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专业文化建设研究

上传人:千****8 文档编号:183245213 上传时间:2021-06-01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职院校专业文化建设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高职院校专业文化建设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高职院校专业文化建设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高职院校专业文化建设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高职院校专业文化建设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职院校专业文化建设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职院校专业文化建设研究(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个人收集整理 勿做商业用途高职院校专业文化建设研究林润惠 周红莉 谭辉平 朱雪梅(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广州,510300)【摘要】高职院校专业文化的内涵十分丰富,影响着高职学生健全人格、院校教育现代化、企业、行业、产业以及整个民族的发展,并具有行为约束与凝聚、价值辐射与传播、目标激励与导向三大基本功能.而产业结构升级、区域文化建设、高职评建等为专业文化建设提出了迫切要求,但当前内地高职院校专业文化及其建设存在不少问题,亟需从理念建构、组织保障、实践应用等方面进行构建。【关键词】高职;专业文化;专业文化建设;教育现代化作者简介:林润惠,1954年5月出生,教授,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研究

2、方向:高职教育校企合作、院校管理与发展战略。周红莉:1983年7月出生,博士,高职教育研究所助研员,研究方向:高等教育发展理论谭辉平:1965年10月出生,教授,高职教育研究所所长,研究方向:高职教育教学管理与质量体系朱雪梅:1979年2月出生,博士(在读),高职教育研究所副所长,研究方向:高职教育发展理论 高职院校专业文化是专业建设的灵魂、学校文化的核心组成部分,以及学校能够满足区域社会发展需求并能与其他高校相角逐的驱动力,从根本上制约着整个民族现代化、区域内学校教育现代化的发展水平。自2004年启动高职院校教育评估以来,中国内地高职院校建设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专业文化建设应是重大突破口。

3、因此,本文系统探讨了高职院校专业文化的内涵、特征、建设必要性,及内地高职院校专业文化建设的现状与可操作性路径.一、高职院校专业文化的基本理念(一)高职院校专业文化的内涵、类别与特征高职院校专业文化是指以专业或行业为主线,为实现特定的教育目标发展出来的多种生产与应用,并成为相对独立、有影响的专业物态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与心态文化的总和。可以说,专业文化是一个复杂的总体,包括了知识、技能、技术、信仰、道德规范、艺术、规制、惯习等,其核心在于培养学生在专业使命、专业荣誉感、专业道德、专业规范、专业礼仪等方面的自觉认同与践行。专业文化有狭义与广义之分。在高职院校体系内,狭义的专业文化是指诸如机电、

4、造纸、艺术设计等各专业历经时代发展所积淀并应新时代发展需求所集中呈现的该专业最核心的表现,尤其是精神与价值所在;广义的专业文化则是指高职院校所设置的整个专业文化结构,即各个专业文化之间的表现与关系.与此同时,无论是狭义与广义的专业文化,均涉及到专业文化与校园文化、学校文化、企业文化、行业文化、产业文化及民族文化的协调和统一。从类别上,专业文化可划分为专业的物态文化、专业的行为文化、专业的制度文化、专业的心态文化。其中,专业的物态文化是指高职院校培养专业技术或技能人才所配置和创设的教学设备、教学场地、专业教材、实训基地(中心),以及诸如科研著作、论文、研发出的产品或作品等专业研究成果,以实际物态

5、的形式存在,具有生产、应用、传播、开发等功用。专业的行为文化也可以称之为惯习文化或习俗文化,即高职院校在发展的过程中依托于专业的应用和进步而形成的各种约定俗成的行为习惯,高职院校人能够不约而同地沉浸其中,养成这样的习惯、约束自身行为.专业的制度文化是指在一定的政治、经济制度环境中,有利于保障与促进高职院校专业建设的各种法律、法规、规章、校规校训等,集中体现为国家法律法规框架下的高职院校管理文化,例如,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正是将“德能兼备,学以成之”、“植根岭南文化、传承职教精髓、锻造技能英才、创建高职名校”等基本理念贯彻到学校管理之中,才赢得了学校在教育质量、企业与社会认同等方面的巨大成就.如

6、果说专业的物态文化是“形”、行为文化是“行”、制度文化是“型,心态文化则是“芯,强调高职院校的专业艺术、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审美情趣等,也就是以专业为载体的核心精神与价值,是学校专业文化建设的最主要组成。例如,造纸技术专业不单纯只是关注造纸的过程,从古至今的“纸”具有在政治、经济、文学、宗教、民间艺术、现代工艺等多种领域的艺术表现形式,折射并记载了相应领域的发展与变革。这种张力可以促进高职院校在服务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可以寻真、逐善、求美,与制度文化共同构成专业的精神文化层面,成为从较高层次上制约高职院校发展层次与水平的软实力.因此,从系统论的角度上看,高职院校专业文化具有系统性、发展性、复杂性、

