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13初中思想品德单元备课策略示例:初中思品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2案例解析5单元教学建议

上传人:奇异 文档编号:182438884 上传时间:2021-05-14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73.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C13初中思想品德单元备课策略示例:初中思品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2案例解析5单元教学建议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C13初中思想品德单元备课策略示例:初中思品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2案例解析5单元教学建议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C13初中思想品德单元备课策略示例:初中思品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2案例解析5单元教学建议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C13初中思想品德单元备课策略示例:初中思品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2案例解析5单元教学建议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C13初中思想品德单元备课策略示例:初中思品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2案例解析5单元教学建议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C13初中思想品德单元备课策略示例:初中思品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2案例解析5单元教学建议》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C13初中思想品德单元备课策略示例:初中思品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2案例解析5单元教学建议(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初中思品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亲近师长单元教学建议苏亚军 如东县于港中学第 4 课 人不能选择父母1、 关于教学准备的建议。 在课堂教学活动之前, 教师应做好以下准备工作:首先要了解本班学生的家庭生活情况, 通过问卷和访谈等形式, 侧重于了解学生与父母之间的交往情况, 并收集分析典型的个案样本。 其次要布置学生了解本单元内容,一是阅读本单元的“单元页” ,二是浏览第 4、 5、 6 三课内容,使学生对本单元内容有初步的了解。 再次要通过图书馆、 互联网等, 搜集本课教学所需资料,包括文本、图片、动画等。比如关于血缘、基因、遗传、生育等方面的知识、图片等,以帮助学生在直观、形象的教学活动中,接受知识

2、和明白道理。有条件的学校,教师可以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2、在教学方法的建议。在本课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更多地采用以下方法完成教学任务:在课堂上,要善于引导学生讲体会、谈感受、说感悟;在课堂外,要帮助学生查找资料、制定方案、落实行动。课堂教学要突出一个“情”字,避免把课本内容当作知识来传授。 课堂内要激发学生积极参与教学的热情, 要创设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的情境, 让学生在热烈的教学气氛中受到感染。 课外活动要强调一个“行”字,要将课堂上培养起来的情感化作课外的实际行动,并努力将之固化为一种习惯。要克服课堂内外“两张皮”的现象。3、关于突破重点难题的建议。本科的重点内容有两个,一是“天下父母心”二是

3、“孝敬父母长辈” 。理解“天下父母心”是落实“孝敬父母长辈”的情感基础。只有感悟到父母无私的爱心和亲情,才能有“孝敬父母长辈”的自觉行为。因此, “天下父母心”这部分内容是本课的教学重点之一。 “孝敬父母长辈”是全课的教学目的所在,是引导中学生行为的重要内容,所以也是教学重点 。在教授 “天下父母心” 这一重点内容时, 除了充分利用教材中提供的感人的事例材料外, 还要注意挖掘本班学生中间或者当地的实例。 要善于选用感人材料渲染教学气氛,突出父母的养育之恩。要利用好教材中设置的两个“探究”活动和一个“感悟”栏目,引导学生进行自我体验、自我感悟、自我探索,并在此基础上增进其对父母的情感,培育感恩之

4、心。在教授“孝敬父母长辈”这一重点内容时,要从传统美德、现代道德规范和法律义务等三个方面, 帮助学生分层次弄懂为什么要孝敬父母长辈的道理。 在说 理的同时,要用好“感动中国”人物田世国的感人材料。还可以引导学生讲述他所熟知的古今中外孝顺父母的感人故事, 从而把学生引入一种以孝敬父母长辈为荣的课堂氛围中。 在这种氛围中, 教师可以很自然地把教育的重点适时转到行为引导上来。 要重点讲清并让学生明白, 把爱和孝心转化为行动无须我们做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我们可以通过做一些日常小事来尽自己对父母的孝心。教学中,在运用好P49页“探究”活动的同时,要把课堂教学延伸到课外,通过对学生课外活动成效的考评,强化

