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写作(一)试题-自考题库

上传人:ja****ee 文档编号:183175496 上传时间:2021-05-31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9.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04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写作(一)试题-自考题库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04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写作(一)试题-自考题库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04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写作(一)试题-自考题库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04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写作(一)试题-自考题库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04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写作(一)试题-自考题库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04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写作(一)试题-自考题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04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写作(一)试题-自考题库(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04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写作(一)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第三人称叙述是以局外人的视点来进行叙述的笔法,其优点是( ) A.便于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 B.叙述特别真实 C.使读者感到亲切、自然 D.不受特定时空的限制 2.主题与文章中所使用的材料完美统一,就符合( ) A.主题要深刻的要求 B.主题要贴切的要求 C.主题要明确的要求 D.主题要集中的要求 3.在表达方式中,最适于表达作者冷静、客观态度的是( ) A.叙述 B.描写 C.抒情

2、D.说明 4.文学作品的多主题理解,是( ) A.对不同的读者或不同视角而言 B.对不同的文学作品而言 C.对不同的时代的作品而言 D.对不同体裁的文学作品而言 5.结构衔接的手段和形式指的是( ) A.逻辑条理 B.过渡照应 C.行文线索 D.情调氛围 6.在反映新中国治蝗成果报道中插进历史上蝗虫危害如何猖獗无法治理的记载,这种背景材料是( ) A.说明性材料 B.注释性材料 C.对比性材料 D.烘托性材料 7.在某个范围内,针对某种问题,对所有相关对象所进行的调查称做( ) A.重点调查 B.典型调查 C.普遍调查 D.抽样调查 8.有的材料既是具体个别的,又能体现同类事物的普遍意义,这类

3、材料就是( ) A.确凿的材料 B.典型的材料 C.生动的材料 D.新颖的材料 9.鲁迅的朝花夕拾,从散文分类中属于( ) A.传记 B.杂记 C.日记 D.寓言 10.游记中无论山川自然,还是人文景观,最需突出的内涵是( ) A.丰富的地理知识 B.准确的历史知识 C.鲜明的民族、地方特色 D.最佳的新闻价值 11.我国现存的最为古老的叙事散文是( ) A.春秋 B.左传 C.国策 D.史记 12.下列行政公文结语属平行文的是( ) A.望研究执行 B.即请审核批复 C.即请查照 D.特此报请核批 13.下列文种中,兼属事务文书与新闻报道体裁的一种是( ) A.总结 B.通讯 C.调查报告

4、D.报告文学 14.语言的准确是指( ) A.语言适应文章的表现对象和题材特点 B.用恰当词语确切传达作者感受、印象和认识 C.用相对俭省的文字传递尽可能丰富的信息 D.语言具体形象、活泼多变、情感充沛 15.语言使用的个体性是指( ) A.语言所描写的存在环境的特点 B.语言处于具体语言环境中受其制约的特点 C.规范、准确、严密和富于表现力的特点 D.语言风格上表现出作者自己的习惯性特点 16.构成狭义语境的是( ) A.语言交际的时间、场合等 B.文章的具体上下文 C.语言使用者的主观情况 D.交际的背景因素 17.标点不能占一行末格的一种是( ) A.逗号 B.前引号 C.句号 D.问号

5、 18.文章写作可以分为三个阶段,是( ) A.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B.构思、起草、修改 C.查资料、定主题、谋篇布局 D.立纲、定题、起草 19.解说词是( ) A.用文艺笔调介绍科学知识和阐述科学道理的文艺说明文 B.介绍物品性能、规格、用途,或影视剧情、图书内容的说明文 C.配合图画或实物,对事物、人物进行说明的一种文体 D.传授科学知识,有很强科学性,语言简洁平实、浅显易懂的文体 20.说明书的文体特征是( ) A.实用性、科学性、条理性 B.说服性、逻辑性、严密性 C.指要性、扩引性、明晰性 D.文学性、情感性、通俗性 21.记叙性文章的基本线索是( ) A.感情脉络 B.

