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4月“传播学概论”串讲资料(7)-自考题库

上传人:ja****ee 文档编号:183175604 上传时间:2021-05-31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7.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06年4月“传播学概论”串讲资料(7)-自考题库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06年4月“传播学概论”串讲资料(7)-自考题库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06年4月“传播学概论”串讲资料(7)-自考题库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006年4月“传播学概论”串讲资料(7)-自考题库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006年4月“传播学概论”串讲资料(7)-自考题库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06年4月“传播学概论”串讲资料(7)-自考题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06年4月“传播学概论”串讲资料(7)-自考题库(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06年4月“传播学概论”串讲资料(7) 3,宏观效果理论包括的理论模式和假说。 (1)“议程设置功能假说”;(2)“沉默的螺旋假说”(3)“知识沟研究”;(4)“培养分析”(5)“编码与译码”研究。 4,具体理论 理论 提出者与专著 理论具体内容 特点 研究情况 评价 议程设置假说 (美)麦库姆斯大众传播的议程设置功能 大众传播具有一种设定社会公共事务的“议事日程”的功能,传媒的新闻报道和信息传达活动以赋予各种“议题”不同程度的显著性的方式,影响着人们对周围世界的“大事”及其重要性的判断。 李普曼的“拟态环境”。 1,着眼点在认知层面上;2,所考察的是作为整体大众传播具有较长时间跨度的一系

2、列报道活动所产生的中长期,综合的宏观的社会效果;3,传播媒介是从事“环境再构作业”的机构。 1,子作用机制更加明确化;2,对议题不同类型进行较深入的研究;3,分析不同媒体“议程设置”的不同特点。 意义:1,揭示了大众传媒的有利影响;2,把大众传播过程背后的控制问题又提起来。 不足:1,只强调传播媒介设置“议题”的一面,没有涉及反映社会议题的一面;2,把效果绝对化。 沉默的螺旋 诺依曼 沉默的螺旋:舆论我们的社会皮肤。又称作“强有力的大众传播观”。 1,舆论的形成是大众传播,人际传播,人们对环境意见的认知心理三者相互作用的结果;2,经大众传媒强调的提示的意见容易被当作多数或优势意见所认知;3,环

3、境认知所带来的压力或安全感,会引起人际接触中的劣势意见的沉默和优势意见的大声疾呼的螺旋式扩展过程,并导致社会生活中占压倒优势的多数意见舆论的诞生。 1,重新界定的舆论的概念;2,强调大众传播具有强大的社会效果和影响。 意义:把舆论的形成过程从现象论的描述引向社会心理分析的领域;2,强调大众传播对舆论的强大影响,并正确指出此种影响来自大众传播营造的“意见环境”的巨大能力。 培养理论 (美)格伯纳 社会要作为一个统一的整体存在和发展下去,就需要社会成员对社会有一种“共识”。大众传播在形成“共识”方面超过其他的作用。电视节目的暴力内容增大了人们对现实社会环境的危险程度的判断。电视媒介接触量越大的人,

4、社会不安全感越强。电视传播内容具有特定的价值和意识形态倾向,这些倾向不是以说教,而是以报道,提供娱乐的形式传达给受众的,于潜移默化之中形成人们的现实观,社会观。 外围研究:制度分析;讯息系统分析;3,培养分析。 知识沟理论 (美)蒂奇诺 由于社会经济地位高者经常能比社会经济地位低者更快地获得信息,因此,大众传媒传达的信息越多,这两者之间的知识鸿沟也就越有扩大的趋势。 知识沟理论的反命题:上限效果理论。 研究领域:1,罗杰斯“创新与普及”;2,发展国家的区域开发研究;3,国际传播秩序中的南北问题研究 第十章 第一节 传播效果研究的基本课题 一、基本概念 1,传播效果;2,传播效果的三个层面; 二

5、、重点题 1,传播效果的类型。 (1) 从时间上考虑:(2)从传播者意图的关联上考虑;(3)从效果的性质上考虑。 2,戈尔丁的效果分类。 (1)短期预期效果;(2)短期非预期效果;(3)长期预期效果;(4)长期非预期效果; 3,效果研究的课题领域。 4,传播效果研究的理论意义。 通过对各类传播效果的性质,产生过程,制约因素的考察,把握传播活动的一般性规律,特殊规律,来加深对人类传播行为的科学认识。 5,传播效果研究的实践意义。 传播效果研究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实用性。在于为实践活动提供科学理论依据,使传播发挥其正面的社会作用。 6,麦奎尔的三种传播效果的理论。 (1) 常识理论;(2)现场理论;

