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含答案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18210307 上传时间:2017-11-14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28.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201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12-201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12-201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012-201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012-201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2-201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201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含答案(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吉林省实验中学 20122013 学年度上学期期末考试高一语文试题命题人:李双三 庄 园 赵 娜 王 宠 审题人:孙国勇本试卷分第 I 卷(阅读题)和第 II 卷(表达题)两部分,共 150 分,150 分钟。第卷 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起初,清明只是一种提示春耕的节气的名称,它是怎样变成祭奠先人的节日的呢?这不能不从清明前两天(也有说前一天)的寒食节说起。寒食节在清明成为节日前,承载着国人祭奠古圣先贤的职能,溯其源,可直追两千六百多年前春秋时代晋国的一个人物介子推。传说,

2、晋文公下令每年的这一天,禁止生火,家家户户只能吃预先做好的熟食(冷食),以此纪念介子推。其实,从历史的实际来看,禁火冷食是中国古人改火习俗的遗迹。原始社会,钻木取火,换取新火种是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暮春三月正值改火,人们在新火未到的这一天,要禁止生火,食用冷食,相沿成习,遂成寒食风俗。从节日的起源看,寒食节与祭祀祖先并无关系,早在寒食节出现之前,古人就有祭奠先人的习俗。起初,有人去世时,只挖墓坑安葬,不筑坟丘,祭祀主要在宗庙进行;后来,墓穴上要堆起一个坟头,可以让子孙后代记住先人埋葬的地方,墓祭由此有了物质的依托,这大概发生于春秋后期。战国时期,墓祭的风气逐渐浓厚起来,但是,一直到汉代,人们扫墓

3、祭祖并无固定的日子。进入唐代,民间逐渐兴起集中在寒食节祭扫的风气,唐朝的统治者于开元二十年(732年)将寒食扫墓以法令的形式确立下来,并将之列入五礼。由于清明距寒食节很近,人们便常常将扫墓沿至清明。开元二十四年(736 年),朝廷鉴于民间扫墓寒食、清明并举已相沿成习,下诏准许“寒食通清明四日为假”,从这时起清明开始具有某种国家法定节日的色彩。宋元时期,人们在祭扫坟墓时,越来越流行焚烧纸钱。因寒食节期间禁火,焚烧纸钱的行为只能在清明进行。这样,越来越多的人选择清明上坟,也就是从这时起,清明节逐渐由附属于寒食节的地位,上升到直接取代寒食节的地位。扫墓祭祖给人的印象是悲伤的。其实,清明还有它的另一面

4、欢快踏青,唐诗中即充斥着丰富的踏青游春景象。像李正封所云:“晓日清明天,夜来嵩少雨游人恋芳草,半犯严城鼓。” 来鹄所云:“ 几宿春山逐陆郎,清明时节好烟光。归穿细荇船头滑,醉踏残花屐齿香。”墓间祭扫的悲情与春游兴酣的喜悦,是通过一个什么样的力量安排在一起的呢?古时在农历三月三日举行上巳节,主要风俗是踏青、祓禊(临河洗浴),以祈求收获生命的力量,祛除魔鬼的作祟。据古史传说,殷商的祖先契的孕育,就是由于其母在河里洗浴,吞食鸟卵所致。论语记载,孔子听到曾皙说:“莫 春 者 , 春 服 既 成 浴 乎 沂 ,风 乎 舞 雩 , 咏 而 归 。 ”孔子会心一笑,说:“我赞同你的理想。 ”至晋代,潘尼有诗

5、曰:“暮春春服成,百草敷英蕤”,“ 羽觞乘波进,素卵随流归” 。王羲之的兰亭之会,表明修禊、踏青习俗在士人中基本成型,在流觞曲水间体验冥冥之中的天命意志,进而擢升自己的人生境界,也就成了上巳习俗中最重要的文化内涵。自唐代开始,人们在清明行祭之余,便兴致勃勃地进行郊游宴饮活动了。宋元时期,清明游春宴饮之风更盛,元代一首描写清明踏青的诗云:“尽说游行好,春深桃李天。香车旅曲水,宝马踏荒烟。”上巳习俗被清明节吸纳进去,主要有两点原因,一是清明、上巳两节前后相接,相距不远,清明郊外上坟时可顺便踏青。二是中华民族是个乐天知命的民族,人们视亲人之死为“归”,生死之间不是绝对的对立,阴间乃为阳世的延长或补充

