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重点中学2012-201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无答案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18200869 上传时间:2017-11-14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59.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市重点中学2012-201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无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北京市重点中学2012-201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无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北京市重点中学2012-201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无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北京市重点中学2012-201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无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北京市重点中学2012-201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无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北京市重点中学2012-201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无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市重点中学2012-201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无答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22013 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练习高 二 历 史第卷(选择题,共 48 分)本卷共 32 题,每题 1.5 分,共 48 分。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 以下对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变化表述正确的是生产力获得巨大发展 社会阶层出现新的分化中央集权制度开始出现 通过恩荫方式选拔官员. . . .2. 以下改革措施中有利于形成和巩固小农经济的是什伍制 均田制 免役法 青苗法. . . .3. 目前在有些发展中国家,出现了由政府提供小额贷款给农民助其发展生产的现象,而在我国古代,也有类似的措施出现,以下哪次变法中,出现了此类措施.商鞅变法 .王安石变法 .北魏孝文帝改革 .李

2、悝变法4. 战国时期,各国先后实施变法,各国变法的主观目的通常是.发展经济文化,改变为他国鄙夷的现状.打击旧贵族势力,建立起中央集权制度.缓和国内的阶级矛盾,稳定统治秩序.增强经济和军事实力,赢得战争的胜利5. 关于商鞅变法,历史上争议颇多。朱熹从儒家传统出发,评价商鞅的改革说:“欲致富强而已,无教化仁爱之本,所以为可罪也。 ”以下商鞅变法的措施中,为儒家传统所能接受的是.废井田,开阡陌 .重农抑商,奖励耕织.奖励军功 .燔诗书,明法令6. 造成北宋出现积贫积弱局面的根源是.北宋官场充斥贪官冗员 .辽和西夏的军事威胁.地主官僚大肆兼并土地 .北宋实行的行政制度 7. 以下对王安石变法的认识,正

3、确的是.变法基本解决了北宋财政问题 .变法注重发展生产,扩大财源.变法意在加强集权,统一财政 .变法遭到保守的皇帝大臣阻挠8. 梭伦改革前,雅典的贵族与平民间矛盾尖锐,其具体表现不包括.贵族把持城邦的公共权力机构 .贵族大肆兼并平民的土地.贵族使许多平民丧失了公民权 .贵族迫使许多平民逃离城邦9梭伦改革前主张进行彻底的社会变革,梭伦改革后希望建立更强大的政府的政治派别分别是.山地派和平原派 .山地派和海岸派.海岸派和平原派 .平原派和海岸派10梭伦改革对雅典民主制度起到奠基作用的内容包括恢复公民大会作为最高权力机关 设四百人议事会执掌统治权设立公民陪审法庭为最高司法机关 在公民中确立财产等级制

4、度. . . . 11 “审判苏格拉底的自相矛盾和可耻的地方是,以言论自由著称的一个城市竟然对一个除了运用言论以外没有犯任何其他罪行的哲学家提出起诉。 ”苏格拉底之死反映了.雅典民主制度正处于萌芽阶段 .雅典民主制度不断向前发展.雅典民主政治具有一定局限性 .雅典民主政治正在走向衰败12宗教改革首先发生在德意志的原因主要是.教廷对德意志的深入控制 .德文版圣经的广泛传播 .德意志王室权力的不断加强 .教皇开除马丁路德的教籍13. 如图,加尔文教派兴起于14. 穆罕默德阿里改革受到当时世界上哪一历史事件的影响.第一次工业革命 .俄国农奴制改革 .日本明治维新 .第二次工业革命15. 在穆罕默德阿

5、里政权的全盛时期,控制的区域包括两河流域 叙利亚 克里特岛 阿拉伯半岛. . . .16. 以下关于穆罕默德阿里改革失败原因的分析,不正确的是.改革无助于资本主义发展 .欧洲列强的干涉.改革未从根本上触动封建制度 .连年的对外战争17. 19 世纪中期阻碍俄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是.对外战争一再遭到失败 .工业生产落后于西方.发展工业缺乏自由劳动力 .农民生活水平较低下18. 亚历山大二世在农奴制改革前进行了充分的准备,他采取的措施是.发动对外战争,转移国内视线 .利用传播媒体为改革制造舆论.选举产生自治机构承担改革责任 .成立秘密委员会实施解放农奴19. 下列各项,正确的说明了俄国农奴在摆脱人

6、身依附关系方面的不彻底性的是.地主将贫瘠和耕作不便的土地分给农民.保留了农民对于地主所承担的劳役地租.农民需付高额的现金才能真正获得土地.农村传统的社会组织控制在地主的手中20. 亚历山大二世进行政治改革的目的是.建立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 .实施西方的法律制度.缓和社会矛盾巩固专制统治 .缩小与西欧国家的差距21. 19 世纪上半叶的日本人曾经这样记述日本社会中封建统治阶级与商人的关系:“今世的诸侯,不论大小都是对富商卑躬屈膝,以期能向他们借钱,并仰赖江户、京都等地的商人以维持生计。 ”下列对这段话的理解正确的是.日本统治者重视商业和贸易发展 .日本的商人有较高的社会地位.商人成为幕府统治的社会

