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童趣备课资源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182216387 上传时间:2021-05-09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2.2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语文上册童趣备课资源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童趣备课资源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童趣备课资源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童趣备课资源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童趣备课资源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七年级语文上册童趣备课资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语文上册童趣备课资源(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七年级语文上册童趣备课资源课文解析张晓明浮生六记是一部自传体散文,原书为六卷。书中记叙了夫妻间平凡的家居生活和各地游览见闻,记叙了自己大半生的经历,欢娱处和悲苦处两相对照,真切感人。作者沈复,生于1763年,卒年不详。字三白,号梅逸,长洲(今江苏苏州市)人。清代散文家。他一生长期做幕僚,奔走南北,游历过许多地方。童趣选自浮生六记,是作者追忆童年生活的一篇极有情趣的散文,文章围绕“记趣”这一中心,生动的描述了儿童时代观蚊如鹤、神游山林、鞭打蛤蟆的趣事,表现了童年生活的乐趣。文章采用了先总后分、点面结合的结构形式:第一部分(第1节)总叙“物外之趣”。这一节叙述了作者幼时眼力很强,又十分爱好观察,因

2、而时常获得与众不同的乐趣。自然引出下文对“物外之趣”的具体分述。第二部分(第24节)分别写观赏白鹤之图、神游山林之趣、鞭打蛤蟆之趣。文章前后呼应,脉络清楚,结构严谨。从表现形式来看,具有以下特点:(1)观察仔细、想象奇特。文中很注意观察的描写,对藐小微物“细察”其纹理;对丛草、虫蚁、土砾“定目细视”;对二虫相斗,观之“出神”。这样的观察,实际上是“观”与“察”同时进行的。“察”这个动作本身就含有思考的意思。因此,观察促进了想象和联想。观察越细致,联想就越丰富,想象就越奇特。例如,把飞舞的蚊群,想象成“群鹤舞空”;把蚊群冲烟飞鸣,想象成“鹤唳云端”;把丛草想象为森林,虫蚁想象为野兽,土砾想象为丘

3、谷。这些都是由儿童的眼光和心理来观察,想象的;而这里的联想和想象,又是从儿童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出发的,因而事物形象的描写真实、生动,富有生活情趣。(2)语言简朴、自然、生动。例如“夏蚊成雷”,写出了蚊虫之多,轰鸣之响。“昂首观之,项为之强”,这一细节描写,表现了观赏群鹤舞空图的专注、入迷。“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吞”、“吐”两个动词,表现了蛤蟆用舌头捕捉小虫动作的迅速、准确,极为生动传神。“神定,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这里连用了“捉”“鞭”“驱”三个动词,表现了惊恐方定,随即惩罚蛤蟆,驱除强暴,同情弱小的急切心情。另外,有些词语用得也很准确。如“冲烟飞鸣”的“冲”字,使人想见蚊群在

4、弥漫的烟雾中乱飞乱闯的情状;“鹤唳”的“唳”字,仿佛使人听到鹤翔云端高亢的鸣叫。“拔山倒树”,形容蛤蟆扑来的气势和力量,虽然在成人看来有违事理,但以儿童的眼光来看却是自然、贴切,所以真实、生动,使人如见如闻。课文解析张晓明浮生六记是一部自传体散文,原书为六卷。书中记叙了夫妻间平凡的家居生活和各地游览见闻,记叙了自己大半生的经历,欢娱处和悲苦处两相对照,真切感人。作者沈复,生于1763年,卒年不详。字三白,号梅逸,长洲(今江苏苏州市)人。清代散文家。他一生长期做幕僚,奔走南北,游历过许多地方。童趣选自浮生六记,是作者追忆童年生活的一篇极有情趣的散文,文章围绕“记趣”这一中心,生动的描述了儿童时代

5、观蚊如鹤、神游山林、鞭打蛤蟆的趣事,表现了童年生活的乐趣。文章采用了先总后分、点面结合的结构形式:第一部分(第1节)总叙“物外之趣”。这一节叙述了作者幼时眼力很强,又十分爱好观察,因而时常获得与众不同的乐趣。自然引出下文对“物外之趣”的具体分述。第二部分(第24节)分别写观赏白鹤之图、神游山林之趣、鞭打蛤蟆之趣。文章前后呼应,脉络清楚,结构严谨。从表现形式来看,具有以下特点:(1)观察仔细、想象奇特。文中很注意观察的描写,对藐小微物“细察”其纹理;对丛草、虫蚁、土砾“定目细视”;对二虫相斗,观之“出神”。这样的观察,实际上是“观”与“察”同时进行的。“察”这个动作本身就含有思考的意思。因此,观

