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工矿企业的发展

上传人:资****亨 文档编号:182720192 上传时间:2021-05-20 格式:PPT 页数:28 大小:9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近代工矿企业的发展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近代工矿企业的发展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近代工矿企业的发展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近代工矿企业的发展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近代工矿企业的发展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近代工矿企业的发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近代工矿企业的发展(2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选ppt,1,二、近代中国工矿企业 1、手工业发展趋势 (1)向机器工业转变的手工业。 国内外生产技术的进步和近代机器工厂的实践,在生产工具、经营管理等方面为手工业发展提供示范作用。一部分传统手工业作坊直接引进新式机器,成为近代机器工业。 (2)趋向没落的手工业。 一些手工业行业无力抗拒洋货的竞争,生产急剧萎缩,终于销声匿迹。纺织、榨油、冶铁、制糖、蜡烛、染料等手工业,精选ppt,2,(3)延续于传统轨道的手工业行业 一些既不于西方机器制造工业产品争斗市场,又未与国际市场发生联系的传统手工业,大多仍沿着传统轨道运行。 (4) 我国手工业发展特点: 机器工业出现后,在社会结构中扮演的角色越来越

2、重要,但手工业生产的重要性却丝毫没有减少,相反,工场手工业、包买主制手工业、小商品生产城镇手工业以及相当家庭内副业的农民家庭手工业,即使比重有下降的趋势,在社会经济中仍占据统治地位。,精选ppt,3,1920年和1933年手工业产值和工业产值,见下表: 年份 1920 1933 工业产值 5503456 6539613 手工业产值 4620586 4353437 比重 8396% 6657% 机器工业产值88287 2186176 比重 1604% 3343% 20世纪20年代后,从事机器工业的劳动者大约350万人,与此同时,从事手工业的人数则有1750万人,是前者的5倍。,精选ppt,4,这

3、种机器工业与传统的手工业生产并存的状态,主要源于中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 首先,区域间不平衡。一方面通商口岸、沿海沿江城市与边远内地的差异。与南部和东南部沿海地区相比,边远内地的经济发展简直落后一个时代。,精选ppt,5,其次,行业间不平衡。一些行业已经开始向机器生产过渡,另一些行业滞留在后;一些行业中已经出现近代工厂,另一些行业则仍沿着传统生产方式。在同一地区,缫丝机械化程度及对小手工业劳动的取代率,往往比丝织业高。 再次,更值得重视是正在同一地区、同一行业内部,机器工业与传统手工业共荣的行业内部的不平衡。,精选ppt,6,历史意义: 传统手工业与机器工业同时并存,一方面反映这个时期机制产品

4、取代手工产品、机器工业排挤手工工业的不同结果, 另一方面也表明中国手工业不同的发展方向:一部分沿着上行的路线发展,由传统手工业进化为机器工业,一部分则沿着平行的轨道运行,继承了传统的生产方式和经营特点。 两者之间关系,即是互相对立,时时发生此消彼长的演变,同时又互相依存,在某种程度上形成互补的格局。这些互补性质决定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机器工业和传统手工业会长期共存。,精选ppt,7,2、近代中国工业化思想 魏源修正了传统的“重本抑末”论,提出了“缓本急标”论。 马建忠、薛福成、郑观应等提出了重商主义思想。重商主义思想的产生,标志着中国工业化思想的初步形成;“以商立国”主张的提出,预示着新的工业

5、化思想与传统的经济思想正在决裂。,精选ppt,8,康有为、梁启超等 明确提出了“以工立国”的工业化思想。康有为述了中国工业化的必要性 ;提出了中国实现工业化的主张,“移易民心,去愚尚智,弃守旧,尚日新,定为工国,而讲求物质”。 梁启超认为中国“他日必以工立国”,鲜明地提出了工业化的思想主题。,精选ppt,9,张謇提出了“实业救国”论 ,提出“棉铁主义”, 张謇提出的“棉铁主义”,成为实现工业化的又一个战略。 孙中山提出了“民生主义”的工业化思想体系。 (1)工业化内涵 。以机器生产代替手工操作的工业革命 ; (2)“民生主义”的工业化纲领 。“平均地权” 和“节制资本” 。 (3)工业化的政治

