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洼地煤矿年度防治水计划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18209115 上传时间:2017-11-13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64.9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老洼地煤矿年度防治水计划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老洼地煤矿年度防治水计划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老洼地煤矿年度防治水计划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老洼地煤矿年度防治水计划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老洼地煤矿年度防治水计划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老洼地煤矿年度防治水计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老洼地煤矿年度防治水计划(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盘县石桥老洼地煤矿2013 年度防治水计划编 制:编制日期:2013 年 1 月 1 日 2目 录第一节 矿区水文地质条件 .3一、地层富水性 .3二、地表水、地下水动态变化 .5三、水文地质类型 .5四、矿床充水因素分析 .5五、地下水补给、迳流及排泄 .5六、矿床水文地质条件评述 .6七、矿井充水因素 .7第二节 防治水管理机构 .8一、矿井成立防治水领导小组 .8二、职责范围 .8第三节 防治水计划 .9一、防治水计划 .9二、矿井防治水: .9三、水害应急救援: .11 3矿井 2013 年度防治水计划第一节 矿区水文地质条件一、水文地质情况1、地形、地貌老洼地煤矿位于盘关向斜西翼东段

2、勘探区,属盘关向斜西翼东段梓木嘎井田,井田范围由 8 个拐点坐标圈定,开采深度+1900m+1600m 标高。区内属构造剥蚀低中山山地地貌,单面山地形。地势总体西高东低,夜朗组地层分布地段地形较陡,煤系地层分布地段地形较缓,村寨居民主要分布于这一带。海拔最高标高为+2233.3m,最低标高+1747.5m,相对高差约 495.8m。近南西 北东向的冲沟发育,山脊与沟谷呈带状展布,植被不发育,岩石风化程度高。井田内的主平硐口最低海拔标高+1747.5m,为井田最低侵蚀基准面。2、地表水地表水主要经地面裂隙通道渗入井下,增加矿井涌水量。3、主要含(隔)水层矿区内地下水类型主要为基岩裂隙水、松散岩类

3、孔隙水,其次为碳酸盐岩岩溶裂隙水。第四系(Q):主要为坡积、残积、冲积物,岩性以砂质粘土、粘土、亚粘土为主,厚度变化不大,0 10 米,一般厚 2.00m左右。为孔隙水。该带透水性好,地下水易于排泄,动态变化大,大部分是季节性泉水,富水性弱。永宁镇组(T1yn):本组岩性以灰岩为主,厚约 260m。含碳酸盐岩岩溶裂隙水。夜郎组(应为“飞仙关组” ,以下同):本组岩性以泥岩、灰岩、泥质灰岩为主,厚约 550m。含碳酸盐岩岩溶裂隙水和基岩裂隙水。灰岩地段含水性强,泥岩含水性弱,其泥岩与灰岩交替沉积, 4使各含水层之间无水力联系。上二叠统宣威组(应为“龙潭组” ,以下同):岩性为砂岩、粉砂岩、泥岩、

4、粉砂质泥岩,厚约 230m 左右,含基岩裂隙水,为相对隔水层,含水性弱。峨嵋山玄武岩(P3):主要为灰绿、暗绿色玄武岩及拉斑玄武岩,中夹玄武质凝灰岩及砂页岩,厚度大于 200m。节理和风化裂隙较发育。峨眉山玄武岩组是裂隙型弱含水层,透水性不良,为茅口组灰岩与龙潭组之间的相对隔水层。含煤地层上覆含水层为永宁镇组岩溶水,富水性强、水量较大,但距煤层远,其间有飞仙关组相对隔水层阻隔;含煤地层下伏岩溶强含水层为栖霞、茅口组灰岩,岩溶水富水性强、水量大,其间有峨嵋山玄武岩相对隔水层阻隔。故煤系地层的上覆、下伏岩溶强含水层对煤层的开采均无影响。煤系地层中的直接含水层以细砂岩层为主,一般厚度较薄,含裂隙水,

5、其富水性弱,水量小,对煤层的开采影响不大。4、地下水的补给、径流、排泄条件区内的地下水主要靠大气降雨补给,次为老窑积水。大气降雨主要汇集到溪沟流入松山河,部份通过裂隙、岩溶管道下渗补给地下水。地下水的流向受岩性、构造的控制,其总体流向为北东向。5、邻近矿井、小(老)窑和废弃矿井涌水及积水情况据调查,矿区范围内及周边分布有老窑及采空区。原老窑开采范围均在老系统露头部分,早已关闭。采空区为原老系统技改前开采形成。井田南部+1798m 标高以上 3可采煤层均已采空,北部1131 正在回采,其余煤层均未开采。近几年形成的采空区及其积水情况基本已探清,老窑位于 1800 标高以上,对下一步矿井开采影响不

