皇帝亲自到某处去,后也泛指皇族亲临。在此处就是指皇帝到某处去的意思。D、拜,用一定的礼节授与某种名义或职位,或结成某种关系。在此处意思是接受官职、上任的意思。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耿弇作战时勇气超人。他常主动请战,先是要带兵平定邯

11、郸,后又主动请命攻打上谷等地;战斗中被箭射中大腿,自己悄悄用刀截断箭羽,第二天仍旧率兵出战。 B、 耿弇政治上善于审时度势。父亲是王莽任命的官员,王莽失败后,为了巩固父亲的权力前去见更始帝,半道上听到光武帝的消息后就马上决定投奔光武帝。C、耿弇作战时善于使用计策。在带兵攻打西安和临淄时,故意放风说先攻打西安,而第五天的半夜,却令将士早吃饭,天一亮赶到临淄,出敌不意攻占了它。D、耿弇深得光武帝的信任。见到光武帝不久,就因被认为志向远大而多次被召见和慰劳,后来建立功勋后,每当各处有不同意见,皇帝就召他进朝咨询方略。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乃辞况奉奏诣更始,因赍贡献,以

12、求自固之宜。(5分)译文:_(2)若先攻西安,不卒下,顿兵坚城,死伤必多。(5分)译文:_(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问题。(11分) 吴松道中二首(其一)晁补之停舟傍河浒,四顾尽荒原。日落狐鸣冢,天寒犬吠村。系帆凌震泽,抢雨入盘门。怅望夫差事,吴山閟楚魂。注吴松:即“吴淞”,江名,太湖最大的支流。震泽:太湖的古称。盘门:苏州城西南门名,是迄今仅存的古代水陆城门,始建于前514年(春秋吴王阖闾元年)伍子胥筑城时。閟(b):掩蔽。8、这首诗前两联运用了哪些意象?营造了怎样的氛围?请简要分析。(5分) 9、这首诗的尾联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抒发怀古之幽情?请加以赏析。(6分) 10、名句默写(

13、8分)(1)在琵琶行一诗中,当琵琶女自诉身世,讲到“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的时候,就更激起了“我”的情感共鸣,于是发出了“_,_”的感慨,因此才有了同病相怜、同声相应的诗文。(2)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便把行人艰难的步履、惶恐的神情,绘声绘色地刻画出来了,句子是:“_,_”。(3)锦瑟一诗中回环曲折地表达了自己对已经逝去的感情的惆怅苦痛,让人为之哀惋不已的句子是:_,_。(4)“人生倏忽百年,江山万古长青”,杜甫在登高中用气势磅礴的自然景观抒发时光易逝的感叹的句子是_,_.选考题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枣(李广田)“俺吃枣。”傻子这样说。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