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高三普通高中毕业班综合测试(一)语文试题(解析版)

上传人:玩*** 文档编号:182969251 上传时间:2021-05-27 格式:PDF 页数:23 大小:724.4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届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高三普通高中毕业班综合测试(一)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2019届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高三普通高中毕业班综合测试(一)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2019届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高三普通高中毕业班综合测试(一)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9届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高三普通高中毕业班综合测试(一)语文试题(解析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届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高三普通高中毕业班综合测试(一)语文试题(解析版)(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页1 第 2019 届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高三普通高中毕业班综合测试(一) 语文试题 2018.9.7 一、现代文阅读 (36 分) (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 本题共 3 小题, 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各题 历史是对过去的认知, 这是一条再简单不过的常识。然而问题在于 : 什么是“过去” ?我认知的又是“过 去”的“什么” ?是行动,还是思想?对于克罗齐来说,“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过去”和“现在”再无 法脱开干系;而对于柯林武德来说,“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历史和哲学要实现同一。 第一个问题是,什么是“过去”?“过去”是指刚刚过去的“过去”,还是已过去久远的“过去”? 对前者的意

2、识可称“当代史”,而对后者的意识则是“过去史”。我们对当代史的兴趣容易解释: 我们生活 在它的巨大影响之下,它鼓舞万物, 摩荡时世。 但我们为何对遥远的古代史充满兴趣?原因仍与上相同,古 代未成绝响, 它余音绕梁, 三日不绝。 在人类的精神活动中,“现在”并非遗世独立,“过去”保留在“现 在”之中。 就算我们不谈“影响”,仅对“过去”的认知本身,就说明了人类的存在真相: 不知道“过去”, 我们无法安处于“现在”之中。 然而我们对“过去”的认知只能立足于“现在”,在这一点上我们不能错乱,不能自欺我们诚然就在 “现在”。 “当代史”固然是今人的产物,“过去史”亦然: 我们带着我们的眼光我们的思路、

3、我们的建构 重新发现和认知了它们。在此,克罗齐说出了他的名言 : “一切真历史都是当代史”这条规律适用于一切历 史的写作。所以,书写者写下的“过去”其实并不真正是“过去”,而是“现在”眼中的“过去。 第二个问题是,我们认知的是“过去”的“什么”?是行动,还是思想?柯林武德认为本质上是后者, “一切历史都是思想的历史”,而行为只是作为思想的外部表现才是可知的。所以历史学家不是要知道人 们都做了些什么,而是要了解他们都想了些什么。这样一来,历史就成了对思想的思想,成了一种反思, 这就与哲学达成了同一。克罗齐也有类似的主张,他说: “把历史提高到对永恒的现在的认识时,历史就凸 现出同哲学一体,而哲学

4、不过是永恒的现在的思想。” 所有反思都需要目的,目的引导着行动。所以,“历史哲学靠目的概念活动”。而“剪刀加糨糊”式 的历史学缺乏目的意识,所以并不是历史学。“鸽子笼”式的历史学是“剪刀加糨糊”的升级版,它把历 史事实贴上各种精心制作的标签,并似乎拥有了一种知识的体系,但它仍然不太高明。目的决定方法,而 非相反。在这个意义上,哲学可以只作为历史学的方法论存在。不仅如此,哲学经常陷入空谈,而历史却 是实实在在的。这样,历史学就完成了对哲学的理所当然的吞并。历史学才是真实的人类认知。 ( 摘编自王小超“知以藏往”与历史哲学) 页2 第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5、 什么是“过去”?虽然有两种不同的解读,但这两者在内涵上是一致的。 B. 不论是“过去史”还是“当代史”,都是从今人的角度出发所书写的历史。 C. 历史成为一种反思,是因为从本质上,历史学家要认知“过去”的思想。 D. 哲学是对永恒的现在的认识,它也可以作为一种方法论,为历史学所用。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先提出问题再逐个论证并得出结论,是按照严谨的逻辑顺序组织的。 B. 文章借助学者的言论从两方面入手,探讨了历史学的写作和认知等问题。 C. 文章注重辨析具体概念正反两面之间的区别及其关系,具有辩证的意味。 D. 文章在理论论证的过程中提及“鸽子笼”式

