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含解析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18232773 上传时间:2017-11-14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383.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吉林省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吉林省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吉林省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吉林省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吉林省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吉林省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吉林省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含解析(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选择题(每小题 1.5 分,共 32 小题,合计 48 分)1在我国古代,“社稷”是国家的代称。其中,“社”指土地之神,“稷”指主管五谷之神。关于国家的这种理解,反映了我国古代( )A人们非常重视祭祀 B以农业为立国之本C农业与土地的关系 D小农经济的突出特点【答案】B【解析】考点: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古代的经济政策以农为本【名师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我国古代农业生产的特点。属于备考重点。小农经济是长期以来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小农经济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结合,生产的主要目的是满足自家基本生活的需要和交纳赋税,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在中国,自给自足的自

2、然经济始终在封建经济中占主导地位。2论衡中记载“深耕细锄,厚加粪壤,勉致人工,以助地力”,“地力盛者,草木畅茂,一亩之收,当中田五亩之分”。这体现出我国古代农业生产中( )A.“重农”的思想 B.“靠天吃饭”的观念C.“不误农时”的思想 D.“精耕细作”的特点【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深耕细锄,厚加粪壤,勉致人工,以助地力”,“地力盛者,草木畅茂,一亩之收,当中田五亩之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体现出我国古代农业生产中“精耕细作”的特点,故 D 正确。材料未涉及“重农”的思想,故 A 排除。材料也没有反映“靠天吃饭”的观念,故 B 排除。材料无法体现“不误农时”的思想,故 C 排除。

3、考点: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发达的古代农业特点3.下列关于中国的制瓷业的说法,错误的是( )A .制瓷业到西汉形成南青北白两大系统 B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瓷器的国家C.商朝工匠就已经烧制出了原始瓷器 D 清代发明了珐琅彩,效果如同油画【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要求选择否定项,考查关于中国的制瓷业的相关知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制瓷业到唐朝形成南青北白两大系统,故 AA 错误,符合题意。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瓷器的国家,故 B 正确,排除。商朝就已经烧制出了原始瓷器,故 C 正确,排除。清代发明了珐琅彩,故 D 正确,排除。考点: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古代手工业的进步制瓷业4.董

4、仲舒思想的核心是:( )A.君权神授 B.春秋大一统 C.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D.三纲五常【答案】B【解析】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内容【名师点睛】西汉初期,为了统一封建思想,巩固封建统治,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一政策的核心是罢黜诸子百家,只允许通晓儒家学说的人做官,以此来统一思想,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这一政策指导下,汉朝在太学设立五经取士,用儒家经典来教育贵族子弟。选拔官吏,也以儒家学说为标准,从此,儒家思想成了中国封建社会唯一的统治思想,成为维护封建统治的正统思想5.先秦诸子常用寓言来说明哲理,熔思想性和艺术性于一炉。某思想家

5、用“守株待兔”的故事,以反讽的形式来阐述自己的观点。下列和他的观点主旨一致的是:( )A.远仁义,去智能,服之以法 B.兼相爱、交相利C.克己复礼,天下归仁 D.弱者道之用【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提到,某思想家用“守株待兔”的故事,以反讽的形式来阐述自己的观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法家变法改革的思想主张,远仁义,去智能,服之以法体现了法家思想,故 A 正确。兼相爱、交相利,属于墨家思想,故 B 排除。克己复礼,天下归仁,属于儒家思想,故 C 排除。弱者道之用,属于道家思想,故 D 排除。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法家【名师点睛】韩非继承和总结了

6、战国时期法家的思想和实践,提出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理论。他主张“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 主张改革和实行法治,对于臣下,他认为要去“五蠹”,防“八奸”, 韩非的这些主张,反映了新兴封建地主阶级的利益和要.秦始皇统一中国后采取的许多政治措施,就是韩非理论的应用和发展。6.荀子是战国时期儒家思想主要代表人物,其思想与法家共通的是( )A天行有常 B人性本恶 C礼法并重 D民水君舟【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提到,荀子是战国时期儒家思想主要代表人物,其思想与法家共通的地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荀子认为人性本恶,应该以法规范,部分体现了法家思想,故 B 正确。天行有常,属于唯物思

7、想,与材料无关,故 A 排除。礼法并重,礼不符合法家思想,故 C 排除。法家思想没有民水君舟内容,故 D 排除。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荀子【名师点睛】荀子在政治方面,他主张“仁义”和“王道”,“以德服人”,并提出“君者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亦则覆舟”。也哲学方面坚持“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通过学习礼仪,通过法治,可以使小人变为君子,普通人变为圣人。7明朝宋应星在天工开物中记载某种炼钢法:“用熟铁打成薄片如指头阔,长寸半许。以铁片束包坚紧,生铁安置其上洪炉鼓鞘,火力到时生铁先化,渗淋熟铁之中,两情投合,取出加锤,再炼再锤,不一而足。”该炼钢工艺最早

8、出现于 ( )A.战国时期 B.秦汉时期 C.南北朝时期 D.隋唐时期【答案】C【解析】考点: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古代手工业的进步灌钢法8唐以前,市井成员主要是商贾、手工业者、小商小贩及部分无业游民而到宋代,又出现了众多文化娱乐行业,饮食、旅店种类大增,众多文人也加入市井队伍中。材料中唐宋时期市井成员构成的变化( )A.是重农抑商政策破产的表现 B.使商税成为政府的主要财源C.是市民文化迅速发展的结果 D.是政府商业政策变化的反映【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提到,到宋代,又出现了众多文化娱乐行业,饮食、旅店种类大增,众多文人也加入市井队伍中。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宋时期市井成员构成