6、大。6、地质构造的导水性井田整体为一单斜构造,构造简单。经统计,井田内 F343、F37 逆断层,断距( 落差) 在 3050m 之间,均为地面断层,对煤层浅部赋存有一定影响。由于历史的原因,井田勘探程度不高,今后的采掘过程中,加强地质资料的搜集,进一 5步摸清水文地质及地质构造情况,为煤矿防治水及安全生产服务。不会造成含水层与含煤地层拉近或对接,不会破坏隔水层的完整性。7、封闭不良钻孔情况梓木嘎井田于上世纪 6070 年代勘探,贵州省六盘水地区煤田地质勘探公司一一二队于 1970 年 9 月提交盘西矿区梓木嘎井田地质报告 (精查) 。根据地质报告,井田范围内有 4 个钻孔,这些孔的封孔质量无

7、从考证,井田内钻孔均未进行启封检查,因此,在矿井生产中应特别预防钻孔突水。8、矿井充水因素分析及水文地质类型1)地表水井田北东边界有松山小河自南西北东流入拖长江,汇入北盘江。松山小河为山区雨源型河流,流量变化幅度大,雨季暴涨,枯季流量较小,河水主要受大气降水控制。井田内剩余可采区域距松山河较远,且松山河位于煤系露头附近,本设计已留有煤柱(与煤层露头共用) ,煤系地层隔水能力较好,因此松山河对矿井开采影响较小。工业场地处有一溪沟,其汇水面积 3.29km2,按煤炭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手册推荐的交通科研院小流域径流简化公式(P602)计算,频率为 1/100 的设计洪峰流量 100.75m3/h。根

8、据煤炭工业矿井设计规范规定的防洪标准,本矿井口和工业场地防洪设计按百年一遇计算,井口按三百年一遇校核。经计算洪水对井口和工业场地均无威胁。2)地下水井田内无大的断层,地层相对完整,不会造成含水层与含煤地层拉近或对接。煤系地层隔水性较好,不会将地表水导入井下,为相对隔水层。因此地下水对矿井开采影响较小。3)水文地质类型本井田属以大气降水为主的裂隙充水矿床,水文地质条件中等, 6水文地质类型属二类二型。9、矿井涌水量本矿井属以大气降水为主的裂隙充水矿床,主要为顶板中所含裂隙水向巷道内渗漏,其次为老窑积水及采空区积水等。根据原地质报告及矿山多年开采收集资料,整合前原红果煤矿井下最大涌水量为 50m3

9、h ,正常涌水量为 25m3h。随着矿井开采范围的增大和开采深度的增加,矿井用水量将增大。地质报告推荐采用“比拟法”计算矿井涌水量,但报告中对生产矿井的正常及最大涌水量取值过小。设计根据相邻生产矿井佳竹箐矿,截至 2002 年底实际涌水量资料进行采用“比拟法”计算矿井涌水量,根据分区划分及开采面积计算矿井涌水量。(1)预算公式正常涌水量计算公式:Q1FSQ = F1S1最大涌水量计算公式:Qmax = Qn式中:Q计算涌水量(m3/h)F计算面积(m2)S计算开采深度(m)Q1火铺矿正常涌水量( m3/h)F1火铺矿开采面积(m2)S1火铺矿开采深度(mn涌水量变化系数采用计算指标和计算结果详

10、下表:预计矿井涌水量计算表 7参数分区 Q1(m3/h)F1(km2)F(km2)S1(m )S(m )Q(m3/h) nQmax(m3/h)一水平 38.4 4.9 1.15 130 140 23.6 2 24.8根据上述计算,在+1880.0m 标高正常涌水量为 26m3/h,最大涌水量为 50m3/h。由于采掘后水文地质条件发生变化,今后生产中应积累水文地质资料,修正其涌水量,合理地选择排水设施及设备。开采+1750m 标高以下资源时,根据实际情况增加排水设备。二、矿井水文地质特点、水患类型及威胁程度分析、可能发生突水的地点和突水量预计1、矿井水文地质特点、水患类型本矿井的水文地质条件属中等,主要水患是指地表水、裂隙水,小窑积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