6、的历史学,有其现实的指向。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过去”影响“现在”,所以认知“过去”的目的是为了让人们安处于“现在”。 B. 行为只是思想的外部表现,历史学家不用对人们“过去”的行为进行研究。 C. 历史研究“过去”,哲学认识“现在”,因此两门学科互为补充,成为一体。 D. 如果只有行动和方法,而缺乏明确目的,历史学就无法产生真实的人类认知。 【答案】 1. A 2. C 3. D 【解析】 【1 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 如本题“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要求选

7、出的是“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 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本题中,A 项,“但这两者在内涵上是一致的”错 误,从文中来看,第一段说“对于克罗齐来说,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过去和现在再无法脱 开干系; 而对于柯林武德来说,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历史和哲学要实现同一”,第二段说“过去 是指刚刚过去的过去,还是已过去久远的过去?对前者的意识可称当代史,而对后者的意识则 是过去史”,由此可知,文中对“过去”两种解读的内涵不一致。故选A项。 【2 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梳理文章的内容,圈 出每段的中心句,把握文章的观点、

8、论据,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 之间的关系, 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本题中, C 项,“文章注重辨析具体概念正反两面”错误,从文中来看,没有具体辨析概念的正反两面,如对 于“过去”这一概念的解读,文中是对“过去”两种不同的解读,但并非“正反两面”,故选C项。 页3 第 【3 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并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 此类题目,应先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这是要求选出“正 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辨明检索区间,确定

9、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 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 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本题中,A项, “,所以认知过去的目的是”错误,选项前后因果逻辑不成立,从文中来看,文中第二段说 “不知道过去,我们无法安处于现在之中”,由此可知,认知“过去”的目的是为了让人们安处 于“现在”,但其原因不是“过去”影响“现在”。B 项,“行为只是思想的外部表现,历史学家不用对 人们过去的行为进行研究”错误,“行为只是思想的外部表现”不能推断出“历史学家不用对人们 过去的行

10、为进行研究”。C 项,“,因此两门学科互为补充,成为一体”错误,选项因果不当, 从文章最后两段来看,“历史”和“哲学”这二者无法“互为补充,成为一体”。故选D项。 【点睛】做选择题,基本方法是排除法。但还要用好“比对法”。就是把选项内容与原文有关内容认真、 仔细地比较、对照,不符合原文意思的,就是错误项,反之则为正确项。那么,要比对哪些内容呢?比对 词语,命题者在设置选项时对原句作了改装、重组,即主要采取了“删”( 删除原文的状语、定语、补语, 改变原意 ) 、“漏” ( 只强调问题的一个方面,有意漏掉重要信息,断章取义)、“改” ( 改换词语,曲解文 意) 、“凑” ( 胡乱拼凑、东拉西扯、

11、无中生有、随意组合信息) 等方式设误。要看看选项在对原句改造过程 中,删去了哪些词,改了哪些词,添了哪些词,它们是否与原文意思一致。一般而言,选项中的下面这些 词语最值得我们优先比对:指代词 ( 如“它”“其”等) , 比对它是否有偷换概念之嫌;范围词 ( 如“都”“所 有”“人人”等) ,看它是否有任意扩大或缩小外延现象;程度词、时间词( 如“或许”“大概”“必 定”“可能”“似乎”“已经”“将来”等) ,看它是否混淆偶然与必然、已然与未然, 说法绝对等。 比对 关系, ( 句间、分句间的逻辑关系) ,看这种关系是否符合原文意思,是否合理。比对句间关系,则要求考 生不只是单纯地筛选信息,更应

12、在筛选的基础上关注信息间的联系。因此,比对分句间的逻辑关系是比对 的重点内容。比对关系分两步:第一步,逐项审查每一个选项有几个分句( 包括句子 ) ,分句与分句之间是 什么关系 ( 重点抓关联词) ,一般的有因果、条件、假设、目的等关系,但以因果关系居多。第二步,比对 每一分句的意义在原文是否有依据,分句与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据。尤其看因果关系, 是否有强加、倒置不当。比对依据和结论,看推断是否成立。推断题选项的表述,有的是完整的推断形式, 原因结果或条件结论同时出现;有的只是一个判断句。对完整推断形式的表述,一看所述原因或条件文中 是否有依据,二看所述结果( 结论 ) 文中是否

