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病句辨析的11个切入点

上传人:玩*** 文档编号:182808136 上传时间:2021-05-24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52.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病句辨析的11个切入点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高考病句辨析的11个切入点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高考病句辨析的11个切入点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考病句辨析的11个切入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病句辨析的11个切入点(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考病句辨析的11 个切入点:照着药方治病 句,一治一个准! 高考病句辨析的 11 个切入点 1.句首有介宾短语,审视是否缺主语 句首的介宾短语如 “ 通过.”、“ 经过.”、“ 在.中(下) ” 、“ 从.中” 等,一 般充当状语,表明原因、理由或时间或处所等,它后面没有主语时,就有可能是 缺了主语了。如1992 年全国高考第 4 题 D 项:“ 经过老主任再三解释,才使他 怒气逐渐平息,最后脸上勉强露出一丝笑容。” 句首的介宾短语 “ 经过老主任再三 解释” 充当句子的状语,后半句的“ 他” 用在使令动词 “ 使” 之后,也不能充当全句的 主语,全句缺主语。 2.谓语后的宾语部分较长,审视

2、是否缺宾语中心语 在一个句子中,如果宾语部分比较长,要特别注意是否缺宾语中心语。如2002 年高考第 6 题:“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科技知识的价值日益显现,人类已进入 知识产权的归属和利益的分成,并已开始向科技工作者身上倾斜。” 句中“ 知识产 权的归属和利益的分成 ” 是谓语 “ 进入” 的宾语部分,稍加分析即可发现: “ 进入 归属分成” 不能搭配,“ 进入” 应与“ 阶段” 搭配,所以“ 知识产权的归属和利益的 分成” 只是残缺的宾语中心语 “ 阶段” 的限制成分。(注:该句错误不止一处) 3.句子成分齐全、搭配合理,审视是否合乎逻辑 如果一个句子成分齐全, 搭配合理的话, 就要想到检

3、查它是否合乎逻辑,因为这 时语法知识是帮不上忙的。如1995 年高考第 6 题:“ 在古代,这类音乐作品只 有文字记载,没有乐谱资料,既无法演奏,也无法演唱。” 对这道题,用语法知 识是检查不出毛病的,我们只有审视它的逻辑。据该句表述,似乎“ 在古代这类 音乐作品既无法演奏,也无法演唱” ,这显然是不符逻辑的,既无法演奏又无法 演唱的东西怎能说是音乐作品呢? 4.句中有并列结构,审视其各项能否并列,能否与相关的词语搭配 (一)不合逻辑。 并列结构, 并列的各项不能有意义上的交叉、范围上的包含与被包含, 否则会引 起矛盾。如 2000 年高考第 5 题 B 项:“ 我们报刊、杂志、电视和一切出版

4、物, 更有责任作出表率,杜绝用字不规范的现象,增强使用语言文字的规范意识。” 句中的 “ 报刊” 、“ 杂志” 、 “ 一切出版物 ” 不能并列,因为 “ 报刊” 包括了“ 杂志” ,而 “ 一 切出版物 ” 又 包括了 “ 报刊 ” 。 (二)搭配不当 并列结构的各项, 在句中充当同一成分。 如果充当主语, 就要考虑平列的每一项 是否能与共同的谓语搭配; 如果充当谓语, 就要考虑平列的每一项是否都能与共 同的主语和宾语搭配。如1999 年全国高考题第5 题 A 项:“ 今年春节期间,这 个市的 210 辆消防车、3000 多名消防官兵放弃休假, 始终坚守在各自的岗位上。 ” 句中的 “ 消防

5、车、消防官兵 ” 是平列短语, 在句中充当主语, 它们的共同谓语是 “ 放 弃” ,可以说 “ 消防官兵放弃休假 ” ,但不能说 “ 消防车放弃休假 ” 。 (三)表意不明 表意不明,就是句子表达的意思不清楚,不明了。主要表现有两种:一是指代 不明,常常表现在代词(包括人称代词和指示代词)指代的对象不明确;二是歧 义,即一句话有多种解释, 给读者造成理解上的迷惑或误解,特别是歧义现象比 较复杂,歧义产生的原因有用词、语音、结构、停顿等方面的原因。综观历年各 地高考表意不明病句题,其所选的病句错误类型都是十分“ 典范” 的,虽然通过各 种措施增加迷惑性,但总体来说,其“ 病征” 是十分突出的,而

6、且也有一些规律可 寻。 (四)语序不当 5.定语或状语复杂,审视其能否与中心语搭配、排序是否恰当 (一)能否与中心语搭配 如 1991 年“ 三南” 高考第 4 题 A 项:“ 我们要下大决心,花大力气,争取在本世纪 末把我国的教育事业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句中的 “ 把我国的教育事业 ” 作谓语 “ 达 到” 的状语, “ 达到” 不是表处置的动词, “ 把.事业” 与“ 达到” 不搭配,可将 “ 把” 改 为“ 使” 。 (二)排序是否恰当 多项定语的排序顺序一般是:表所属的名词、代词(表示“ 谁的” );指示代 词或数量短语(表示 “ 哪一个” 或“ 多少” );动词或动词短语(表示“

7、怎样的 ” ); 形容词或形容词短语(表示“ 什么样的 ” );表示性质或性别的名词(表示“ 什 么” )。多项状语的排序顺序一般是:条件;时间;处所;语气;范 围或否定;程度;情态;对象。当试题中的定语或状语不止一个层次时, 就应该考虑其排序是否恰当。如1998 年高考第 5 题 D 项:“ 局长嘱咐几个学校 的领导,新学期的工作一定要有新的起色。 ” 句中的 “ 几个学校 ” 充当“ 领导 ” 的定语, “ 几个” 表数量, “ 学校” 表领属,按多项定语的排列规律,表领属的定语应放在表 数量的定语之前,即 “ 学校的几个领导 ” 。由于多项定语排列不当,句子产生了歧 义。 6.句中有肯定