6、。清明节,人们要祭奠亡人,以通阴间,同时也需要迎春活动,以顺阳气。1对“寒食节”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民间传说认为,寒食节起源于春秋时期,晋国为纪念晋国大臣介子推,规定寒食节这一天禁止生火,家家户户只能吃预先做好的熟食。B寒食禁火冷食,主要反映了古代改火的习俗。暮春三月,在新火未到之时,要禁止生火,事先准备熟食,相沿成习,就形成了寒食风俗。C最初,寒食节和祭祀祖先并无关系。古代早有在宗庙祭奠先人的习俗,这大概发生于春秋后期。战国时期,墓祭的风气日盛,到汉代,扫墓祭祖还无固定时日。D唐代,民间逐渐开始集中在寒食节这一天扫墓祭祖。公元 732 年,寒食扫墓以法令的形式确立下来,并列入五礼,

7、成为人们的重要节日。2下面诗句不是表现古人清明游春习俗的一项是(3 分)A游人恋芳草,半犯严城鼓。B香车旅曲水,宝马踏荒烟。C归穿细荇船头滑,醉踏残花屐齿香。D浴 乎 沂 , 风 乎 舞 雩 , 咏 而 归 。3对原文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 分)A唐开元二十四年,朝廷下诏准许 “寒食通清明四日为假 ”,这样,清明到来时,可以与寒食节一样放假。说明从这时起清明节逐渐由附属于寒食节的地位,上升到直接取代寒食节的地位。B上巳节,在农历三月三日进行,主要活动是踏青、临河洗浴。孔子、潘尼、王羲之都在修禊、郊游宴饮中体验冥冥之中的天命意志,擢升自己的人生境界。C清明祭祖并进行郊游,始于唐代,宋元时期,清

8、明游春之风更盛。主要是因为清明、上巳两节前后相接,也符合中华民族乐天知命的文化传统。D按 时 间 先 后 排 序 , 三 个 节 日 是 : 寒 食 、 清 明 、 上 巳 ; 按 其 诞 生 先 后 论 , 三 个 节 日 则是 : 上 巳 、 清 明 、 寒 食 。 宋 元 以 后 , 清 明 集 三 节 于 一 身 , 成 为 中 国 春 天 的 代 表 性 节 日 。二、古代诗文阅读(38 分)(一)文言文阅读(19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7 题。王祥,字休徵,琅邪临沂人,汉谏议大夫吉之后也。祖仁,青州刺史。 祥性至孝。早丧亲,继母朱氏不慈,数谮之,由是失爱于父。每使扫除牛下,

9、祥愈恭谨。父母有疾,衣不解带,汤药必亲尝。母常欲生鱼,时天寒冰冻,祥解衣将剖冰求之,冰忽自解,双鲤跃出,持之而归。母又思黄雀灸,复有黄雀数十飞入其幕,复以供母。乡里惊叹,以为孝感所致焉。举秀才,累迁大司农。及武帝为晋王,祥与荀顗往谒,顗谓祥曰:“相王尊重,今便当拜也。”祥曰: “相国诚为尊贵,然是魏之宰相。吾等魏之三公,公王相去,一阶而已,安有天子三司而辄拜人者!吾不为也。”及入,顗遂拜,而祥独长揖。帝曰:“今日方知君见顾之重矣!” 武帝爱新命,虚己以求谠言。祥与何曾、郑冲等耆艾笃老,希复朝见。祥以年老疲耄,累乞逊位,帝不许。御史中丞侯史光以祥久疾,阙朝会礼,请免祥官。诏曰:“太保元老高行,朕

10、所毗倚以隆政道者也。前后逊让,不从所请。”遂寝光奏。及疾笃,著遗令训子孙曰:“夫生之有死,自然之理。吾年八十有五,启手何恨。家人大小不须送丧,无违余命!夫言行可覆,信之至也;推美引过,德之至也;扬名显亲,孝之至也;兄弟怡怡,宗族欣欣,悌之至也;临财而让,廉之至也:此五者,立身之本。”其子皆奉而行之。泰始五年薨。祥之薨,奔赴者非朝廷之贤,则亲亲故吏而已,门无杂吊之宾。族孙戎叹曰:“太保可谓清达矣!” (节选自 晋书 王祥传,有删节)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继母朱氏不慈,数谮之 谮:诬陷 B何曾、郑冲等耆艾笃老 笃:忠诚C吾年八十有五,启手何恨 恨:怨恨D门无杂吊