13、有依据,三看原因或条件与结果或结论之间是否有合理的逻辑 关系。 对只是一个判断句的表述,一看文中是否提供了现成的结论,二看结论 ( 既然是推断想象,“这个结 论”文中往往没有提供) 是否符合客观事实与逻辑事理。 页4 第 (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 ( 本题共 3 小题, 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各题 马嘶 吕翼 一匹马正在奔跑,它坚硬的铁蹄叩在青石板上的声音,仿佛带着火星,还带着江河奔腾的气息。马威 武的身材,枣红的皮毛,深炯的目光,还有它汗液的咸涩和腥臊,让乌铁深感亲切,振奋不已。他真实地 感觉到,他的马老表又回到了身边。他热血喷张,抓住马鬃,一跃而起,试图跳上马背。不料他跳得太高

14、, 扑通一声,重重着地 乌铁伸了伸并不存在的脚,摸了摸冷硬的床板,才知是梦。 乌铁出生于夷族土司世家,从小以马老表为伴,二十岁时,就已久走江湖,练得一身硬骨。当年,开 杏住在夷族部落山外的杨树村,她本有着自己的心上人一一在古城里教书的胡笙,不想被路过杨树村的乌 铁看中,一抢成婚。 乌铁深深地爱着开杏。他为了她,大把地花着自己用命换来的银两。他挑水、洗衣、做饭,甚至帮着 开杏买布、打底、做布鞋。但开杏却发誓不理他。乌铁虽然得到了开杏,却未得到她的爱,听说鬼子打进 来,满腹惆怅的他就去报名当了兵。后来,开杏的哥哥找到了开杏,想让妹妹跟他回家,开杏拒绝了。 在战场上丢了脚回来,乌铁的情绪跌入了低谷。

15、但他意外发现,开杏还生活在这个家里,并打理得井 井有条。 刚安顿下来, 乌铁突然内心慌张。他感觉中少了一样重要的东西,他生命里非常非常重要的东西。 他没有看到他的马老表。 马老表是一匹枣红马,乌铁亲切地叫它为马老表。和乌铁在一起,它能奔跑,能抗争,能表达,能诉 求,乌铁懂得它的内心,它懂得乌铁说的意思。它累了困了饿了,不用说乌铁都能知道。乌铁要到哪,速 度多快,它也知道。他们如影随形,他们相互依赖,他们一起干了很多常人干不出的痛快的事。它的风采, 成就了他的粗犷豪迈。 他怒火中烧,双目圆瞪,牙齿咬得咯咯作响。他举起手里的拐杖,将开杏正在做的鞋子打落在地 上: “告诉我 ! 我的马老表呢 ?”

16、开杏满眼泪花,但她还是不说,乌铁就将剪刀戳在自己脖子上: “开杏! 我所有的财产,我丢掉双脚的 抚恤,给你 ! 但马老表,你不能卖它,你不能杀它! 活要见马,死要见尸!” 开杏大惊失色。她一把将乌铁手里的剪刀按住: “冤家! 别这样 !我告诉你” 原来,乌铁当兵走后,开杏的哥哥牵走了马,他想杀掉马祭奠死去的父亲,是胡笙的妹妹金枝用自己 养的猪换下了马老表。乌铁满心感激,热泪盈眶。 大半年后的一个黄昏,乌铁正在低头收摊,突然看到摊前有四只马蹄。马老表!果然是马老表! 马背上扑通跳下一个人来,他警觉地看了看左右,才回过头来, 声音低沉而小心地说 : “乌铁!我们回 页5 第 屋说话!”乌铁十分意外,这个人居然是胡笙! 胡笙说 : “你们,还好吧?” 乌铁认真地看了看胡笙,虽然黑了些,粗糙了些,但他手足完整,眉眼清楚。 “你们没啥不好,我就踏实了。”胡笙說。 乌铁抬头说 : “对开杏,我问心无愧。” 胡笙弯下腰,给乌铁鞠了一躬,深深的。他说,“兄弟,谢谢你给了我一条命。” 胡笙说的是在抗日战场上。两个情敌居然编在了一个班。识文断字、遇事冷静的胡笙当了班长,有作 战经验、不惧生死的乌铁成了他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心得体会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