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高考物理模拟新题精选分类解析(第1期)专题12 力学实验

上传人:舍子 文档编号:182559 上传时间:2016-12-04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1.3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年高考物理模拟新题精选分类解析(第1期)专题12 力学实验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2013年高考物理模拟新题精选分类解析(第1期)专题12 力学实验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2013年高考物理模拟新题精选分类解析(第1期)专题12 力学实验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2013年高考物理模拟新题精选分类解析(第1期)专题12 力学实验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2013年高考物理模拟新题精选分类解析(第1期)专题12 力学实验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3年高考物理模拟新题精选分类解析(第1期)专题12 力学实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年高考物理模拟新题精选分类解析(第1期)专题12 力学实验(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2013 安徽江南十校摸底)右图是“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规律” 的实验中打出的一条纸带,已知交流电源的频率是 50带上每两个计数点间还有四个计时点未画出。(1)打 D 点时,小车的速度大小是 m/s;(2)如果小车系在纸带的 F 端,那么小车是做 直线运动(选填“ 匀加速” 或 “匀减速”) 。2 (2013 安徽江南十校摸底) (1)某实验中需要测量一根钢丝的直径(,为了得到尽可能精确的测量数据,应从实验室提供的米尺、螺旋测微器和游标卡尺(游标尺有 10 个等分刻度)中,选择 进行测量;(2)用螺旋测微器测量某工件的厚度,示数如图所示,则工件的厚度为 . (6 分)(2013 广西三校

2、联考)某同学在实验室分别用精度是 0.l 种卡尺测量同一物件的长度,测量情况如下图中甲、乙和丙所示。、 . (2013 衡水中学调研)如图所示是某同学在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实验中获得的一条纸带(1)已知打点计时器电源频率为 50 纸带上打相邻两点的时间间隔为_(2)A、B、C、D 是纸带上四个计数点,每两个相邻计数点间有四个点没有画出从图中读出 A、B 两点间距 x_ 点对应的速度是_m/s(计算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答案: (1)s(2)m/带上打相邻两点的时间间隔为为 A、B 两点间距xC 和 间的时间都为 C 点对应的速度是 v=10s=s。2、 (2013 衡水中学调研)有同学利用如图

3、所示的装置来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在竖直木板上铺有白纸,固定两个光滑的滑轮 A 和 B,将绳子打一个结点 O,每个钩码的重量相等,当系统达到平衡时,根据钩码个数读出三根绳子的拉力 答下列问题:(1)改变钩码个数,实验能完成的是 码的个数 2 2,N 34B钩码的个数 33,N 24C钩码的个数 2N 34D钩码的个数 ,N 24,N 35(2)在拆下钩码和绳子前,最重要的一个步骤是 记结点 O 的位置,并记录B、段绳子的方向B量出 B、段绳子的长度C用量角器量出三段绳子之间的夹角D用天平测出钩码的质量(3)在作图时,你认为图示中_是正确的(填“甲” 或“乙”)6(11 分)(2013 广西三

4、校联考)某同学利用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做了这样的实验。按住小车,在小吊盘中放入适当质量的物块。释放小车,小车由静止开始运动。按实验要求正确装上纸带,让小车靠近打点计时器,按住小车,打开打点计时器电源,释放小车,获得一条带有点列的纸带。在获得的纸带上清晰的部分,每 5 个间隔标注一个计数点A,B,C , 。测量相邻计数点的间距 2,S 3,。并将其记录在纸带上对应的位置处。完成下列填空:(1)已知实验装置中打点计时器的电源为 50低压交流电源,若打点的时间间隔用t 表示,则t= s。(2)设纸带上五个相邻计数点的间距为 s1、s 2、s 3 和 s 4。a 可用 s 1、s 4 和a= ;用 s1

5、、s 2 和t 表示为 。(3)图乙为用米尺测量所得纸带上的 s1、s 2、s 3 和 情况,由图可读出 cm,s 2= cm,s 4= 此求得加速度的大小 a= m/ m/s(计算结果取 3 位有效数字)。解析:打点的时间间隔t=1/50s=s=,T=5t 得 s 4 =3a(5t) 2,解得 a= 。v B= = 。41275125120st,s 2=s 4=a= =m/s2,v B= =m/s。412751257(2013 广东二校联考摸底)在验证牛顿第二定律的实验中,采用如右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在探究加速度 a 与所受外力 F 的关系实验过程,某小组得到了如图所示的纸带(两计数点间还有四

