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甘屈辱奋勇抗争》第1课时《虎门销烟》说课稿道德与法治

上传人:凝妆 文档编号:182721179 上传时间:2021-05-2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不甘屈辱奋勇抗争》第1课时《虎门销烟》说课稿道德与法治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不甘屈辱奋勇抗争》第1课时《虎门销烟》说课稿道德与法治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不甘屈辱奋勇抗争》第1课时《虎门销烟》说课稿道德与法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不甘屈辱奋勇抗争》第1课时《虎门销烟》说课稿道德与法治(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不甘屈辱奋勇抗争第1课时虎门销烟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7课不甘屈辱奋勇抗争第一课时虎门销烟。下面我将从说教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反思八个方面来对本课作具体阐述。1、 说教材 不甘屈辱奋勇抗争这一课是以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中主题五“我们的国家”第10点“知道近代我国遭受过列强的侵略以及中华民族的抗争史,景仰民族英雄和革命先辈,树立奋发图强的爱国志向”为教学目标,以近代中国屈辱史为切入点,设置了三个部分的教学内容。第一部分“虎门销烟”主要让学生了解英国侵略者,用鸦

2、片打开中国市场,民族英雄林则徐主张虎门销烟,进而引起英国侵略者发动鸦片战争,并迫使清政府签订了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的史实。引导学生明白,鸦片战争是中国百年屈辱史的开始,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 说学情分析五年级这一阶段是学生形成道德认识道德情感和道德判断能力的重要时期,学生对近代史是感兴趣的,他们可能通过影视、报刊、书籍等途径,对中国近代史中的一些事件和历史人物有一定的了解,但大多只是停留在比较肤浅的认识层面,他们虽然懂得通过资料获取信息,了解史实,但还不具备对历史进行探究和反思的能力。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通过引导学生了解人物故事、感悟爱国精神,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历

3、史,反思历史,并从中汲取爱国精神。3、 说教学目标1.知道鸦片战争的历史背景和过程,理解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危害。2.理解虎门销烟的历史意义,清楚南京条约是丧权辱国条约,感受香港的割让与回归的影响。3.学习在鸦片战争中民族英雄不甘屈辱、英勇抗争的爱国精神。4、 说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鸦片战争给中国带来的危害,面对屈辱任何中国人都要奋勇抗争。难点:理解鸦片战争给中国带来的危害,面对屈辱任何中国人都要奋勇抗争。五、说教法学法1.教法:启发式和讲授式相结合、小组合作探究法、游戏法、情境法。2.学法:自主学习探究、亲身实践法六、说教学过程第一个环节:新课导入同学们都知道我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中华民族创造

4、了辉煌灿烂的文化,为世界的发展与进步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可是到了封建社会的最后一个朝代,清朝末期,我们国家却逐渐衰败,甚至到了被外国列强侵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任人欺辱落后挨打的境地。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具体又是从什么时间什么事件开始的呢?(板书课题)【设计意图】引发学生思考原本强大文明的中华民族是如何沦为外国列强国家的殖民地,激发学习欲望。第二个环节:新课学习话题一:虎门销烟1.播放虎门销烟视频。课件图片人民英雄纪念碑浮雕烧鸦片。 2.思考:主张禁烟的清朝官员叫什么名字,想想他为什么主张禁烟?这次虎门销烟有什么意义?3.阅读44页活动园资料。4.汇报:从上边的资料中你得到了哪些信息?5.

5、如果鸦片长期泛滥下去,将会对中国造成哪些危害?6.那时候我们中国人在外国人口中有一个特别难听的代名词你们知道叫什么吗?(东亚病夫)7.师总结:鸦片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已经到了不禁烟不行的地步了,在一些主张禁烟的清朝官员中态度最坚决的就是林则徐。8.阅读相关链接林则徐。【设计意图】从资料中的数据加深理解鸦片的危害,为什么禁烟。进一步了解林则徐,感受林则徐身上爱国爱民的优秀品质。话题二:顽强抵抗走私鸦片受到中国的抵制,英国怎么能甘心,他们决定发动侵略战争,1840年6月,鸦片战争正式爆发。面对西方侵略者的坚船利炮,中国人民英勇无畏,进行了顽强的抵抗。1.课件鸦片战争博物馆图片。搜集关于鸦片战争

