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通市2021届高三下学期5月考前练习卷(四模)+语文

上传人:清爽 文档编号:183188366 上传时间:2021-06-01 格式:PDF 页数:10 大小:766.4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南通市2021届高三下学期5月考前练习卷(四模)+语文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江苏省南通市2021届高三下学期5月考前练习卷(四模)+语文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江苏省南通市2021届高三下学期5月考前练习卷(四模)+语文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江苏省南通市2021届高三下学期5月考前练习卷(四模)+语文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江苏省南通市2021届高三下学期5月考前练习卷(四模)+语文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苏省南通市2021届高三下学期5月考前练习卷(四模)+语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南通市2021届高三下学期5月考前练习卷(四模)+语文(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语文试题 第 1 页,共 10 页 高三练习卷高三练习卷 语语 文文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现代文阅读(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 5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5 题。 材料一: 从人类进入工业文明起,大自然就以各种不同的方式向人类发出种种警示。近 年来,极端天气频起、物种多样性丧失加剧、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特别是新型冠状 病毒肺炎疫情的暴发,直接促使我们思考并回到那个古老而常新的问题境遇之中: 人与自然究竟是何种关系?人与自然究竟该如何相处? “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的理念,为这些问题的解决提供了价值遵循与实践方 案。自然孕育了人类,人类是自然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人

2、的生存发展离不开自 然。同时,人类的实践活动也给自然打上了深深的烙印,从而使得自然成为人化的 自然。 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这一理念科学、 系统地揭示了人与自然之间共生、 共存、 共荣的关系。 没有良好的生态环境,人类的生存发展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必须转变 传统发展方式,树立新发展理念,让良好的生态环境成为全球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的稳固支撑。“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人类的发展要遵循自然生态 系统的内在规律,在此基础上充分满足各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良好生态环 境的期待。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只有转变以往竭泽而渔式的发展模式,坚持绿色、低 碳、循环、可持续的生产生活方式,我们

3、才能在绿色转型过程中努力实现社会公平 正义,增加各国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要团结协作,坚持公平正义、共同 但有区别、多边主义的原则,言而有信。特别是在疫情肆虐的时代,更要科学统筹 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凝心聚力共谋人类文明的未来发展。 在全球环境治理的课题中,中国从未缺席。比如中国将力争于 2030 年前实现碳 达峰、2060 年前实现碳中和。二氧化碳排放达峰主要表现为二氧化碳排放总量达到 峰值后不再增长,开始逐步下降。碳中和则需要在特定时期内实现人为温室气体排 放量与去除量达到平衡。从碳达峰到碳中和,发达国家过渡期少则 45 年,长则 70 年。而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

4、题仍然突出的发展中国家,则要力争用 30 年左右的时间实现。这无疑需要付出艰苦卓绝的努力,同时也向世界释放出中国 坚定走绿色低碳发展道路的积极信号。 以上基于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理念提出的价值遵循与实践方案,不仅是中国未 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践行绿色发展而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也为推进全球可持续 语文试题 第 2 页,共 10 页 发展提供了“中国方案”。 (摘编自赵建军 赵若玺 建立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是推进全球可持续发展的新价值观) 材料二: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建设生态文明、推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不仅可以满 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而且能够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必须看到,当前我

5、国生态文明建设仍然面临诸多矛盾和挑战。经济发展方式的 全面绿色低碳转型、 生态环境的修复和改善, 是一个需要付出长期艰苦努力的过程。 生态环境质量尚未根本好转,部分地区和领域生态环境问题依然严重,生态环境新 增压力仍然很大。生态文明治理体系尚须进一步捋顺和完善,治理能力亟须全面加 强。同时,发展环境发生复杂深刻的变化,外部环境不稳定不确定性明显增加,给 全球生态环境保护及气候变化合作带来更多挑战。 保护生态就是发展生产力,要坚定不移地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 过程,探索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制度建设是迎接挑 战的保障。要建立健全现代环境治理体系,强化法律和政策保

6、障。完善生态文明建 设领域统筹协调机制,全面实现部门间充分配合协作,形成生态文明建设的有效合 力。加强大数据、卫星遥感等新技术手段运用,全面提升生态文明建设信息化和智 能化管理水平。要以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为重要抓手,深入推进结构调整,培育 绿色新动能, 全面推动绿色生产生活与绿色消费方式形成。 继续抓好 PM2.5 和 O3协 同控制,解决好突出环境问题。统筹考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把握好推进 节奏和力度,提高生态环境治理成效,突出依法、科学、精准治污。积极参与和引 领应对气候变化等生态环保国际合作,深化“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多边合作,完善 全球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

