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词的叙事性(张海鸥)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18226290 上传时间:2017-11-14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72.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词的叙事性(张海鸥)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论词的叙事性(张海鸥)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论词的叙事性(张海鸥)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论词的叙事性(张海鸥)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论词的叙事性(张海鸥)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论词的叙事性(张海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词的叙事性(张海鸥)(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论词的叙事性张海鸥内容提要 词通常被认为是抒情文学,因而未曾被叙事学研究关注。本文借鉴叙事学文本结构分析的理念和思路,寻绎和阐释词的叙事性,认为词具有叙事性:早期的词调有许多又是词题,具有点题叙事性;词题的主要功能是引导叙事;词序是词题的扩展,是 对词题引导叙事的延展,又是 对正文之本事、创作体例、方法等问题的说明或铺垫;词正文的叙事与其它叙事文体不同,其特点是片断的、细节的、跳跃 的、留白的、诗意的、自叙的;长调叙事受赋体影响而有铺叙式,短词叙事通常采用诗歌本色的隐喻式。词的叙事风格比小说典雅、含蓄、文人化。 关键词 词 叙事性 叙事结构 叙事方式 叙事学自 20 世纪 60 年代兴起于法

2、国,此后风行全球,对文学、史学、语言学等许多学科产生了重大影响。在文学研究领域,叙事学的研究对象基本是散体的、故事性强的作品,如小说、史传、回忆录、神话传说、民间故事、叙事诗、戏剧等。作为中国传统文学重要样式之一的词,至今未受到叙事学的关注,因为词通常被认为是抒情作品而不是叙事作品。词到底有没有叙事性?叙事学研究对词学研究有无意义?从学理上说,叙就是叙述,叙述是人类的言说行为,它超越任何具体作品的体裁形式。换言之,任何体裁的作品都是人类叙述方式之一种,词当然也是。词叙述的内容不可能只有情、景而没有事。词人将自己在一定时空中的存在、行为或心理活动表述为词,都是对已然的叙说,即便是以抒情为主的词,

3、也不可能全无叙事因素。那么词到底怎样叙事?其叙事有何特殊性呢?本文借鉴叙事学的理念和方法,首先探讨词的文体叙事结构;然后探讨词的文本叙事方式和特点。一、词的文体叙事结构及其特征词的文体结构,最多有四部分:调名、题目、序、正文。这四部分都具有叙事功能。1.调名点题叙事词调俗称词牌(注:王骥德曲律卷 1论调名:“曲之调名,今俗曰牌名” 。 ) ,其主要功能是标示曲调类型和歌词格式,但早期的词调名称往往缘自歌词内容并提示内容,可以称之为缘事而定名。 词学季刊第 1 卷第 4 号载失名者词通 “论名”云:“有词之先,既无所谓调,即无所谓名。故有一词既成,乃取词句以名其调者,如闲中好 、 花非花 、 章

4、台柳 ,皆本词之首句,亦犹唐人诗以首句为题。 ”(注:词学季刊第 1 卷第 4 号,上海书店影印本,1985 年,第 109 页。 )刘永济词论卷上调名缘起云:调名缘起,约有数端。有以作者本事而名者,如忆余杭因潘阆忆2西湖而作也, 菊花新因陈源念菊夫人而作也, 醉翁操因东坡追思六一翁而作也。 (注:刘永济:词论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 年,第 31 页。 )马兴荣词学综论 “词调名称的形成”云:还有一类是以词中所写的人和事为调名。如谢秋娘始自朱崖李太尉镇浙日为亡妓谢秋娘所撰。再一类是以传说故事为调名,如阮郎归以刘晨、阮肇的传说为调名的。又如鹊桥仙以织女的传说为调名的。又如凤凰台上忆吹箫以箫

5、史的传说为调名的。 (注:马兴荣:词学综论 ,齐鲁书社,1989 年,第 21 页。 )以上诸家所举词调,其名称皆缘事而定,调名本身含有点题叙事性。还有一些调与事合的情况,但后人已经搞不清词调与歌词孰先孰后了。黄升唐宋诸贤绝妙词选卷 1 李珣巫山一段云下注云:“唐词多缘题,所赋临江仙则言仙事, 女冠子则述道情, 河渎神则咏祠庙,大概不失本题之意。尔后渐变,去题远矣。 ”唐圭璋、潘君昭论词的起源云:敦煌民间词,其中很多首的内容与词调有关,如天仙子有“天仙别后信难通”之语, 竹枝子有“垂珠泪滴,点点滴成斑”之语, 泛龙舟有“无数江鸥水上游,泛龙舟,游江乐”之语。 斗百草 (第一)有“喜去喜去觅草”

