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月日新版北省定兴中学届高三月考历史试题目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182258342 上传时间:2021-05-10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5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月日新版北省定兴中学届高三月考历史试题目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河月日新版北省定兴中学届高三月考历史试题目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河月日新版北省定兴中学届高三月考历史试题目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河月日新版北省定兴中学届高三月考历史试题目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河月日新版北省定兴中学届高三月考历史试题目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河月日新版北省定兴中学届高三月考历史试题目》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月日新版北省定兴中学届高三月考历史试题目(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河北省定兴中学2008届高三月考历史试题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00分。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试科目涂写在答题卡上,并将所在班级、姓名填写在密封线内。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监考老师收回。2第I卷的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第I卷(选择题 共40分)本卷共40小题,每小题1分,共计4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春秋时期诸侯争霸称雄,周天子对此的态度是A支持 B默认 C削藩 D抑强扶弱2

2、最能体现战国时期社会变革的历史现象是 A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 B逃亡者“耕豪民田,见税什伍” C水利工程的兴修 D封建城市的兴起3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我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垦荒高潮,其根本原因是A大量可供开垦荒地的存在B铁器和牛耕的推广使用C统治者鼓励垦荒的措施D劳动者积极性的提高4秦始皇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核心是 A规定皇权至高无上 B中央设三公九卿 C地方推行郡县制度 D颁布秦律,严刑峻法5“汉承秦制”主要体现在 中央机构的建制地方行政区划管理官吏的控制和管理严刑峻法统治人民 A B C. D 民族联系、边疆管理与开发是中华民族发展历史的重要内容。回答911题。6我国古代封建王朝设置的管理

3、机构,其管辖范围包括今新疆地区的有汉西域都护唐安西都护府唐北庭都护府秦南海郡 A B C D 7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经济开发表现在土地大量开垦耕作技术进步农田水利兴修较多农作物品种增多农作物单位面积产量提高 A B C D8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重要的产粮区不包括 A三吴地区 B洞庭、鄱阳湖流域 C成都平原 D岭南和闽江流域9唐朝的财政收入出现“赋之所出,江淮居多”的局面主要原因是 A大运河的开凿 B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的出现 C江南经济已经超过北方 D安史之乱和藩镇割据10隋唐时期农业发展的一个重要特点是江南土地资源的进一步开发。下列诗句反映这一特点的是 A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 B起来望南山,

4、山火烧山田C云帆转辽海,粳稻来东吴 D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11贞观之治、武周之治、开元之治出现的共同因素是得人而用,政治清明重视农业,发展生产勤于朝政,励精图治裁汰僧尼,禁建新寺 A B C D12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的目的包括:加强皇权 削弱相权 加强中央集权 削弱内阁决策权A B C D13下列关于唐朝社会经济繁荣景象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农具改进,筒车和曲辕犁出现 B手工业有不少新产品,如唐三彩、秘色瓷C商业流通规范,唐玄宗时开始使用开元通宝D唐朝后期有“天下之盛,扬为首”之说14唐朝两税法的实行使纳税“唯以资产为宗,不以人丁为本”使封建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有所松驰扩大了纳税面,使

5、负担相对平均遏制了土地兼并,增加了政府的税收 A B C D15唐朝文化对日本的影响很大,主要表现在典章制度儒学和佛教城市建筑服装、文字、生活风尚 A B C D16唐朝文化发展,受外来文化影响的有宗教的繁荣雕版印刷术和火药的发展医药学的发展音乐和舞蹈 A B C D17“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诗中的“君”将前往当时的( ) A西域都护府辖区 B安西都护府辖区 C瀚海都督府辖区 D忽汗州都督府辖区18汉唐时期通过陆上丝绸之路传人欧洲的中国文化或物产有佛教丝绸瓷器茶 A B C D19王安石变法直接触犯大官僚利益的内容是 A募役法、青苗法 B募役法、方田均税法 C青苗法、方田均税

6、法 D方田均税法、保甲法20王安石设想其变法的理财方针是:“民不加赋而国用饶”,为此他采取的措施有清查逃避土地税的“隐田”向享有特权的官僚地主征收免役钱寓兵于农,减少军费开支向农民贷款收取较低的利息A B C D21契丹政权和党项政权的相同点有仿照汉字创制本国文字与北宋政权有战有和实行“蕃汉分治”统治者积极接受汉族封建文化 A B C D22辽统治者采取“蕃汉分治”的制度,西夏的官制分为汉制官职和党项官职两个系统,其根本原因是 A民族矛盾尖锐 B阶级矛盾尖锐 C民族团结的需要 D境内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23与魏晋南北朝时期相比,元朝时的民族融合具有的新特点包括在全国统一的基础上得以加强一些少数民