6、意念联系 C.逻辑条理 D.人物事件 22.学术论文不同于短论的一个特点是( ) A.论辩性 B.逻辑性 C.条理性 D.专业性 23.像当代欧美美学理论简介这样的论题形式属于( ) A.专题、评析式 B.商榷、探讨式 C.比较、边缘式 D.综合、资料式 24.古代评点所谓的“千里伏线”、“隔年下种”指的行文照应类型是( ) A.解题照应 B.近照应 C.远照应 D.点题照应 25.下列文种中,适用于向上级机关汇报工作,反映情况,答复上级机关询问的一种是( ) A.议案 B.通报 C.报告 D.批复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有二至五个是

7、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26.一篇文章究竟采用哪种表达方式为主,取决于下列因素( ) A.作者的写作意图 B.结构的安排 C.表现对象的特征 D.语言修辞的需要 E.行文书写的方便 27.脉络的内涵包括的方面,有( ) A.线索 B.精神 C.章法 D.情感 E.理念 28.科普说明文主要是指( ) A.科学说明文 B.科学论文 C.科幻小说 D.科学小品 E.科幻游记 29.文章语言的主要特点是( ) A.语境性 B.模糊性 C.符号性 D.个体性 E.具体性 30.文章写作中,材料组合的主要原则有( ) A.材料之间要相互支持,不相互矛

8、盾、排斥 B.第一手材料要搭配转手材料 C.陌生材料要搭配熟悉材料 D.材料之间要密切联系,不简单罗列、拼凑 E.书面材料与口头材料相搭配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10分) 31.通讯写作中,如何处理好新闻性、文学性和评论性三者的关系?(3分) 32.什么是生动的语言?怎样理解生动语言和平实语言的关系?(3分) 33.简述文章的外部结构和内部结构的区别。(4分) 四、阅读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0分) 34.阅读吴冠中先生的肥瘦之间一文,回答文后问题:(6分) 减 肥,为了健康,更为了美。杨贵妃不须减肥,相反,当时妇女们都想仿效她,增肥。不知李隆基的审美品位是高是低,只从周日方 笔底

9、的簪花仕女图来看,当时崇尚的女性之肥胖确倾向于雍容华贵之美。赵飞燕以瘦之美征服了皇帝,岂止赵飞燕,楚宫里也为崇尚苗条细腰而饿死宫女,他们土法 减肥。 绘画中有疏密对照之美,疏可走马,密不通风,各走极端,艺术美往往体现在特性之夸张中,走极端。犹如疏密之为两极,肥与瘦也 是造型美中相反的两极。吴道子画宽松衣著的人物,人称吴带当风,而曹仲达追求紧窄美,衣纹如湿了水紧贴在身躯上,人称曹衣出水。西方现代艺术的主要特征就 是表达感情之任性,形式走极端。马约雕刻的肥婆比杨贵妃胖得多多,其实已超越“胖”的概念,在追求造型中的饱满与张力,即所谓量感美,而当代美国画家奥得 罗则更由此道发展进入漫画世界,肥得臃肿到

10、极限,并将眉眼口鼻都缩小成小星点儿,丑中求美,美丑之间难分难解了。中国人大都不接受这种调侃之美,但我们欣 赏无锡泥阿福。我前几年在印尼海边见到一位肥硕惊人的英国年轻妇女,是造型艺术中追求量感美的最佳模特儿了,返京后为此作了幅油画,不接近西洋艺术的客人 来家看到后都觉得刺激,好奇,我于是解说,这是洋阿福,他们会心地点头了,因而我名此画为洋阿福。“衣带日已缓,思君令人瘦”,“人比黄花瘦”,中国诗人 多愁善感,时时流露对瘦的怜爱,林黛玉似乎潜藏在瘦弱中,弱不禁风也成了一种东方的审美对象。西方现代造型艺术中也追求瘦骨嶙峋之美,尽量扬弃一切累赘的 脂肪、肌肉,突出坚实的人之最本质的架构,瑞士的杰克梅蒂于