5、教育效果。“父母赋予我们生命” 是课本的教学难点, 这是因为有些同学随着年龄的增长, 开始用挑剔的眼光来评判父母。 他们会因为父母的相貌和职业、 经济收入和社会地位的不尽如人意而埋怨, 有的甚至对自己的父母不屑一顾。 因此有必要通过教学活动, 是学生么懂得对父母的感恩, 并明白父母子女之间的爱是人类之爱中唯一真正给予爱的血缘的爱。要突破这一教学难点, 在教学中, 教师要通过讲述血缘、 遗传等方面的知识,通过引导学生比较自己与父母之间的许多相似之处, 帮助学生认识到父母子女之间那种牢不可破的浓浓的亲情关系, 并通过事例说明人不能选择父母, 但可以选择自己的未来。4、活动建议( 1) 通过查阅有关

6、生命的资料, 找一找你在那些方面与父母有相似的地方?( 教材 P41)要求学生主动和父母一起共同参与, 寻找自己与父母之间父母与他们的爸爸妈妈之间的相似之处。如相貌、性格特征、习惯动作等等,以进一步明了“父母赋予我们生命, 我们是父母生命的延续” 这一道理, 从而增进父母子女之间的亲情,为学生理解“天下父母心”和培养学生的爱心和孝心奠定情感基础。( 2)父母的相似、职业、教育方式和文化水平等,与我们今天的学习成绩和将来发展是否存在必然联系?为什么父母的自身条件与子女的发展有一定联系,但这种联系并非必然。如何事物的发展,最主要的决定因素是事物自身,即内因。外部因素即外因,是事物发展的条件。外因是

7、通过内因起作用的。学生学习成绩的好坏和将来如何发展,关键取决于学生本身的努力程度。父母的因素能对子女的成长施加一定的积极或消极影响, 但从根本上来说, 父母因素对子女的发展不起决定作用。 因此, 惟有我们自身努力, 才能创造良好的学习习惯和争取到美好将来。 当然, 我们也要珍惜父母创造的良好外部条件, 使之为我们的成长服务。( 3)你能为父母开一份你所“欠下”的他们的帐单吗?子女“欠”父母的甚多,无法一一列举。只要学生们能从日常生活中,列举出父母为子女的成长所付出的若干方面的辛劳即可。 如每天洗衣做饭、 打扫卫生、关心学习、教育培养、生病时护理等等。( 4)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做一些让父母高

8、兴不已的平常事。 (教材P49)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结合生活实际,真正把爱心和孝心转化为自己的实际行动,引导学生的生活实践。第 5 课 与父母平等沟通1 、要善于充分利用教材的有限材料,有正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教育和引导。本科的内容不涉及更多的理论, 主要是清高和实践问题。 为了提高本科的教育实效,要在调查了解自己的学生,以加强教学的针对性、主动性。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在学生的现实生活中,哪些事引起与父母的冲突;第二,学生在化解与父母的冲突中,有哪些成功的经验;第三,学生在与父母的关系中,还存在着哪些问题;第四,学生的逆反心理在家庭关系中的反映;第五,找出能够感染学生并且与学生生活接近的事

9、例。 发现比较典型的事例可以将其排几个情景剧(既要有正面的,也要有反面的) ,通过学生的表演,让学生在身临其境中自己教育自己。2 、要运用辩证的观点个,看待代沟与逆反心理。代沟与逆反心理是客观存在的现象, 是不可回避的问题。 没有代沟就没有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代沟是可以跨越的, 逆反心理也是可以克服的, 有话更是可以好好说的。 正确看待逆反心理,承认逆反心理是客观存在的, 而且人人都有, 只是青少年在青春期表现的比较明显, 其中积极的逆反心理却是应该充分肯定的, 然而大多数逆反心理却是应该努力克服的。3 、要凸显教材生活会的理念,因为代沟、逆反心理、有话好好说都来自家庭生活, 都是学生平时与家

10、长在交往过程中发生的事情, 所以, 要激发学生多站在父母的角度上思考问题, 用心理换位的方法, 换个角度重新认识父母, 了解父母, 体会父母的良苦用心和望子成龙的愿望。 他们的一切都是出于对子女深深的爱。4 、在教学方式方法上,主要是以学生自主探究活动为主,教师做些适当的引导和必要的点拨。 有条件的学校, 教师可应用多媒体准备一些影像资料, 对学生进行生动形象的教育。 然后要求主要是实践, 即把所学的内容应用到与父母交往的实践中。 如问卷 “采访” 自己的父母, 一定要学生做好, 并且具有可操作性,教师可发动学生做好充分的准备,让学生在活动的过程中受到教育。5 、要突出思想教育。无论是从中学生

