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扬州市2021届高三考前调研测试生物试题及答案

上传人:天火 文档编号:182871054 上传时间:2021-05-25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7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扬州市2021届高三考前调研测试生物试题及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江苏省扬州市2021届高三考前调研测试生物试题及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江苏省扬州市2021届高三考前调研测试生物试题及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江苏省扬州市2021届高三考前调研测试生物试题及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江苏省扬州市2021届高三考前调研测试生物试题及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苏省扬州市2021届高三考前调研测试生物试题及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扬州市2021届高三考前调研测试生物试题及答案(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绝密启用前2020-2021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三最后一卷高三生物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卷(选择题共43分)一、单项选择题:本部分包括14题,每题2分,共计28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1烫发时,先用还原剂使头发角蛋白的二硫键断裂,再用卷发器将头发固定形状,最后用氧化剂使角蛋白在新的位置形成二硫键。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氨基酸中的S元素只存在于R基团B在核糖体中不能形成二硫键C角蛋白的改变可用双缩脲试剂进行检测判别D烫发的过程改变了角蛋白的空间结构2所谓“膜流”,是指由于膜泡运输,真核细胞生物膜在各个膜性细胞器及细胞膜之间的常态

2、性转移。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质壁分离和复原现象可作为“膜流”现象的例证BmRNA由细胞核进入细胞质的过程发生“膜流”现象C神经递质多是小分子,其释放过程不发生“膜流”现象D蛋白质类激素合成和运输过程中,高尔基体是“膜流”的枢纽3生命活动的进行依赖能量的驱动,不同生物获取能量的方式不尽相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T2噬菌体主要从宿主细胞的线粒体获取能量B洋葱根尖细胞所需能量部分来自其叶绿体中的ATPC蓝细菌通过捕获光能和有机物的分解获取能量D剧烈运动时的肌肉细胞主要通过无氧呼吸供能4下图表示果蝇(2n=8)一次细胞分裂某一阶段(图中12)的核DNA分子数或染色体数或染色体组数变化情况。下列相关叙述

3、错误的是A若该图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核DNA分子数目变化,则a=8B若该图表示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组数目变化,则a=2C若CD段没有发生同源染色体分离,则该细胞进行有丝分裂D若着丝粒分裂发生在E点之后(不含E点),则该细胞进行减数分裂5某种二倍体植物不含性染色体,但花的演化受等位基因G、g的调控,当基因G存在时演化为雄花序即雄株,仅有基因g时演化为雌花序即雌株。该植物叶形的长椭圆形(H)对倒卵圆形(h)为显性,两对基因独立遗传。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倒卵圆形叶雌株的基因型只有1种B长椭圆形叶雄株的基因型为GgHH、GgHhC倒卵圆形叶雄株与杂合的长椭圆形叶雌株杂交,子代中倒卵圆形叶雄株占1

4、/2D长椭圆形叶雄株和长椭圆形叶雌株杂交,子代可能出现杂合的长椭圆形叶雌株6目前已发现T4噬菌体有数千种突变型,这些突变来自同一个基因的突变或者不同基因的突变。科学家利用T4噬菌体的两种突变型A和B进行了如下实验(突变型A和B分别与野生型相比,基因组成上只有一处差异)。下列说法错误的是组别处理结果1用突变型A侵染大肠杆菌噬菌体不增殖2用突变型B侵染大肠杆菌噬菌体不增殖3突变型A、突变型B同时侵染同一个大肠杆菌噬菌体增殖注:本实验过程中噬菌体不发生新的突变和基因重组AT4噬菌体DNA复制所需原料和酶来自宿主细胞B基因突变中的碱基对缺失不会导致基因数目减少C突变型A和突变型B的突变发生在不同的基因

5、内D突变型A与突变型B中的突变基因共同存在时,则其能增殖7我国多个科研团队合作发现,位于水稻3号染色体上的Efcd基因可将水稻成熟期提早7天至20天,该基因兼顾早熟和高产两方面特征。含Efcd基因的水稻氮吸收能力、叶绿素代谢及光合作用相关过程均显著增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Efcd基因可能促进植物根细胞膜上NO3载体数量增加BEfcd基因的作用体现出一个基因可以影响多个性状C人工选育早熟高产新品种的过程中Efcd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D应用Efcd培育早熟高产的小麦新品种最简便的方法是杂交育种8胃泌素释放肽(GRP)是一种神经递质,将其注射到小鼠脊髓后,小鼠立刻会有抓痒行为。若破坏小鼠脊髓中