6、(3)社会科学理论:影响公众;影响传媒工作者;影响传播的立法,司法与行政。 第二节 传播效果研究的历史与发展 一、基本概念 人民的选择 二、重点题 现代传播效果研究在20世纪初兴起的原因。 (1) 传媒迅速发展的结果;(2)特定社会历史环境的产物: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三节 传播效果的产生过程和制约因素 一、基本概念 1,意见领袖;2,休眠效果;3,一面提示;4,两面提示;5,明示结论;6,寓观点于材料之中;7,诉诸理性;8,诉诸感性;9,警钟效果。10,免疫效果。 二、重点题 1,从传播对象看,意见领袖,群体与受传者个性对传播效果的影响。 (1) 意见领袖是作为媒介信息和影响的中继环节和过滤环

7、节对大众传播产生重要影响。 (2) 群体的影响有:A,在说服内容和观点与群体规范一致的场合,群体归属和群体规范可以推动成员在接受观点上,起到加强和扩大说服效果的作用;B,在说服内容与群体规范不一致的场合,群体会阻碍成员对观点的接受,使传播效果减弱。 (3) 受传者个性:传播对象自信心越强,可说服性越低;反之。 2,从传播主体来看,把关人理论,信源的可信度,休眠效果的研究的不同之处。 (1) 把关人理论强调:传播者和传播媒介选择提供甚么信息,决定着受众关注的焦点和范围,规定传播效果发生的性质和方向。 (2) 信源可信度强调:信源可信度与传播效果之间的密切关系。 (3) 休眠效果研究是对“可信度效

8、果”概念的补充和修正。 3,意见领袖的作用。 (1) 与被影响者处于平等关系;(2)不集中在特定的群体,阶层;(3)其影响力分为“单一型”“综合型”。(4)社交广,信息渠道广,对大众传媒接触频度高,接触量大。 第十一章 一、基本概念 1,上限效果假说;2,议程设置功能理论;3,沉默的螺旋理论;4,知识沟理论;4,培养理论 二、重点题 1,诺依曼的“强有力”大众传播说。 (1) 舆论的形成是大众传播,人际传播,人们对环境意见的认知心理三者相互作用的结果;,(2)经大众传媒强调的提示的意见容易被当作多数或优势意见所认知;(3)环境认知所带来的压力或安全感,会引起人际接触中的劣势意见的沉默和优势意见

9、的大声疾呼的螺旋式扩展过程,并导致社会生活中占压倒优势的多数意见舆论的诞生。 2,概述20世纪传播效果研究的发展概况。 经历了三个时期:“魔弹论”所代表的“直接强力效果论”由“传播流程”研究所代表的“有限效果论”70年代以后重新强调大中传播效果和影响之强有力的“宏观效果理论”。这个过程与社会环境的变迁,传播媒介本身的发展以及社会科学理论的变化有着密切关系。 “魔弹论”的产生与当时传播媒介迅猛发展的环境有关,与大众社会理论流行有关; “有限效果论”与大众媒介企业化,商业化的现代发展有关,与实证主义行为科学流行有关。 “宏观效果论”在大众传媒受到社会政治,经济,意识形态制约有关,强调传播活动的相对

10、独立性,认为他对社会和个人具有强大影响。 3,传播效果研究发展趋势。 未来的传播效果研究将对整个信息社会的研究,除了大众传播的一些传统的课题会受到重视,对新传播技术的普及和利用所产生的社会的,行为的,心理的影响将成为传播效果研究的重点。传播学学者所面临的是新技术,新媒介,所引起的社会变化和宏观效果问题。 4,传播效果研究的新课题。 (1) 新媒介与旧媒介的相互关系; (2) 社会生活和行为方式的变化; (3) 信息沟,知识沟与社会平等; (4) 信息泛滥的社会结果; (5) 信息社会的社会病理。 5,沉默的螺旋研究的角度。 是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进行研究的。把舆论看作是一种对个人和群体具有强大约

11、束力的力量,探讨它的形成过程,社会作用,客观规律。 6,构成“沉默的螺旋”理论的三个命题。 (1)个人意见的表明是一个社会心理过程;(2)意见的表明和“沉默”的扩散是一个螺旋型的社会传播过程(3)在“沉默的螺旋”中,大众传媒扮演了重要角色。 第十二章 传播学的批判学派 学习建议: 这本教材主要阐述的是传播学中的传统学派的观点,而这一章,集中阐述传播学研究中的另一学派批判学派的观点。本章通过对传播学中的批判学派的历史,研究方向,与传统学派的比较等内容,使考生了解批判学派的情况。 孕育阶段:3060年代; 批判学派的发展历史; 勃兴阶段:6080年代 传播与意识形态 本章知识脉络 批判学派的内涵 传播与垄断控制 传播与大众文化 方方面面的差异 传统学派与批判学派的区别 态度取向的差异 研究方法的差异 第一节 批判学派的发展历史 一、基本概念 1,法兰克福学派;2,批判理论;3,传统理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