11、此走到了极端,“人”几乎存在于几根铁丝中,人们评说那属存在主义了。 生 活中人们追求肥瘦合度,有人说合度就是美。有位史学家开玩笑,说如果埃及艳后克菜巴曲的鼻子增高半毫厘,罗马的历史就要改写了。确乎,美丑之间差之毫厘, 失之千里。形容美总说增一分太长,减一分太短。但,情人眼里出西施,审美往往带有偏见。艺术创造中,审美的“偏见”倒偏偏是独特风格之母。偏见由于偏爱, 而偏爱则由于发现了别人尚未发现的特色。美术基础教学中要求作业完整,面面俱到。面面俱到了,完整了,是一件可评高分的习作,但绝不可能是艺术杰作。五官 端正并不等于美。肥人中有美丑之别,瘦人中也有美丑之别,不肥不瘦而合度呢,也未必就美,美,真

12、是有点邪门! (吴冠中美丑缘,百花文艺出版社1997年版) (1)作者表现了一种什么样的艺术审美观点?(2分) (2)文中运用了哪些具体的表现手法,来为中心立论服务?(2分) (3)谈谈这篇艺术随笔的结构脉络。(2分) 35.阅读下段文字,回答文后问题:(4分) 他 的坟墓成了世界最美的,给人印象最深刻的、最感人的坟墓。它只是树林中的一个小小的长方形土丘,上面开满鲜花没有十字架,没有墓碑,没有墓志铭,连托 尔斯泰这个名字也没有这里,逼人的朴素禁锢住任何一种观赏的闲情,并且不容许你大声说话。风儿俯临这座无名者之墓的树木之间飒飒响着,和暖的阳光在坟 头嬉戏;冬天,白雪温柔地覆盖这片幽暗的土地。无论

13、你在夏天或冬天经过这儿,你都想象不到,这个小小的,隆起的长方形包容着当代最伟大的人物当中的一个。 然而,恰恰是不留姓名,比所有挖空心思置办的大理石和奢华装饰更扣人心弦 (茨威格:世间最美丽的坟墓) (1)这篇游记是如何记述对象的?(2分) (2)本文作者是如何在记游中抒发感情的?(2分) 五、小作文(本题10分) 36.以“我最喜欢的一本书”为题,写一篇300字左右的说明文。 六、大作文题(本题35分) 37.就以下话题,写一篇记叙性或议论性的文章,字数不得少于800字。 剔凿生命 孔子年轻的时候,很喜欢到他隔壁老石匠家去。一天,孔子又踱至邻家,那个老石匠正叮叮当当为鲁国一位已故大夫刻石铭碑。

14、孔子叹息道:有人淡如云影来去无痕,有人却把自己活进了碑石,活进了史册里,这样的人真是不虚此生啊!“ 老石匠停下锤,问孔子说:“你是想一生虚如云影,还是想把自己的名字铭进碑石、流芳千年?” 孔 子长叹一声说:“一介草木之人,想把自己刻到一代一代人的心里,那不是比登天还难吗?”老石匠听了,摇摇头说:“其实并不难啊。”他指着一块坚硬又平滑的 石块说:“要把这块石坯刻成碑铭,就要雕凿它。”老石匠说完,就一手握凿一手抡锤子叮叮当当地凿起来,一块块石屑很快在锤子清脆的敲击声中飞起来。不一会 儿,岩石上便出现了一朵栩栩如生的莲花图案。老石匠说,如果想使这个图案不容易被风雨抹平,那就要凿得更深些,要剔掉更多的石屑。 敢于剔凿掉自己的缺点和不足,不断割舍生命中多余的“石屑”-这样的人生才能凸现生命的质感,镂刻出别样的景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