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知识点高频考点总复习总结梳理

上传人:八戒 文档编号:183195510 上传时间:2021-06-01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31.8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知识点高频考点总复习总结梳理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最新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知识点高频考点总复习总结梳理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最新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知识点高频考点总复习总结梳理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最新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知识点高频考点总复习总结梳理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最新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知识点高频考点总复习总结梳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知识点高频考点总复习总结梳理(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知识点梳理-【篇一】2021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知识点梳理一、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顺序性强调的是个体身心发展有方向性和顺序性,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简单到复杂、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人的发展是不可逆并且不可跨越的。如,人的肌肉发展先发展大肌肉群再发展小肌肉群。所以对教育工作者的启示是应按照学生的发展顺序进行施教,做到循序渐进。切忌拔苗助长和陵节而施。相关的古文有:盈科而后进;欲速则不达;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至江海;杂施而不逊,则坏乱而不修。二、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阶段性强调的是个体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不同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如,

2、学生在童年期、少年期和青年期等阶段表现出不同的特点。所以给教育工作者的教学启示是必须根据不同年龄阶段的特点分阶段进行,在教育教学的要求、内容和方法的选择上,不能搞“一刀切”、“一锅煮”,还要注意各阶段间的衔接和过渡。三、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不平衡性强调同一方面的发展不同速。不同方面发展水平或成熟的时期是不同步的。如,个体的身体先成熟,心理后成熟。身体发展在刚出生的一年和青春期发展最快。所以给教育工作者的教学启示是教育要适时而教,抓好儿童发展的关键期或最佳期及时的进行教育。四、个体身心发展的互补性互补性强调出个体身心发展各组成部分的相互关系。一方面是指机体某一方面的机能受损甚至缺失后,可通过其

3、他方面的超常发展得到部分补偿,如盲人眼睛失明但嗅觉听觉十分灵敏。另一方面,互补性也存在于心理机能和生理机能之间。如身患重病或有残缺的人,如果他有顽强的意志和战胜疾病的信心,身心依然得到发展。所以给教育工作者的教学启示是要结合学生实际长善救失,扬长避短,注重发现学生的自身优势,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注意培养学生自信和努力的品质。五、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个别差异性在不同层次上存在。从群体的角度看,首先表现为男女性别的差异;不仅是自然性别上的差异,还包括由性别带来的生理机能和社会地位、角色、交往群体的差别。其次,个别差异表现在身心的所有构成方面,其中有些是发展水平的差异,有些是心理特征表现方式上

4、的差异。如,有的人聪明早慧,有的人大器晚成。所以给教师的教学启示是教育必须因材施教,量体裁衣,根据学生的实际特点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和教育。【篇二】2021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知识点梳理(一)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统一(间接性规律)直接经验指的是学生亲身体验获得的知识,间接经验是前人积累下来的经验。直接经验为学生提供实践依据,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实践能力;间接经验是学生学习的主要途径,学生主要通过教材获得知识。教学过程中需要把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结合,以间接经验为主,直接经验为基础。1.俗语及名言1)陶行知:接枝如接知2)毛泽东:人不能事事直接经验,事实上多数只是都是间接的东西,这就是一切古代

5、和外域的知识。3)卢梭:世界以外无书籍,事实以外无教材4)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5)牛顿:假如我能比别人瞭望得略远一些,那是我站在巨人们的肩膀上。2.有关理论1)强调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关系的课程: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2)根据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结合的规律,提出了直观性、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3)赫尔巴特教材中心、课堂中心与杜威经验中心、活动中心的对立4)杜威:从做中学(二)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统一(发展性规律)掌握知识是发展能力的基础,知识熟练到可以运用就能转化为能力;能力发展是掌握知识的重要条件,一般能力(即智力)的发展能够提高知识学习的效率,更好地掌握知识。1.俗语及名言1)无知必无

6、能,高分也低能(剪刀差)。2)列宁:我们需要用基本事实的知识来发展和增进每个学习者的思考力。2.有关理论1)形式教育与实质教育的争论(三)教师的主导与学生的主体相统一(双边性规律)教育活动中,学生是教育的对象,也是学习和自我发展的主体,教师处于主导地位,对学生的发展进行组织和引导,教学需要发挥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共同作用。1.俗语及名言1)王夫之:学以学夫所教,而学必非教,教以教人之学,而教必非学。(学生所学习的东西就是教师所传授的东西,但学习的过程不等于传授的过程;所说教授就是指导学生如何学习,但传授过程不等于学习过程)2)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3)教是为了不教,教师为了学生的学。4)教师

7、是舵手,学生是船2.有关理论1)赫尔巴特教师中心及杜威学生中心;2)启发性教学原则(四)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相统一(教育过程中的知情意统一规律;教育性教学规律)教学过程中,教师既要传授学生知识,又要促进学生思想品德的发展。知识是思想品德形成的基础,具备了基本的道德认识和判断能力,才能促进品德的良好发展;思想品德的提高又为学生积极地学习知识奠定了基础,如坚强的道德意志力可以保证学习任务的完成。【篇三】2021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知识点梳理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是心理学家斯金纳的理论,他借助迷箱实验得出了一系列的理论,首先,他区分了应答性行为和操作性行为,他认为应答性行为是先出现刺激后出现行为,是

8、低级、被动的,操作性行为是先出现行为后出现强化,是积极主动的行为,巴普洛夫的经典性条件作用理论中的狗进食实验就是应答性行为,而斯金纳的迷箱实验中老鼠的行为则是操作性行为。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中的重点和核心考点就是斯金纳的强化理论,斯金纳根据实验结果,将强化分为正强化和负强化,正强化是呈现愉快刺激,使行为发生的频率增加,比如,小红拾金不昧受到表扬,使拾金不昧的行为增加。负强化使撤销厌恶刺激,使行为发生的频率增加,比如,小红拾金不昧,老师撤销了对她迟到的惩罚,使拾金不昧的行为发生频率增加。斯金纳将惩罚也分为正惩罚和负惩罚。正惩罚是呈现厌恶刺激,使行为发生的频率减少,比如,迟到罚站在门外。负惩罚是撤销

9、愉快刺激,减少行为发生的频率,比如,上课看小说,下课不能出去玩,这就是负惩罚。斯金纳的强化理论中还有一个概念:消退,指不给予任何强化,减少行为发生的频率,比如,学生上课做鬼脸,学生和老师都不予理睬,最终做鬼脸的行为减少。这些就是斯金纳的强化理论,在复习备课时只要借助例子进行理解就能更好的应对考试,不过,要提醒考生的是要注意增加或减少的行为主体是谁,即在判断是强化或者惩罚时,先看行为发生的频率,增加是强化,减少的是惩罚和消退。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在教师资格考试中的其他考点还有普雷马克原理,普雷马克原理是指用高频的动作强化低频的动作,比如,先写完作业才能看电视,看电视是高频动作,写作业是低频动作,写完作业后给予一个高频动作强化,相当于正强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食品饮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