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2012-201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 语文 含答案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18205636 上传时间:2017-11-13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93.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吉林省2012-201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 语文 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吉林省2012-201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 语文 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吉林省2012-201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 语文 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吉林省2012-201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 语文 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吉林省2012-201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 语文 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吉林省2012-201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 语文 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吉林省2012-201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 语文 含答案(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绝密启用前吉林一中 2012-2013 上学期高一语文 11 月考试卷模块单元测试试卷考试范围:xxx;考试时间:100 分钟;命题人:xxx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总分得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第 I 卷(选择题)请修改第 I 卷的文字说明评卷人 得分一、语言文字运用1.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煽动/潸然 咯血/炮烙 蹊跷/独辟蹊径B游弋/刈草 侪辈/跻身 轴承/压轴好戏C纰漏/癖好 缧绁/泄密 薄荷/薄利多销D颈联/径自 会晤/梧桐 散落/散兵游勇2. 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2、 )A绯闻 菲薄 蜚短流长 烟霏云敛B窠臼 苛责 溘然长逝 恪尽职守C缉私 舟楫 开门揖盗 嫉恶如仇D拮据 狙击 白驹过隙 笑容可掬3. 下列各组词语中读音与所给注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A号 ho 号叫 号丧 号哭 号淘大哭B强 qing 强制 强迫 强化 强词夺理C帖 ti 字帖 碑帖 画帖 俯首帖耳D累 li 累计 连累 累赘 危如累卵4. 下列词语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组是 ()A.精粹璀灿一副对联绿树成荫B.镌刻温馨手不失卷未雨绸缪C.翔实国是高潮叠起急流勇退D.桑梓蓝本苍海桑田积腋成裘5.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A.靓妆苍劲竞技场不胫而走B.胴体 恫吓 一幢

3、楼 洞若观火C.弹劾 形骸 和事老 涸泽而渔D.禆益 刚愎 庇护权 稗官野史6. 下列加点的词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芙蓉(f)譬如(p)朝露(zho)B子衿(jn) 呦呦(yu) 可掇(du)C契阔(q) 谈 (yn) 三匝(z)D吐哺(p) 羁鸟(j) 暧暧(i)第 II 卷(非选择题)请修改第 II 卷的文字说明评卷人 得分二、语言综合运用7. 请在横线处续写一句总结句,要求语言生动,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如果我们的内心春风洋溢,人生的哪一天不是最宜人的春天呢?如果我们的内心就是一个花园,人生的哪一季不是最美的花季呢?如果我们有着怜爱、珍惜、欣赏的心,人生的哪一个瞬间不是繁花朵朵呢?所

4、以, 8. 概括出下列文段的主要信息。(不超过 30 字)自然界中存在的各种天然放射性核素产生的辐射,称之为天然辐射,也称为天然本底辐射。人们就生活在有天然本底辐射的环境中,时刻都接受着天然辐射的照射。天然辐射主要来自于土壤、岩石、水和大气中的天然放射性核素和宇宙射线。天然本底辐射导致的个人年辐射剂量,全球平均为 2.4 毫西弗(最新译法“毫希沃特”),我国平均为 3.1 毫西弗。大量的流行病调查结果表明,天然本底辐射水平对健康无影响。目前全国各地监测到的放射性碘131 是极其微量的,它是人工放射性核素,可能来自于日本福岛核电站事故中释放的放射性核素。其剂量仅仅相当于天然本底辐射剂量的十万分之

5、一,甚至不会改变本底辐射水平,不会影响我国公众的健康。答:_评卷人 得分三、古代诗歌鉴赏9. 解释下列语句的含意。(1)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2)慨当以慷,忧思难忘。(3)但为君故,沉吟至今。(4)明明如月,何时可掇?(5)绕树三匝,何枝可依?(6)周公吐哺,天下归心。(7)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8)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9)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10)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评卷人 得分四、名句名篇10. 名句默写(1) ,贻我彤管。(诗经)(2)故不积跬步, 。(劝学)(3) ,不尽长江滚滚来。(登高)(4) ,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琵琶行)(5) ,只是朱

6、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 。(虞美人)(6)诵明月之诗, 。(赤壁赋)评卷人 得分五、文言文阅读11. 阅读文本,回答 14 题。游褒禅山记王安石褒禅山亦谓之华山。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 。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谓之后洞。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

7、火且尽。 ”遂与之俱出。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方是时,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

8、余之所得也。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至和元年七月某日,临川王某记。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舍:筑舍定居B不出,火且尽 且:将要C则或咎其欲出者 咎:责怪D于是余有叹焉 叹:叹息2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属于作者游褒禅山“所得”的一组是()古人之观于天地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

