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奖励惩处条例

上传人:给**** 文档编号:183176151 上传时间:2021-05-3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公司奖励惩处条例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公司奖励惩处条例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公司奖励惩处条例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公司奖励惩处条例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公司奖励惩处条例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公司奖励惩处条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司奖励惩处条例(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公司奖励惩处条例第一条 奖励一、奖项及条件(一) 突出表现奖分为两类,一是单项奖,是指在某一项工作或者在某一事件中,有突出表现,做出显著成绩的员工;二是年度奖,是指在全年度里一直表现比较出色,业绩名列前矛者。有下列事实之一者(但可能不仅限于以下事实)可参评:1、完成任务及时出色;2、拾金不昧,有善行佳话;3、助人为乐,热心服务,义务奉献;4、对公司财物悉心爱护,表现突出;5、能为公司献计献策献力,对生产技术、管理制度或质量体系运作等方面提出合理化建议并被采纳;6、节约物料或对废料利用,在成本控制方面有突出贡献;7、在完成本职工作的情况下,能顾全大局,对其它部门工作给予大力支持协助。(二) 特别

2、敬业奖 全年中员工出色完成各项任务,身先士卒,积极进取,有创新精神,有显著业绩者,此为年度类。(三) 特殊贡献奖 分为两类:一是单项奖,是指在某一项工作中或某一事件中,为企业创造突出经济效益或使企业避免重大损失者;二是年度奖,是指在全年度里做出显著业绩并为企业创造较高效益者。 有下列事实之一(但可能不仅限以下事实)可参评: 1、在生产技术、管理制度或质量体系运作等方面提出合理化建议并被采纳,经济效益显著; 2、大胆实施小改小革, 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和产品质量,成本控制有重大贡献; 3、遇意外事件能临机应变,措施得当,救护人员及公司财产脱离危险因而减少损失者; 4、检举或制止违规及损害公司利益的

3、行为,在经营管理或质量控制方面有突出贡献; 5、有其他重大功绩者。 二、奖励标准(一) 突出表现奖:单项奖起评50元,可视创造效益额决定;年度奖300元。(二) 特殊敬业奖:奖金500元,(三) 特殊贡献奖:单项奖起评200元,可视创造效益额决定;年度奖1000元。(四) 公司其他方式的奖励。三、奖励办法 1、时限单项奖不受时间、人数限制,随评随奖;年度奖每年度评比,执行当年度下发的评选细则,若条件不符合,此奖可空缺。2、单项奖的评选程序各部门经理将受评者的事迹材料提交行政人事部,由行政人事部组织审定,总经理批准生效。第二条 处罚一、处理办法 1、一般违纪:口头或书面警告或罚款20-200元。

4、 2、严重违纪:罚款200-500元。 3、重大违纪:处以500-1000元罚款或解除劳动合同。二、违纪类别(一) 一般违纪 1、迟到、早退; 2、无故不签到; 3、食堂买饭不排队; 4、违反关于禁止吸烟管理规定; 5、违反关于机动车进厂停放的有关规定; 6、带非公司人员进厂洗澡; 7、不按规定穿戴劳保用品; 8、上班时间看与工作无关的报纸、杂志或书籍; 9、违反宿舍管理有关规定; 10、违反培训管理制度; 11、随地吐痰乱丢杂物,不爱护环境卫生及损坏花草树木;12、在生产区域骑车,不按规定停放车辆;13、其它一般违纪行为。(二) 严重违纪1、上班时间干私活;2、私自把公司财物借给他人及组织使

5、用;3、夜间值班人在室内有意将控制室的灯关闭或窗户遮盖;4、在15分钟内未找到且不知去向的按擅自离岗处理;5、擅自离岗;6、公司内打架骂人;7、旷工一天;8、上班睡觉;9、其它严重违纪行为。(三) 重大违纪1、年度内两次严重违纪;2、班前、班中喝酒;3、连续旷工两天;4、不服从调动、不服从领导、打骂、威胁领导;5、弄虚作假、隐瞒事实;6、不经批准将价值1000元以上公司财物借与他人或组织使用;7、偷盗公司财物;8、泄露公司机密,包括图纸、技改资料等;9、扰乱社会秩序和社会治安、被公安机关拘留、追究刑事责任、判刑;10、其它重大违纪行为。三、对于一种特殊情况下的违纪即由于工作失误或不执行正常工作程序而造成的即不属于质量事故又不属于设备事故的事故分类及处理办法如下: 1、一般事故 工作失误或不执行工作程序,由于积极努力得到了及时的挽救未给企业造成损失或损失在1000元以下的,罚款10-200元。 2、严重事故: 工作中失误或不执行工作程序给企业带来1000元以上10000元以下损失或尽管没有造成损失,但性质较严重或不能充分认识自己的错误的,停职1-2周,停职期间享受泗阳基本生活费。 3、重大事故 工作失误或不执行工作程序给企业带来1万元以上损失的,解除劳动合同。第3条 附则 本规定自颁布之日起执行,本规定的解释权归行政人事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