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

上传人:千****8 文档编号:183249910 上传时间:2021-06-01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34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个人收集整理 勿做商业用途 功能材料课程报告 指导老师: 学 院: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专 业: 材料加工工程 姓 名: 学 号: 日 期: 2012 年 7 月 13 日 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摘要:电极材料是决定电容器性能的重要因素,高性能电极材料的开发是超级电容器研发的重点.本文主要讨论了超级电容器阳极材料的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这些材料包括:碳材料、贵金属氧化物、导电聚合物和一些其他材料。复合或混合型电极材料可以显著提高超级电容器的综合性能,已经成为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发展的主要趋势。关键词: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研究现状;存在问题1电极材料的研究现状1.1正极材料目前用作超级

2、电容器电极的材料主要有三类:碳材料、金属氧化物材料和导电聚合物材料。1.1.1 碳材料 碳是最早被用来制造超级电容器的电极材料。碳电极电容器主要是利用储存在电极与电解液界面的双电层能量,其比表面积是决定电容器容量的重要因素。尽管高比表面的碳材料比表面积越大,容量也越大,但实际利用率并不高,因为多孔碳材料中孔径一般要2nm及以上的空间才能形成双电层,从而进行有效的能量储存。而制备的碳材料往往存在微孔(小于2nm)不足的情况。所以这个系列主要是向着提高有效比表面积和可控微孔孔径(大于2nm)的方向发展。除此之外,碳材料的表面官能团、导电率、表观密度等对电容器性能也有影响1。 碳电极电容器其电容的大

3、小和电极的极化电位及电极比表面积大小有关,故可以通过极化电位的升高和增大电极比表面积达到提高电容大小的目的。电极/电解质双电层上可贮存的电量其典型值约为1540Fcm-2.选用具有高表面积的高分散电极材料可以获得较高的电容。对理想可极化体系而言,可通过无限提高充电电压而大量储存能量。但是,对于实际体系却受电极材料和电解液组成的电极系统的可极化性和溶剂分解的限制,可通过加大电极比表面积来增加电容值.电容C可由下式给出C=0Ad式中: 0为自由空间的绝对介电常数,为电导体和内部赫姆霍兹面间区域的相对介电常数,A为电极表面积,d为导体与内赫姆霍兹面之间的距离。近年来研究主要集中在提高碳材料的比表面积

4、和控制碳材料的孔径及孔径分布,并开发出许多不同类型的碳材料,主要有: 多孔碳材料、活性碳材料、活性碳纤维、碳气溶胶以及最近才开发的碳纳米管等2。多孔碳材料、活性碳材料和活性碳纤维:这个排列基本代表了碳材料为提高有效比表面积的发展方向。之所以发展为活性碳,主要是在于通过活化处理(如水蒸汽)后,可以增加微孔的数量,增大比表面积,提高活性碳的利用率。这些材料随制作电极工艺的不同先后出现过:活性碳粉与电解液混合制成的糊状电极;用聚四氟乙烯作粘结剂将活性碳粉粘结成型,成园片状电极以及活性碳/碳复合体的固体电极等。到目前为止,已找到有比表面积超过3000m2/g的活性碳材料,但其实际的利用率仅为10左右(

5、因为8kw/kg的能量密度。采用粘合成型而成的电容器电极材料,也采用38wt%的硫酸作电解液,酚醛树脂作粘合剂,玻璃纤维做隔极层,石墨片做集电体,比容量可达1525F/cm”,后来经过进一步改进,掺杂75的RuO2xH2O时,电容器的比容量可达107F/cm”,即600F/g。另据E。Rackowiak等人的报道,掺金属铿的碳纳米管电极在Liclo;电解液中在1。53v之间充放电时,表现出良好且独特的高压下的双电层电容效应,容量可达30F/g(非水电解液).预示碳纳米管的另一潜在用途。其实,碳纳米管用作电化学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的研究还有许多工作有待进行,比如:碳纳米管的石墨化程度,碳纳米管管径

6、的大小,碳纳米管的长度,碳纳米管的弯曲程度,以及不同处理方式所带来的碳纳米管接上基团的不同等都会对由它组成的电化学超级电容器的性能产生很大的影响。现在就我们的研究来看,石墨化程度低、管径小、长度短、比表面积大的碳纳米管具有更好的可逆容量.据现有的碳纳米管制备工艺来看,现己由我所做到公斤级,且理论成本低廉(催化剂可循环使用,只需碳源和电能)。且根据碳纳米管的生长机理,催化剂(金属颗粒)位于管径中,所以可以进行一系列的包裹实验,充分利用其比表面积大和金属的假电容现象,可望得到大容量且高功率的超级电容器4。碳材料系列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正朝向高比表面积方向发展。电极材料通过各种活化手段,使比表面积不断