6、前提 。通过政治革命,排除封建主义、帝国主义统治对中国工业化的阻碍。,精选ppt,10,3、工矿企业的发展 (1)发展过程: 1) 19世纪60年代外国人为了贸易和航运的需要,先后在广州、上海等地开办船舶修造厂,修理和制造配备蒸汽机动力的轮船。这是外资在中国最早经营的近代企业。 此后,砖茶制造业、铁工、炼钢、印刷、榨油等行业都有外资建立的新式企业。,精选ppt,11,1845年到1895年外国资本在中国设立的工厂至少有100多家。美商7家,俄、法、德商开办33家。这些工业分五类,即航运、船舶修造业、各种加工业、轻工业、租借开办的公用事业。外资投资资本为14245万美元。,精选ppt,12,2)

7、近代中国工业化的启动的真正动力还是来自洋务运动的“富国强兵”的工业企业,这是中国走向工业化道路的标志。 洋务运动主要以军事工业为发端。19世纪70-90年代洋务派还创办民用企业20多个,如轮船招商局、开平煤矿、天津电报总局、上海机器织布局、汉阳铁厂等。,精选ppt,13,洋务派创办的支持的民用企业涉及到航运、采矿、电信、铁路、纺织、冶铁等部门。1894年民用资本总额为3961元,加上军事工业资本总额1071万元,合计达5032万元,占当时中国工业资本总数6749万元的74%。 3)19世纪70-80年代,中国在国内掀起了一个私人办厂的高潮,行业涉及机器工业、民间采矿业、面粉业、火柴、造纸和印刷

8、等。 三个特点:,精选ppt,14,(a)早期的商办新式工业,主要是官僚、买办、商人等三部分组成的,此外还有少量的地主、手工业作坊主和归国华侨等,大部分投资较少,规模小,无法与外资在华企业和洋务派企业相提并论。 1872-1894年商办、官办或官商合办及中外合办的企业中,资本在1万元以上74家,平均资本为88970元,19家官办或官商合办企业中,资本有16203098元,平均为852794元,为商办的9倍。 (b)大部分买办商人的资本以房地产和商业流通等旧式产业,只有小部分资本投入到近代工业。,精选ppt,15,(c)中国近代机器工业产生有其独特的道路。开始是发生机器工业,再发展民用工业。而中

9、国民用工业发生一开始面临着外国资本和自给自足的家庭手工业的竞争。,精选ppt,16,4)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由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出现,中国民营工业进入一个短暂的发展繁荣时期。 1912-1927年被批准的工商企业1627个,平均每年1028家。从注册资本来看,企业主要集中在纺织、矿业、化工、机械、电力、航运、火柴、医药及农、林、牧、副、渔等。,精选ppt,17,特点: 第一,发展最快、幅度最大的是轻工业,纺织和面粉是当时民族工业两大支柱。虽然,民族资本积累增加,逐渐向重工业领域投资,但是,民族资本在重工业领域占据的比重少。重工业主要是政府投资和外资企业投资,尤其是外资企业在重工业领域所占比重大

10、; 第二,大小企业并举,以中小企业为主,技术落后,竞争力低;,精选ppt,18,第三,随着资金集中的大企业发展,企业集团出现。如荣氏三新企业集团(无锡)、郭氏永安系统企业集团、周学熙的华北集团等; 第四,由于民族资本力量的软弱和利润追求,中国民族工业,特别是大企业集团依靠大量举债来开办和维持经营,负债经营严重。,精选ppt,19,5)抗战前南京政府工矿业发展。 棉纺织业:1927年全国华裔纱厂达119家,纱锭369万枚;1930年增加到130家,纱锭450万枚。1932-1935年受世界经济危机影响,华资纱厂机纱有所减少,纱厂织机产量有所下降。1936年棉纺织业明显回升,机织工业的布机数和产布