6、之语。另如柳青娘咏柳青娘之美、 浣溪沙咏人如西子之美。 (注:唐圭璋、潘君昭:论词的起源 , 唐宋词学论集 ,齐鲁书社,1985 年,第9 页。 )黄升所谓“缘题” ,以及唐、潘所论,都是指调名与歌词内容正相吻合。但他们的说法有点模糊:到底是先定歌词再选词调呢?还是先定词调再写歌词呢?这两种情形在早期词中都存在。今存唐词,词调名称与词意吻合者很多,随便翻检全唐五代词 (注:曾昭岷、王兆鹏等编全唐五代词 ,中华书局,1999 年。 ) ,缘题之作比比皆是,除以上诸家所举外,如李隆基好时光写女子应该趁着年轻貌美,嫁个有情郎, “莫负好时光” ;刘长卿谪仙怨写迁谪情景;张志和渔父五首皆写渔隐生活;无

7、名氏渔父15 首、张松龄渔父一首皆写渔隐生活;又德诚所作拨棹歌39 首,与张志和渔歌子同体,亦写泛舟渔隐之事。可见唐人作词,既有缘事而创调名者,也有据事而选已有调名者。黄升的缘题之说,模糊地涵盖了这两种情况。这两种情况都说明:早期的很多词调都含有叙事因素,其基本叙事功能是点明题材或题旨。词至宋代,缘事而自创词调者仍然很多。先举张先几首词(注:下引张先词及相关资料,均据吴熊和、沈松勤张先集编年校注 ,浙江古籍出版社,1996 年。 )为例:谢池春慢玉仙观道中逢谢媚卿 ,杨湜古今词话载:“张子野往玉仙观,中路逢谢媚卿。初未相识,但两相闻名。子野才韵既高,谢亦秀色出世,一见慕悦,目色相授。张领其意,

8、缓辔久之而去,因作谢池春慢以叙一时之遇。 ”词的上阙写玉仙观景致,有“池水渺”句关合词调名,下阙写“逢谢女,城南道”之事。调名“谢池春” ,也有深意:晋书王凝之妻谢氏传载才女谢道蕴事,后人因称才女为“谢女” ;谢灵运亦有名句“池塘生春草” 。张先取“谢池春”为调名,很可能是巧用谢家故事。一丛花令 , 中国词学大辞典词调云:“此调始见于宋张先张子野词 ”(注:马兴荣等主编中国词学大辞典 ,浙江教育出版社,1996 年,第 475 页。 ) 。杨古今词话载此词本事,言张先“尝与一尼私约,其老尼性严,每卧于池岛中一小阁上。俟夜深人静,其尼潜下梯,俾子野地登3阁相遇。临别,子野不胜买惓惓,作一丛花词以

9、道其怀。 ”萧涤非曾撰短文张先一丛花本事辨证 ,论证此事可信(注:张先集编年校注第 113-114 页附录全文。 ) 。调名“一丛花” ,显然有点题叙事之意。诃中有“双鸳池沼水溶溶,南北小桡通,梯横画阁黄昏后,又还是,斜月帘栊”之类叙事性很丰富的句子,加上词话的记载,特别诱使读者想像那一段故事情节。张先还有山亭宴慢有美堂赠彦猷主人 、 泛清苕正月十四日与公择吴兴泛舟 、 少年游慢等多种自创词调,都是缘事而取名, 词谱称这种情况为“赋本意也” (注:钦定词谱卷 35 注,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 。像这类缘事创调,调名即题目,正文则缘题而赋本事的情况,在全宋词中有很多,如柳永望海潮 (东南形胜)

10、;王诜忆故人 (烛影摇红) ;秦观添春色 (注:徐培均校注淮海居士长短句作醉乡春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 年,第 193 页。 ) (唤起一声人悄) ;周邦彦一剪梅 (一剪梅花万样娇) ;史达祖惜黄花九月七日定兴道中 、 双双燕咏燕 ;吴文英惜秋华重九等。在自创词调并利用调名点题叙事方面,姜夔无疑是最值得重视的词人。据夏承焘姜白石词编年笺校 (注:见夏承焘姜白石词编年笺校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 年) 。 ) (以下简称夏笺 ) 论姜白石的词风(代序) 所论,姜夔创制词调有两类。一类是已有他人曲谱,但“虚谱无辞” (注:霓裳中序第一序, 姜白石词编年笺校 ,第 5 页。 ) ,他依谱填

