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 含解析bywang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18226976 上传时间:2017-11-14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946.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吉林省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 含解析bywang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吉林省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 含解析bywang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吉林省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 含解析bywang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吉林省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 含解析bywang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吉林省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 含解析bywang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吉林省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 含解析bywang》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吉林省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 含解析bywang(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长春外国语学校20142015 学年高二年级第二学期期中考试历史科试卷出题人:张莹 审题人 :郭丹 王威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 60 分)1.德国哲学家李凯尔特说:“历史主要是研究人的,但是在人的生活中,并不是 一切事物都对历史具有同样意义只有价值联系才使我们重视此一事件而忽视彼一事件假使没有这种价值联系,那么我们对人类历史生活中的个别差别,将像对海上的波浪或风中的树叶那样漠不关心。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历史研究应以个人的活动为核心 B.历史研究侧重事件对事件的价值联系C.历史是探索发现孤立的个别事件 D.历史研究是人对价值判断的主观体现【答案】D考点:历史研究中的价值判断。本

2、题为材料型选择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史料解读能力。注意材料中关联词“只有” “假使” “那么”所表达的意义即可判断 D 项符合题意。2.春秋战国时期,平民和贵族的地位发生了如图所示的变化,其原因是:分封制逐步瓦解,世卿世禄制度没落 私学兴起,平民有学习和提升的机会科举制度盛行,平民有升迁的机会 市镇经济发达,市民经济力量壮大A. B. C. D. 【答案】A考点: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解答此题可用排除法。依据所学可知,科举制是隋唐以后的选官制度,中国市镇经济发达、市民经济力量壮大应是宋代尤其是明清时期,故、从时间上来说都与题意“春秋战国时期”明显不符。所以应排除、。故应选 A。3.一位西方

3、学者评论秦始皇:“建立了绝对的专制制度,这一制度以个人亲信为基础,而不考虑世系和教育。 ”从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角度看,这一政治转变的积极意义主要在于:A.从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 B.从井田制向小农经济转变 C.从分权政治向集权政治转变 D.从军功政治向文治政治转变【答案】A考点:中国古代政治文明。秦朝统一前是七国并立,那时候诸侯当权,也就是所谓的贵族统治(诸候就是贵族) 。之后秦始皇一扫六合统一天下建立了封建集权的秦朝,并且推行郡县制,设立三公九卿制。而三公九卿制就是官僚政治性质的。郡县制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因此选 A。4.宋朝有一条规矩, “官员不入酒肆” ,一旦发现官员在酒

4、店吃喝,不管公款私款,即刻遭到御史弹劾,重则罢官免职,轻则纪律处分。另一条老规矩是,王公贵族“不得取食味于四方” ,即不得向各地索要特产和美味佳肴。这些规矩产生的积极作用是A.遏止了官吏横征暴敛 B.形成严密的反腐机制C.君主有效控制了臣属 D.便于约束权力的滥用【答案】D考点:宋代集权的措施。本题考查获取材料信息的能力,抓住题干中“官员不入酒肆” “不得取食味于四方”的信息可知这一做法有利于规范官员的行为,便于约束权力的滥用,故 D 项正确;A 项中的“遏止了” , B 项中“严密的”表述过于绝对化,C 项中的“有效控制了” ,不符合史实,故排除。5.明太祖朱元璋认为:“君不能躬揽庶政,故大

5、臣得以专权自恣。 ”为此,他对中央机构做出的重大调整是A .设立内阁 B .废除丞相制度 C .实行行省制度 D.设立枢密院【答案】B考点: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A 是在明成祖时期;C 是在明朝时期;D在宋元时期已经出现;明太祖裁撤中书省和丞相,以六部分理全国政务,直接对皇帝负责。因此选 B。6.中国古代官吏选拔经历“世袭制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的过程。以下说法与“科举制”相一致的是A.“世胄蹑高位,英雄沉下僚”B “平民社会,穷苦子弟,栖身僧寺,十年寒窗,也可跃登上第。 ”C “立嫡以长不以贤”D “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答案】B考点:A 项反映的选官制度以出身门第为标准,

