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3新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上传人:空*** 文档编号:182350723 上传时间:2021-05-12 格式:DOC 页数:38 大小:34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2013新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自-2013新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自-2013新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亲,该文档总共3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自-2013新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2013新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四单元教学计划一、单元名称:有趣的图形二.单元教学目标:1.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2.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并能利用它们进行拼图、折纸等活动。3.初步认识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并能在钉子板上围出相应的图形。4欣赏利用图形组成的美丽的图案,并尝试着进行设计。三 教学重、难点:1.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利用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进行拼图、折纸等活动。.初步认识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并能在钉子板上围出相应的图形,尝试着利用所认识的简单的图形设计出美丽的图案。教学准备:相关的挂图、学具盒、投影片四教学课时:本单元课时安排:5课时五、单元教学安排:教学

2、内容课时备注认识图形认识平面图形动手做11感受平面图形的特征动手做21发展空间观念动手做31欣赏和设计图案题 目认识图形主备人吴凤梅教 学目 标1、通过摸、找、画、说、拼等活动,使学生初步体会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的多样性,在操作活动中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体会“面在体上”。2、体会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在生活中的普遍存在。、在小组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操作、观察、表达及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协作精神,发展空间观念的动手操作能力。教学重难点通过观察、操作与讨论,使学生感知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特征,初步认识什么样的图形是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能根据它们的特征从具体的

3、情境中辨别出这四种图形。教学准 备课件学具课时安 排1教 学 过 程活动一:通过积木中的三棱柱初步体会面在体上,并认识三角形、小组的桌面上都准备了许多各种形状的物体,谁愿意和我们说一说你们组都有什么?它是什么形状的?2、教师出示一块积木(三棱住)并问学生:你能看到它上边的那个面吗?学生动手操作并说一说(多数是改变积木的位置)3、教师提出:如果不能转动这块积木,还有被的方法吗? 学生动手操作并说一说。(利用沙子)4、教师出示一个三角形的图贴在黑板上,这是什么图形?板书:三角形活动二:小组实际动手操作共同体会面在体上,并认识圆1、请同学们仔细的观察学具中的小印章,看看你会发现什么?2、(教师引导学

4、生以小组为单位动手操作。小组汇报。由学生拿着印章盖的印,边指边说)3、都来试一试,看看是不是可以得到一个圆形。4、教师出示一个圆(大一些),这还是圆吗?贴在黑板上。板书:圆活动三:从实际物体上再次体会面在体上,并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1、教师出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实物,在这两个物体上有没有你们认识的图形?、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并实际操作加以验证。3、如果不去转动这个长方体,你用什么方法才能让大家知道上面和下面都是什么形状的?(描的方法)4、学生亲自动手试一试,教师出示并板书。活动四:找生活中的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加深认识1、今天真高兴!我们有在一起认识了这么多的图形朋友,在我们的生活中

5、可以找到他们吗?、教师出示下图:这些交通标志是什么形状的?你知道它们分别表示什么意思吗? 活动五:做“找朋友”的游戏,进一步加深认识并体会面在体上1、今天我们的老朋友淘气、笑笑和机灵狗也来了,他们也喜欢玩积木,可是不小心弄丢了一些,想请你们帮一帮,愿意吗?2、淘气说:我要得积木有两个面是圆形;笑笑说:我要的积木的面都是长方形;机灵狗说:我要的积木所有的面都是正方形。3、赶快想一想,是什么?和你的同桌说一说,在你的学具中找一找。活动六:总结全课,体现课内向课外开放1、这节课你又有什么新的收获?2、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想一想今天认识的这些图形上什么样的,记住了吗?3、好,今天回家后请同学们在你的家中找

6、一找它们,想办法画下来。板 书 设计 认识图形 教学反思题 目动手做(一)主备人吴凤梅教 学目 标、通过折纸、剪拼等活动,进一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能对简单的图形进行分解和组合。、发展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创造力。教学重难点能对简单的图形进行分解和组合。教 学准 备课件学具课 时安 排教 学过 程活动一:对简单的图形进行分解、把一张正方形的纸折成一样的两部分,可以怎么折?2、学生说一说后自己动手试一试。3、把长方形、圆和三角形的纸分别折成一样的两部分,可以怎么折?4、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说一说后自己动手剪一剪、比一比。活动二:利用分好的图形拼图.教师出示下面的图:2.利用上面

7、剪出的图形试着拼一拼这些图形,说一说是由什么图形拼出来的。3.你还能拼出别的图形吗?(以小组为单位)4.教师出示:教科书上的“王冠”图,先说一说象什么,再剪下附页的两个长方形,沿虚线剪开拼出更多的图形。活动三:折纸游戏1.用正方形的纸折出纸飞机。.有一张长方形的纸折出一个正方形。3将一张正方形的纸折成四个大小一样的三角形剪下,进行拼图。板 书设计 新课标第一网教学反思题 目动手做(二)主备人吴凤梅教 学目标1、通过用七巧板拼图的活动,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进一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能对简单的图形进行分解和组合。3、发展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创造力。教 学重 难 点通过用七巧

