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年高中语文湖北高考考前实战模拟测验【3】附答案考点及解析

上传人:千****8 文档编号:183248004 上传时间:2021-06-01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47.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2019年高中语文湖北高考考前实战模拟测验【3】附答案考点及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2018-2019年高中语文湖北高考考前实战模拟测验【3】附答案考点及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2018-2019年高中语文湖北高考考前实战模拟测验【3】附答案考点及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2018-2019年高中语文湖北高考考前实战模拟测验【3】附答案考点及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2018-2019年高中语文湖北高考考前实战模拟测验【3】附答案考点及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2019年高中语文湖北高考考前实战模拟测验【3】附答案考点及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2019年高中语文湖北高考考前实战模拟测验【3】附答案考点及解析(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8-2019年高中语文湖北高考考前实战试卷【3】含答案考点及解析班级:_ 姓名:_ 分数:_题号一二三四五六七八总分得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1.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在我党的历史上,抓作风、讲廉政并非首次,那么这一回靠什么确保“厉行节约,反对浪费”不会沦为“一阵风”?B“先生,你上哪里去?”走到客店门口,碰到了独眼龙店主,他用沙哑的声音问我,“出去溜一会儿,天太热了,屋子里太闷!”C古镇见证这一切变迁,带着智者的敏锐,洞察着一切。然后露出淡淡的微笑,将一切沧桑包容在微笑之中:那么宁静、

2、那么从容、那么淡然。D全国接待游客中,过夜游客为4 825万人次(仅限于入住宾馆饭店和旅馆招待所的),一日游游客为1. 55亿人次。【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B项“我”后面的逗号改为句号,前后两句是两个人说的话。C项顿号均改为逗号。D项括号中的内容是解释“过夜游客”的,应该紧跟在“过夜游客”后面。2.下列词语中划线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3分)A重听(zhng)鱼鳔(bio)嚼舌头(jio)濯濯童山(zhu)B模样(m)机械(xi)结果实(ji)大雨滂沱(png)C下载(zi)噱头(xu)应届生(yng)仓满囤流(dn)D亵(xi)渎落枕(lo)倒春寒(do)令人咋舌(z)【答案】A

3、【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形声字和多音字的读音。其中B“滂”应为pn C项“载”应为zD项“落”应为lo。考点:本题考查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字音的能力。点评:本题比较容易。对于多音字,平时要记少不记多,设题时常常考不常用的音。形声字中有些声旁已经变音的字,成为设题的热门。3.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动漫”是由两个词缩略结合产生的复合词,需要给予一个禁得起推敲和考证的解释,相关解释有入已经给出了数个,但又总是出尔反尔。B29日报道,韩国空军远程空对地导弹“斯拉姆-增敏(SLAM-ER)”今年6月进行发射训练时,因推进器问题坠毁。然而,韩国空军方面5个月来对此一

4、直秘而不宣。C在政府严禁大面积拆迁的情况下,某些地方政府和房地产商偷换概念,剥茧抽丝,“小片小片拆”,“小片小片建”,到最后再连成一个整体。D如果你是一位教师,“以其昏昏,使人昭昭”,必然谬种流传,误人子弟;如果你是一位官员,“以其昏昏,使人昭昭”,必然诬枉不正、贻害他人。【答案】C【解析】出尔反尔,原指你怎样对付人家;人家就会怎样对待你。今指说了又翻悔,或说了不照着做。比喻言行前后自相矛盾;反复无常。B秘而不宣:保守秘密,不肯宣布。C 剥茧抽丝:指拨开茧子抽出丝来,比喻根据顺序寻出事物发生发展的过程。句中说的是将事物由原来的一个整体分割成若干个部分。可改为“零敲碎打”。 D以其昏昏,使人昭昭