11、日常行为规范的要求,还是从子女对父母应尽的义务; 也无论是从家庭的和睦, 还是自己对家庭的责任, 作为子女, 我们都应该正确理解父母, 掌握与父母沟通的方法, 学会消除与父母的隔阂。但在教学过程中,不能仅仅停留在代沟、逆反心理的含义、表现的了解,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在与父母交往中出现的烦恼, 使学生理解父母, 尊重父母, 愿望与父母平等沟通,从而达到跨越代沟、克服逆反心理、有话好好说的目的。6 、活动建议:( 1)细想我们平常的生活,你认为自己和父母的差异主要有哪些?请尝试从父母的立场想问题(教材P52)中学生正处于与父母心理差异较大的时期,在这一时期,子女与父母在许多问题上往往观点相左, 差异较

12、大。 设计这个问题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让学生正式自己与父母之间存在着的差异。 正因为有差异的存在, 才导致了两代人之间的隔阂,形成了“代沟” 。所以,在回答这个问题时,要善于引导学生从平常的生活小事着手,如对某个问题的看法,与异性同学的交往等,然后进行归类(见教材资料两代人的差异 ) , 从而说明差异是客观存在的, 而且有很多。 在这么多的差异中, 再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说出与父母之间的主要差异, 也就是经常与父母就某个问题发生矛盾和冲突的原因。 在此基础上, 再请学生变换身份, 尝试着站在父母的立场上来思考问题, 通过这样的换位思考, 学生才能必将客观的认识父母,理解父母,尊重父母,与父母平

13、等沟通,友好相处。( 2) 当自己的观点与父母不一致时, 下列什么态度有助于解决你与父母的冲突?教材列举的三种的态度虽然是学生经常采用的, 但都是误区, 事实上这些态度并不能真正解决与父母之间的冲突, 相反还可能会导致冲突的激化, 代沟的加深。 因此, 在回答这个问题时, 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一一分析这些态度可能带来的后果, 让学生觉得这些态度都不可取, 从而使学生领悟到自己的之所以与父母的不一致, 很多情况下是由于自己平时对父母采取不正确的态度所致。 然后, 请学生以“如何化解与父母的冲突”为题,交流各自解决矛盾的的方法,讨论分享成功解决矛盾的经验,并在此基础上得出几种正确解决与父母冲突的态度

14、。第六课 换个眼光看老师( 、本课教学的理念应该紧紧围绕师生的现实生活, 遵循感性和理性相结合,课内与课外相联系的原则, 充分开发多种教学资源, 灵活处理教材内容。 教学中注重情感的力度,用好师生交往中的典型案例,彰显新课程的人文性。2、教师在课前应充分了解本班教师的基本情况和教学风格,了解本班师生关系的现状, 尤其是班主任的班主任的班级管理情况与风格, 以便准确把握学生对师生关系的体会, 使教学能贴近学生的实际。 同时, 授课教师自己与学生要有良好的师生关系, 构建具有良好交往范围的课堂, 应围绕如何使课堂成为师生交往、沟通的范例设计本课的教学方法。建议教学中多使用案例分析法、探究法、讨论交

15、流法,交流中教师应注意以平等的身份与学生对话。3、在处理“感悟”栏目时,教师必须创设一些生活背景,关键是让学生在情景中感悟,说心里话,即使学生的感受是有失偏颇的,教师也应该耐心倾听,注意引导,防止简单的否定,甚至对学生产生成见。通过倾听,教师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形成尊重、 宽容的品德, 另一方面也可以了解自己在与学生交往中还有那些有待改进、完善和提高的方面,真正实现教学相长。4、一般而言,学生都有尊重教师,乐于接受教师指导的自然倾向,都希望得到教师的注意、真正、关怀和鼓励,都希望有个好教师来教他们,这可以说是学生的一个重要特点 向师性。但是在日常生活,由于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差异和学生个人的个性特点和影像,有些学生不善于与教师进行有效的交往和沟通,不善于以积极的方式增进与教师的感情。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本课的四个“探究”栏目,从学生实际遇到的师生交往中的困惑出发,引导学生思考其中的原因,探寻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养成宽容的品质,做到理解老师,尊重老师。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将自己的感受、经历大胆的倾诉出来,这些感受、经历可能是学生压抑很久、苦恼很久的问题,老师要给她们机会,让他们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