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西城区201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测验历史试题(示范校)含答案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18199735 上传时间:2017-11-14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719.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市西城区201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测验历史试题(示范校)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北京市西城区201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测验历史试题(示范校)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北京市西城区201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测验历史试题(示范校)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北京市西城区201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测验历史试题(示范校)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北京市西城区201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测验历史试题(示范校)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北京市西城区201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测验历史试题(示范校)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市西城区201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测验历史试题(示范校)含答案(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北京市西城区 2014 届高三第一学期期中测验历史试题(示范校)试卷满分:100 分 考试时间:120 分钟第卷(选择题)一、本卷共 48 小题,每小题 1 分,共 48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答案请填涂在机读卡上)1历史学家郭沫若说:“卜辞契于龟骨,其契之精而字之美,每令吾辈数千载后人神往。”对甲骨文的认识正确的是A甲骨文是一种图画文字 B文字的审美可以跨越时空界限C甲骨文是一种成熟的书法艺术 D奠定了秦朝统一文字的基础2历史学家钱穆形容分封制为:“鲁、齐诸国皆伸展东移, 。周人(都城在镐京)从东北、东南张其两长臂,怀抱殷宋(宋国为殷族遗民之国) 。 ”

2、其主要含义是A西周重视对殷商遗民的防范 B镐京与宋成为两大政治中心C西周疆域向南北方向扩大 D突出鲁、齐在诸侯国中的政治地位3 吕氏春秋写道:“今以众地者,公作则迟,有所匿其力也;分地则速,无所匿迟也。”这表明战国时期A土地公有制仍占主导地位 B “铁犁牛耕”已经普遍使用C土地私有调动生产积极性 D政治动荡引发土地制度变革4春秋战国时期,我国的木工技术得到迅速发展,锯子、刨子、钻子等木工器械都是这一时期发明的。这些发明主要得益于A小农经济的发展 B井田制的瓦解C冶金技术的进步 D精耕细作技术的成熟5 “分定而无制,不可,故立禁。禁立而莫之司,不可,故立官。官设而莫之一,不可,故立君。 ”这种主

3、张应出于A儒家 B墨家 C道家 D法家6有学者指出,秦朝虽然短命而亡,但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深刻而持久的印记。 “深刻而持久的印记”主要指其A消灭六国 B制度创新 C修筑长城 D严刑峻法7司马迁认为政府的商业政策应是“善者因之,其次利道之,其次教诲之,其次整齐之,最下者与之争” 。由此可见他主张A商业发展应顺其自然 B工商皆本C应取消商业竞争 D政府应对商业进行引导8右图是某展览中的“东汉书信纸 ”展品,它原衬垫于铜镜之下,故呈圆形,据推测为家书的残片。它以麻为主要原料,并通过施胶等加工技术,改善了纸面的白度和平滑度,使得纸张厚薄均匀。以下对该展品的说明和论证,正确的是A纸最早发明于东汉B东汉时

4、已出现印刷C当时造纸术已较成熟D展品上的字体是草书9北魏孝文帝改革后,北方经济得到了发展。其表现是A北方荒地开垦、人口增加 B平城成为著名商业中心C棉纺织业进一步发展 D景德镇成为著名的瓷都10美学家指出:“汉末魏晋六朝是精神上极自由,极解放,最富于智慧,最浓于热情的时代。 ”这种精神在文学艺术上的体现是A B C D 11唐太宗曾对吏部尚书杜如晦说:“今专以言辞刀笔取人,而不悉其行,至后败职,虽刑戮之,而民已敝矣。 ”这句话意在强调A应严刑处罚失职官员 B选官须注重才学C官员失职会危害民生 D选官应注重品行12白居易的琵琶行中有“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 ”的诗句。以下对材料中“商人”

5、行为的阐述正确的是A他到浮梁买茶时顺便欣赏杂剧B他可以到浮梁草市收购茶叶 C经商使其社会地位发生根本改变D “海禁政策”限制他往海外贩茶13右图是唐代著名城市分布图。其中伴随着经济重心的逐渐南移,成为南方繁荣的大都会的城市是ABC D14下表为唐江南九州户数表(单位:户) ,由此可知A经济重心已经转移到南方 B江南经济得到一定开发C北方人口大量南迁 D江南农业比工商业发达15隋唐时期的运河和长江的水上交通为世人称道,联通各地的交通网基本形成,对社会产生广泛影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交通的便利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 B政府开始大规模交通建设C运河沿线形成了工商业市镇 D连接域外的海路交通线正式开通16

6、下列反映隋唐时期儒学发展的史实是A统治者奉行三教并行政策,儒学家提倡复兴儒学B封建帝王重视儒家,开始建立太学,传授儒家思想C儒学失去了在传统文化中的主流地位D儒学吸收佛、道思想,形成新的体系17宋太祖说:“国家若无外忧,必有内患,外忧不过边事,惟奸邪无状,若为内患,深可惧也!”为此,北宋采取的措施有解除统军大将和地方节度使兵权 实行将兵法以控制军队由中央掌控地方财政 派文官管理地方政务A B C D18王安石认为:“公私常以困穷为患者,殆以理财未得其道 ”,下列变法措施中,与解决这一问题有关的是青苗法 农田水利法市易法 征收算缗A BC D19右图是南宋李嵩绘制的市担婴戏图 ,作品以细腻的笔法

