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的非营利性组织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18207495 上传时间:2017-11-14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1.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美国的非营利性组织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美国的非营利性组织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美国的非营利性组织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美国的非营利性组织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美国的非营利性组织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美国的非营利性组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美国的非营利性组织(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美国的非营利组织观代社会复杂多变,各种社会问题层出不穷。解决这些问题单靠政府与市场是不够的, 因为政府与市场本身都存在着缺陷。“解铃还须系铃人”大量社会事务必须要由社会自行解决。随着社会自身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提高,已逐渐在不少领域中取代了原先政府在社会事务中扮演的角色,“小政府,大社会”已成为一种新的社会发展趋势。在这一趋势下,非营利组织的研究逐渐成为热门话题。美国是非营利事业发展较完善的国家,了解美国非营利事业的发展与运作可以为我国非营利事业的发展提供借鉴:非营利组织的定义及范围 在美国,人们通常把社会上所有的单位、部门划分为三类:第一类是政府或政府系统的部门,第二类是如公司、企业等的营利部

2、门,第三类是非营利部门。非营利组织,简单地说,就是指那些不以营利为目的的社会组织。人们也常常用另外一些称谓如非政府组织、公民社会组织、第三部门、志愿组织或公益组织等来指涉它们,这些不同的名称都强调了这类组织某一方面的特征。美国的非营利部门主要包括各类学术研究机构、教育培训机构、医疗保健机构、专业协会、教会、工会商会、体育组织、文化娱乐组织、青年组织、老年公民组织、志愿组织、民间基金会、公益性团体、慈善机构等。哈佛大学、普林斯顿大学、美国红十字会、洛克非勒基金会、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纽约交响乐团、全球救助合作社、环境保护基金美国商会等,都是比较典型的非营利组织。美国的非营利机构,数量宠大,经济实力

3、雄厚,社会影响广泛,从业人员众多。据统计 1998 年美国登记在册的非营利组织达 160 多万个,约占美国务类组织的 6,平均每 12 个就业人员中就有 1 人为非营利组织工作,其财产总额达 2 万亿美元,年收入 为 l 万亿美元。在文化教育、医疗卫生、妇女与儿童权益保护、老年人服务、消除贫困、就业、移民、环保、预防犯罪、社区改造、帮助少数族裔等方面,非营利机构都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是政府机构和其他组织无法替代的。作为社会组织的主要部分,非营利组织已经与政府、企业渐成三足鼎立之势。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教授萨勒蒙,将这一现象描述为全球结社革命,对此他甚至不惜用一些激赏之词予以评价之:“20 世

4、纪末出观的这场革命所具有的社会和政治意义,有可能会同 19 世纪民族国家的崛起相媲美”。非营利组织的特性种类繁多的非营利组织有什么共同之处,具有什么鲜明特征呢?萨勒蒙教授认为非营利组织通常具有以下六大特征:(1)正式组建。非营利组织必须有根据国家法律注册的合法身份,具有法人资格,组织能够持续运作。(2)私人运营。非营利组织既不是政府机构的一部分,也不能由政府官员主导的董事会领导,但它可以接受政府的支持。(3)非营利性。设立组织的目的不是为所有者创造利润。非营利组织并非不能有营运收入和节余,但其节余不能用于“分红”,必须重新投入其所从事的事业中。捐赠者不能享受任何形式的投资回报,非营利组织的职员

5、待遇不能超过处于相似情况、履行相似职责、执行相似任务的其他人员的待遇。(4)自治性非营利组织有自己内部的管理程序,不受外部实体的控制。(5)志愿性。非营利组织的成员志愿参与组织任务的执行和内部事务的管理。(6)公共利益性。服务于公共目标,以提高社会福利为己任。萨勒蒙教授对非营利组织的界定虽然被学术界奉为经典,但这六条标准亦非十全十美。其中第六条标准公共利益性,经常受到一些人的指责, 因为观实社会中所存在着的大量非营利组织只为局部社会成员谋取利益,如各种行业协会、联合会、互助社等。非营利组织的功能在美国历史进程中,非营利性活动的目标与功能不断变化,并且还会继续变化下去,但某些基本的功能是确定的。

