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金色花同步训练含解析北师大版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182214238 上传时间:2021-05-09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4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金色花同步训练含解析北师大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金色花同步训练含解析北师大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金色花同步训练含解析北师大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金色花同步训练含解析北师大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金色花同步训练含解析北师大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金色花同步训练含解析北师大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金色花同步训练含解析北师大版(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金色花同步训练一、基础知识1给加点字注音:嗅闻 衍那 花瓣 。答案:xi| yn | bn解析:分析:首先要读准拼音,注意“嗅”读“xi”而不是cho,“衍(yn)”注意声母。点评:拼音,首先要读准汉字,排除方言的干扰,不可读错,拼音时注意易混的声母与韵母。2解释词语向神祝告祈福: 。不被人发现的笑: 。答案:祷告|匿笑解析:分析:此题考查对词语含义的理解能力。根据词的解释来判断词语相对来说比较简单一些。点评:根据语言表达的意思选填最贴切的词语。应在对词语含义掌握的基础上来判断是哪一个词语,都是出自文章当中的,比较简单。3作者为什么把孩子想象成一朵金色花?下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人们喜欢

2、用花朵比喻儿童。B文中所写的孩子已经变成了金色花。C赞美孩子的可爱。D花儿的色彩,反映着母爱的光辉。花儿也可以象征孩子回报母爱的心愿。答案:B解析:分析:印度人也喜欢用花比喻儿童;二是泰戈尔借美丽的圣树上的金色花赞美孩子可爱。那金黄的色彩,正反映着母爱的光辉。人们喜爱花儿,花儿也惠及人们,正可以象征孩子回报母爱的心愿。故选B。点评:泰戈尔的想像新奇而美妙,体会想象的妙处。4发挥想象,仿写词语:例如:木质树林,树林田野,田野足球场,足球场皮球。 请你试一试,完成由“房子”和“茶”,“月亮”和“花”的联想。 房子_,_,_,_茶 月亮_,_,_,_花 答案:主人|主人|客人 客人|喝水 喝水|茶

3、|太阳|太阳|大地|大地|花园|花园|花解析:分析:此题考查学生的想象能力。意义相距很远的词语,只要经过四步中间联想(每个联想都是很自然的)。点评:任何两个词语都可以经过四五个递进的联想,建立起联系。5加点字注音:沐浴 匿笑 祷告 。答案:m|y| n|do解析:分析:首先要读准拼音,注意“沐浴”的声母,“祷”的声母是“d”,不要写成“sh”。点评:拼音,首先要读准汉字,排除方言的干扰,不可读错,拼音时注意易混的声母与韵母。6仿照示例,发挥你的联想和想像,完成下边的练习。例:音乐像一股晶莹而又甘美的泉水,流进人们的心里,洗去心灵中的尘垢。 a冬天像_ b老师的话像_ c淋成落汤鸡的我,感觉好像

4、_ 答案:冬天像个慈善的老人,给小麦盖上厚厚的棉被,使它安然度过娇弱的童年。|老师的话像一把开心的钥匙,打开了我的心灵之锁,重新扬起了我自信的帆。|淋成落汤鸡的我,感觉好像掉进了冰窖里,从头到脚都凉透了。解析:分析:开放性试题,答案不唯一,只要把句子写完整且与上下文衔接起来即可。点评:先从语句形式方面考虑,要求话题一致,陈述对象一致,叙述角度一致,情调保持一致,上下文句式保持基本一致,与上下文思路保持连贯。7根据意思写词语:洗澡。比喻承受润泽、培育。 。闻(气味)。 。答案:沐浴|嗅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对词语含义的理解能力。要根据词在文章当中的语境含义来解释。点评:将词语拆分,根据词中不同的

5、文字辨析词语意义的细微差别,分析词本身的意思,注意词语的感情色彩,根据语境判断。8病句修改。三月的昆明是一年中最美好的季节,每到这个时节就会有大批的中外游客慕名前来。 。答案:昆明的三月是一年中最美好的季节,每到这个时节就会有大批的中外游客慕名前来。解析:分析:前后不搭配:应改为昆明的三月”。点评:病句类型主要有: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前后矛盾。辨析病句,一般来说,一看语法通不通,二看意思对不对,三看修辞妥不妥。要想快速而准确地辨析病句,除了平时多阅读,增强语感外,还应该掌握一定的方法,如语感审读法、枝干梳理法、逻辑分析法。9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

6、一段话。它们的歌喉轻快纯洁,尽管音域不太宽广,但十分美妙动听,婉转而富有层次。在鸟类中,黑头莺叫得最好听,声音最流畅,有些像夜莺。这歌声仿佛涵养了树林的清新,描绘了恬静的生活,表达了幸福的感受,听到这些大自然的幸福鸟歌唱,谁能不为之动情呢?我们可以长时间地享受它美妙的歌声,甚至在春天的唱诗班销声匿迹之后,仍可以听到树林里黑头莺的歌声。答案:解析:分析:先用黑头莺的叫声特点引出说明对象黑头莺,再分别从叫的时段长久和叫的声音美妙两方面说明,叫声美妙方面又是先描述,后想象。点评:先从语句形式方面考虑,要求话题一致,陈述对象一致,叙述角度一致,情调保持一致,上下文句式保持基本一致,与上下文思路保持连贯