9、者已少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A BC D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褒禅山又叫华山,唐朝有个叫慧褒的高僧,第一个在华山筑舍定居,死后又埋在那里,从此,人们就叫华山为褒禅山。B褒禅山上有前洞和后洞,前洞所在位置平旷,到那里记游的人非常多;后洞曲折幽深,景象奇特,但记游的人却相对较少。C王安石和朋友一起进入后洞,有一个人疲倦懈怠不想再游下去,就骗大家说火把快要熄灭了。大家随他一起出洞后,马上就有人后悔了。D王安石游山后很有感触,认为古人在观察万物时之所以常有收获,是因为他们探究、思考得深入而且无处不在,这很值得后人学习。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余亦悔其随

10、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译文:_(2)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译文:_评卷人 得分六、文学类文本阅读12. 下列对本文思想感情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表现了作者对现实的极度不满,思想上充满着苦闷和彷徨。B文中流露出的淡淡的喜悦来自于荷塘月色的无边美景使作者得到心灵的彻底解脱。C作者在文中始终都流露出既苦闷又幻想超脱的矛盾心理。D淡淡的喜悦和淡淡的哀愁是文中作者主要的思想倾向。13.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 13 题。不逢北国之秋,已将近十年了。在南方每年到了秋天,总要想起陶然亭的芦花,钓鱼台的柳影,西山的虫唱,玉泉的夜月,潭柘寺的钟声。在北平即使不出门去吧,就是在皇城人海之中,

11、租人家一椽破屋来住着,早晨起来,泡一碗浓茶,向院子一坐,你也能看得到很高很高的碧绿的天色,听得到青天下驯鸽的飞声。从槐树叶底,朝东细数着一丝一丝漏下来的日光,或在破壁腰中,静对着像喇叭似的牵牛花(朝荣)的蓝朵,自然而然地也能感觉到十分的秋意。说到了牵牛花,我以为以蓝色或白色者为佳,紫黑色次之,淡红者最下。最好,还要在牵牛花底,教长着几根疏疏落落的尖细且长的秋草,使作陪衬。北国的槐树,也是一种能使人联想起秋来的点缀。像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种落蕊,早晨起来,会铺得满地。脚踏上去,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只能感出一点点极微细极柔软的触觉。扫街的在树影下一阵扫后,灰土上留下来的一条条扫帚的丝纹,看起来既

12、觉得细腻,又觉得清闲,潜意识下并且还觉得有点儿落寞,古人所说的梧桐一叶而天下知秋的遥想,大约也就在这些深沉的地方。1对下列选段的分析有误的两项是()A “租人家一椽破屋来住着” ,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寄人篱下的孤独感。B作者写景的意图是抒发向往、眷恋之情,在清、静、悲凉中,流露出作者深远的忧思和孤独冷落的感情。C “听得到青天下驯鸽的飞声”采用了反衬的手法。D “梧桐一叶而天下知秋”的意思是发现一点预兆就料到事情发展的趋向。2 “在南方每年到了秋天潭柘寺的钟声”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答:_3如何理解“大约也就在这些深沉的地方”中的“深沉”?答:_评卷人 得分七、论述类文本阅读14. 阅读下面

13、的文字,完成 13 题。捧与挖鲁迅中国的人们,遇见带有会使自己不安的朕兆的人物,向来就用两样法:将他压下去,或者将他捧起来。压下去就用旧习惯和旧道德;压不下时,则于是乎捧,以为抬之使高,餍之使足,便可以于己稍稍无害,得以安心。伶俐的人们,自然也有谋利而捧的,如捧阔佬,捧戏子,捧总长之类;但一般粗人捧的“动机” ,大概是不过想免害。即以所奉祀的神道而论,也大抵是凶恶的;观音菩萨倒还可爱,然而那是从印度输入的,并非我们的“国粹” 。要而言之,凡有被捧者,十之八九不是好东西。既然十之八九不是好东西,被捧后那结果便自然和捧者的希望适得其反了。不但能使不安,还能使他们很不安,因为“人心”本来不易餍足。然而人们至今没有悟,还以捧为苟安之一道。记得有一部讲笑话的书说,当一个知县的寿辰,因为他是子年生,属鼠的,属员们便集资铸了一个金老鼠去做贺礼。知县收受之后,另寻了机会对大众说到:明年又恰巧是贱内的整寿,她比我小一岁,是属牛的。其实,如果大家先不送金老鼠,他决不敢想金牛。一送开手,怕他的姨太太也会属象。象不在十二生肖之内,但知县当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