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含答案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18215980 上传时间:2017-11-14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97.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吉林省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吉林省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吉林省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吉林省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吉林省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吉林省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吉林省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含答案(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梅河口市第五中学 2015-2016 学年度高一年级下学期期中测试 历史试题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项正确答案,共 25 小题,每题 2 分,共 50 分)1、 有学者认为早在商代就可能出现了牛耕,对他最有利的证据是( )A. 商代遗址中出土了牛骨B. 诗经里有农耕生活的描写C. 孔子学生冉耕字伯牛,名字中有耕、牛二字D. 古文字学家发现甲骨文中有字呈牛牵引犁头启土状2、 汉书食货志在谈到先秦时代的农业生产时说:“种谷必杂五种,以备灾害”;“还庐树桑,菜如有畦,瓜瓠果菔殖於疆易,鸡豚狗彘毋失其时”。它所体现的基本经济特征是()A精耕细作 B自给自足C农林牧业相互补充 D农业生产结构完备3、张鸣在

2、中华帝国:制度的断想 中写道:“在诸侯争雄的春秋时代,封建制原来赖以存在的基础宗法制被打破,各个政治实体在竞争中,表现出了过于强烈的以自我为中心的倾向,同一宗法血亲系统内的争夺和厮杀自然不可避免。”材料所述现象出现的根源是( )A周朝王室的衰落 B礼乐制度的崩溃C铁犁牛耕的出现 D宗法关系的疏远4、有学者说:“政治权力型经济在中国历史上表现得最为突出、最为典型。”这种经济形式在古代中国的表现有()盐铁官营制度“早市”“夜市”出现商人群体形成 重农抑商政策A BC D5、战国秦汉时期,北方一直是全国的经济重心,但是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原经济区独占鳌头的局面不复存在了,原本落后的江南经济区获得了

3、显著发展,使长期以来的南北经济发展不平衡性与悬殊性缩小了。这说明魏晋南北朝时期( )A江南经济发展水平迅速超过北方B江南经济开发的新格局初步形成C中原经济区的优势地位不复存在D全国的经济重心已经转移到南方6、唐宋时期,户籍中出现了茶户、桑户、药户、漆户、蚕户等许多新的称谓。这反映出当时( )A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B传统农业生产衰退C农业生产商品化程度提高 D农民对地主的人身依附加强7、唐代宗大历二年“内出水车样,令京兆府造水车,散给沿郑、白渠百姓,以溉水田”;明代 永乐元年“命宝源局铸农器”。从上述史实中可以确认的是,我国古代官营手工业( )A支持了民生 B具有垄断性C为皇室服务 D技艺水平高8

4、、 中国城市发展史中说, “城,郭也,都邑之地,筑此以资保障者也 ”“市,买卖之所也”“贸、贾,市也”“最初,市只占城内很小区域,而且在时空上受到官府的严密控制”。由此可见,中国古代早期城市的特点不包括( ) A从职能上看,以政治、军事职能为主,经济职能为辅 B从结构上看,“城”大“市”小 C从管理上看,市在时间和空间上受到严格限制 D从区域分布来看,由以北方为中心到以南方为中心转变9、 明朝出现“燕赵、秦晋、齐梁、江淮之货日夜商贩而南;蛮海、闽广、豫章、楚湘、欧越、新安之货日夜商贩而北”的现象。这种现象对经济发展产生的主要影响是( ) A有利于促进全国性市场的形成 B有利于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

5、 C有利于改变重农抑商的观念 D产生了许多流动人口10、 美国学者查尔斯默里在文明的解析中写道:“ 宋代经济已含有近代商业的很多因素。”其依据是( ) A出现地域性的商帮 B流通领域出现纸币C商品经济发达,出现了夜市 D出现了资本主义雇佣关系 11、 在广州,外人也是不自由的,夏秋两季是买卖季,他们可以住在广州的十三行,买卖完了,他们必须到澳门去过冬。他们在十三行住的时候,照法令不能随便出游。”(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 这表明清政府( ) A禁止外国商人来华 B重视维护外商利益 C加强沿海军事防御 D严格限制对外交往12、 春不得避风尘,夏不得避暑热,秋不得避阴雨,冬不得避寒冻。四时之间,亡日休

6、息,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赋,赋敛不时,朝令而暮当具。有者半贾而卖,亡者取倍称之息。于是,有卖田宅者、鬻子孙以偿责(债)者。”材料主要反映了小农经济的哪一特点( ) A男耕女织 B自给自足 C脆弱性 D连续性13、 人们在历史研究中,由于立场和观点的差异,对历史事件的解释往往会有不同,如关于哥伦布航行到达美洲这一事件:过去,欧洲人总以欧洲为中心来理解;美洲土著人则立足自身看问题;在当今全球史观的引导下,人们又有了新的认识。能正确反映上述说法的排列是( )A欧洲/发现,美洲 /文明相遇,全球史观/ 侵犯 B欧洲/文明相遇,美洲/侵犯,全球史观/ 发现 C欧洲/侵犯,美洲/发现,全球史观