5、:指自己还糊里糊涂,却要去教别人明白事理。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莫斯科地铁发生连环爆炸案的消息,如穿云裂石般传遍全世界,人们无不对恐怖分子的罪恶行径感到震惊和愤慨。B受教育者不是试验品,如果因为要改革而改革,急功近利地推行新的教改方案,那么教改的结果很可能导致“垮掉的一代”的产生。C不知为什么,平时一向沉着冷静的他,面对台下的几百名听众竟然手足无措,说话也是言不及义,语无伦次。D在山寨一词愈演愈烈的今天,无论是“山寨文化”还是“山寨产品”,都深入到了我们每个人的生活当中。但在我们享受“山寨产品”低廉价格、别致创意的同时,一些隐患也随之暴露出来。【答案】【解析】A穿云裂

6、石是指乐器声或歌声高亢嘹亮,望文生义;C指只说些无聊的话,不涉及正经道理;D指情况或事情变得越来越严重,不能用在某个词上,使用对象有误5.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灿鸿”过后,杭州西湖迎来纯净的落日和透明的夜晚,苏堤、白堤,保俶塔、雷峰塔,沐浴在瑰丽的黄昏和迷离的夜色中。“人间天堂”果然!广大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既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又谋事要实、创业要买、做人要实,才能成为的人民公仆。 安徽宁国籍小伙官东此次当选“中国好人”,。在“东方之星”号客轮翻沉事件救援中,海军工程大学潜水员官东无私无畏让出自己的装备,把生还的机会给予遇难者。A名副其实实至名归名不

7、虚传B名不虚传名副其实实至名归C名不虚传实至名归名副其实D实至名归名副其实名不虚传【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此类词语使用判断的题目,要在整体把握句意的情况下,根据语境,结合着成语的解释来判断。名不虚传:确实很好,不是空有虚名。名副其实:指名称或名声同实际一致。实至名归:指有了真正的学识、本领或功业,相应的声誉自然就随之而来。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评卷人得分二、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9分)文艺新视界:虚构具有超凡脱俗的魔力“乾隆皇帝上朝之前,掏出手机拨了几个电话”“一条眼镜蛇拖着公共汽车经过十字路口”读到这些陈述的时候,多数人的常识无法认同。诚

8、然,从科学研究报告、社会调查问卷到商品广告,内容真实是共同遵从的基本规约。迄今为止,只有文学获得特许,文学的虚构可以免遭法律或者道德的谴责,这已经成为现代社会的文化约定。文学拥有何种特殊的意义,以至于可以享受如此特殊的待遇?文学的虚构具有超凡脱俗的魔力。庸常的生活波澜不惊,虚构让人们从陈陈相因的琐碎事务中浮出头来呼吸到神奇的气息。生动、传奇,我相信这就是文学虚构的开始。鲁迅曾经解释过他如何虚构小说中的人物:这些人物往往嘴在浙江,脸在北京,衣服在山西鲁迅打趣地说,是一个“拼凑”起来的角色。相对于日常所见的各色人等,这个“拼凑”起来的人物,其性格特征的强烈程度往往超过了通常的平均值。另一些作家或许

9、热衷于虚构悲欢离合、恩怨情仇的情节,由于这些强烈的性格,作家虚构的戏剧性冲突往往比日常生活更为集中、激烈、扣人心弦。大多数纪实的素材无法制造如此完整的美学效果。始于生动、传奇,继而悲欢交加,终于某种形而上的沉思,这常常是虚构为文学完成的三部曲。在亚里士多德看来,“写诗这种活动比写历史更富于哲学意味”。不论是小说、戏剧之中的理想人物还是诗词之中的良辰美景,作家、诗人的虚构无不寄寓了自己的内心向往。从武侠小说的快意恩仇模式、才子佳人或者灰姑娘加白马王子模式到新近网络文学中时髦的“穿越”“玄幻”小说,虚构的意义几乎就是为种种白日梦造就种种外显的形式。欲望带动的虚构是许多通俗性娱乐作品的内在构成。但是