9、的变化,体现了商品经济和政府商业政策变化,故 D 正确。当时重农抑商政策没有破产,故 A 排除。商税成为政府的主要财源,主要在贸易方面,故 B 排除。唐宋时期市井成员构成的变化,是商品经济发展的反映,故 C 排除。考点: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古代商业的发展宋代商业9右图是万里茶路示意图,一条弥漫着茶香的曲线从中国福建的武夷山脉伸向俄罗斯的恰克图。这便是由中国晋商开辟的绵延清代 200 余年,长达万里的中国“茶叶之路”。这反映出清代( )A.闭关锁国到被迫开放的过程 B.重农抑商政策逐步被打破C.地域商帮崇尚逐利进取精神 D.工业文明推动的商品化浪潮【答案】C【解析】考点:古代中国经济的基

10、本结构与特点古代商业的发展明清商业【名师点睛】本题考查明清时期手工业商业发展的相关知识。明中期以后,官营手工业衰落,私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江南地区手工业部门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以雇用劳动为标志),但发展缓慢,在商业方面,形成一批以经济功能为主的商业市镇、货币白银广泛流通、农副产品大量投入市场、区域性的商人群体实力增强、统治阶级实行重农抑商、闭关锁国政策。10明朝范濂的云间据目抄记载:“松江旧无暑袜店,暑月间穿毡袜者甚众。万历以来用尤墩布(一种细密、柔软的棉布)为单暑袜,极轻美,远近争来购之。故郡治西郊,广开暑袜店百余家。合郡男妇皆以做袜为生,从店中给筹取值,亦便民新务。”下列有关此

11、材料理解正确的是松江成为丝织业中心纺织业技术水平提高松江出现了雇佣关系官府鼓励手工业发展( )A B C D【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提到,“松江旧无暑袜店,暑月间穿毡袜者甚众。远近争来购之。故郡治西郊,广开暑袜店百余家。合郡男妇皆以做袜为生,从店中给筹取值,亦便民新务。”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无法体现松江成为丝织业中心,故排除;单暑袜,极轻美,这反映了当时纺织业技术水平提高,故正确;从店中给筹取值,这反映了松江出现了雇佣关系,故正确;材料没有反映官府鼓励手工业发展,故错误。故组合错误,故 A 排除。组合正确,故 B 正确。组合错误,故 C 排除。组合错误,故 D 排除。考点:古代中国

12、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古代手工业的进步纺织业11阅读18721894 年中国境内近代工业统计图表。对统计表的解读有误的是( )A.商办企业资金少,数量较多,说明其规模较小B.洋务企业资金较雄厚,但数量少,说明其规模大C.外资企业资金雄厚,规模大, 压制民族企业发展D.清政府放宽民间设厂限制,促进了商办企业发展【答案】D【解析】考点: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民族资本主义【名师点睛】在中国近代经济结构多元化的格局中,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走过了一条艰难曲折的发展道路,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代表着中国经济近代化的进步方向,但由于封建自然经济、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和官僚资本主

13、义经济的压迫和排挤,它始终没有成为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的主导形式。12中国读书人历来“耻于言商,耻于言利”。而清末“状元实业家”张謇却放弃仕途,投身于近代工商业。这里反映出来的社会思潮是( )A.实业救国 B.工商皆本 C.重利轻义 D.民主独立【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提到,清末“状元实业家”张謇却放弃仕途,投身于近代工商业。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民族危机严重,这里反映出来的社会思潮是实业救国,故 A 正确。工商皆本。属于黄宗羲思想,故 B 排除。张謇却放弃仕途,投身于近代工商业,不是重利轻义的表现,故 C 排除。近代工商业不能说明民主独立的思想,故 D 排除。考点: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

14、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实业救国13下图是近代以来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过程中资本总额发展变化的一幅曲线图,从1866 年到 1956 年 90 年间共出现三个资本总额的投资高峰,其中第二个高峰出现的原因主要在于( )A.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B.洋务运动的推动C.南京国民政府的激励政策 D.相对和平的国内外环境【答案】C【解析】考点: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国民政府前期【名师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的相关知识。对此,教师需高度重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在 19 世纪 60 年代产生,19 世纪末获得初步发展

15、,一战期间有短暂发展。南京国民政府前十年,民族工业发展显著,抗战时期,民族工业遭到沉重打击。抗战胜利后民族工业陷入绝境,纷纷倒闭。新中国成立后,合理调整工商业,并于 1956 年完成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和平改造。14“改变了近千年来小农经济在我国的主导地位,实现了农村土地经营管理体制的历史性变革。”这场运动( )A.实现了平均地权的民生主义 B.彻底废除了封建土地所有制C.推动了新中国工业化的发展 D.极大挫伤了农民生产积极性【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改变了近千年来小农经济在我国的主导地位,实现了农村土地经营管理体制的历史性变革。”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农业合作化运动,推动了新中国工业化的发展,故 C 正确。农业合作化实现了集体所有制,故 A 排除。彻底废除了封建土地所有制,在土地改革时期,故 B 排除。极大挫伤了农民生产积极性,属于人民公社运动,故 D 排除。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农业合作化15商业广告在新中国成立初期一度很活跃,1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