8、板拼图的活动,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进一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教 学准 备课件学具课 时安 排教学 过程活动一:认识七巧板、制作七巧板、教师出示一张完整的七巧板的挂图 2、说一说七巧板是由那几种图形组成的?有几个正方形?有几个三角形?那些图形比较大?那些图形比较小?有没有一样大的图形?3、每一位同学都有一张空白的七巧板,请你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并剪下来。活动二:利用做好的七巧板拼图1、拼出一个正方形可以怎样拼?拼出一个三角形可以怎样拼?、拼出美丽的图案:学生自己动手拼 、听“守株待兔”的故事、下面的图说的就是“守株待兔”的故事,请你拼一拼。 5、发挥你自己的想象力,用七巧板拼出你喜欢的图

9、形,并展示给同学们!活动三:总结全课,布置作业1、今天这节课你上的高兴吗?怎么高兴?2、回家后继续用七巧板拼图,并搜集有关七巧板的资料。板 书设 计 动手做(二) (黑板贴图)新|课 | 标第 一| 网教学反思题 目动手做(三)主备人吴凤梅教学目 标1、通过欣赏和设计图案的活动,进一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2、初步学习一些设计图案的方法。、发展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创造力。教 学重 难 点通过观察、操作与讨论,使学生进一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特征,发展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创造力。教学准备课件学具课 时安 排1教 学 过 程活动一:欣赏美丽的图案、利用三角

10、形、长方形和正方形等图形组合可以创造出美丽的兔图案,你们看:教师出示图: 2、看看每一副图象什么?和他们的名字一致吗?3、说一说,每一副图是由什么图形组成的?4、教师可以在补充一些图片让学生欣赏。活动二:自己动手设计美丽的图案1、想一想、涂一涂(教师先让学生自己仔细的观察,然后自己独立的完成。全班交流、展示。)2、小小设计师(1)在一张正方形的纸上横竖对折后分成四个小正方形,找到四条公共边的中心点,连成一个小的正方形,在把小正方形的四个顶点和原正方形的四个顶点连接。多做几个,拼一拼,并在相应的位置是图上颜色。Xk B . c (2)在一张正方形的纸上按照下面的方法做一做。()自己设计一个图案。

11、板 书 设计教学反思第五单元教学计划一、单元名称:加与减(二)二、教材分析:结合生活情境,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加减法算式的过程,进一步体会加减法意义。意义的理解要结合具体情境。教材安排了很多这样的情境,鼓励学生从这些情境中发现数学问题,从而抽象出算式,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而不是象以前的教材,讲加法的意义是什么,减法的意义是什么。三、单元教学目标:1在解决实际问题中,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感受数的计算与生活的联系。2.探索并掌握100以内的进位加法与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3.发展估算和提出、解决简单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四、教学重点:进位加和退位减五、教学难点:退位时借来的1怎么

12、用六、单元教学安排:教学内容课时备注小兔请客3会正确计算整十数的加减法采松果3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的计算青蛙吃虫子3两位数加整十(不进位)的计算拔萝卜4掌握10以内不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收玉米掌握0以内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回收废品4学会提数学问题,解决问题。练习三2巩固练习课题:小兔请客一、教学目标:1.在实际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2能正确地进行整十数的加减法计算。二、教学重难点:体会加减法的意义,会正确计算整十数的加减法。三、教学准备:.(学生) 2.(老师)PPT四、教学过程教学环节学生活动教师活动设计意图创设情境探索新知巩固新知学生反馈学生回答学生回答生:一共有多少个?学

13、生列式计算。说说你是怎么想?小组交流。全班交流。生:还剩下多少个果子?生列式计算。说说你是怎么想的。学生回答学生回答、教师童话引入课题。创设加减法情境。2、出示挂图。请学生说说图意。(一)体会加减法的意义。师: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呢?再出示挂图。请学生提出数学问题?(二)认识加减法各部分的名称。教师指导学生认识各部分的名称。加数+加数=和 被减数减数=差、练一练学生独立观察图意。自己列式计算。全班核对。说说你是怎么想的。2、学生计算。请学生板演。有选择的让学生说说自己是怎么想的。3、数学游戏:谁先到家。让学生理解题意后。分组选择小动物。如:第一组是小猴,第二组是小狗,那么第三组选择小松鼠。依次类推。在老师的口令下学生自己进行速算。其他也如此。你今天有什么收获?课前调整(手写)引起兴趣探索方法实践方法练习再总结板书设计教学反思课题:采松果一、教学目标:让学生体会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不进退位)的计算方法,能比较熟练地口算这些加法。用加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进一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数学意识。进一步培养学生对数学的热情,以积极思考、操作实践并与同学合作学习的态度。二、教学重难点:使学生理解求原来有多少的思考过程及列式计算的方法。初步理解用加法计算的算理。三、教学准备:1.(学生)2(老师)PPT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社会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