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含解析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18227065 上传时间:2017-11-14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74.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吉林省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吉林省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吉林省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吉林省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吉林省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吉林省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吉林省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含解析(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从新石器时代的彩陶鱼纹和人面鱼纹,一直到今天民间各种剪纸里的鱼,这个“鱼”的源头符号在中华大地上绵延承续,没有间断。“鱼”有两个基本含义,这两个基本含义又是相连相通的。第一个含义是繁殖和生存。鱼产子极多,象征着繁殖、生存,与此紧密联系, 鱼代表着也象征着男女情爱,它是神圣的生命颂歌。人的生命欲求和生存意志,通过客观社会性的文化符号显现出来,自此“鱼”开始。许多民族都有与生存含义有关的“鱼”的符号,中华文化则将它从远古延续不断地保存到今天。与代表繁殖、生存紧相连的“鱼”的派生意义,是将“鱼”同音地等同于“余”。

2、今天民间过旧历新年贴在大门口的“鱼”,经常与丰满谷穗连在一起,所指向的便是人的物质生存、生活的富裕和快乐。它象征的不仅是人丁兴旺,也是五谷丰登。这个包含“有余”的“鱼”呈现出人类已走出动物世界:人不仅维持、延续生存,而且生活开始富裕、丰足,不必像其他动物日夜苦于觅食求存。余食余粮使人类有了更多的快乐和自由。“鱼”的第二个含义是交往和语言。“鱼腹藏书”“鱼雁相通”等,是中国古代流传的成语和故事。从而,“鱼”所代表的不仅是人的繁殖和生存,而且也是人的主体间的交往。这交往既包括知识经验的信息沟通,也包括情深义真的感情传达。人的生存使语言成为人的语言,“鱼”也就被赋予了从属于人的语义:它保存并传达了人

3、从生活到生产中的大量知识、经验和情感。过年过节时,乡村宴席的中心赫然摆着一条不许动筷的大鱼,或者干脆就摆一条木制的鱼。它代表着神圣的欢欣和生命的祝福,从而也就不许去打扰它。它与仰韶陶器上的神秘的人面含鱼到马王堆帛画上把整个宇宙拖起来的大肥鱼,到汉画中代表人类始祖伏羲女娲的鱼鳞状的身躯,以及后世八卦图中由双鱼代表阴阳所组成的“太极”中心一样,“鱼”在这里绝不止于生存、交往的一般含义,而且是将这含义与巫术信仰、沟通神明紧紧结合在了一起,呈显着生的祝福中充满着神秘和神圣,而这神圣性就在现实性之中,也就是说,“鱼”给人的生存和生活本身以神圣。“鱼”所代表的生存意志和生活本身具有神圣价值的观念和感情,已

4、积淀为中华儿女的文化心理。不仅在日常生活中,而且当外侮入侵、种族危亡的时刻,能被强烈唤起。古代“夷夏大防”的微言大义为士大夫所看重,近代“优胜劣败,适者生存”的“天演论”为以和谐止争为美德惯例的中国知识分子所认同,就是为了呼唤自立、自信、自强,以维护生命、维系生存。作为中国文化源头符号,“鱼”所宣示的正是人的生存和生命。实实在在的“人活着”即人的物质性的生命、生存和生活,才是第一位的现实和根本。 (摘编自己卯五说补篇)1下列对“鱼”基本含义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鱼”象征着男女情爱,这与鱼产子极多所以象征着繁殖和生存有着密切关系。 B“鱼”与生存含义有关,而许多民族并没有将“鱼”包含

5、的生存含义保存至今。C人赋予“鱼”特定的语义,使它成为保存和传达人的知识、经验和情感的语言。 D“繁殖和生存”和“交往和语言”在“鱼”这个文化源头符号中是相连相通的。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作为中国文化源头符号和宣示人的生存与生命的“鱼”,从新石器时代起,就在中国大地上绵延承续。B从“鱼”表示繁殖和生存的意义开始,人就通过客观社会性的文化符号显现自己的生命欲求和生存意志。C将“鱼”同音地等同于“余”的派生意义,催生了人们对物质生存、生活的富裕和快乐之“余”的追求。 D马王堆帛画上托起整个宇宙的大肥鱼,体现出了生存、交往的含义跟巫术信仰和与神明沟通之间的结合。3根据原