11、词,从而创为词调者,如霓裳中序第一 、 角招 、 徵招 、 醉吟商小品 、 凄凉犯 、 玉梅令等。其中后三种词调的歌词是赋调名本意的。另一类是姜夔“初率意为长短句,然后协以律” (注:长亭怨慢序, 姜白石词编年笺校 ,第 36 页。 )的,就是先写成歌词然后再制谱。姜夔称之为自度曲或自制曲,据夏笺共得十首,兹略叙于下:扬州慢咏“淮左名都”扬州之今昔;湘月写湘江月夜泛舟事;翠楼吟因“武昌安远楼成”而“度曲见志” ;惜红衣咏荷花;石湖仙 “寿石湖居士” ;琵琶仙 “枨触合肥旧事之作合肥人善琵琶”(夏注) ;淡黄柳写合肥柳色“以纾客怀” ;长亭怨慢写“离愁千缕” ,有“谁似得长亭树,树若有情时,不会

12、得青青如此”之怨;暗香 、 疏影二首共一序,乃石湖咏梅之作。这十首自度曲,都是缘事而取调名的,歌词内容皆赋词调之本意。不仅词调名称具有点题叙事性,而且均有长序叙述创作背景、本事、作法等等。通观姜夔词,利用词调名称标示词意乃是他作词的一大特色,不论是自创调名还是选用已有调名。词体文学在燕乐和诗的基础上兴起的时候,词调名称的来历大约有两种:一是依已有乐曲取名创调,如张先熙州慢 、柳永八声甘州 、周邦彦兰陵王等,这类词调基本没有叙事性。二是据所咏之事创调取名,调名通常就是题目,携带着具体的叙事因素,而这一类歌词都是缘题而赋本事的。这类词调的数量肯定远远多于现在能见诸记载的那些。古今人在所著词律、谱、

13、图、词话之类的书中,尽可能说明某一词调是否缘题,因歌咏何事而得名。但由于史料有限,流传至今的一千多个词调,多数已失本事。随着词调的定型,缘题而赋本事的现象逐渐减少,但词人在具体的创作中,根据所咏事情而选择词调的情况却很常见。清人沈祥龙论词随笔云:“词调不下数百,有豪放,有婉约。相题选调,贵得其宜。调合则词之声情始合。 ”(注:唐圭璋:词话丛编第 5 册,中华书局,1986 年,第 4060 页。 )4“相题选调” ,是指叙事风格、内容与词调的音乐品类相适合。比如写缠绵婉转之情, 鹊桥仙 、 声声慢就比六州歌头合适。另外,词乐失传后,词调文字的表义性也可能影响作者的选择,比如为人祝寿而选千秋岁之

14、类,也算是相题选调吧。2.词题引导叙事随着词体文学的成熟,词调日益形式化,主要用来表示乐曲类型及相应的歌词格式,叙事因素逐渐减少。于是自北宋出现了缘事而立的词题,专门承担起标明题旨、引导叙事的任务。词调之外另立的词题,与乐曲调类无关,用意专在于指事。宋人为词另立题目,直接受诗、文标题传统的影响。在词诞生之前,中国古代诗、文经历了从无题到有题、题目由简单到精致的过程。至魏晋隋唐时代,标题之学已经非常成熟,题目的功能也多了。吴承学诗题与诗序云:“此时诗题已经成为诗歌整体形式的不可或缺的有机部分,诗人完全有意识地利用诗题来阐释其创作宗旨、创作缘起、歌咏对象,标明作诗的场合、对象。 ”“到初唐、盛唐时

15、期,古诗制题已经完全规范化,诗题成为诗歌内容准确而高度的概括,成为诗歌的面目” (注:文学遗产1996 年第 5 期。 ) 。那么产生于唐代的词体文学,何以到宋代才出现另立题目的现象呢?这或许是词疏离音乐,疏离世俗大众,开始走向文人案头或酒筵的一个信号吧,所以王国维有“词有题而词亡” (注:蕙风词话人间词话 ,人民文学出版社,1960 年,第 218页。 )之论断。另一方面,随着词调日益定型,存形去意,同一词调可以不断用于不同内容的歌词,词人为了标示同调之词内容不同,就要给词加上一个叙事性的题目,以便阅读和编辑。在词调之外另标词题始于何人,尚待考索。吴熊和疆村丛书与词籍校刊 (注:吴熊和词学论集 ,杭州大学出版社,1999 年。 )第六节“订词题”云:“自花间集 、 尊前集以至晏殊珠玉词 ,词皆无题。王安石、张先,稍具词题。 ”此说似欠精确。据全宋词 ,在张先之前,词另立标题者尚有 7 人 22 首:王禹偁点绛唇感兴 ;陈亚生查子药名寄章得象陈情 、生查子药名闺情 ;聂冠卿多丽李良定公席上赋 ;范仲淹苏幕遮怀旧 、 渔家傲秋思 、 御街行秋日怀旧 、 剔银灯与欧阳公席上分题 、 定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