7、“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保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 战略定力,就要坚持方向不变、力度不减、标准不降,久久为功,持续打好蓝天、绿 水、净土保卫战,让良好的生态环境成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摘编自董战峰保持生态文明建设战略定力)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 的一项是(3 分) A人与自然究竟是何种关系,这个问题虽古老却常新,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 就直接促使人们重新审视这个问题的答案。 B自然孕育了人类,人类的实践活动也给自然打上了深深的烙印,自然也就成 了人化的自然,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 C建设良好生态环境既要团结协作,又要无条件地平均分担责任,坚持公平正 义的原

8、则,在国际上作出的承诺要言而有信。 D我国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的诸多问题,与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相 冲突,要采取有效措施对其加以解决。 语文试题 第 3 页,共 10 页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 的一项是(3 分) A“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的比喻,形象地表明了良好的生态环境对人类生 存发展的作用,有力论证了树立新发展理念的必要性。 B中国力争在 2030 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 年前实现碳中和,这个目标的实现 需要我们坚持方向不变、力度不减、标准不降,久久为功。 C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是巨大的,要审时度势,把握好推进节奏和力度, 不可人为割裂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发展的

9、关系。 D要达成“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的伟大目标,就要 通过加强国际经济合作,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3材料一中说“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下列各项中,最能表现其含 意的一项是(3 分) A根据岷江洪涝规律和地形水势特点修建都江堰,既造福当时又泽被后世。 B在荒漠地区开挖人工湖,引入黄河水,可以增加旅游资源,吸引游客。 C在山区砍伐丛林,种植经济作物,可以帮助当地居民脱贫致富。 D在草原开垦农田,可以增加粮食产量,解决粮食短缺的问题。 4如何推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4 分) 5有人说,材料一中基于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而提出的“中国方案”没有普

10、适性。你 是否同意?请结合两则材料谈谈你的看法。(6 分) (二)现代文阅读(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6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9 题。 采蒲台采蒲台 孙犁 越过平原,越过一条大堤,就是白洋淀水乡了。 这里地势低下,云雾很低,风声很急。淀水清澈,芦苇万顷,俯仰吐穗。 自从敌人在白洋淀修起炮楼,安上据点,抢光人民赖以活命的粮食,鱼米之乡 就变成了饿殍世界。 正二月间,正是环境残酷的时候,县里派我到这一带组织渔民斗争,我就住在 采蒲台。 采蒲台是水淀中央的一个小村庄, 一家家的小院落, 飘着各色各样的破布门帘, 院里门前,留下一块地方,碾苇和编席。 支部书记把我领到曹连英家住下

11、。每天天不明,这一家人就全起来了。曹连英 背上回子, 沿着冰上的小路, 到砸好的冰窟窿那里去掏鱼。 小红穿一件破花布棉袄, 把苇放在院里,推动大石磙子来回碾轧。她娘把轧完的苇用鞋尖破开。之后,小红 语文试题 第 4 页,共 10 页 提上篮子去挖地梨,直等到天晚了才同一群孩子沿着冰回来,嘴唇连饿带冻,发青 发白,手指头叫冰凌扎得滴着血。娘抬头看见,眼里含着泪说: “孩子饿了,先吃块糠饼子吧!开了凌,我们拿上席到端村去卖,换些粮食。” 小姑娘嚼着冰硬的饼子说:“粮食,粮食,什么时候我们才有粮食吃呀!”说 完,她望着我。 娘笑着说:“对,他是咱们的一个指望,他来了,我们就又快过好日子了!” 我看在

12、眼里,也酸酸地难过,就说:“开了凌,我们去弄些吃喝来!” 曹连英说:“淀里起风了,凌就要开!” 这一晚上,我听见小红在外间屋地上一边编席,一边编着歌儿唱: 眉子细,席子白, 八路同志走了你还要来。 你们远出在外, 敌人,就上咱的台阶! 你快快打回来, 你快快打回来! 风整整刮了一夜。第二天,淀里的凌一丝也不见,全荡开了,一片汪洋大水,打 得岸边劈劈啪啪地响。 这天正是端村大集。小红和她母亲,带着编好的席、织好的网,到集上去换粮 食,我也跟着到集上看看。 赶集的人很多,那些老乡们都是惊惊惶惶的,鬼子汉奸在街上横行乱撞。过了 木桥,便是网市。小红坐在里面。 一个青年渔夫翻翻看看,就又放下了,苦笑着

