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优秀导学案(统编版高一必修下)

上传人:letao****18521 文档编号:181971365 上传时间:2021-05-07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24.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优秀导学案(统编版高一必修下)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优秀导学案(统编版高一必修下)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优秀导学案(统编版高一必修下)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优秀导学案(统编版高一必修下)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优秀导学案(统编版高一必修下)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优秀导学案(统编版高一必修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优秀导学案(统编版高一必修下)(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优秀导学案(统编版高一必修下)导学目标1、继续培养学生根据语境推断词句意思的能力;2、掌握文中重点词语及特殊的文言句式;3、能够较准确地翻译全文。语言建构与运用:根据上下文来推断词句义;抓住关键词语,培养学生根据语境推断词句意思的能力。思维发展与提升:从四名弟子的言行中总结其不同的性格特征,体会其为政的观念。审美鉴赏与创造:进入情境,分角色朗读,分角色翻译,师生共同探讨孔子的教育思想及其弟子的治国理念。文化传承与理解:让学生从文中体会学习孔子及其弟子的处世之道,树立正确、健康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领会孔子及弟子的思想在当今社会中的现实意义。1.根据上下文来推断词句义;2

2、.从四名弟子的言行中总结其不同的性格特征,体会其为政的观念。3.理解孔子的政治主张。一、了解孔子:1998年全体诺贝尔奖获得者共同作了一个宣言:如果人类在21世纪还想继续生存下去的话,必须回头到两千五百多年前,从中国的孔子那里吸取智慧。孔子,春秋末期鲁国人(前551年-前479年),名丘,字仲尼,儒家学派创始人,被尊称为圣人,思想核心是仁,政治上主张礼治,鼓励人们入仕,即“出来做事”。曾周游列国,晚年整理了“六经”(诗、书、礼、乐、易、,春秋)。到汉代以后,孔子的学说成为两千余年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二、了解论语:论语是一部语录体的散文集,它是孔子的门人和再传弟子所辑录的孔子的言行录,全面地反映

3、了孔子的哲学、政治、文化和教育思想,是关于儒家思想的重要著作。宋儒把论语大学中庸和孟子全称为“四书”。论语共20篇,492章,12700字。五经是指诗书礼易春秋。侍坐:陪从尊长而坐,课文中指陪从孔子坐着。三、重点字:拼音俟,音s莫,音m甫,音f哂,音shn相,音xing铿,音kng沂,音y喟,音ku雩,音y冠,音gun摄:课文注释说“夹、迫近”,二者意义差别较大,不宜并选。亦:副词,这里有“只是”、“不过是”的意思。毋吾以也:否定句中的宾语前置句,即,毋以吾也,不要。毋,不要。以,认为。这一句省略了成份,还原为“毋吾以于此而不言也。”,不吾知也:否定句中的宾语前置句,即“不知吾也”,不了解我们

4、。如或知尔:如果有人了解你们。如,如果。或,有人。尔,你们则何以哉: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介词宾语要前置,你们打算做点什么呢?加之以师旅:状语后置句,有别国军队来侵略它。“以”,介词,用。四、学生口头翻译课文,掌握重点知识:(一)、翻译下面句子,注意句子顺序和现代汉语不同1、不吾知也2、毋吾以也3、则何以哉?翻译以前学过的句子,注意句式特点1、微斯人,吾谁与归?2、忌不自信。3、何厌之有?4、何陋之有?5、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6、唯利是图寻找规律和方法:1、古代汉语的疑问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2、古代汉语的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3、以结构助词“是”、“之”提前宾语。(二)翻译下面句

5、子,注意加点的词1、吾一日长乎尔2、乎大国之间3、异乎三子者之撰4、浴乎沂,风乎舞雩这四个句子中的“乎”都相当于“于”,可翻译成比、在。(三)、翻译下面的句子,注意“尔”的用法1、子路率尔而对曰2、鼓瑟希,铿尔这两个句子中的“尔”是助词,表状态,常放在形容词或拟声后,相当于“然”3、尔何如?尔:代词,你(四)、翻译学过的句子,注意“如”的用法1、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如果2、如其礼乐,以俟君子。至于3、宗庙之事,如会同。或者(五)、翻译下面句子注意“方”的用法1、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计算面积的单位,纵横各一里2、可使有勇,且知方也:正道,指是非准则复习学过的知识1、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方形2、

6、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正,才(六)、翻译下面句子,注意“与”的用法1、夫子喟然曰:吾与点也与:同意2、唯求则非邦也与大利与:语气助词复习学过的知识:1、失其所与,不知与:结交、亲附2、遂与外人隔绝与:和3、生三人,公与之母与:给予(七)、翻译下面句子,注意加点词的用法1、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章甫:名词作动词,穿着礼服,戴着帽子。2、鼓瑟希,铿尔鼓:名词作动词,弹奏。3、三子者出,曾皙后后:名词作动词,落在后面。4、浴乎沂,风乎舞雩风:名词作动词,吹风练习:指名学生口头翻译下面的句子,特别要注意关键词。1、居则曰:“不吾知也。”2、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3、可使有勇,且知方也。4、

