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古诗董培波的《嫦娥》”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18226989 上传时间:2017-11-14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4.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评“古诗董培波的《嫦娥》”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评“古诗董培波的《嫦娥》”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评“古诗董培波的《嫦娥》”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评“古诗董培波的《嫦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评“古诗董培波的《嫦娥》”(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评“古诗董培波的嫦娥 ”王双楼小学 杨秀丽这首诗题为“嫦娥” ,实际上抒写的是处境孤寂的主人公对于环境的感受和心灵独白。课前,董培波老师让学生搜集有关李商隐的资料和嫦娥奔月的故事。在教学新课前,孩子们已经对这位诗人有了一些认识,对嫦娥有了一定的了解同时他们更加急于想要解读诗的内容,这很好的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然后,在课堂上,教师给予充分的时间,让他们展示自己了解到的东西,学生有了学习成功的幸福感和成就感,对学生下一步深入学习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古诗教学应该:“诵读古诗,理解诗意,展开想象,获得诗中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本节课,董培波老师力图打破常规教学模式,在更

2、广阔的背景下去学古诗。董老师对情境的创设很成功,无论是图片、音乐、还是 PPT 制作,都很好地契合了课堂教学的需要。而且,董老师在使用的过程中也很好的控制了这些元素的出现,使得图像、音乐的进入与教学有机的形成了一个整体,让学生在情境中加深了对诗句的理解,感悟到了诗人想要表达和抒发的情感。特别是在情感朗读过程中,这些元素的出现很好的推进了教学的进程,达到了设计的目的。在教学中,董教师采用“读通读美读出画面读出情感”的方式引导学生诵读,在读中感受,力求有所感悟。教学不是教教材,不是把教材讲析清楚即可,而应该是懂得活用教材,用教材去教。课堂结束前的拓展环节,教师出示一组诗,让学生了解“明月”意象,积

3、累古诗中的经典之作,了解古人“托物言志” “借明月写思愁”的抒情方式和习惯。这堂课打破了以往古诗教学的模式,值得提倡!辩论不同于一般的口语交际,不仅仅是个人的表达,还有团队的协作,更有随机的组材,当即的理论。这堂口语交际课,同学们课前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搜集了很多资料,提高了搜集材料以及整理材料的能力,初步认识到科技发展的利与弊。纵观整个教学流程,这堂课也基本达到了预期目标要求。学生从了解辩论的基本常识,到个人练习,小组的讨论交流,再到现场的辩论,以及辩论后的反思,整个流程衔接比较紧密,各个环节学生都能积极参与,脚踏实地地真学真练。教学的重点突出,时间的安排相对合理,教学的效果比较明显。当然,问题也确实存在,比如个别辩手表达欠条理、清楚。因为辩论是针锋相对的“舌战” ,学生的应变能力还有欠缺,特别是自由辩论的环节显得有些生涩。整体讲,通过本课的教学,学生的思辨、表达能力得到了有效的加强。这节口语交际课比较成功,孩子们非常投入,辩论的过程虽有不足,但是能明显的感觉到孩子们在用心的说,真情表达,不客套,这一点非常值得认可。在平时的教学中,经常设计这样的活动,对学生的成长大有益处,这不仅仅提高了语文能力,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