6、不符合科举制;C 项是宗法制;D 项是汉代的察举制。故 A、C、D 三项均不符合题意。7.“一头犁牛半块田,收也凭天,荒也凭天。粗茶淡饭饱三餐,早也香甜,晚也香甜。布衣得暖胜丝棉,长也可穿,短也可穿。草屋茅舍有几间,行也安然,睡也安然。雨过天晴驾小船,鱼在一边,酒在一边。日上三竿犹在眠,不是神仙,胜似神仙。 ”对上述材料的解读不正确的是 A. 反映了古代农耕经济的落后性和保守性B. 反映了小农经济下农民生活的富足和惬意C. 反映了古代自然经济下农民不思进取的心态D. 反映了中国古代小农经济的基本特点 【答案】B考点: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古代中国农业发展相关知识的把握。根据题干材料可知考查的是小农

7、经济下农民的生活。本题可采用排除法。因为农民备受国家政府的压迫,沉重的苛捐杂税和徭役,加上自然灾害,农民的生活极其贫困,小农经济具有脆弱性。而 B中的富足和惬意不符合古代农民生活。否则,中国古代不可能爆发那么多农民起义。又因为A,C,D 符合题意。综上,本题选 B.8.在今天的收藏领域,官窑瓷器比民窑瓷器更受青睐,拍卖价格也更高。这主要是因为官窑产品A.年代久远 B.存世量大 C.造型别致 D.工艺高超【答案】D考点:古代手工业。考查学生再认再现史实和分析历史史实的能力。从官窑生产瓷器的特点就可知道 D 项正确 。A、B、C 项不是官窑独有的,不能称其为主要原因。9.明清时, 农民人身依附关系

8、松弛, 农业商品化程度加深, 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并缓慢发展。这些现象的出现说明A.小农经济已经解体 B.出现向工业文明演进的趋向C.经济结构发生彻底变化 D.重农抑商政策已破产【答案】B考点:资本主义萌芽。本题考查的是对明清时期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和缓慢发展的理解。根据题干 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明清时期自由劳动力在增加,市场在扩大,手工工场的技术不断发 展,商品买卖频繁,生产关系发生显著变化,这一切说明商品经济的发展孕育着不同于农耕 文明的工业文明的生产关系雇佣关系。答案为 B 项。A C 项明显错误,小农经济在近代开始解体,经济结构不会发生彻底的变化;D 项重农抑商政策始终是我国封建社会的基本

9、的经济政策。10.某学者指出:明清之际,江南出现了“妇女半边天”的说法,显示江南妇女的家庭地位日益重要。这种现象的发生最可能与下列何者有关A.通俗文化盛行,平民识字率提高,妇女的家庭地位因而提高B.商品经济的发展,颠覆了男尊女卑的传统观念 C.棉纺织业兴起,以女性为主的手工副业成为家庭经济的重要收入 D.江南地区人口大量外移,性别比例失衡,女性地位因而日益重要【答案】C考点:明清民营手工业的发展。古代中国经济中,女性主要是从事纺织业,从题干中的“明清之际、江南、江南妇女的家庭地位日益重要”分析可知,说明商品经济的发展,特别是棉纺业的发展,故 C 项最有可能。A 项说法正确,但并不是符合题意,因

10、 A 项是文化上的;B 项“颠覆”说法错误;经济是根本,人口的流动并不是最可能的,D 项排除。11.在古代的中西方交往中,中国有三张“名片”:一是丝绸,二是瓷器,三是茶叶。这主要表明古代中国自然经济长时间内没有根本性突破 东西方的交流渠道不畅通古代手工业发展水平在世界领先 在对外贸易中中国一直居出超地位A. B. C. D. 【答案】C考点:手工业的发展。由材料所提三张“名片”所指的物品来看,都是手工业和农产品,所以它们能表明中国的自然经济长时间没有突破,也能表明中国的手工业长期居于世界领先地位,所以符合题意;但是没法表明中西方的交流不畅,相反正是因为交流顺畅,才能出现中国的“名片” ,另外材