10、,深刻的文学虚构必须拥有娱乐之外的丰富涵义。很大程度上,虚构的文学要遵循规律和细节“真实”,要与生活保持密切联系。换言之,文学不能因虚构而破坏了“可然律”和“必然律”意义上的“真实感”。“科幻”文学诸如黑客帝国阿凡达盗梦空间等,它的虚构效果令人吃惊。读者对于它们的兴趣之所以超过各种单纯的科学研究假说,人间气息的存在无疑是一个重要原因。真实既孕育了虚构,又制约了虚构。文学之所以可能拯救虚构,恰恰因为出现了更为深刻的真实认知。(摘自2014年10月10日人民日报,有删改)6.下列对“文学的虚构”的阐述,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只有文学才特许虚构,文学的虚构可以免遭法律抑或道德的谴责,这已经成为了现代

11、社会的一种文化约定。B作家在小说、戏剧中所虚构的理想人物或者诗词歌赋中所展现的良辰美景,都寄寓了自己的内心向往。C文学的虚构就是为种种白日梦造就种种外显的形式,如一个卑微的小职员可以想象自己“穿越”至唐朝,变身公主。D文学的虚构可以上天入地,无拘无束,但它不能破坏“可然律”和“必然律”意义上的“真实感”。7.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一个作家可以放纵自己的想象,虚构几个栩栩如生的人物,虚构一段趣味横生的遭遇,虚构一片清风徐来或暗香浮动的诗意,如此等等。B文学的虚构能让人从琐碎的事务中浮出头来呼吸到神奇的气息,这也是人们愿意暂时放下周边的种种现实事务投入文学阅读的一个原因。C文学虚构的

12、性格特征,其强烈程度往往超过通常的平均值,虚构的戏剧冲突往往比日常生活更为集中、激烈、扣人心弦,获得了完整的美学效果。D那些遨游在天堂、地狱或者第N度空间秘境的文学想象,完全挣脱了常识的限制而开始了任意的飞翔,是违背常识的文学虚构。8.结合本文内容,概括文学的虚构具有的特点。(3分)【答案】6.D7.D8.具有超凡脱俗的魔力。文学的虚构始于生动传奇,却比历史更富哲学意味。文学的虚构源于内心欲望,却遵循规律和细节“真实”。文学的虚构受真实制约,却传达更为深刻的认知。(意思对即可;共3分,一点1分,答出3点即可得满分。若答别的点,只要符合文意即可酌情给分)【解析】6.试题分析: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

13、干,明确对象及要求,题干中问的是“下列对“文学的虚构”的阐述,符合文意的一项是”;然后浏览选项,之后到文中找到选项所在的位置,并将选项与其进行比较;同时还要注意题干中的问题。A并非只有文学才能虚构,文学获得的是“特许”,是免遭“谴责”;B原文中“良辰美景”也是“虚构”的,并非选项所言的“展现的”;C原文中用到了“几乎”一词。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看看有没有偷换概念、范围缩小、混淆关系、轻重范围失当等问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义放

14、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指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考点: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7.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和辨析信息的能力,题干问的是“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D项中原文最后一段“读者对于它们的兴趣之所以超过各种单纯的科学研究假说,人间气息的存在无疑是一个重要原因”,由此推知那些遨游在天堂、地狱或者第N度空间秘境的文学想象并没有挣脱常识的限制而开始了任意的飞翔。该题内容难点不在“筛选”,而在“整合”,亦即难在通过思考对文中信息进行加工整理上。高考命题的表述项一般不

15、存在对文中基本信息的简单摘取,大都为对文中信息的综合加工,糅合进了命题人个人的理解。因此,必须注重提高对文中信息进行加工整理的能力。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8.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和整合信息的能力,题干问的是“结合本文内容,概括文学的虚构具有的特点”。首先到文中找到描写文学虚构的特点的文段,再进行具体的概括。该题内容难点不在“筛选”,而在“整合”,亦即难在通过思考对文中信息进行加工整理上。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评卷人得分三、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武王使人候殷,反报岐周曰:“殷其乱矣!”武王曰:“其乱焉至?”对曰:“谗慝胜良。”武王曰:“尚未也。”又复往,反报曰:“其乱加矣!”武王曰:“焉至?”对曰:“贤者出走矣。”武王曰:“尚末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