7、族的自身特点基本消失被称为汉人外族迁入,与国内民族融合为一新的民族统治者实行了较为开明的民族政策 A B C D2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活字印刷术由北宋平民毕升发明 B欧洲人用活字排版印刷术比中国早四个多世纪C中国管形火器大约出现于南宋 D指南针在宋代航海交通上已普遍使用25元朝在秦朝郡县制的基础上,实行行省制度。这个制度对后世最突出的影响是A为我国明清以后的行政区划奠定了初步基础 B加强了中央对边疆的有效管辖 C有利于元朝民族分化政策的实施,巩固其统治 D各族人民统一在中央政权的管辖之下,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26清朝和元朝加强对西藏管辖的相同之处是 A形成册封少数民族宗教首领的制度 B设

8、宣政院管理西藏事务 C委派官吏进行直接有效管辖 D设理藩院管理西藏事务27康熙帝为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作出的贡献有 A彻底粉碎准噶尔贵族割据势力 B设置驻藏大臣 C平定“三藩之乱” D完成“改土归流”28在下列机构中,其长官行使的职能与秦朝丞相最相近的是 A唐门下省 B宋枢密院 C.元中书省 D清理藩院29清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加强的突出特点是 A废除了丞相制度和行省制度 B议政王大臣会议的权力高于内阁和六部C内阁、议政王大臣会议、军机处三衙分权D设置了传达性质的中央机构军机处30明代张居正改革赋税制度的最大影响是 A按财产的多少征税 B把赋税分摊到田亩上 C用银两征税 D基本完成了实物地租向货币

9、地租转变的过程31“一条鞭法”推行后不久便停止了,而用银两收税的办法保留下来,其客观条件是 A资本主义萌芽已出现 B白银已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 C西方已盛行货币地租 D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已松驰32清朝“摊丁入亩”政策最重要的客观作用是 A使赋税征收办法简化 B土地利用率提高 C对农民人身控制松驰 D国家财政收入增加 明清时期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并缓慢发展。回答1819题。33下列对明清资本主义萌芽的评价正确的是 A造成自给自足自然经济的解体 B使社会的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 C标志着中国封建社会的衰落 D引起了中国社会的深刻变化34康乾时期,苏州账房“散发丝径,给予机户,按绸匹计工资,机户织成绸缎,送

10、归账房批售,小机户无甚资本,往往恃账房为生。”这种现象主要说明 A当时手工工场已普遍开设 B行会对丝织业生产进行垄断C账房就是手工工场主 D商人打人生产领域成为包买商351415年,东非麻林国遣使献麒麟于中国皇帝,轰动京师。这件外交佳话的背景是A康熙帝组织雅克萨自卫反击战取得胜利B郑和下西洋,发展了中国与非洲的交流C戚继光肃清东南沿海倭寇D郑成功赶走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36明清时期对外关系的特点是外国侵略势力来到沿海骚扰抢劫开始介绍引进西方先进科学技术短暂的中外往来,长期的海禁闭关政策中国文化大量地传人西方 A B C D37下列关于明清科技文化的表述,最能反映其时代政治、经济特点的是 A文学

11、、艺术繁荣兴盛;科学技术停滞落后 B在一切科学领域都丧失了领先世界的地位C思想专制与民主思想并存 D出现了介绍外国先进科技的书籍38明清时期进步思想家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思想的共同点是反传统反教条反封建专制具有一定的民主色彩反映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 A B C D39导致明清时期产生带有民主色彩思想的原因,除封建制度的日趋没落之外,还在于 A抗清斗争高涨 B社会相对安定 C商品经济的发展 D阶级矛盾相对缓和40书中记述石灰岩溶蚀地貌的是 A禹贡地域图 B梦溪笔谈 c水经注 D徐霞客游记第II卷(非选择题 共60分)41阅读下列材料:(17分)材料一历史上长江荆江大堤溃决次数统计朝代年代决堤次数平均时间东晋317420年1103年南北朝420589年356年隋唐58190700南宋11271279年276年明朝13681644年3092年清朝164419115549年材料二凡五岳及名山能蕴灵产异,兴云致雨,有利于人者,皆禁其樵采。摘自唐六典卷虞部郎中材料三乾隆后期,湖北江汉两岸“百姓生齿日繁,圩垸日多,凡蓄水之地,尽成田庐。”摘自清高宗实录卷147材料四据清朝前期人口统计:顺治十八年,全国人口约19200万,至乾隆五十九年,全国人口约31000万。回答:据材料一的统计数字,概括出反映的现象。并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其成因。(14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