7、描绘了一副生动的场景:货郎挑着货担走村串巷,货担上商品琳琅满目,货郎正在招揽生意,一位哺乳的妇女在一群孩童的簇拥下涌向货担。据此可知A民俗开始成为绘画题材 B城市商业环境的宽松C理学对妇女束缚严格 D商品经济在农村的发展20在下列各项所描述的景象中,不可能出现在宋代的是A酒楼歌馆,直至四鼓方静,而五鼓朝马将动,其有趁早市者,复起开张B “都城之夜市酒楼极繁盛处” ,每晚“人物嘈杂,灯火照天”C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市。如耍闹之处,通晓不绝D (崇仁坊北街)一街辐辏,遂倾两市,昼夜喧呼,灯火不绝21南宋梦梁录中记载“风雨其晦时,惟凭针盘而行,乃火长掌之,毫厘不敢差误,盖一舟人命所系也。 ”

8、材料中“一舟人命所系”的物件直接引发了A地理大发现 B文化发展进程加速C欧洲的社会转型 D欧洲的工业革命22曾被康熙帝称为“集大成而绪千百年绝传之学,开愚蒙而立亿万世一定之规 ”,且其著作成为后世科举考试依据的儒学思想家是A孟子 B董仲舒 C朱熹 D王守仁23 明史 记载,太祖“革中书省,归其政于六部” , “又仿宋制置殿阁大学士” , “成祖简翰林官直文渊阁,参预机务” ,至仁宗而后,诸大学士“品位尊崇,地居近密,而纶言批答,裁决机宜,悉由票拟” 。这表明,内阁A在太祖时期正式建立 B在成祖时期开始参与国是C成为朝廷的法定中央机构 D六部百司为大学士属官24一位历史学家评价某制度是“现代分权

9、制度的雏形” 。这一制度最有可能是A秦朝的郡县制 B西汉中朝制度 C唐朝三省六部制 D清朝军机处25明朝万历年间,福建泉州府“佃农所获,朝登陇亩,夕贸市廛(集市) ”。这反映出A市镇的繁荣兴旺 B小农经济的瓦解C商品经济的发展 D资本主义萌芽发展26李贽对儒家思想进行了批判,以下对其思想的评述,正确的是A认可“存天理,灭人欲” B反对以孔子的是非为是非C主张“天下为主,君为客” D强调“经世致用 ”的思想27有学者认为,在明后期至清前期 200 余年间,世界白银产量的一半流入中国,拥有一流城市和最为密集、完善的市场网络的中国,成为当时世界经济和贸易的中心区域。然而当时它却没有形成强大的扫荡旧经

10、济基础的革命性变化。材料中中国“没有形成强大的扫荡旧经济基础的革命性变化”的原因是A因闭关锁国而丧失世界贸易中心地位B自然经济的抵制和专制统治的阻碍C工业革命没有对中国产生较大影响 D没有形成资本主义发展所需要的资本和市场28西方学者查尔斯默里在文明的解析一书中以右图表示公元 6001800 年中国绘画的发展状况。约每200 年间出现一个高峰。处于该图第五个高峰期的著名画作是A顾恺之女史箴图B 吴道子 送子天王图C徐渭牡丹蕉石图D佚名 人物龙凤图29下图所示疆域应是A秦朝 B唐朝 C元朝 D清朝30 鸦片战争:一个帝国的沉迷和另一个帝国的堕落 中写道:“当英舰突破虎门要塞,沿江北上,开向马乌涌

11、炮台时,珠江两岸聚集了数以万计的当地居民,平静地观看自己的朝廷与英国的战事,好像观看两个不相干的人争斗。 ”材料主要说明A国人对世界形势一无所知 B普通民众对战争比较茫然C英军笼络了广东下层民众 D清政府已完全失去人民支持31 19 世纪 40 年代,魏源等人对鸦片战争失败的原因有了初步认识,以为是A军事技术落后 B社会制度滞后 C政治腐败 D思想观念陈旧32 定征清战略一诗云:“作战先开第一期,直前扫荡北洋师。幄中夙有筹边策,渤海湾头树旭旗。 ”该诗描绘了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33导游带领一群学生到博物馆参观,走到近代展馆前,导游向同学们介绍近代列强一

12、步步侵略中国的经过时说:“起初外国商船和军舰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接下来取得了片面最惠国待遇和领事裁判权 ;后来各国派兵保护东交民巷使馆界,界内不许中国人居住;最后外国可以在中国开设工厂。 ”显然导游把列强取得这些特权的顺序弄错了,符合历史事实的顺序是A B C D34 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是西方传教士在广州创办的中国境内第一份中文刊物。 1835年刊登了如下内容:“英吉利之公会,甚推自主之理,倘国要旺相,必有自主之理,不然,民人无力,百工废,而士农商工,未知尽力竭力矣。 ”当时,这一报道A促进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觉醒 B表明中国人开始睁眼看世界C改变了近代中国人办报的主题和特色 D带给了中国

13、人新的知识和信息35有人认为“太平天国运动为中国的近代化减少了阻力 ”,这一说法的主要依据是A 天朝田亩制度具有革命性 B太平天国运动沉重打击了清朝统治C 资政新篇要求发展资本主义 D拜上帝教吸收了西方文化36冯桂芬在校邠庐抗议中提出:“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 ”下列人物中,其主张与冯桂芬的观点相似的是A魏源 B洪仁玕 C李鸿章 D严复37 1869 年, 教会新报的一篇文章写道:“外国生产皆归男医接生,虽经此例,似不成规矩。男归男医,女归女医,岂不至善也!”材料反映出当时的中国A虽已开放,但还比较保守 B男女平等观念逐渐深入人心C旧风俗受到西方民主思潮的冲击 D人们难以接受西方医学知识38洋务运动时期,有一类企业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