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素材-第四单元我们生活的地方 单元梳理 部编版

上传人:学无****5 文档编号:182911643 上传时间:2021-05-25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素材-第四单元我们生活的地方 单元梳理 部编版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四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素材-第四单元我们生活的地方 单元梳理 部编版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四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素材-第四单元我们生活的地方 单元梳理 部编版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四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素材-第四单元我们生活的地方 单元梳理 部编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素材-第四单元我们生活的地方 单元梳理 部编版(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四单元我们生活的地方单元梳理一、单元整体架构及在本册中的地位家乡的风俗和民间艺术与当地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通过了解和关注家乡文化,感受家乡的发展变化,能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参与家乡建设的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感。因此本册教材设计了以家乡的文化与发展为学习主题的单元。关于家乡教育的主题在二、三年级都以单元的形式出现过: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我们生活的地方”,让学生了解家乡的山水、家乡人以及家乡的发展,培养爱家乡的情感;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我在这里长大”,着重从家乡的地理位置、家乡风景、家乡物产、家乡人物等内容,引导学生具象化地了解家乡,增进对家乡的热爱。四年级“感受家乡文化关心家乡发展”

2、这一单元侧重从家乡的文化形态与家乡的整体发展变化的角度,提升学生对社区和家乡生活领域的社会性学习。家乡文化形态相对物质形态而言更为抽象,四年级学生对其感受和认知并不深刻,甚至比较困难。对此,本单元三课内容的编排环环相扣、层层深入,有意识地选取学生熟悉的、与他们生活息息相关的内容。我们当地的风俗重在引导学生了解当地的风俗及其蕴含的意义,引导学生理性看待风俗的演变。多姿多彩的民间艺术让学生了解全国各地和当地的民间艺术,认识民间艺术的价值和民间艺人的聪明才智,并能够积极投身于民间艺术的传承和保护之中。家乡的喜与忧立足家乡的整体发展变化,引导学生通过调查活动,既能感受到家乡发展带来的巨变,又能认识到家

3、乡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具有针对性和可行性的建议。二、单元编写意图从编排内容看,本单元所体现的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2011年版)内容为:“我们的社区生活”中的第2条和第10条。对应了“科学精神”“责任担当”两大核心素养,和“理性思维、批判质疑、勇于探究、社会责任”这四个基本点的培养落实。三、教学重、难点教学时要落实对科学精神、责任担当这两大核心素养的培养。引导学生从风俗、民间艺术的角度了解和关注家乡文化,这是本单元教学的重点;在此基础上,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调查,切实感受和认识到家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激发他们参与家乡建设的积极性,能为家乡的建设建言献策,以此帮助学生成为家乡发展的积极

4、关心者、参与者和建设者,培养他们建设家乡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这是本单元教学的难点。四、教材使用及活动建议为了达到目标要求,落实对核心素养的培养,依据本单元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和教材特点,提出以下几点整体性的教学建议。1.教学注意联系学生生活。学生的情况是千差万别的,不同地区学生的生活环境和生活经验有所不同,认知上的盲点和生活上的空白点也有所不同,因此一定要将教材的编写意图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进行关联。中华传统文化教学要基于儿童立场。比如我们当地的风俗这一课积极挖掘学生日常生活中的传统文化价值,回忆与其自身成长有关的风俗、探究风俗背后的寓意、传统美德,即压岁钱的寓意、重阳节的登高、三月三的习俗等,让他们

5、知道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奇妙的节日风俗”“风俗的演变”这两个话题应从学生拥有较多生活经验的节日风俗出发,了解本地独特的节日风俗习惯,加深对家乡文化的认识,进而通过课前观察、采访长辈等多种方式唤起他们的生活经验,关联他们的生活,引导他们理解、尊重各地风俗的差异,例如关注共同节日的不同风俗,感受中华文化的多样性及美好的情感寄托,并学会关注风俗的演变,理性地对待风俗的演变。“我们这里的民间艺术”这一话题,让学生课前通过观察、采访、探究等方式,了解和认识当地民间艺术及其与自己生活的密切关系,深化他们对家乡的热爱之情。2.关注学生的自主道德学习。学生的自主发展是非常重要的核心素养。道德学习应

6、该是学习者积极参与其中,主动建构,从而获得经验的成长过程。本单元的教学,应当让学生在情境体验或探究活动中自然生成道德价值。(1)可以设置问题情境,使学生在思维碰撞、讨论辩论中实现自主道德学习。例如:“风俗的演变”话题,发掘传统节日的时代内涵,引导学生辨证地看待当地的一些风俗,借助79页的“小调查”和80页的“辩一辩”,让学生从自己的视角看待问题,作出辨析,学会理性地对待风俗的演变。“保护民间艺术”这个话题,可让学生收集当地民间艺术衰落的报道,或者当地已经失传或者处于衰落困境中的民间艺术的资料,也可以借助多媒体资源融入时代背景,丰富案例素材,引导他们关注民间艺术的衰落现状,加深学生对民间艺术现状

7、的认识,反思现实中的错误观念和错误认识,激起他们保护传统文化的责任感,从而力所能及地参与到保护民间艺术的活动中来。(2)还可以创设任务情境并给予方法指导,使学生在探究活动中实现自主道德学习。例如:“家乡的发展”,教材中“家乡生活服务设施”“家乡教育事业”和“家乡医疗事业”三个范例,为学生探究家乡的发展与问题提供了形式上和内容上的支架。教师可组织学生用研究性学习的方式,进一步完成这个调查,也可以结合本地情况,分组针对某一主题调查其他内容,如住房、公路、建设、教育、商业等,从而启发他们关注和思考家乡发展中的实际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可行性的建议,进而培养学生的公共参与意识,在认知和情感上实现“了解家乡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逐步升华。教学时教师除了要指导学生思考具体的调查内容,确定合适的调查对象,并针对调查对象选取相应的调查方式,还要注意教材中的留白并非是留给学生的填空题,而是需要教师将内容进一步活动化,有效地开展相应的研究学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