11、料只提供了中国商品收到外国的欢迎,并不能表明中国外贸的出超地位,所以排除。 12.“父前行,子踵后。路遇长者,敛足拱手。尊长在前,不可口唾。”这是在敦煌发现的唐宋时期少儿启蒙读物中的句子,它反映当时的教育A. 鼓励儿童活泼机智 B. 突出地方教育特色C. 提倡父子教学相长 D.注重儒家伦理道德【答案】D考点:儒家伦理道德。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从材料的描述中可知,此时的教育比较注重启蒙孩子的长幼等级观念,而中国古代的儒家伦理道德比较注重等级观念。因此 D 项为正确答案。A 项错误,材料的教育内容束缚了儿童的心智;B项错误,材料内容并非地方教育的特色,而是适应封建统治的需要的;C

12、 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父子相长的内容。13.汉兴之初,刘邦崇尚黄老之学,推行无为而治的治国方略,而 70 年后刘彻强行罢黜了“黄老百家之言” ,这种文化政策变化的路径实际上反映了A.意识形态领域斗争此消彼长的残酷性 B.从立国安邦到皇权专制的现实变化与调整C.道学理论的缺陷和新儒学的博大精深 D.统治集团内部权力争夺与利益分配的冲突【答案】B考点:一定时期的思想文化是一定时期社会政治经济的反映。无论是汉初的“无为而治” ,还是汉武帝刘彻罢黜“黄老刑名百家之言”都是为了维护统治,加强皇权的需要,这种需要反映在政治思想方面也会因时而异。14.宋明理学家普遍倡导“存理去欲”的修养论, “成贤成圣”的

13、境界论, “齐家平天下”的功名论。其根本出发点是A.修身养性,提高个人修养 B.培养经世致用的人才C.规范社会秩序,维护专制统治 D.树立理学的统治地位【答案】C考点:程朱理学。宋明理学倡导“存天理、灭人欲”强调人们要规 范自己的行为, “成贤成圣”主张向圣人学习,约束自己,所以 其根本出发点是规范行为,维护封建统治,故 C 正确,A 不是根本 目的,B 是明清思想家观点,D 是其客观影响,排除A、B、D。15.下图是明代宋应星所著天工开物中的“斩竹漂塘” “荡料入帘”插图,图片所反映的这项古代中国重要发明是A.最早出现于东汉时期 B.经毕升改进而出现革命性变革C.书写材料中的一次伟大革命 D

14、.为欧洲文艺复兴的出现准备了条件【答案】C考点: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能力。根据题干中的“斩竹漂塘”“荡料入帘”可判断这项发明是造纸术。联系教材知识判 断 A、B、D 三项是错误的,选 C。16.将“神七”成功送入太空用的是“长征火箭” ,中国早期的“火箭”与现在的火箭虽然相差甚远,但都是利用反冲运动的原理,如果你要查找火药武器的最早记录,应该查阅A 史记 B 汉书 C 唐书 D 清史稿【答案】C考点:火药的发明与使用。本题考查学生运用已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依据已学知识可知唐末火药开始用于军事。最早的火药武器有突火枪、火箭、火炮等。宋朝为了抵御辽、西夏和金的进攻,军事上广泛使用火药。据此可知火药武器的最早记录应该在唐朝。因此火药武器的最早记录可以查阅唐书 。故正确答案为 C。 17.下表为中国古代科技领先成就分布领域及数量,造成上述情况的根本原因是A. 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的结果 B .儒家思想重视民生的表现 C.传统手工业发展的客观需求 D.重农抑商政策的必然产物【答案】A考点:本题主要考查古代的科技。题干图表解释的是中国古代的科技成就。依据所学,分析图表内容可知:中国古代领先的科技领域,多数与农业生产相关,如在数学、天文学、地学、农学、水利等领域。这主要是由于中国古代以农耕经济为主导,历代统治者重视农业。分析选项,A 项符合题意。18.小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