6、的资料2.阅读角誓与炮台共存亡。3.鸦片战争中,还有许多与侵略者抗争的历史故事和英雄人物,让我们来一起搜集相关资料。4.小组分享交流: 我了解到鸦片战争中的故事是: 我的感受是:5. 师:尽管官兵们如此顽强抵抗,不畏生死,牺牲了很多人,但是鸦片战争还是失败了,说一说是什么原因?【设计意图】交流资料,分享感受,学习英雄们的爱国精神。深层次的理解闭关锁国造成科技军事的落后是战争失败的背后原因。话题三:丧权辱国鸦片战争以清政府的妥协求和告终,战争来临时,真理是第一个牺牲品。 海约翰逊战争失败了,1842年,清政府同英国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中英南京条约,条约共有13项,书中列举4项, 47页图片。1.为什

7、么说中英南京条约是丧权辱国条约?2.条约中要求将中国的香港岛割让给英国。从此,中国领土主权的完整遭到破坏,开始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直到100多年后, 1982年9月,英国政府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开始就香港前途问题展开谈判。中英双方经过两年多达22轮的谈判,最终在1984年12月19日正式签署了中英联合声明,决定从1997年7月1日起,中国在香港成立特别行政区。 1997年6月30日午夜至7月1日凌晨,香港会议展览中心新翼灯火辉煌,举世瞩目的中英两国政府香港政权交接仪式在这里的五楼大会堂隆重举行。3.播放视频香港回归珍贵资料。4.看了视频有什么感受?5.同桌交流历史的昨天和今天给你留下了哪些

8、思考?【设计意图】感受香港回归的喜悦。体会国家在危难时和强大时的不同。第三个环节:拓展活动知识窗邓小平的伟大构想“一国两制”在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的不懈努力之下,香港回归祖国,百年的民族耻辱被洗刷,民族的神圣感情再次升华。在收复香港的问题上伟大领导人邓小平为了实现中国统一的目标而创造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一国两制”为早日完成祖国统一大业提供了政策保证,它为解决台湾、香港、澳门问题指明了方向。【设计意图】了解“一国两制”及香港回归的伟大意义。第四个环节:课堂小结虎门销烟壮举是振奋人心的!但鸦片战争失败后的灾难还远远没有截止,中英南京条约仅仅是个开始,中华儿女会甘愿一直承受屈辱吗?我们下节课继

9、续探讨了解。【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继续学习好奇心,初步树立荣辱观。7、 说板书 第七课 不甘屈辱 奋勇抗争8、 说教学反思道德与法治中历史题材的相关课程应如何挖掘其历史价值,拉近历史与学生的距离,让学生融入到历史当中,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是教师要突破的难题,教师主要通过以下二点实现:1. 创设情境,情感共鸣.近代历史离学生所处年代比较久远,学生对一些历史事件往往比较抽象模糊,为了让学生对久远的历史产生共鸣,化抽象为具体化模糊,为清晰教师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去体验,在合作探究中感悟。如学习“圆明园的诉说”时,教师让学生讲述圆明园昔日的辉煌,通过影片、文字进行感悟,再通过对比使学生感受到万园之园的伤痛。通过播放视频、图片,让学生痛斥列强的卑劣行径,为圆明园的遭遇感到激奋,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让他们从中感悟到落后就会挨打,自强不息才是立于不败之地的道理,有效突破的重难点。2. 交流探讨,以史为鉴。学习这段屈辱的历史,是为了以史为鉴,铭记历史,在对历史的深入思考中汲取智慧,更好地走向未来,本节课,学生通过小组交流的方式探讨:圆明园的遭遇是你想到了什么?到底要不要重建圆明园。通过交流探讨,学生明白历史是一面镜子,从历史中,我们能够更好的看清世界,参透生活,认识自己;历史也是一位智者,同历史对话,我们能够更好的认识过去,把握当下,面向未来。以上就是我说课的全部内容,谢谢大家的聆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