7、。10下列标点符号用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我哪里比得上她呀!B .张华考上了北大,在化学系学习;李萍进了中等技术学校,读机械制造专业;我在百货公司当售货员:我们都有光明的前途。C .今年的暑假,你是打算去北京旅游呢?还是去深圳旅游?D .屈原的诗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应成为我们不懈追求的箴言答案:C解析:分析:C句中第二个问号应为逗号,因为问的内容还没结束。点评:本题不难,句子内容清楚,易于判断标点符号。平时学习一定要注意标号符号,了解它们的特点以及使用方法,不要硬记,要在语境中熟悉它们,熟练地掌握使用方法。11句子仿写世上有一部书是永远也读不完、写不完的,这就是母爱!母爱

8、就象一首田园诗,幽远纯净,和雅清淡; , , ;母爱就象一首深情的歌,婉转悠扬,轻吟浅唱;答案:母爱就是一幅山水画,洗去铅华雕饰,留下清新自然解析:分析:仿写语句题有一定的综合性,它往往涉及语法结构、表达方式、语意连贯、修辞运用、风格和谐等许多方面,也间接地考查考生的知识范围及文化修养,反映出理解、表达等多层次的能力要求。点评:先从语句形式方面考虑,要求话题一致,修辞一致,情调保持一致,上下文句式保持基本一致,与上下文思路保持连贯。12指出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 )A足球比赛正在紧张地进行,在场的观众不时地为首当其冲的运动员喝彩,为落后者加油鼓劲。B孩子应该干、可以干的事情,要让他

9、们自己去干,父母不要评头论足。C宋老师针对班上学生学习成绩良莠不齐的现状,讲课时注意因材施教,收到了理想的效果。D“执政党的党风问题,是有关党的生死存亡的问题”,这不是危言耸听,而是及时地向全党敲响了警钟。 答案:D解析:分析:A“首当其冲”指最先受到攻击或遭遇灾难,用在这里不合适,B评头论足”应改为“越沮代危”,C“良奏不齐”改为“参差不齐”。点评:将词语拆分,根据词中不同的文字辨析词语意义的细微差别,分析词本身的意思,注意词语的感情色彩,根据语境判断。13解释词语:匿: 。祷告: 。答案:隐藏,不让人知道。|向神祈求保佑.。解析:分析:词语运用是积累运用中的常考点,只要学生在平时注意用语的

10、规范,做到正确使用,并在运用时注意辨别比较,就一定能突破这一点评:结合句子的结构,感情色彩及搭配关系等判断成语使用正确与否,明确成语误用的原因有:望文生义,褒贬颠倒,范围不当,逻辑脱节,句式不合,敬谦错位,词性误用。14假如明天是你爸爸或妈妈的生日,你准备用什么来表达你对他们的满怀爱意? 答案:在贺卡或明信片上写上:我love爸爸妈妈!解析:分析:给爸爸或妈妈的生日祝福,写出你的祝福语,表达对爸爸或妈妈的感激或爱戴之情即可。点评:开放性试题,答案不唯一,围绕题干来拟写,语言通顺即可。15古今中外表达母爱的诗作很多,写出一句。 。答案:示例:“母亲,倘若你梦中看见一只很小的白船儿,/不要惊讶它的

11、无端入梦。解析:分析:此题考查诗句的积累能力。所写诗句只要是写母爱的均可,不要出现错别字。点评:开放性试题答案不唯一,要求围绕题干拟写。16为什么妈妈见了面,说你这坏孩子? 。答案:上文说,妈妈叫道:孩子,你在哪里呀?可以想见,不见了孩子,妈妈多么着急,这种惶急的心情肯定与时俱增,一旦见了,又惊又喜,自然嗔怪孩子。解析:分析:分析此句要结合上文句子上文说,妈妈叫道:孩子,你在哪里呀?可以想见,不见了孩子,妈妈多么着急。点评:解答此题善于从上下文找答案,找解题思路。17孩子为什么想变成一朵金色花,而且一而再,再而三地不让妈妈知道? 。答案:孩子总想为妈妈做点事,变成一朵金色花,可以看着妈妈工作,

12、可以让妈妈嗅到花香,可以投影在妈妈读书读到的地方。孩子懂得,母爱的奉献是无私的,对母爱的回报也应该是无私的,他不图妈妈夸奖,但求妈妈生活得更加温馨。所以他只是撒娇,就是瞒着妈妈。解析:分析:看孩子为妈妈做了什么,就可以理解他的心愿.孩子总想为妈妈做点事,变成一朵金色花,可以看着妈妈工作,可以让妈妈嗅到花香,可以投影在妈妈读书读到的地方。点评:解答此题结合文章所抒发的感情入手。18作者为什么把孩子想像成一朵金色花? _答案:一是印度人也喜欢用花比喻儿童;二是泰戈尔借美丽的圣树上的金色花赞美孩子可爱。那金黄的色彩,正反映着母爱的光辉。人们喜爱花儿,花儿也惠及人们,正可以象征孩子回报母爱的心愿。泰戈尔的想像实在新奇而美妙。解析:分析:我们中国喜欢用花朵比喻儿童,印度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