11、量达到近代最高峰。 缫丝业是国内工业发展另一个较快行业。1927-1930年中国出现了缫丝工业发展高潮,主要集中在上海、无锡和广东三地。1930-1936年缫丝业急剧下降。,精选ppt,20,化学工业在1928-1937年发展较快,其中,天津的永利制碱公司的范旭东和创办上海的天厨味精的吴蕴初,号称当时“北范南吴”。 矿冶和军事工业。南京政府十分重视矿冶的发展,1928年建设委员会专理矿业企业的接管和创立。1930年颁布矿业法,对国营矿业作出广泛的规定。1935年资源委员会制定一项包括矿业在内的三年建设计划。为了应付可能发生的战争,南京政府十分重视军事工业。,精选ppt,21,机器工业在此时有较

12、快的发展,一批大型的企业建立了。1933年上海机器业中资本在1万元以上有114家,资本在10万元以上有19家。机器工业由原来从事修理和制造零部件为主,转向仿制一些技术要求不高,成本低,售价低的机器。,精选ppt,22,1914-1936年中国工矿业发展基本特点:第一,工业的发展改善中国经济结构。 工业和农业比重发生了变化,工业总产值所占比重1920年为49%,1936年占108%; 重轻工业之间也发生变化,中国轻工业进口1912年为547%,1936年为143%。重工业产品进口1920年为137%,1936年提高到47%。 从某种程度上讲,轻工业进口减少,说明中国轻工业获得了发展,中国重工业进

13、口增加说明,中国工业化水平提高。,精选ppt,23,第二,1914-1936年中国工业发展速度与世界工业发展相比应当说是比较快的。 第三,华商企业除兼并同行外,还进行各行业之间的投资,甚至产销营一体化的纵向联合和兼并发展起来。 第四,抗战前,中国近代工业发展速度较快,但具有地区不平衡性。 1937年国民党经济部统计,资本在1万元以上的工厂(不含东北)有3935家,创办资本380000万元。,精选ppt,24,但是整个工业布局极为不平衡,工厂大部分集中在沿海和长江中下游地区,关内70%集中在江苏、浙江、安徽。全国工厂总数60%在上海、武汉、无锡、广州、天津等5大城市。,精选ppt,25,6)战时

14、工矿业发展 沦陷区的部分工厂向内地搬迁。1939年内迁钢厂1家,纺织厂92家,机械厂168家,食品厂22家,电器厂28家,化学厂54家,文教用品厂31家,其他14家,共计410家。1940年增加到452家。 大后方工业发展呈现一个短暂的蓬勃发展的黄金时期。,精选ppt,26,4、近代中国工矿业发展基本态势 (一)近代工矿企业结构变化 (1)中国产业结构变动不大,依然是落后的农业国,还未能实现国家工业化。近代工矿交通运输业产值比重很低。 (2)外国资本在中国工矿企业中所占比重逐步下降。20世纪30年代中国资本超过外资占据主导地位;甲午战争前官僚资本在近代中国工矿业投资中占据主导地位,以后逐步下降,到抗战以后再度占据主导地位。,精选ppt,27,(3)近代中国工矿业结构,资本品工业生产比消费品工业生产发展速度快。消费品工业生产占工业生产比重逐步下降,资本品工业发展比重逐步上升。 (4)近代中国工业区域分布不平衡性,呈现一种畸形发展态势。,精选ppt,28,(二)近代中国工矿业的组织形式 1、 传统的企业组织和现代企业组织同时并存;家族制企业在中国所占的比重大,反映出中国工业发展始终未能脱离传统中国社会的特点。 2、中小企业发展速度较快,但是,企业之间互相兼并、联合趋势加强,形成了比较大的企业集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