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参与我奉献》第2课时《服务社区参与公益》说课稿道德与法治

上传人:凝妆 文档编号:182721187 上传时间:2021-05-2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参与我奉献》第2课时《服务社区参与公益》说课稿道德与法治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我参与我奉献》第2课时《服务社区参与公益》说课稿道德与法治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我参与我奉献》第2课时《服务社区参与公益》说课稿道德与法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参与我奉献》第2课时《服务社区参与公益》说课稿道德与法治(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我参与我奉献第2课时服务社区参与公益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6课我参与我奉献第2课时服务社区参与公益。下面我将从说教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反思八个方面来对本课作具体阐述。1、 说教材 我参与 我奉献是第二单元公共生活靠大家中的第三课,本课编写依据是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中主题四我们的社区生活第 8 条体会社会对老年人和残疾人等弱势人群的关怀。对弱势人群有同情心和爱心,要有尊重和平等的观念,并愿意尽力帮助他们。积极参加力所能及的社会公益活;第 9 条了解在公共生活中

2、存在不同的社会群体,各种群体享有同等的公民权利,应相互尊重,平等事相待,不歧视,不抱有偏见。本课设置了四个部分的内容。第一部分友善相待,主要引导学生认识建设和谐美好的社会生活儒要平等友善,需要各方合力关爱、帮助弱势群体。第二部分文明有礼,主要培养学生的公共意识,帮助学生认识到个人是文明礼貌的践行者,也是和谐生活的受益者,明确构建和谐的公共生活,需要人人做到文明有礼。第三部分服务社区,让学生知道构建美好社区需要社区中的每个成员积极参与社区建设,主动承担社区事务,还需要社区成员相互帮助、相互支持,使社区生活更有品质、更有温度。第四部分参与公益,让学生认识到公益事业是凝聚人心、增强正能量的事业,体会

3、志愿者们无私奉献产生的积极影响,同时激发积极参与公益事业的愿望,将小善汇聚成大爱。2、 说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在参与公共生活的过程中积累了一些社会生活经验,形成了一定的自我认知体系,但是受年龄的限制,他们看待问题还比较片面,大多只关注到表面现象,很少去思考现象背后的价值问题,同时他们对于个人与社会、国家之间的关系还较为模糊。五年级的学生能够意识到要关爱与自己关系亲密的人,但对于与自己关系不密切、接触不多的人或陌生人,则缺乏友善相待的意识和情感。他们虽然知道文明有礼是个人文明素养的体现,但更多关注的是自身的利益与发展,对他人、对社区服务、对公共生活建设缺少必要的认识。因此需要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

4、生认识到作为一个公共生活参与者角色的责任,树立服务公共生活的意识。3、 说教学目标1.能够积极参与社区生活,主动承担社区事务。2.多种形式参与公益活动,有效的帮助需要救助的个人和群体,发挥公益的力量。3.初步树立公民的责任意识,培养无私的奉献精神。4、 说教学重难点重点:愿意服务社会生活,有责任感、有担当。难点:树立公民的责任意识,具有无私的奉献精神。五、说教法学法1.教法:启发式和讲授式相结合、小组合作探究法、游戏法、情境法。2.学法:自主学习探究、亲身实践法六、说教学过程第一个环节:新课导入导入活动一:我们都希望自己生活的社区是一个和谐有温暖的社区,这样的人人向往的和谐社区是需要社区所有人

5、的参与和努力才能达到。1. 播放视频最美志愿服务社区。2. 看了视频有什么感受?【设计意图】观看视频学生发现是因为社区里的每个人都是在为社区服务才成为了最美社区。第二个环节:新课学习活动二:社区是我家共同维护它社区是我们的家园,需要我们共同维护,(39页活动园)一位居民认为邻里公约就是个“紧箍咒”,你认同他的说法吗?说说你的理由。师:邻里公约是为解决邻里沟通和社区冷漠等诸多问题而诞生的,这不是一份约束,更像是一个美好约定。【设计意图】通过辨析培养孩子对事情的判断能力。活动三:社区是我家,建设靠大家1.相关链接农村社区。阅读39页。说说农村社区跟城市社区相比有什么不同?2.师:社区的成员既是社区

6、的受益者,也是社区秩序的建设者。我们每个人都要积极参与社区生活建设,为营造良好的社区环境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阅读书中40页绘图。3.与同伴分享你参与社区建设的活动和感受!还没有参加社区活动的同学听了别人的介绍,也一定非常想参加社区建设,说一说你能做哪些事情。4.阅读角社区是我家,建设靠大家。感受文中社区的人的做法。【设计意图】理解农村社区和城市社区的区别。看书中案例回忆自己的的经历与同学分享经验。活动四:志愿者在行动中华民族历来就有扶危济困、乐善好施的传统美德。公益事业是凝聚人心、增强正能量的事业。参与公益事业能为身处困境的人雪中送炭,也能为低于突发灾害汇聚帮扶力量。1.故事爸爸的爱心车。2.

7、有人说:“公益活动离不开热心的志愿者。”你是如何理解的?3.出示志愿者概念。4.师:参与公益活动,做志愿者有很多方式和途径。只要我们有心随时都可以加入到志愿者的大军中来。如:为灾区捐款、资助贫困学生、帮助困难家庭、业余时间照顾孤寡老人、参与保护环境行动。【设计意图】教师介绍参加公益活动的途径,启发孩子参与公益活动。活动五:公益力量大1.阅读书中故事公益的力量。2.小娟的故事带给我们什么启示?3.小组合作制作事例卡。分组收集公益改变人、改变环境的事例,并制作事例卡。4.从实例中提炼出你的观点,表达出你的感受,与同学分享。5.师:滴水成河,当我们每个人微小的的公益力量积小成大时,就能有效的帮助需要

8、救助的个人和群体,让我们坚持“日行一善”,从小事做起,发挥公益的力量。【设计意图】分享案例,相互学习经验。得出结论。教师概括总结,调动学生做善事的积极性。第三个环节:拓展总结拓展活动:1.阅读角慈善要用“心”衡量,你是如何理解田家炳爷爷所说的“有心的慈善”? 2.课后活动:发起“日行一善”活动,期末评出班级“爱心小天使”。【设计意图】做善事不能嘴上说,要延伸到课后的生活当中用实际行动证明。师小结:服务社会不分大事小事,只要是有爱的公益行动,再小的力量也会因为积累而变得强大。因为生活中的小小善举最终可以汇聚成社会生中的浓浓大爱。7、 说板书第六课 我参与 我奉献服务社区 参与公益共同维护 志愿者

9、行动共同建设 公益力量大8、 说教学反思道德与法治课程作为一门促进学生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活动是其教和学的基本形式,而活动教学是一种灵活的、多变的、多样的教学模式,能够充分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促进教学效果的提升。在本课的教学中,教师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选择不同的活动方式,使学生的能力在活动教学中得以提升和发展。本课在活动化教学的过程中,如果能充分考虑到五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课前布置一些相关的调在访问活动,让学生了解身边的文明礼仪、社区服务现状等,可以使课堂的一些教学活动展开得更加贴切、生动,更有成效;课后如果能设计几个行为实践的表格进行跟踪,可以更有效地了解课堂的教学效果。以上就是我说课的全部内容,谢谢大家的聆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