6、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鱼腹藏书”“鱼雁相通”表明,“鱼”代表着生存,也代表着人之间知识经验的信息沟通和情深义真的感情传达。 B过年过节的乡村宴席摆着大鱼却不许动筷,寓意为此“鱼”是不许打扰的,因为它代表神圣的欢欣和生命的祝福。 C“鱼”所代表的生存意志和生活本身具有神圣价值的观念和感情,已积淀为中华儿女的能被强烈唤起的文化心理。 D以和谐止争为美德惯例的中国知识分子认同“优胜劣败,适者生存”的“天演论”,与“鱼”所宣示的生命和生存有关。【答案】1B2C 3A考点:理解文章重要词语、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2试题解析:本题考查归纳和筛选信息的能力。

7、抓住题干中的关键信息,以此圈定范围,并将选项与原文进行比较,即可得知 C 强加关联。“催生了”属无中生有,“追求”是“派生意义”的体现而非“派生意义”带来的结果。考点:归纳和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3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分析理解的能力。此题会出现的干扰项有以下类型:以偏概全,张冠李戴,胡乱猜测等等。学生要善于对文章内容进行辩证分析、比较、推断。经过比较可知 A 信息错位。“鱼腹藏书”“鱼雁相通”只与“鱼”的第二个含义“交往和语言”有关。原文第四段“鱼所代表的不仅是人的繁殖和生存”一句是对“鱼”第一个含义的照应。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二、

8、古代诗文阅读(35 分)(一)文言文阅读(19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定公十四年,孔子年五十六,由大司寇行摄相事,有喜色。门人曰:“闻君子祸至不惧,福至不喜。”孔子曰:“有是言也。不曰乐其以贵下人乎?”于是诛鲁大夫乱政者少正卯。与闻国政三月粥羔豚者弗饰贾男女行者别于途途不拾遗。四方之客至乎邑者不求有司,皆予之以归。齐人闻而惧,曰:“孔子为政必霸,霸则吾地近焉,我之为先并矣。盍致地焉?”黎鉏曰:“请先尝沮之;沮之而不可则致地,庸迟乎!”于是选齐国中女子好者八十人,皆衣文衣而舞康乐,文马三十驷,遗鲁君。陈女乐文马于鲁城南高门外。季桓子微服往观再三,将受,乃语鲁君为周道游,往观终日,怠

9、于政事。子路曰:“夫子可以行矣!”孔子曰:“鲁今且郊,如致膰乎大夫,则吾犹可以止。”桓子卒受齐女乐,三日不听政;郊,又不致膰俎于大夫。孔子遂行,宿乎屯。而师己送,曰:“夫子则非罪。”孔子曰:“吾歌可夫?”歌曰:“彼妇之口,可以出走;彼妇之谒,可以死败。盖优哉游哉,维以卒岁!”师己反,桓子曰:“孔子亦何言?”师己以实告。桓子喟然叹曰:“夫子罪我以群婢故也夫!”(选自史记孔子世家)注粥:通“鬻”,贩卖。4对下列句子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由大司寇行摄相事 摄:治理,处理B弗饰贾 贾:商人C沮之而不可则致地,庸迟乎! 庸:难道D桓子卒受齐女乐 卒:最终5给下面一段话断句,最恰当的一项

10、是 ( )与闻国政三月粥羔豚者弗饰贾男女行者别于途途不拾遗。A与闻国政三月粥羔豚者弗饰贾男女行者别于途途不拾遗。B与闻国政三月粥羔豚者弗饰贾男女行者别于途途不拾遗。C与闻国政三月粥羔豚者弗饰贾男女行者别于途途不拾遗。D与闻国政三月粥羔豚者弗饰贾男女行者别于途途不拾遗。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孔子做了大司寇以后,有喜色。门人批评了他,孔子没有接受批评,因为他认为自己高贵了,下人也会高贵。B孔子把鲁国治理得很好,齐国人很害怕,想送土地给鲁国,黎鉏提出不同意见,齐国国君采取了他的建议,先送女乐和纹马给鲁国。C齐国人用女乐迷惑鲁国国君,鲁君三日不理政务,祭祀时又不守礼制,孔