6、第一、不断地进行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由于非营利机构是非政府的私人组织,在组织体制和运行方式上具有很大的弹性和适应性,而且,某些非营利机构专攻有术,能够对所涉足的领域进行长远规划、深入研究,及时发观新的社会问题,提出具体的切合实际的解决办法,直接影响到政府政策的制定和执行。如计划生育就是由美国非营利机构最先提出的,开始时还受到保守派猛烈攻击,但今天已为许多国家所采用。第二、支持特定群体或特定地区的利益。许多第三部门都以社会弱势群体或边缘性群体为服务对象擅长从事小型发展项目,对社会基层事务尤为敏感。如民权运动最初就是由美国有色人种促进协会这样的非营利组织所发起的。 以前只有少数人关心的消费者运动、

7、环境保护运动等,同样也是在非营利组织中得以发展的。第三、提供宪法禁止政府从事的服务。非营利组织政治性不强,官僚化程度低,便于去做政府不便做的事情。美国是一个宗教国家,宗教的影响无所不在,但宪法禁止政府介入宗教事务,在这种情况下,为教会筹款、开展宗教活动等重任就要由非营利机构来承担。根据宪法第一修正案,政府也不能干涉新闻自由。l973 年,私人非营利机构国家新闻委员会成立,以监督新闻媒体,做了政府所不能做的事情。第四、监督政府与市场。虽然政府有内部的制约与平衡,但在许多美国人看来,这还远远不够,还需要来自政府外部的监督。尽管营利性组织在某种程度上也能够监督政府权力的行使,但它们影响政府决策的目的

8、是使少数人受益。非营利组织以服务于公共利益,至少是部分公共利益为目标,通过唤起民众的公共意识,影响政府的决策,满足社会需求。第三部门由于它的非营利性,远离了强大的商业利益集团, 能够相对冷静、客观地注意市场的变化,为经济发展出谋划策,而政府却常常难以做到这一点。第五、充当政府与商业部门的中间人。 由于非营利组织既不寻求商业利益,也没有官方地位, 因此最适合于做政府与商业部门的中间人,以实观公共目标。如自然保护协会以商业部门的低息贷款购买土地,用于保护自然资源和可持续性发展,土地最终又归政府所有,非营利组织为政府与企业牵线搭桥,从而使。三方都受益。第六、支援国外项目。 由于非营利组织是民间机构,

9、不代表政府,因此它能在国家政治上敏感的时期, 向敌对方提供人道主义援助。如越南战争后期,北越接管岘港后,美国兄弟服务委员会仍能继续留在这个城市帮助战争受难者。正如福特基金会的一份年度报告中所言:“我们在敏感地区受到欢迎恰恰是因为我们不是政府”。 第七、满足社会利益多元化的需求,激发人们的公共意识。市场为人们提供了有形的消费品,政府提供了某些公共物品,但市场和政府并非万能,它们不可能提供所有公共物品。在利益多元化的观代社会只有第三部门的介入和参与才能满足人们多元化的社会需求。饮水思源,需求得到满足后,人们会更积极地参与公共事务,如此循环下去,逐渐形成一种良好的社会风尚,而这正是一个健康的民主社会

10、的根本之所在。非营利组织发挥重要作用的原因美国的非营利组织之所以能够蓬勃发展,除了它能适应社会与经济发展的要求这个宏观背景外,以下一些具体原因也起了重要作用。l、对宗教道德精神的广泛认同,社会的普遍参与。道德是一种经过历史积淀的行为规范,具有导向性和约束力。美国非营利事业的盛行与发达,与基督教道德的影响不无关系。基督教的经典圣经说:“当去爱你的邻舍”,就是劝人应当用善意爱众人,它还特别强调社会工作者应具有奉献的精神和谦卑的态度。美国 87的人信仰基督教,遵从基督教的道德原则,许多人把从事公益事业看作是对基督教道德原则的实践,是一种极大的精神满足和快乐。据统计,1998 年,美国 70的家庭参加