6、个点没有画出) ,已知打点计时器采用的频率为50交流电,则两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 s,根据纸带可求出小车的加速度大小为 m/(保留两位有效数字)由于他们操作不当得到的 系图象如图所示,其原因是 8(6 分) (2013 届江西省重点中学高三联考)(1)我们已经知道,物体的加速度(a)同时跟合外力( F)和质量(M )两个因素有关。要研究这三个物理量之间的定量关系的思想方法是 (2)某同学的实验方案如图所示,她想用砂桶的重力表示小车受到的合外力F,为了减少这种做法而带来的实验误差,她先做了两方面的调整措施:a:用小木块将长木板无滑轮的一端垫高,目的是 。b:使砂桶的质量远小于小车的质量,目的是使

7、拉小车的力近似等于 。(3)该同学利用实验中打出的纸带求加速度时,处理方案有两种:A、利用公式 2算; B、根据 2利用逐差法计算。两种方案中,你认为选择方案_比较合理。【来源:全,品中&高*考+网】9. (2013 哈尔滨三中月考)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小车带动纸带通过打点计时器,打出的部分计数点如图所示(每相邻两个计数点间还有 4 个点,图中未画出) ,已知打点计时器使用的是 50交变电流,则打点计时器在打“1”时的速度 _m/s,平均加速度为a_m/s 2。由计算结果可估计出第 5 个计数点与第 6 个计数点之间的距离最可能是_。 (结果均保留 3 位有效数字) 。s s 2 空 2 分)解

8、析:打点计时器在打“1”时的速度 10-2 m/s 301=s;由x=,和逐差法可得平均加速度为 as 2;第 5 个计数点与第 6 个计数点之间的距离最可能是 10 (2013 哈尔滨三中月考)在研究摩擦力特点的实验中,将质量为 块放在水平长木板上,如图甲所示,用力沿水平方向拉木块,拉力从 0 开始逐渐增大分别用力传单位:?,并用计算机绘制出摩擦力 f 随拉力 F 的变化图象,如图乙所示 (g=10 m/测得木块与长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 。答案:(3 分)解析:由图乙可知,滑动摩擦力等于 摩擦定律,木块与长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 =1 (2013 哈尔滨三中月考)用金属制成的线材(如钢丝、钢筋)

9、受到的拉力会伸长,17 世纪英国物理学家胡克发现,金属丝或金属杆在弹性限度内的伸长与拉力成正比,这就是著名的胡克定律这个发现为后人对材料的研究奠定了重要的基础现有一根用新材料制成的金属杆,长为 4m,横截面积为 0. 8 计要求它受到拉力后的伸长不超过原长的 1/100,由于这一拉力很大,杆又较长,直接测试有困难,就选用同种材料制成样品进行测试,通过测试取得数据如右图:(1)根据测试结果,推导出线材伸长 x 与材料的长度 L、材料的横截面积 的函数关系为 x= (用所给字母表示,比例系数用 。(2)在寻找上述关系中,运用 科学研究方法。 1)x=k (其中 k 为比例系数) ; (2)控制变量

10、法(每空 3 分)据第 1 行数据,伸长 x 与拉力 F 成正比;根据第 1、4、5 行数据,伸长 x 与横截面积 S 成反比;根据第 1、2、3 行数据,伸长 x 与长度 L 成正比;所以线材伸长 x 与材料的长度 L、材料的横截面积 S 及拉力 F 的函数关系为 x= k 。8 分) (2013 江苏徐州摸底)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 。已知砂和砂桶的总质量为 m,小车的质量为 M,实验中用砂和砂桶总重力的大小作为细线对小车拉力的大小(1)实验中要进行质量 m 和 M 的选取,以下最合理的一组是 AM=40g,m=10g、20g、30g、40g、50=100g,m=10g 、

11、20g、30g、40g、50=500g,m=10g 、20g、30g、40g、50=500g,m=30g 、60g、90g、120g、150g(2)本实验中应在释放小车 (选填“之前”或“之后”) 接通打点计时器的电源。下图所示为实验中打出的一条纸带,A 、B、C、D、E 为计数点,相邻计数点间还有四个点没有画出,计数点间的距离如图所示已知打点计时器的工作频率为50小车加速度 a= m/ ( 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实验时,某同学由于疏忽,遗漏了平衡摩擦力这一步骤,他测量得到的 aF 图象,可能是图中的图线 。(选填“甲” 、 “乙”或“丙”)13(4 分) (2013 辽宁省五校协作体高三期初联考)图示为探究牛顿第二定律的实验装置,该装置由气垫导轨、两个光电门、滑块和沙桶等组成。光电门可以测出滑块分别通过两个光电门的瞬时速度,导轨标尺可以测出两个光电门间的距离,另用天平测出滑块和沙桶的质量分别为 M和 该装置可以测出滑块的加速度B用该装置探究牛顿第二定律时,要保证拉力近似等于沙桶的重力,因此必须满足 m以用该装置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但必须满足 m以用该装置探究动能定理,但不必满足 m遮光板滑块气垫导轨沙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物理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