11、子就离开了鲁国。D师己送走孔子后,把孔子走时的话告诉季桓子,季桓子叹息着说,孔子是怪罪我收下了齐国的女乐。7翻译题(10 分)(1)于是选齐国中女子好者八十人,皆衣文衣而舞康乐。(2)四方之客至乎邑者不求有司,皆予之以归。【答案】4B5D6A7(1)于是从齐国国都中挑选了八十名漂亮的少女,都穿上华丽的衣服并跳起康乐舞。(“好”,定语后置句,“衣”,3 分,句意 2 分)(2)来到鲁国城邑的四方旅客不必向有司求情送礼,都给予接待和照顾,直到他们满意而归。(定语后置句,“求”,“归”,3 分,句意 2 分)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 B。5试题解析:这里可根据实词断句

12、法。即在读懂全文,了解所点断文章的大致内容的基础上,通过找名词与动词来组句,先断开能断的句子。如果是叙述性的文章,就要弄懂故事的基本情节;若有人物对话,就要弄清谁与谁对话,讲的什么话。如是说理性文章,则要弄明白谈了哪些问题,表明了怎样的观点。同现代汉语语法一样,古文中的主语、宾语一般是名词(代词),谓语多是动词,主语、谓语与宾语是句子的主干,而谓语是句子的核心。因此,抓住谓语动词,分析动词与它前后词语之间的关系,就能正确断句。“三月”、“男女”“途”是名词。考点: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 B。6试题分析:这类题目往往会出现这些问题:张冠李戴、时间地点错移、曲解词义等等。可

13、以到文中找到选项所在的句子,并将选项的意思与原文进行比较。A 项原文:孔子曰:“有是言也。不曰乐其以贵下人乎?应该译为:孔子说:“有这个话。但不是还说乐在身居高位而礼贤下士吗?”所以题干“孔子没有接受批评,因为他认为自己高贵了,下人也会高贵”错。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7试题分析:本题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然后再整体翻译,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关键字第一句“好”译为“漂亮”。“女子好者八十人”定语后置句,译为“八十名漂亮的少女”。“衣”名词用作动词,译为“穿”。第二句“四方之客至乎邑者”定语后置句,译为“

14、来到鲁国城邑的四方旅客”。“求”译为“求情、送礼”。“归”使动用法,译为“使归”。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 B。【参考译文】定公十四年,孔子五十六岁,他由大司寇代理丞相职务,脸上流露出喜悦的神色。门人说:“听说君子大祸临头不恐惧,大福来到不喜形于色。”孔子说:“有这个话。但不是还说乐在身居高位而礼贤下士吗?”于是就把扰乱政治的鲁国大夫少正卯杀了。孔子参与国政三个月,贩卖猪羊的商人不敢哄抬物价;男女都分路行走;掉在路上的东西没有人捡拾;四方的旅客来到鲁国的城邑,不必向有司求情送礼,都给予接待和照顾,直到他们满意而归。齐国人听到这个消息感到害怕,有人说:“孔子主持政治,鲁国一定会

15、称霸,一旦称霸,我国离它最近,我们会先被吞并。何不送给它一些土地呢?”黎鉏说:“请先试着阻止它强大。如果阻止不成,再送给它土地,难道算迟吗?”于是从齐国挑选了八十名漂亮的少女,都穿上华丽的衣服,且会跳康乐舞,还有身带花纹的马三十匹,一并送给鲁国国君。齐国先把女乐和纹马采车安置在鲁城南边的高门外。季桓子身穿便服多次去偷看,打算接受,就告诉国君外出巡游,以此为名,整天在城南观赏齐国的美女、纹马,连国家的政事都不想了。子路见此情形,说:“先生,我们可以离开这里了。”孔子说:“鲁国如今就要郊祭,假如能按礼法把祭肉分给大夫,那么我们还可以留下来。”季桓子终于接受了齐国送来的美女,一连三天不问政务;郊祭结束,又没有把祭肉分给大夫们。孔子于是离开鲁国,在屯地住宿过夜。鲁国的师己赶来送行,说:“先生是没有罪过的。”孔子说:“我唱首歌行吗?”于是唱道:“那些妇人的口,可以把大臣赶走;亲近那些妇人,可以使国破家亡。悠闲啊悠闲啊,我只有这样安度岁月!”师己返回,桓子问:“孔子说了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