8、与否定(或正面与反面)相叠的短语(如能否、优劣、好坏等), 审视是否需要配套使用类似的短语 请看 1995 年上海高考试题第3 题 A 项:“ 机器质量的好坏是保证生产安全的一 个重要条件。 ” 前半句中的 “ 好坏” 是正面与反面相叠的短语,而后面的“ 是保证生 产安全的一个重要条件” 只是从肯定这一角度讲,没有从否定的角度讲。这个句 子应改为: “ 机器质量的好坏是能否保证生产安全的一个重要条件。” 7.如果是否定句或反问句,审视否定是不是恰当 汉语语法上有如下规律: 单重否定句表示否定的意思, 双重否定句表示肯定的意 思;肯定句式的反问句表达否定的意思(因为反问格式相当于一重否定),单重

9、 否定句的反问句表达肯定的意思,双重否定式的反问句表达否定的意思。当一个 句子既是否定句又是反问句时,尤其要谨慎辨析。如1998 年全国高考试题第6 题 B 项:“ 雷锋精神当然要赋予它新的内涵,但谁又能否认现在就不需要学习雷 锋了呢? ” 后一个句子既是一个双重否定句(“ 否认.不” 是双重否定),又是一 个反问句( “ 谁又能 .呢” ),因为双重否定式的反问句表达否定的意思,所以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 “ 不需要学习雷锋了 ” 。显然该句否定不当。 8.句中有表数量或程度的词语,审视它是否与其他词语矛盾 请看 1992 年全国高考试题第 12 题甲项: “ 经过刻苦努力,期末考试,他六门功

10、课平均都在 90 分以上。 ” 句中的 “ 都” 是范围副词,用来总括前面提到的各项,但 前面的 “ 平均” 只能有一个数, 故“ 都” 与“ 平均” 矛盾。句末的 “90 分以上 ” 是约数,也 与前面的 “ 平均” 矛盾。 9.句子初读感觉特别别扭,审视是否句式杂糅 在表达一个意思时, 说法可能不止一种。 如果在表达一个意思时, 不是选择一种 说法而是把两种说法糅在一起,这样就很容易造成结构混乱,不伦不类。 这样的 句子读起来会很别扭,如2002 年全国高考第 6 题 B 项“ 本栏目将各地电视台选 送的歌舞曲艺、风情民俗、文化娱乐和体育活动等方面的节目,加以重新编排、 组合和润色,进行的

11、在创作。” 这句话读起来很别扭的原因就是将“ 本栏目是将各 地电视台 .进行的再创作 ” 和“ 本栏目将各地电视台 .进行了再创作 ” 两种说法 杂糅到了一起,造成了结构混乱。 10.句中有敬辞谦辞,审视是否用错对象 现代汉语中, 用“ 光临” 称宾客到来, 用“ 惠临” 指对方来到自己这里, 用“ 惠赠” 指对 方赠予(财物),用 “ 令尊” 、“ 令堂” 称对方的父亲母亲。这些都是敬辞,适用于 对对方,不能用于自己。另外用 “ 寒舍” 对人称自己的家,用 “ 家父” 、“ 家母” 对人谦 称自己的父亲母亲, 用“ 犬子” 和“ 小女” 对人称自己的儿子和女儿。 这些都是谦称, 只用于自称。

12、 11.如果是复句,可作如下五方面的审视 (一)关联词是否需要 (二)关联词的位置 当前后两个分句的主语相同时, 第一个分句的关联词就放在主语后面;当前后两 个分句主语不同时, 两个分句关联词均放在句首,否则,就会因关联词位置不当 而影响表达。如1988 年广东省高考试题D 项:“ 不但他能够领会马克思主义有 关理论的精神实质,而且能够用这些理论来指导自己的工作。” 句中的主语 “ 他” 是两个分句陈述的对象,关联词“ 不但” 应放在 “ 他” 的后面。 (三)关联词语搭配 请看 1992 年全国高考第 4 题 C 项:“ 无论干部和群众,毫无例外都必须遵守社 会主义法制。 ” 句中的关联词

13、“ 无论” 不与表并列的 “ 和” 配套,而与表选择的 “ 还是” 配套,组成“ 无论.还是(或).都.”的结构形式,表示条件不同而结论 (结 果)一样。(注:本句错误不止一处) (四)两个分句的句序是否恰当 请看 1997 年上海高考题: “. 许多传世杰作不仅是人类艺术宝库的珍品,而且 是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 这是个递进复句。递进复句后一个的范围应比前一个 分句进一层(即扩大),但句中“ 人类” 的范围比 “ 中华民族 ” 大,应将之改为: “. 许多传世杰作不仅是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而且是人类艺术宝库的珍品。” (五)分句较多,审视是否中途偷换主语而使句意不明 请看 2000 年全国高考第 5 题 D 项:“ 这家工厂虽然规模不大,但曾两次荣获省 科学大会奖,三次被授予省优质产品称号,产品远销全国各地和东南亚地区。” 这个复句共有 4 个分句。前两个分句的主语是“ 这家工厂 ” ,表意明确。第三个分 句没有主语,是承前省略,由“ 这家工厂 ” 作主语吗?显然不能,因为“ 这家工厂 ” 不能“ 授予省优质产品称号 ” 。仔细审视全句可知,“ 三次授予省优质产品称号” 的 只能是这家工厂生产的某一种或几种“ 产品” 。这个句子犯了偷换主语的毛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心得体会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