11、了捐赠,平均捐赠额为 1075美元,占家庭收入的 21;56的成年人参加了志愿者服务,共从事 199 亿小时人次的服务,他们的贡献相当于 900 万名全职雇员的有薪工作,创造价值达2250 亿美元基督教的爱心与献身精神是维系美国社会道德传统,保证社会稳定的重要基石。认识到这一点,政府与学校也采取各种措施鼓励青年学生参加志愿者活动。如 1993 年,克林顿政府签署了国家与社会服务法案,规定凡做满 1400 小时义工的青少年,政府每年奖励其 4725 美元的奖学金,这笔钱可以用作大学学费,也可用作职业训练或偿还大学贷款。许多学校也把是否做过志愿者作为考核学生的一项标准,如纽约大学的社会工作学院要求

12、全院 800 名学生每年到社区志愿服务 600 小时(约合 75 个工作日)。2、政府支持非营利事业的发展。政府对非营利事业的支持主要体现在税收优惠和资金支持上。 税收优惠。非营利事业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有赖于经济利益的驱动。因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本总是要追求利润最大化,要想让公众拿出自己的财物投向非营利事业,光靠道德的说教和宗教的劝导,显然是不够的。这就需要制定一系列向非营利事业倾斜的优惠政策,使捐献者有利可图,从而将一部分社会财富投向非营利事业。美国政府对非营利组织的优惠政策主要是税收优惠,特别是联邦税法的优惠。联邦税法对非营利机构的优惠分为两部分:一是对非营利组织获得的捐款减免税收,

13、二是向非营利机构捐赠的机构和个人可以享受税收优惠。美国税法第 501 款概括了 25 种符合免税条件的非营利组织类型。几乎所有的非营利组织都免收国家和地方的财产税、营业税。对于向非营利组织捐助的公司,如其捐助款不超过总收入的 3,这笔捐出去的收入将免除各项税收,个人捐赠也免除部分收入所得税。此外,美国各州对非营利机构还自设了一些优惠税种。例如,加利福尼亚州税法规定,对于获得免税资格的非营利机构,还可免除消费税。资金支持。在上世纪 60 年代以前,绝大多数非营利组织的资金来源主要是服务收费、捐赠,政府资助的比重相对较小。 自上世纪 80 年代起,政府对非营利组织的支持有了显著增长。联邦政府在社会

14、服务方面的支出,50以上投向非营利组织。非营利组织与政府签订合同,在政府的资助下,非营利组织提供庇护、咨询、就业培训、保护受虐待妇女及受歧视儿童等服务项目。3、有效的管理和监督。非营利事业是一项不求回报的公益事业,但经济利益的驱动,有时会使这项事业声名狼藉。如有的私人基金会就打着慈善事业 的招牌为大资本家谋取私利。“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利益驱动既能推动非营利事业的发展,又为非营利事业带来了不良影响。这就要求政府既要建立可行的激励机制以鼓励非营利事业的发展,又要有完备的约束机制来规范非营利事业的运作。政府对非营利组织的约束机制主要体观在对非营利组织的界定及对其财务活动的监督上。任何人申请成立免

15、税性质的非营利组织,都要接受政府免税审批部门的严格审查,确保其活动符合法律要求和公共利益。免税审批部门每年还要对成千上万个非营利组织的财务情况进行调查,如经查实有营利行为,其免税待遇就会被取消;各级政府,特别是州政府,对签订合同的过程和服务项目的实际兑观都制定了详细的条款,不断完善他们的信息收集和管理系统,以进一步加强管理和监督;捐赠者由于手中掌握着给予或废止财力支持的大权,也能够监督非营利组织是否按照捐赠者的要求使用捐款。另外,非营利组织内部也自发地联合, 组成各种全国性机构,如美国基金会联合会,美国慈善信息局等,主要功能是交流信,组织会议,研究公共政策,增进组织的公开度和透明度。以上措施,有效地预防了欺诈与腐败行为,阻止了非营利组织假公济私行为的发生。尽管中国与美国在意识形态、社会结构、文化传统等方面有着诸多不同,但我们还是能从美国非营利组织的发展实践中,借鉴一些成功的经验和方法,并与中国的实际相结合,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非营利组织发展思路,以促进社会的稳定、健康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