7、/ 文明相遇 D欧洲/发现,美洲/侵犯,全球史观/文明相遇14、 2010 年 11 月 18 日晚,一艘中国货轮在印度洋遇海盗袭击,26 名船员持续抗击,成功阻止海盗登轮。专家表示,目前,索马里地区生产生活没有重建,海盗依旧很猖獗。而早在 15 世纪末该地区也曾出现过“海盗”,殖民者掠夺的脚步就踏上了这里。这位殖民者是( ) A迪亚士 B哥伦布 C达 伽马 D麦哲伦15、荷兰东印度公司享有从好望角到麦哲伦海峡的贸易垄断权,还被授予开战或讲和、夺取外国船、建立殖民地、修筑城堡和铸币的权力。材料表明荷兰东印度公司( )A具有商业公司和殖民机构双重性质B促使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C垄断了世界贸易

8、并掠夺了发展中国家D促成荷兰在 18 世纪建立了商业帝国16、美国史学家克罗斯比在哥伦布交流的序言中说, “历史学者在探寻新旧世界重新接触的真正意义之时,受到传统的局限。生态学者或地理学者在粗略浏览了16 世纪的原始资料之后会发现:哥伦布航行所带来的最重要的变化,在本质上是生物意义上的。但连经济史学者也会偶尔遗漏这一点”。这表明作者( )A否定哥伦布发现新大陆B从生态视角解释欧洲对美洲的殖民C为欧洲殖民者进行辩护D以欧洲为中心来评价哥伦布17、 1759 年,亚当斯密在道德情操论中指出:“如果一个社会的经济发展成果不能真正分流到大众手中,那么它在道义上将是不得人心的,而且是有风险的,因为它注定

9、要威胁社会稳定。”作者的这一提醒主要是为了防止( ) A社会贫富差别的扩大 B工人运动的兴起 C经济危机的发生 D垄断现象的出现18、 从 18 世纪起,欧洲主要国家因为“纺织机器、采矿、炼铁设备及交通工具的改造或发明”,所以“19 世纪的人口大量集中到城市”。这段叙述从 “因为”到“所以”之间,至少要增加以下哪一论述,才能使前后因果关系更完整( )A垄断组织的产生 B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兴起 C新型工厂制度产生 D传统精密制造业吸引投资意19、加州大学教授彭慕兰认为:英国及欧洲的工业化即“ 欧洲奇迹”,几乎完全是一种“历史的偶然”,18 世纪中叶以前的中国与西欧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区别,只是煤的广

10、泛使用和西欧与新大陆的关系这两项“根本性的突破”,才使西欧胜出。由此可见西欧得以胜出的主要原因是()A新航路开辟 B资产阶级革命C工业革命 D中国社会制度落后20、 霍布斯鲍姆帝国的年代记载:“最惊人的变化首推出现了许多以女性为主要从业人员的职业:商店和办公室中的职业。在德国,女性店员由 1882 年的约 3.2万人(大约为总数的 20%)增加到 1907 年的 17.4 万人(大约是总数的 40%)。”当时女性解放的原因有( ) 工业革命的发展 民主政治的进步 教育的普及 女性经济地位的提升 A B C D21、 某班同学在探究性学习中搜集到了“火车的发明”、 “大清帝国的衰落”、“逐渐缩小

11、的世界”、“在夹缝中生存的中国民族工业”等相关史实,他们探究的主题最有可能是( ) A工业文明下的世界 B晚清政府的徘徊与挣扎 C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衰 D东西方的隔绝与冲突 22、 “第二次工业革命极大地促进了世界经济的互动的整体化趋势,世界市场进一步发展”,为论证该观点,你将选择的论据是 第二次工业革命加强了国际交流,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交通运输工具的变革,密切了世界各地经济的联系 第二次工业革命后的新殖民主义加速了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 电信工具的创新加速了各地商业信息的交流( )A B C D 23.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相同点是( )A. 推动了生产力的巨大增长 B. 以科学实验成果

12、为先导 C. 源于技术工人的实践经验 D. 在几个资本主义国家同时进行24、亨廷顿在文明的冲突和世界秩序的重建中说:“ 西方的扩张促进了非西方社会的现代化和西方化。这些社会的政治领袖和知识领袖用以下三种方式中的一种或一种以上对西方的影响做出了回应:拒绝现代化和西方化;接受两者;接受前者,拒绝后者。”中国的洋务派选择的是哪种方式( )A第一种 B第二种C第三种 D三种都不是25、 1882 年申报载:“沪上刻有人招集股分(份),创为电灯者。其事原系西人主之,而一时出银附股者,合中西人皆踊跃而起。溯自来火(煤气灯)兴已及二十年,当日西人创行此事,未闻有人乐从而买股者。”这种变化主要说明近代上海( ) A科技自主创新能力提高 B社会观念的进步 C现代企业制度臻于完善 D民族工业迅猛发展二、非选择题(3 小题,共 50 分)26、( 11 分)在漫长的农耕时代, 中国人民用智慧和汗水创造了高度文明 ,农耕经济长期居世界领先地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继“梁山伯与祝英台”“孟姜女”“白蛇传”被列入国家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