6、的胃泌素释放肽受体(GRPR),不论向这些小鼠身上注射何种浓度的GRP,小鼠都不抓痒。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注射GRP到脊髓后小鼠有抓痒行为,说明痒觉感受器在脊髓BGRP与GRPR结合后,突触后膜上的钠离子通道打开,钠离子内流CGRP在突触间隙中完成信息传递后,可能会被酶解或被回收D若抑制GRPR基因的表达,可以缓解或消除小鼠的瘙痒症状9某实验小组探究一定浓度的萘乙酸(NAA)溶液和激动素(KT)溶液对棉花主根长度及单株侧根数的影响,结果如下图所示。据此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空白对照中主根长度大于侧根数,说明在生长过程中主根具有顶端优势B乙、丙分别与甲组比较,说明KT抑制主根生长和侧根发生,NA

7、A则相反C丙、丁组的实验结果与甲组比较,可以说明KT对侧根的发生具有两重性D甲、乙、丁组实验结果比较,说明KT能增强NAA对侧根发生的促进作用10天山山脉沿东西横贯我国新疆中部,很多山峰高度超过4000mo从天山北麓的奎屯登山,从山脚到山顶依次可以看到荒漠、草原、森林等群落类型。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天山各群落都是一定时空条件下相同物种所有个体的天然群聚B从山脚到山顶的植被类型有差异,反映了群落的垂直结构特征C从山脚到山顶群落类型的差异是由于光照强度的不同导致的D从山脚到山顶不同群落中的生物都有适应其环境的特征11珍稀物种保护的最大问题是栖息地的破碎。由于人类日益开展的农业生产,从1973年至今陆

8、地表面很多都在经历破碎过程。如图可以体现栖息地破碎对种群大小动态的影响。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7374年之前,种群较大,种群持续维持时间长B7374年之前,栖息地越大,种内斗争越少,个体生存机会越大C7374年之后,人类活动导致栖息地破碎化,造成小种群有利于维持生物多样性D7374年之后,种群越小,易被恶劣气候和疾病等淘汰,种群维持时间越短12使用再生水作为补给水源,可解决水资源需求难题,但易引起水体富营养化。圆明园以多种沉水植物为主对富营养化水体进行修复,取得良好效果。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从湖中心到湖岸分布着不同的植物,是群落水平结构的体现BN和P被沉水植物吸收后,可用于合成淀粉和蛋白质等物质C需

9、定期收割沉水植物,以避免大量繁殖后死亡导致二次污染D增加水体透明度,恢复沉水植物生长是该修复工程的目标之一13书经中的“若作酒醴,尔惟曲蘖”提到酿酒必须要用酒曲。酒曲是以谷物为原料,破碎加水压制而成。酒曲富含酵母菌和霉菌等多种微生物,经水浸泡活化后投入蒸熟的米即可用于酿酒。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A酒曲中含有微生物分泌的多种酶B浸泡酒曲的过程中微生物代谢加快C夏季气温升高,需使用沸水浸泡酒曲以防杂菌污染D酒曲中的酵母菌通过无氧呼吸将原料中的糖转化为酒精14我国科研人员利用大鼠、小鼠两个远亲物种创造出世界首例异种杂合二倍体胚胎干细胞(AdESCs),过程如下图所示。该细胞可分化成各种杂种体细胞,为研

10、究不同物种性状差异的分子机制提供了模型。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单倍体囊胚1最可能由小鼠的卵母细胞经体外诱导培养获得B体外培养AdESCs需向培养液中添加动物血清等天然成分C该项技术突破生殖隔离获得了哺乳动物远亲物种的杂种细胞DAdESCs的染色体组数与大鼠小鼠体细胞融合的杂种细胞相同二、多项选择题:本部分包括5题,每题3分,共计15分。每题有不止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题全选对者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错选或不答的得0分。15将人类致病基因所在位置分为四个区域:区X、Y染色体同源区段、区X染色体非同源区段、区Y染色体非同源区段、区常染色体上。结合某家庭遗传系谱图,下列推断错误的是A若致病基因位于区