7、提高,但同时需考虑使材料的微孔孔径2nm,提高材料的有效比表面积。 1。1。2贵金属氧化物 金属氧化物作为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的研究是基于法拉第准电容储能原理,即是在氧化物电极表面及体相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而产生的吸附电容.其电容量远大于活性炭材料的双电层电容,但双电层电容器瞬间大电流放电的功率特性比法拉第电容器好.金属氧化物主要是贵金属氧化物,对贵金属氧化物电极电容器的研究,主要采用RuO2, IrO2等贵金属氧化物作为电极材料。由于RuO2电极的导电性比碳电极好,电极在硫酸中稳定,可以获得更高的比能量,制备的电容器比碳电极电容器具有更好的性能。以RuO2nH2O无定型水合物作电极, 5。3 m

8、olL-1H2SO4作电解液所制得的电容器比电容能达到700 Fg1;而以无定型水合物MnO2nH2O作电极, 2 molL1KCl水溶液作电解液所制得的电容器比电容也可达到200 Fg-1。比较而言,因为在中性KCl水溶液中材料比较稳定,不发生化学副反应,以KCl水溶液作电解液适用于多种电极材料。贵金属氧化物系列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正朝向提高材料本身的利用率方向发展。即是说,通过将材料转化为无定型态或使材料细小化(如做成纳米粉末)等手段,增加材料与电解液的接触机会,提高材料本身的利用率4.1。1.3 电聚合物电极:导电聚合物电极电容器作为一种新型的电化学电容器,具有高性能和比贵金属超级电容器更

9、优越的电性能。可通过设计选择相应聚合物的结构,进一步优选提高聚合物的性能,从而提高电容器的性能。导电聚合物电极电容器可分为3种类型: (1)对称结构电容器中两电极为相同的可p型掺杂的导电聚合物(如聚噻吩); (2)不对称结构两电极为不同的可进行p型掺杂的聚合物材料(如聚吡咯和聚噻吩); (3)导电聚合物可以进行p型和n型掺杂,充电时电容器的一个电极是n型掺杂状态而另一个电极是p型掺杂状态,放电后都是去掺杂状态,这种导电聚合物电极电容器可提高电容电压到3 V,而两电极的聚合物分别为n型掺杂和p型掺杂时,电容器在充放电时能充分利用溶液中的阴阳离子,结果它具有很类似蓄电池的放电特征,因此被认为是最有

10、发展前景的电化学电容器。导电有机聚合物系列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正朝向与无机碳材料系列相互杂化和开辟新型高效导电有机聚合物方向发展.导电有机聚合物系列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具有工作电位高,水和非水电解液都适合的特点,在非水电解液和固体电解液超级电容器方面有潜在的应用价值。1。1。4 除以上所述的三大系列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外,据文献报道,还有一些物质(比如杂多酸等)也用作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同样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杂多酸作为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的研究主要集中在12一磷钥杂多酸。因为与其他杂多酸相比,它具有良好的质子传导性,电子传导性和大比表面积的特点。选用经处理过后的Nafion117薄膜作为隔膜,且充当

11、固体电解液,以经处理过的12一磷钥杂多酸作超级电容器一电极,水合的HxRuOxH2O作为另一电极,组成不对称的超级电容器:H3pMo12O4nH2O/Nafion117/HxRuOxH2O.这种电容器具有固体电解质的优点,不具腐蚀,操作使用方便;且具有良好的可逆比容量112F/g,能量密度可达36J/9。为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的发展做了有益的补充5。1.2负极材料超级电容器负极材料主要是炭材料,商业化使用的负极炭材料主要是石墨。国内各厂家技术的差异不大,主要是材料性能的差异。2存在问题2。1 碳材料电极存在的问题 从实用来讲,碳材料无疑是目前超级电容器各类电极材料中最具吸引力的,它几乎是市面上所

12、有产品共同的选择,现在用于超级电容器的正极材料主要是高比表面积活性炭材料,但它的成本占到产品总成本的近30%,是导致超级电容器的生产成本较高的主要原因,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超级电容器的推广应用,而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已获得一定的成熟度,且成本较低。所以我们可以通过寻求一种合理的方式将两者有机的结合起来,统一在一种复合材料中,用作超级电容电池正极材料.现在的“内组合”式超级电容电池系统就是用这个思路实现的。将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与活性炭材料的混合物作为正极,石墨材料作为负极,锂盐作为电解质,形成的是一种新型的准电化学电容器,即一个电极为双电层电极,而另一个电极是发生氧化还原的电极,构成了不对称的超级电容器.它的功率特性完全取决于Li+在正极材料中的电化学行为,大大提高了电容器的比能量.另外充电时Li+从正极材料中脱出,回到本体电解液中,弥补了双电层导致的本体电解液的贫乏,从而降低了超级电容器的内阻5。这种实现方式不仅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工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