7、方六七十,如五六十。5、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6、何伤乎?7、吾与点也。8、为国以礼,其言不让。一、自主学习:1、这是一篇什么体裁的文章?2、根据内容,课文可划分为几个段落?试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段意。明确:1、这是一篇以记叙为主的记叙文。2、第一段(从开头到“则何以哉”):写孔子问志。第二段(从“子路率尔对曰”到“吾与点也”):写弟子述志。第三段(从“三子者出”到结束):写孔子评志。二、探究学习:(1)从子路、冉有、公西华的言谈中可以看出他们各自的什么性格特点?(2)简析孔子对三人述志的态度。(3)结合课文中的言、行、神态描写,具体分析孔子的形象。(4)孔子为什么要“与点”呢?明确

8、:1、子路:有抱负,坦诚,性格也比较鲁莽、轻率。冉有:谦虚谨慎,说话很有分寸。公西华:谦恭有礼,娴于辞令。2、对子路:赞成他的治国志向,但认为他谈话的内容和态度不够谦虚,这属于“其言不礼”。对冉有:没有正面加以评论,但可以看出是满意的。对公西华:认为他低估了自己完全可以担任更重要的工作。3、课文中的孔子是一个既热情而又严格的老师。态度谦和、亲切,批评含蓄,耐心地诱导、热情地鼓励。4、首先结合孔子的思想来分析。孔子政治上主张“礼治”,即以礼治理国家。针对子路“率尔”作答,孔子“哂之”理由就是“为国以礼,其言不让”;针对冉有“如其礼乐,以俟君子”的回答,孔子当时不语,在回答曾皙的询问时,反问“唯求

9、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方六七十,如五六十”也是国家,既然如此,礼乐教化之事,怎能非要等到君子去做呢?针对公西华“愿为小相”的观点,孔子的惋惜之情溢于言表“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只有曾皙真正了解老师的意图,结合“国情”,既陈述了自己的具体治国措施,又灵活地将老师的“礼治”思想体现出来。何谓“舞雩”?鲁国的祈雨台!王充在论衡中解释曾点的所述是一种祭祀仪式,即舞雩的仪式。礼记中也有解释:“舞雩,祭水旱也。”由此可以基本得出结论,曾点讲的就是,在春天干旱时,率领人们行祈雨礼,以求得丰年,从而进一步实现他的治国理想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长沮、桀溺耦而耕,孔子以

10、为隐者,使子路问津焉。长沮曰:“彼执舆者为谁?”子路曰:“孔丘。”曰:“是鲁孔丘与?”曰:“然。”曰:“是知津矣。”桀溺谓子路曰:“了为谁?”曰:“为由。”曰:“子,孔丘之徒与?”曰“然。”桀溺曰:“悠悠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且与其辟人之士,岂若从辟世之士哉!”耨而不辍。子路以告孔子,孔子抚然曰:“鸟兽不可与同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他日,子路行,遇荷蓧丈人,曰:“子见夫子乎?”丈人曰:“四体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植其杖而芸。子路以告,孔子曰:“隐者也。”复往,则亡。(节选自史记孔子世家)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使子路问津路口B而谁以易之替换C耰而不辍停止D植其杖而芸通

11、“耘”,播种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有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隐者,隐士,隐居不仕的古代知识分子,往往有着独立的人格和超凡的才德学识。B子路,名子路,字仲由,孔子的弟子,曾跟随孔子周游列国,“孔门十哲”之一。C夫子,对年长而学问好的人的尊称,犹今之所谓“先生”“老师”,此处指孔子。D四体,人的四肢。五谷,五种谷物,常指稻、稷、麦、菽、麻,后来也泛指谷物.3把下列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不正确的一项是()A彼执舆者为谁译文:那个拉着车的人是谁B岂若从辟世之士哉译文:还不如跟着我们这些避世的人呢C子路以告孔子译文:子路就告诉了孔子D复往,则亡译文:再到那里去看看,老人已经走了二、阅读下面

12、的文言文,然后回答问题。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夫子哂之。“求,尔何如?”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赤,尔何如?”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点,尔何如?”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夫

13、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三子者出,曾皙后。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曰:“夫子何哂由也?”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4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摄乎大国之间摄:夹、迫近B舍瑟而作舍:放下C吾与点也与:和,跟D其言不让让:谦让5对下列句子中“以”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以(因为)吾一日长乎尔B则何以(凭)哉C为国以(用)礼,其言不让D加之以(把)师旅6下列对孔子言行的概括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开头对弟子言志的启发雍容谦逊,亲切诚恳。B鼓励曾皙发表不同意见深明事理,循循善诱。C讥诮子路不谦虚不隐褒贬,切中肯綮。D最后评述弟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