7、效益性以及反馈性。其中,系统性是指不同的专业文化以及高职院校整个专业文化与学校文化、企业文化、行业文化、产业文化、民族文化之间的关系,体现着由微观到宏观、由点到面;发展性表示着每个专业文化的积淀是一个结合时代发展需求的动态变化过程,如造纸专业历经从古至今的发展,承载着保存、传递、创新人类文明的使命,也是该专业文化的重大价值所在;复杂性是指对影响专业文化的诸如经济、地域、教育、宗教、法律、科学技术、专业特殊性等多种交织因素的把握;效益性与反馈性则是指相对于普通高校教育产出效果的滞后性而言,高职院校因与企业、行业的密切关系,其专业文化氛围内的学生能够迅速建立起对专业的认同感、责任感与使命感,较快运

8、用到实践之中,一方面效益产出明显且迅速,另一方面能够及时将效益产出的过程与影响反映到专业教学之中,促进专业文化的更好发展。另外,高职院校专业文化还具有民族性、时代性、创造性、差异性、职业性、多样性等特征。(二)高职院校专业文化的地位与功能与普通高校以学科门类划分为依据的学校发展与人才培养模式不同,高职院校的发展定位、人才培养、课程设置与教学质量评价等均与产业经济、行业发展密切相关,并直接体现着市场提出的最根本现实教育需求,即培养出具有中高级技术、技能的高素质“职业人才”,以达到既能适应和配合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又能主动引导社会经济未来发展方向的最终目的.从这个角度上看,高职院校的整体发展与产

9、业、行业、企业、职业有着唇齿相依的关系,凸显了专业文化的关键地位和重要性。作为高职专业的“内芯”,专业文化是制约高职院校教育现代化水平的生命线,也是影响高职学生健全发展、教师可持续性专业化发展以及提高学校社会地位的重要保障。良好的专业文化能够打造一批高质量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并潜移默化地增进学生对该专业的自觉认同与操作遵守,不仅能够提高其市场竞争力和适应能力,还有利于提升企业、行业对该专业毕业生质量的认可,为学校教育现代化的高水平发展赢得广泛的社会支持。高职院校专业文化具有三大基本功能。第一,行为约束与凝聚功能.作为“软实力”的专业文化能够弥补硬性管理的不足,通过意义形成、价值渗透、归属认同等约

10、束和规范高职院校师生尤其是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自觉性及其专业学习行为,使其在了解所学专业的历史传统和现代专业精神的过程中,逐渐接受专业规范与核心价值,减少、控制或杜绝专业学习过程中的不当认知与行为,由此与专业教师、学校管理层自下而上地形成共同的价值观,激发出强大的聚合力,有利于个人目标与学校目标的协调统一,有利于增强学校的稳定发展。第二,价值辐射与传播功能.高职院校专业文化兼具内辐射和外辐射功能,同时也是一个保存文化与传扬文化、赋予人类社会文明丰富意义的重大过程。其中,内辐射表现在良好的专业文化能够将其核心价值广泛散播在高职院校管理层、教师队伍、学生群体之间,并对其日常行为、人格的塑造与发展产

11、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外辐射则表现在专业文化尤其是隐性专业文化向企业、行业、产业、社会价值规范体系等方面的渗透,达到多个方面的互动、互助发展。而高职院校专业文化辐射的途径主要有人际交往、媒介宣传、产品孵化与应用、社会服务等。第三,目标激励与导向功能。当专业文化“演化到一个团体的共同的体验核心,以及建立起关于何谓正确的共享的背景时,就成了一个组织的财富”, 美E马克汉森著,冯大鸣译.教育管理与组织行为(第五版)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79.拥有非常巨大的意义形成和认知控制力量。良好的高职院校专业文化能够在促使师生认同不同专业的价值、信条、意义的同时,进一步形成健康向上的专业氛围,产生内在

12、激励,激发师生对专业发展的奉献精神,以及对专业建设与学校教育共同发展目标的建立与实现. 二、新时期高职院校专业文化建设的必要性与现状(一)高职院校专业文化建设的必要性与紧迫性高职院校专业文化具有十分丰富的内涵、类别与重要功能,需要一个长期的建设提炼与不断优化过程,而结合当前社会发展的实情以及高职院校战略目标的实现,专业文化建设更显得十分必要和迫切。第一,产业结构的升级对技能人才提出了更高要求。自建国以来,中国大陆地区的产业结构经历了从计划经济时期政府主导力量下的重工业发展,到改革开放后经济体制转轨时期产业的被动发展,再到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后市场经济体制中产业的主动、高度、开放和协调发展过程,对人才培养提出了从初级到中级再到更高级的要求。尤其是在东南亚金融危机和欧美次贷危机的相继影响后,中国内地的产业结构面临新的调整,而作为改革开放先源地的珠三角地区近年来一度陷入“内忧外患”的经济困境, 突破困境 珠三角产业结构调整凸显“转折”EB/OL.搜狐财经, http:/ 高职院校专业文化及其建设的理论研究十分贫瘠,与之相伴随的则是实践层面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工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