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高考-数学常考题型的精选汇总(必修五)

上传人:玩*** 文档编号:182808106 上传时间:2021-05-24 格式:PDF 页数:21 大小:182.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备战高考-数学常考题型的精选汇总(必修五)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备战高考-数学常考题型的精选汇总(必修五)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备战高考-数学常考题型的精选汇总(必修五)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备战高考-数学常考题型的精选汇总(必修五)》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备战高考-数学常考题型的精选汇总(必修五)(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备战高考 -数学常考题型的精选汇总(必修五) 对高三理科来说,必修五是高考的必考内容,它不仅要考查基础知识点,而且还要考查解题方法和解题思路 的问题。 同学们在复习过程中,一定要明白什么是重要,什么是难点, 什么是常考知识点。对重难点要了如指掌, 能做到有的放矢。同学们不仅要掌握课本上的知识点,更重要的要对知识点理解的有深度,对经典题型或高考常 考题型掌握到相当熟练的程度。人们常说, 只有你多于一桶水的能力,在考试过程中才能发挥出一桶水的水平来, 否则,基本不可能考出相对理想的成绩来。 必修五主要包括三大部分内容:解三角形、数列、不等式。高考具体要考查那些内容呢?这是我们师生共同 研究的问题。

2、虽然高考题不能面面俱到,但是我们在复习的时候,一定要不留死角,对常考题型的知识点和方法 能倒背如流。下面具体对必修五常考的型作一分解: 解三角形 解三角形是高考的必考知识点,每年都有考题,一般考查分数为5-12 分。考查的时候,可能 是选择题、填空题,或解答题,有时单独考查,有时会与三角函数,平面向量等知识点进行综合考 查,难度一般不是很大,如果出解答题,一般是第17 题,属于拿分题。 知识点: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和三角形的面积的公式。 正弦定理:R C c B b A a 2 sinsinsin (R为ABC的外接圆半径 ) 余弦定理:Cabcbacos2 222 ,Bacbcacos2 22

3、2 ,Abcacbcos2 222 (变形后)C ab cba cos 2 222 ,B ac bca cos 2 222 ,A cb abc cos 2 222 三角形的面积的公式:AbcBacCabS ABCsin 2 1 sin 2 1 sin 2 1 。 知识点分解: (1)两边一角,求另外两角一边,可以用正弦定理,也可以用余弦定理,特别注意两种三角形的情况。 (2)两角一边,求另外一角和两边,肯定是正弦定理。 (3)等式两边都有边或通过转化等式两边都有边,用正弦定理。 (4)知道三边的关系用余弦定理。 (5)求三角形的面积,或和向量结合用向量的余弦公式。 (6)正余弦定理与其他知识的

4、综合。 必须具备的知识点: 三角函数的定义、同角三角函数、诱导公式和三角恒等变换。 可能综合的知识点: 三角函数以及正余弦定理的模块内部综合;和与数列的综合、 与平面向量的综 合、以及与基本不等式的综合。 解三角形常考的题型有: 考点一 正弦定理的应用 例: 在ABC中,60,10,15Aba,则Bcos 答案: 6 3 知识点:正弦定理和三角同角关系 思路:(方法不唯一)利用正弦定理先求出Bsin,然后利用同角三角函数的关系可求出Bcos。 考点二 余弦定理的应用 例: 在ABC 中,已知32a,26c,60B,求b的值 答案:22b 知识点:余弦定理 思路: 直接利用余弦定理Bacbcac

5、os2 222 ,即可求出b的值。 考点三 正、余弦定理的混合应用 例: 设ABC的内角,A B C所对边的长分别为, ,a b c。若2bca,则3sin5sin,AB则角C_. 答案: 3 2 知识点:正余弦定理 思路:(方法不唯一)先通过正弦定理求出三边的关系,然后再用余弦定理求角C。 考点四 三角形的面积问题 例: 在ABC中,角CBA、所对应的边分别为cba、,若BCA2,且,3, 1 ba求 ABC S的值 答案: 2 3 知识点:三角形的面积 思路: 先求出B,然后由三角形面积公式即可。 考点五 最值问题 例: 在ABC中, 60 ,3BAC o ,则2ABBC的最大值为 答案:

6、72 知识点:正弦定理和三角恒等变换 思路:(方法不唯一)先利用正弦定理,然后利用恒等变换,转化为正弦函数,求正弦函数的值域问题。 考点六 三角形形状的判断 例: 已知ABC中,BbAacoscos,判断三角形的形状 答案: 等腰三角形或直角三角形 知识点:正弦定理和二倍角公式 思路: 先由正弦定理化解,然后利用二倍角公式讨论即可。 考点七 三角形个数的判断 例: 在 ABC中,角CBA、 所对应的边分别为cba、,若 30A,且,3, 1 ba求c的值 答案: 1 或 2 知识点:正余弦定理 思路: 分类讨论60B或120B两种情况。 考点八 基本不等式在解三角形上的应用 例: 在ABC中,

7、角CBA、所对应的边分别为cba、,若2, 4 ba,求ABC的面积的最大值。 答案:12 知识点:三角形面积公式、余弦定理和基本不等式 思路: 先利用三角形面积公式,然后用余弦定理,最后基本不等式求最值。 例: 设ABC的内角ABC, ,所对的边长分别为abc, ,且 3 coscos 5 aBbAc,求tan()AB的最大 值。 答案: 3 4 知识点:正弦定理、正切差公式和基本不等式 思路: 先通过正弦定理,得到 BAtan4tan ,然后正切差公式,最后应用基本不等式。 考点九 平面向量在解三角形上的应用 例: 在ABC中,6,AC AB uuu r uu u r ABC的面积3 3,

8、求A 答案: 3 知识点:三角形面积公式和平面向量中的余弦公式 思路: 先利用三角形面积公式,然后平面向量中的余弦公式即可。 例:在ABC中,边c所对的角为C, 向量) 2 sin, 2 (cos), 2 sin, 2 (cos CC n CC m, 且向量 m与n的夹角是 3 。 求角C的大小 答案: 3 C 知识点:向量中的坐标运算和余弦公式 思路: 先利用向量的坐标运算和余弦公式转化,然后求解。 考点十 数列在解三角形上的应用 例: 设ABC的内角ABC, ,所对的边长分别为abc, ,若abc, ,依次成等比数列,角B的取值范围 . 答案: 3 ,0( 知识点:余弦定理、等比数列和基本

9、不等式 思路: 先用等比数列,然后余弦定理,最后用基本不等式求最值。 考点十一解三角形的实际应用 例:如图,DCBA、都在同一个与水平面垂直的平面内,DB、为两岛上 的两座灯塔的塔顶。测量船于水面A处测得B点和D点的仰角分别为75, 30,于水面C处测得B点和D点的仰角均为60,kmAC1.0。试探究图中DB、间距离与另外哪两点 间距离相等,然后求DB、的距离(计算结果精确到km01.0,414.12,449.26) 答案: 0.33km 知识点:正弦定理和三角形的相关知识 思路: 先通过三角形的相关知识进行转化,然后利用正弦定理就可以求出长度。 考点十二解三角形的综合题型 例: 已知, ,a

10、 b c分别为ABC三个内角,A B C的对边,cos3 sin0aCaCbc (1)求A(2)若2a,ABC的面积为3;求,b c。 答案: (1)60A(2)2bc 知识点:正余弦定理、三角形面积公式、三角恒等变换和诱导公式 思路:(1)先通过正弦定理和诱导公式转化,转化完之后,利用三角恒等变换求出A。 (2)利用角A,再通过余弦定理,就可以求出,b c的值。 数列 数列是高考的必考知识点,每年都有考题,一般考查分数为10-17分。考查的时候,可能是 选择题、填空题,或解答题,有时单独考查,有时会与不等式,函数等知识点进行综合考查。以前 考题比较难一些,现在多数比较简单,但是常用的方法还是

11、比较经典的。 知识点:数列的递推公式,数列的求通项公式,数列的求和,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 知识点分解: (1)递推公式:建立前n项和 n S和 n a的关系。 (2)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公式、性质、等差中项以及前n项和 n S 等问题。 (3)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公式、性质、等比中项以及前n项和 n S等问题。 (4)数列求通项公式的几种方法。 (5)数列求和的几种方法。 (6)数列的综合问题 必须具备的知识点: 函数、导数、不等式,平面向量、三角函数等相关知识。 可能综合的知识点: 数列的内部综合、与三角函数的综合、与导数的综合、以及与不等式的综合。 数列的常见题型: 考点一 n S和 n a