13、说: “网是好网,也能捞大鱼。可 是有什么用啊, 粮食比金子还难, 白费那个力气去干什么! 想些别的办法活命吧! ” 随后过来两个老年渔夫,一个老人看了看说:“喂!真是一副好网。” 另一个老人说:“天好,现在也不买那个。能安安生生打鱼吗?” “你以为他们要在这里呆一辈子吗, 这里是我们的家, 不是他们的家。 这里是, 这里是”小红低声说,“是他们的坟茔地!不出今年!我看你还是买了这副网 吧,好日子总归不远!” 两个老人笑一笑,说: “好,听你的,孩子。现在粮食困难,我给你量半斗米的 票!” 我看着小红卖了网,就到席市去。 席一捆一捆地并排放着,卖席的妇女们眼巴巴望着南边大梢门那里,很久不见 有

14、人出来。人们等得极不耐烦了,那个收席的大官员,本街有名的地主豪绅冯殿甲 家的大少,外号“大吉甲”,才前呼后拥地出来。 语文试题 第 5 页,共 10 页 梢门口边头一份席,那是小红的娘的。她弯着腰一张一张掀开席,叫收席的人 过眼看成色、量尺丈。收席的像员大将,站在席边,把尺丈一抛,抓起印板就说: “五百!” 小红的娘吃了一惊,叹口气说:“先生,你说小米子多少钱一斗啊?” “我买的是你的席,我管你小米子多少钱一斗?”收席的楞着眼说,“不卖? 好,看第二份!” 他从她的席上踏过,就来看第二家的席。小红的娘呆呆地坐在自己的席上。那 些围上来探听的人们,都垂头丧气地回到自己席子那里去了,一路唉声叹气。

15、 背席进去的人,手里捏着一沓票出来换苇或是换米去了。小红的娘许是想起家 里等着她弄粮食回去,就用力站起来,一步一步挪到收席的那里说:“你收了我那 一份席吧!” 收席的白着眼说:“你刚才不是不卖吗?怎么样,肚子里说话了吧,生成的贱 骨头!” 小红的娘卖了席,背进去换了一沓票出来。 我到梢门口那里一望,看见院里和河码头上,敌人收的苇席,垛得像一座座的 山。我无比愤怒:这一捆捆的、一张张的席都是这一带的男女老幼,不分昼夜,忍 饥挨冻, 一尺一寸织成了的。 敌人收买席子的办法是多么霸道, 这还不如明抢明夺! 晚上,我就召集人们开会。 支部书记说:“我们这里村子不大,却是个出鱼米的富庶地方。自从敌人在我

16、 们这儿安上据点炮楼,扒大堤破坏了稻田,人们就没有粮食吃。端村大街,过去是 多么繁华热闹?现在一天要饿死几口人!” 我说: “我们要组织一个水上游击队,先弄敌人的粮食,有了粮食,什么也就好 办了。” 游击小队组织起来后,我们就在去年没有收割的大苇塘里驻扎,每天拂晓和黄 昏演习。 有一天,小红在淀里收鱼篓,看见敌人的大船过来,她绕着弯飞快地来告诉我 们。我们在大苇塘附近,袭击了敌人,夺回一大船粮食,分给采蒲台的人们吃。 直到现在,白洋淀还流行着这首描写了真实战斗情况的歌: 队长下命令,弟兄往前冲, 不怕流血,不怕牺牲。 打得他们见了阎王, 盒子大枪敛了一大舱, 嘿!一大船粮食送进大苇塘! (有删改) 语文试题 第 6 页,共 10 页 6下列对这篇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 的一项是(3 分) A小说叙述曹连英一家三口每天繁重的劳动,不仅表现出白洋淀百姓的勤劳能 干,还突出了在日寇入侵后民众生活的艰难。 B小说通过描写端村集市中百姓惊惶和敌人嚣张的场景,反映了市场秩序因日 伪政府垄断控制而遭到严重破坏的社会现状。 C小说中“我”对日伪欺压百姓的行为感到愤怒,对受苦受难百姓充满同情, 因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