7、基础 .日本的商业资本发展程度较高 22. 19 世纪后期, “脱亚入欧”逐渐成为日本社会的主流认识。受其影响,明治政府采取的措施有开展工业化建设 废除封建制度推行“文明开化” 确认土地私有制. . . .23. 1889 年日本帝国宪法.确立了当今日本的政治制度 .建立起日本的君主专制制度.便利了日本军国主义的发展 .建立起日本的中央集权制度 24唐太宗一反前代“贵中华,贱夷狄”的做法,而“独爱之如一 ”,对这一政策理解正确的是唐朝统治者认识到民族平等 李唐皇族有少数民族血统有利于维护唐朝的统治稳定 各民族关系一直非常和睦25康熙帝因西洋历与中国传统历法之争,命钦天监官员与西洋历代表比利时传

8、教士南怀仁辩论,经验证,证明西洋历法更为准确,遂“复用西洋历法” ,并任命南怀仁为钦天监副监。这一事件表明,康熙帝全面接受外来文化 审慎地接受外来事物改变闭关锁国政策 承认西方文化超越中国26柏拉图心目中理想国家的统治者应该是公民推选出来的贤士 战场上克敌制胜的勇士仁慈而有权威的贵族 富于理性和智慧的学者27亚里士多德说, “慷慨是挥霍与吝啬之间的中庸” “庄重是自傲与顺从之间的中庸 ”。孔子下列言论与之类似的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B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C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28克伦威尔在其施政纲领中说:“护国主为终身职务,与国会共同掌握立法权,与国务会议共同行使行政权

9、,议会的议案必须经过护国主的批准才能生效。 ”这表明克伦威尔蜕变为封建专制君主 主张分散国家权力严格遵守共和国原则 建立个人独裁统治29华盛顿被美国人民尊称为“国父” ,受到人民的尊敬,这是因为赢得独立战争的胜利 开创美国近代民主制度出任美国第一任总统 重国家利益不贪恋权位 30作为“亚洲觉醒”的先驱,孙中山和凯末尔的共同点是创建了新型的国家 赢得了国家的独立和自由主持了民主化改革 主张用善良制服帝国主义31印度诗人泰戈尔曾写道:“在使人们断绝邪恶的斗争中,或许他(指甘地)不会成功,或许他会像佛陀和耶稣一样遭到失败,但是他的一生对子孙是一种教益,为此,人民永远牢记着他。 ”诗人如此评价是因为甘

10、地组织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被印度人民尊称为“圣雄” “国父”创立非暴力不合作理论 调解教派间的纷争,主张团结合作 32土耳其共和国成立后凯末尔政府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其内容包括实行政教分离 颁布发展工商业的法令 进行文字改革 废除陈规陋习传授现代文明 第卷(非选择题,共 52 分)33. (18 分) 各民族之间交往和融合是中华文明史的一个重要方面。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 (陆)睿(原姓步六孤 )始十余岁,袭爵抚军大将军、平原王。娶东徐州刺史博陵崔鉴女,鉴谓所亲云:“平原王才度不恶,但恨其姓名殊为重复。 ”时高祖(即孝文帝) 未改其姓。 魏书卷四十 (1 )材料一中,崔鉴对陆睿的

11、不满反映出当时民族关系存在什么问题?为此,孝文帝采取了哪些改革措施?(6 分)材料二 (迁都洛阳后 )高祖曰: “今恂(即太子)欲违父背尊,跨据恒朔( 今山西大同,内蒙古河套一带)。此小儿今日不灭,乃是国家之大祸 ”乃废为庶人。魏书卷二十二 (2 )材料二中孝文帝对太子恂的处理说明了什么?(6 分)材料三 李唐一族之所以崛兴,盖取塞外野蛮精悍之血,注入中原文化颓废之躯,旧染既除,新机重启,扩大恢张,遂能别创空前之世局。 陈寅恪李唐氏族推测之后记(3 )依据材料三,分析孝文帝改革产生的影响。(6 分)34. (16 分)晚清中国民族危机严重,改革呼声高涨。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

12、在制定宪法的过程中发挥了很大作用的并上书说,英国的政治制度只符合英国的需要,普鲁士的政治制度却比较接近日本的国情,日本在制宪法工作中定下的基调是:“按普鲁士方式组成一个不向国会负责的内阁。 ” 摘编自钱乘旦论明治维新的失误 (1 )据材料一说明康有为建议光绪帝“取鉴于日本之维新“ 的理由(不得照抄原文) ,指出这份奏折在戊戌变法中的地位。 (6 分)材料二: 若夫美、法民政,英、德宪法,地远俗殊,变久迹绝,臣故请皇上以俄大彼得之心为心法,以日本明治之敢为政法也。然求其时地不远,教俗略同,成效已彰,推移即时,若名书佳画,墨迹尚存,而易于临摹,如宫室衣裳,裁量恰符,而立可铺设,则莫如取鉴于日本之维新矣。考其维新之始,百度甚多,惟要义有三:一曰大誓群臣以定国是,二曰立对策所以征贤才,三曰开制度局而定宪法。日本之强,效原于此。康有为应诏统筹全局折(2 )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指出康有为主张效法日本 “开制度局而定宪法” 的实质及其局限性。 (6 分)材料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