12、的关系 1 2 1 1 na nSS a nn n 例: 数列 n a的前n项和为, n S已知 2 nSn,求 8 a的值,以及数列 n a的表达式。 答案:15 8 a,12nan 知识点:递推公式 思路: 已知项数 n,求具体值;未知项数n,求表达式。 考点二 等差数列 1 等差数列的公差和通项公式 dnaan)1(1, (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知三求一;如果已知da , 1 ,那么求的是数列 n a的通项公式) dmnaa mn )((等差数列通项公式的变形公式) 例: 已知等差数列 n a中,3, 1 31 aa,求数列的公差d以及数列 n a的通项公式; 答案:2d,nan23 知识

13、点:等差的公差和通项公式 思路: 利用数列的通项公式先求出公差d,然后求数列 n a的通项公式。 2 等差数列的性质 qpmn(都是正整数) , qpmn aaaa,qpn2(都是正整数) , qpn aaa2, n a是 p a和 q a 的等差中项。 例: 已知等差数列 n a中,7, 1 95 aa,求 131 aa以及 7 a的值 答案:6 131 aa,3 7 a 知识点:等差数列的性质 思路: 等差数列的性质和等差中项可得到。 3 等差数列的求和 2 )1( )( 2 11 dnn naaa n S nn (知三求一,如果已知da , 1 ,那么求的是 n S的表达式) , 2 1

14、nn naS(n为奇数)或 mm amS)12( )12( 。 例: 设等差数列 n a的前n项和为 n S,若 36 324SS,则 9 S的值 答案: 63 知识点:等差数列的求和 思路:(方法不唯一)通过等差数列前n项和为 n S,先求出 1 a和d,然后再利用等差数列前n项和,求 9 S。 4 等差数列求和中的最值问题 n d an ddnn naSn) 2 ( 22 )1( 1 2 1 类似于二次函数,当0d时, n S有最小值; 当0d时, n S有最大值。 例: 设等差数列 n a的前 n 项和为 n S,已知2,9 3 da,求 n S中的最大值 答案:49. 知识点:等差数列

15、的和或二次函数的知识 思路: 先利用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 n S表达式,然后利用二次函数的知识求最大值。 例: 设等差数列 n a的前 n 项和为 n S,已知2,9 3 da,求 n S中的最小值 答案: -36 知识点:等差数列的和或二次函数的知识 思路: 先利用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 n S表达式,然后利用二次函数的知识求最小值 5 等差数列的证明 daa nn1 (等差数列的定义表达式) 例: 设数列 n a的前 n 项和为 n S,109,10 11nn Saa,求证:lg n a是等差数列。 答案: 首项为 1,公差也为1 的等差数列 知识点:对数函数的知识和等差数列 思路: 先求出1l

16、g 1 a,然后利用等差数列的定义表达式daa nn1 ,证明等差数列。 6 已知等差数列 n a中,,0,16 6473 aaaa求数列 n a前 n 项和 n S。 答案:nnSn9 2 或nnSn9 2 知识点:解方程和等差数列的和 思路: 先利用等差数列的知识求出首项和公差,然后再求前n 项和 n S 考点三 等比数列 1 等比数列的公比和通项公式 )0( 1 1 qqaa n n (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知三求一;如果已知qa , 1 ,那么求的是数列 n a的通项公式) mn mn n q a a (等比数列通项公式的变形公式) 例: 已知等比数列 n a中,8,2 31 aa,求等比数列的公比q和数列 n a的通项公式; 答案:2q, n n a)2( 知识点:等比数列的公比和通项公式 思路: 利用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即可求出。 2等比数列的性质 qpmn(都是正整数) , qpmn aaaa,qpn2(都是正整数) , qpn aaa 2 , n a是 p a和 q a的等 比中项。 例: 设等比数列 n a,已知18 93 aa,求 6 a值 答案:23 知识点:等比中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心得体会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