6、察促进了想象和联想。观察越细致,联想就越丰富,想象就越奇特。例如,把飞舞的蚊群,想象成“群鹤舞空”;把蚊群冲烟飞鸣,想象成“鹤唳云端”;把丛草想象为森林,虫蚁想象为野兽,土砾想象为丘谷。这些都是由儿童的眼光和心理来观察,想象的;而这里的联想和想象,又是从儿童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出发的,因而事物形象的描写真实、生动,富有生活情趣。(2)语言简朴、自然、生动。例如“夏蚊成雷”,写出了蚊虫之多,轰鸣之响。“昂首观之,项为之强”,这一细节描写,表现了观赏群鹤舞空图的专注、入迷。“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吞”、“吐”两个动词,表现了蛤蟆用舌头捕捉小虫动作的迅速、准确,极为生动传神。“神定,捉蛤蟆,鞭数

7、十,驱之别院”,这里连用了“捉”“鞭”“驱”三个动词,表现了惊恐方定,随即惩罚蛤蟆,驱除强暴,同情弱小的急切心情。另外,有些词语用得也很准确。如“冲烟飞鸣”的“冲”字,使人想见蚊群在弥漫的烟雾中乱飞乱闯的情状;“鹤唳”的“唳”字,仿佛使人听到鹤翔云端高亢的鸣叫。“拔山倒树”,形容蛤蟆扑来的气势和力量,虽然在成人看来有违事理,但以儿童的眼光来看却是自然、贴切,所以真实、生动,使人如见如闻。课文解析张晓明浮生六记是一部自传体散文,原书为六卷。书中记叙了夫妻间平凡的家居生活和各地游览见闻,记叙了自己大半生的经历,欢娱处和悲苦处两相对照,真切感人。作者沈复,生于1763年,卒年不详。字三白,号梅逸,长

8、洲(今江苏苏州市)人。清代散文家。他一生长期做幕僚,奔走南北,游历过许多地方。童趣选自浮生六记,是作者追忆童年生活的一篇极有情趣的散文,文章围绕“记趣”这一中心,生动的描述了儿童时代观蚊如鹤、神游山林、鞭打蛤蟆的趣事,表现了童年生活的乐趣。文章采用了先总后分、点面结合的结构形式:第一部分(第1节)总叙“物外之趣”。这一节叙述了作者幼时眼力很强,又十分爱好观察,因而时常获得与众不同的乐趣。自然引出下文对“物外之趣”的具体分述。第二部分(第24节)分别写观赏白鹤之图、神游山林之趣、鞭打蛤蟆之趣。文章前后呼应,脉络清楚,结构严谨。从表现形式来看,具有以下特点:(1)观察仔细、想象奇特。文中很注意观察

9、的描写,对藐小微物“细察”其纹理;对丛草、虫蚁、土砾“定目细视”;对二虫相斗,观之“出神”。这样的观察,实际上是“观”与“察”同时进行的。“察”这个动作本身就含有思考的意思。因此,观察促进了想象和联想。观察越细致,联想就越丰富,想象就越奇特。例如,把飞舞的蚊群,想象成“群鹤舞空”;把蚊群冲烟飞鸣,想象成“鹤唳云端”;把丛草想象为森林,虫蚁想象为野兽,土砾想象为丘谷。这些都是由儿童的眼光和心理来观察,想象的;而这里的联想和想象,又是从儿童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出发的,因而事物形象的描写真实、生动,富有生活情趣。(2)语言简朴、自然、生动。例如“夏蚊成雷”,写出了蚊虫之多,轰鸣之响。“昂首观之,项为之强”,这一细节描写,表现了观赏群鹤舞空图的专注、入迷。“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吞”、“吐”两个动词,表现了蛤蟆用舌头捕捉小虫动作的迅速、准确,极为生动传神。“神定,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这里连用了“捉”“鞭”“驱”三个动词,表现了惊恐方定,随即惩罚蛤蟆,驱除强暴,同情弱小的急切心情。另外,有些词语用得也很准确。如“冲烟飞鸣”的“冲”字,使人想见蚊群在弥漫的烟雾中乱飞乱闯的情状;“鹤唳”的“唳”字,仿佛使人听到鹤翔云端高亢的鸣叫。“拔山倒树”,形容蛤蟆扑来的气势和力量,虽然在成人看来有违事理,但以儿童的眼光来看却是自然、贴切,所以真实、生动,使人如见如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