11、之宾 吊:吊唁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能表明王祥“至孝”的一组是(3 分) 每使扫除牛下,祥愈恭谨母尝欲生鱼,时天寒冰冻,祥解衣将剖冰求之今日方知君见顾之重矣衣不解带,汤药必亲尝祥与何曾、郑冲等耆艾笃老,希复朝见 祥之薨,奔赴者非朝廷之贤,则亲亲故吏而已 A B C D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王祥是至孝之人,他的母亲想吃烧烤的黄雀,恰巧就有数十只黄雀飞入他家房屋的帘幕中,王祥便把它们捉住送给母亲食用。B王祥久病,多次缺席朝会,御史中丞侯史光因此上奏,请求皇帝免去王祥的官职。皇帝下召说,王祥是治国安邦所要倚重元老重臣,否决了奏议。C王祥即将去世的时候,还不忘叮嘱

12、子孙们不要大办丧事为自己送丧。此外,他还给子孙们提出五点为人处世的要求,希望子孙以之为立身之本。D王祥一生正直不屈,当年晋武帝初登基,他拒不下拜;等到泰始五年自己去世时,前去吊唁的没有朝廷的大臣,有的只是过去亲近的属吏而已。7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1)早丧亲,继母朱氏不慈,数谮之,由是失爱于父。(5 分)(2)吾等魏之三公,公王相去,一阶而已,安有天子三司而辄拜人者!(5 分)(二)古代诗歌阅读(9 分)阅读下面这首乐府诗,完成 89 题。古 歌秋风萧萧愁杀人。出亦愁,入亦愁。座中何人谁不怀忧?令我白头。 胡地多飚风,树木何修修!离家日趋远,衣带日趋缓。心思不能言,肠中

13、车轮转。注:胡地:古代胡人居北方,故后即用以代指北方。飙(bio)风:暴风。修修:与“翛翛” 通,鸟尾敝坏无润泽貌,这里借喻树木干枯如鸟尾。8诗歌尾句“心思不能言,肠中车轮转”用了哪种修辞手法并简析。(4 分)9请从情景关系的角度简析“胡地多飚风,树木何修修。”(5 分)(三)名篇名句默写(10 分)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1)明明如月, ?(短歌行)(2) ,池鱼思故渊。(归园田居)(3)淇水汤汤,渐车帷裳。 ,士贰其行。 ,二三其德。(诗经氓)(4)民生各有所乐兮, 。 ,岂余心之可惩?(离骚)(5)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 , ,信可乐也。(兰亭集序)(6)寄蜉蝣于天地

14、, 。 ,羡长江之无穷。(赤壁赋)三、实用类文本阅读(25 分)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屠岸:用生命与诗魂拥抱有人说,屠岸先生的名字是和诗歌,和惠特曼、莎士比亚、济慈等诗人的那些闪光的诗篇紧密相连的。母亲是“ 诗爱者”的第一启蒙人屠岸出生在江苏常州一个书香门第。母亲的家族在常州算得上是名门望族,由于家学渊源,母亲琴棋书画,诗词歌赋,无所不通,尤其是在诗词丹青方面,造诣颇深。平时母亲一面干活一面吟诗。有好些古诗名篇屠岸能背诵,是听母亲吟诵而听熟了的。在母亲的教诲下,屠岸从小掌握了古诗词的遣词造句方法和平仄格律,这为他以后从事旧体诗和新诗创作以及十四行诗的翻译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15、诗呆子”的背后著名学者、教育家唐庆诒双目失明,但讲课精彩,对学生和蔼、亲切,深得学生的尊敬和爱戴。一次,唐庆诒对屠岸说:“我因目盲,不能阅读。所以请你来,为我朗读中文和英文的书、报、刊。”屠岸喜出望外,因为这是一个难得的接近先生又能为他服务的好机会。此后四五年间,屠岸每周登门一两次,因此这种“伴读”本身就是优于教室听课的一种学习。后来又为他查找资料,整理文稿,中文则手抄,英文则打字,屠岸在此中也受益匪浅。1943 年夏天,屠岸曾暂住在江苏吕城农村一段时间。在那里,他迎来了诗歌创作的第一个高峰,一个多月时间里,前后共写了 50 多首诗。这一时期他的诗短小凝练,遣词造句讲究,语言干净清爽,在意象的锤炼上也颇见功力,有小令般雅致的美。如古寺、小城、暮等都突出地表现出这一特点。“当时,我白天在田间、地头、河边、坟边观察,领会,与农民交谈,体验他们的情愫,咀嚼自己的感受;晚上就在豆灯光下、麻布帐里构思、默诵、书写、涂改,流着泪誊抄,有时通宵达旦。”一天夜里,屠岸朗诵新作,当诵到“天地坛起火了”这句时,他的嗓门使隔室的居者惊醒,以为天地坛(乡间祭祀天和地的小庙宇 )真的起火了,等弄清了事情原委,他与屠岸相视而笑。从此,这位兄长叫屠岸为“诗呆子”。凭感觉写诗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