11、且为隐性基因,则3的Y染色体一定不含致病基因B若致病基因位于区且为隐性基因,则致病基因的传递途径是157C若致病基因位于区,则患病个体的生殖细胞中含致病基因的概率为1/2D若致病基因位于区且为显性基因,则5与6再生一个患病男孩且为杂合子的概率为1/816下图为细胞中基因表达过程示意图,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该过程可发生在人体细胞的细胞核中B该过程需要核糖核苷酸和氨基酸作为原料CRNA聚合酶a比RNA聚合酶b更早催化转录过程D核糖体1早于核糖体2与mRNA结合并进行翻译17下图是安徽某湖泊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该食物网有8条食物链,水蚤属于第三营养级B从个体水平分析,鲶鱼个体的同化量

12、最少C碳在水蚤与鲶鱼之间以有机物的形式流动D蚊子幼虫与划蝽之间的信息传递是双向的18野生型大肠杆菌能够在基本培养基中生长,突变菌株A和突变菌株B由于不能自己合成某些营养素,而不能在基本培养基上生长。科研人员利用菌株A和菌株B进行了如下两个实验。实验一:将菌株A和菌株B混合后、涂布于基本培养基上。结果如图1;实验二:将菌株A和菌株B分别置于U型管的两侧,中间由过滤器隔开。加压力或吸力后,培养液可以自由流通,但细菌细胞不能通过。经几小时培养后,将菌液A、B分别涂布于基本培养基上,结果如图2。下列推测正确的是A配制培养基过程中,灭菌后立即倒平板B菌株A、B相互为对方提供必需的氨基酸C不同菌株间接触后

13、才可能交换遗传物质D混合培养过程中已突变的基因可能再次发生突变1920世纪70年代,Fredsanger发明了双脱氧终止法对DNA进行测序。其原理如图,在4个试管中分别加入4种脱氧核苷三磷酸(dNTP)和1种双脱氧核苷三磷酸(ddNTP);ddNTP可以与dNTP竞争核苷酸链延长位点,并终止DNA片段的延伸。在4个试管中DNA链将会分别在A、C、G及T位置中止,并形成不同长度的DNA片段。这些片段随后可被电泳分开并显示出来。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这种测序方法需要引物和耐高温的DNA连接酶B电泳图谱中的箭头所指的DNA片段以鸟嘌呤结尾C测得未知DNA的序列为5-GATTCGAGCTGA-3DddN

14、TP与dNTP竞争的延长位点是核苷酸链的5末端第卷(非选择题共57分)三、非选择题:本部分包括5题,共计57分。20(11分)下图1表示某植物细胞的部分生理过程示意图,代表生理过程,图2表示该植物细胞CO2释放量随光照强度变化的曲线,S代表有机物量。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1中,过程的H产生于(具体场所),该植物细胞处于图2中A点时,产生ATP的部位是。(2)当植物细胞发生图1中的过程时,此时的光照强度可对应图2的段(填“0B”、“0D”或“BD”)。0D段内植物细胞光合作用有机物的净积累量为(用S1、S2、S3表示)。(3)若已知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最适温度为25和30,当环境温度由25升

15、高到30时,图2中B点的变化情况是。(4)某多肉植物在正常条件和长期干旱条件下(白天气孔关闭、晚上气孔开放)光合作用途径不同,如图3所示。图4表示该植物叶肉细胞CO2吸收速率的日变化情况。干旱条件下,该植物在白天会关闭气孔,主要是为了防止,在正常条件下,若上午11时突然增加环境中CO2浓度,则短时间内该植物叶肉细胞中C5含量会。在长期干旱条件下,图4中04时无光照,但该植物叶肉细胞的CO2吸收速率大于0,该时段内吸收的CO2能否被直接用来合成(CH2O)?(填“能”或“不能”),原因是。请结合图甲CO2的变化途径分析,长期干旱条件下该植物在白天仍能正常进行光合作用的机制是。21(12分)为评估东北虎豹国家公园对东北虎和东北豹的承载能力,研究人员对其中的森林灌草层植物进行了调查。(1)东北虎、东北豹主要捕食马鹿、梅花鹿等大中型有蹄类动物,而这些动物主要以森林灌草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